刍议新时期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朗读能力

来源 :东方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xiaoxiaor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众人皆知,现代语文教学中有个比较流行的词“语文味”,然而这种“味儿”具体指什么,未见有个专家定论。但有一点却是众口一致的,那就是──朗读是语文细酌入“味”之佳法。由此,也自然引起了语文教师对朗读的深入思考。
  一、会文切意话朗读
  教学法理论中对朗读有过这样的论述:文章的讲解是分析,朗读是综合;讲解是钻研进文中,朗读是跃出纸外;讲解如同进行解剖,朗读却如同给作品以生命;讲解只能使人知道,朗读能使人感受。新课程标准中也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可是,从作品的声律气韵入手,体会其丰富的内涵和情感,培养语感,体验品味,实谓语文教学之佳法。“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能成为千古名言,理也就在此吧。以往教师常常用自己“如花妙嘴”,来解剖教材,从各个角度把教材剖析的七零八落,全无“美感”。学生变成“注水鸭子”,更无情感可言。其实,小学语文课文中的有些词语虽不深奥,却用得传神,可以通过反复的朗读,达到意会。我们可以通过朗读引导学习进行言语的感知,使他们懂得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感悟作者情感的抒发和渲泄。比如,我们在教学《小珊迪》的一个片断时,体会小珊迪穷苦、可怜、无助的情感时,我们并不一定要逐句地分析,而是可以请学生找出有关小珊迪急需要用钱的句段,请学生自己来读一读,觉得该把什么读出来,什么意思要突出。认真试读几次,学生就会在几次试读中把情感积蓄在心中,融入到语言文学中,使语言文字有了生命力。学生做为一个完整的生命体,是完全可以在读中感悟情感的。
  二、剖析心理看朗读
  1.朗读能稳定儿童阅读时的注意。低年级儿童由于内部言语尚未发展,阅读时注意力不能稳定。出声地读,由于有发音器官活动,有听觉器官的监控,可以使他们对阅读材料的注意保持稳定。
  2.朗读能帮助儿童理解阅读材料。通过朗读,儿童以口语为中介,把书面语言与它们的意义联系起来,离开了朗读,低年级儿童难以理解课文。小学低年级儿童发声速度比认字速度快,儿童朗读较默读自然得多。如果禁止他们朗读反而是不自然的事。
  3.朗读可以发展儿童的想象力。增进对文字的鉴赏力。儿童由于长于形象思维,在有声有色的朗读时,他们会有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地感觉。读那些节奏和谐、音调铿锵的文字,无须多作讲解,他们会有一种美的感受,从中也可以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感染,达到思想教学的目的。
  4.朗读有助于对课文的理解。默读由于只有“眼──脑”一条通道,而朗读有“眼──脑”和“耳──脑”两条通道,在大脑皮层上留下双重刺激的痕迹,有助于对朗读材料的记忆。
  三、入境入情练朗读
  (一)入境──在熟悉、体会材料的基础上练朗读。
  南宋哲学家、教学家朱熹有言: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之岂不到乎?因此,在要求学生朗读时应该集中注意力,用心思考,把朗读跟理解相结合。只有对阅读材料熟悉、理解得深,才可能读得好──这也就是我们所谓的“入境”了。朗读要表现出作者在文章中所蕴含的意旨、情趣。从整体上体现文章的事、人、情、理。“入境”朗读的前提是教师引导学生对课文的深入理解与把握。没有理解,就不能较好地把握作者在文章中所贯穿的情理线索。可以说,没有理解便没有朗读,那么如何“入境”呢?策略许多,在此仅举两例。
  1.明理“入境”。所谓明理朗读指导法,即是结合课文具体语言环境,让学生懂得应该怎么读的道理,然后再反复练习读的方法。运用这种方法,学生所练就的朗读能力,才是真正的能力,即使换了语言环境,学生也会读,且读得好。运用明理性朗读指导法,关键是让学生明理,然后再进行训练。例如《小珊迪》一文中,指导朗读小珊迪乞求说:“先生,我可以帮你去换零钱……”时,我们首先可以把“乞求”与“请求”作一比较,从而更好地体味小珊迪的窘迫和无奈,然后再进行朗读,学生就能读得声情并茂,并能在朗读中体会语言文字的精妙之处,品味其中的深刻内蕴,被其中内在的情感所吸引,所陶醉。实践证明,明理性的朗读导法,是小学语文朗读练习必用的方法。因为语言的精妙,内在的韵味,只有在酌中才能入情,在赏中才能感受,最后,才在读中品出味道,在读中流露真情。
  2.激情“入境”。叶老说过:“作者胸境,入境始于亲”说的就是要引领学生进入描写的情境,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达到亲情、生情的目的,这样学生读来才会油然生情。诱发学生朗读热情,激活思维的火花,使其产生身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方法很多。教师可通过音乐、图片、实物、电脑课件、影视片断等真实生动的各种媒介,营造朗读的情境。亦可通过表演、竞赛、教师引读,范读等方法激发朗读的情趣。如《月光曲》一文第8.9两个自然段的朗读,学生对其中联想部分比较难解,我们教师就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来帮助学生体会读的情感。首先放音乐《月光曲》片断,同时用媒体配以相应的文字所描述的图片,这样学生就一下子理解了“清幽”的意境,“波涛汹涌”的场面。同时音乐的起伏,舒、紧、强、弱,也就能自然而然地引导着学生朗读的节奏和力度了。
  (二)入情──强化朗读技巧指导,使学生读之入情。
  所谓“入情”是指表情朗读,要求朗读能表现出文章的感情基调,就是教师结合文章内容的理解,具体说明语言的各种表现形式,如抑扬顿挫,轻重缓急,应当怎么读,不应当怎样读等等。学生既有感情的认识,又有理情的指导,才能理解地读,而不是机械模仿。技巧指导的重点训练应是朗读技巧的综合应用。
  1.停顿。朗读中的停顿分语法和语意停顿两种。语法停顿要学生知道各种标点符号所表示的不同时间的停顿,还要使学生掌握没有标点符号的一句话之间按短语结构的短暂停顿。语意停顿即强调停顿,要使学生知道根据文章的内容或说话的意图,感情作适当的强调的停顿。
  2.重音。一句话的表意重点在朗读上要作重音处理,以示强调。一句话中哪个词是重音是由文章的思想内容所决定的,只有真正理解了文章的思想内容,了解了语句表达的语意重点后,才能正确地确定重音之所在。
  3.语调。语调是贯穿在整个词句中声音高低、升降、曲直的变化,是表达语句感情的一种重要朗读技巧。朗读时,我们必须启发学生品味出语言的内涵和情绪色彩,按照这种内涵和情绪色彩的需要来决定某种语调节奏。
  4.语气。语气是指朗读时的口气,情态,不同的人物形象,不同的思想感情要用不同的语言来表现。
  5.速度。有的文章读得慢些,有的则要快些;有的文章快慢相同,参差变化;有的应逐渐加快或逐渐放慢,这种快慢变化必须和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相吻合。因此,朗读时合理的速度来源于对文章深入的理解与把握。
  6.节奏。所谓节奏,即停顿、轻重、语调、速度的有机结合。朗读时要使学生通过变化的节奏,把书面语言的思想感情,用有声的语言真切地表达出来。
  总之,小学生的朗读水平是其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语文教师我们都深刻地体会着朗读在语文教学中举足轻重的作用。朗读不但要重量,重质,同样也要注重读的形式和方法;读要读出情,机械的重复只会使学生“食”之无味,“言”之无语;充满“情感”的课堂朗读训练,是学生、教师、作者激情碰撞的世界,是让学生情藏于心间,而溢于言表的深刻体验,是永远具有生命力的,永恒不变化的语文课堂教学的主流。
  
其他文献
有人说:"选择一个好的学校,不如选择一个好的班主任",由此可见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性。在学校,班级是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单位,也是学校中学生的集体组织。而班主任则是全面负责班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教师。因此,班主任要在校长,教导主任的领导下,按照学校的教育要求和教育目标,充分利用和调动班级内外一切教育力量,做好班级的教育管理工作,干好这份甜蜜的"苦差事"。  一、班主任要有自己的管理风格  学科知识可以通
期刊
梁启超先生文名扬天下,讲课令人称绝。他给清华大学学生上课,走上讲台,打开讲义,眼光向下面一扫,然后是简短的开场白:“启超是没有什么学问——”接着眼睛向上一翻,轻轻点点头,“可是也有一点喽!”既谦逊又自负。据说,先生讲到紧要处,便成为表演,手舞足蹈,情不自已。有时掩面,有时顿足,有时狂笑,有时叹息。讲到欢乐处,则大笑,声震屋梁;讲到悲伤处,则痛哭,涕泗滂沱。听课的也深受感染。他记忆力非凡,四书五经、
期刊
【摘要】贫困山区由于教育资源匮乏,教师数量不足,学科教师分布不均衡。许多学校音乐课都是由别的学科教师兼带,教师专业知识欠缺,教学技能薄弱,学生学习缺乏专业教师的指导,质量没有保障。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文从七方面对如何上好音乐课,介绍了一些基本方法,希望通过这些方法的运用,解决山区兼职教师音乐课教学质量不高的问题。  【关键词】如何上好;音乐课程       贫困山区由于大部分学校音乐课都由语文、数
期刊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基础之一便是阅读教学,阅读教学的实效性直接关系到语文教学的质量,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引导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注重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但是在语文教学的实践过程中存在缺乏实效性的现象,目标意识、训练意识都存在淡薄的现象,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积极探索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效性的途径与方法。  【关键词】小学
期刊
【摘要】自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省对外贸易呈现飞速发展的趋势。一般贸易与加工贸易作为主要的两种对外贸易方式,其中一般贸易在浙江省经济发展初期占主导地位,加工贸易随着经济的发展开始出现并活跃起来的。本文利用1992-2011年浙江省统计年鉴的数据,对浙江省一般贸易与加工贸易的出口现状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不同贸易方式与技术溢出效应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实证结果表明,一般贸易与加工贸易对技术溢出都有正向促
期刊
隋朝的石匠李春,大胆想象,精心设计,参加建造,将一座举世闻名的石拱桥——赵州桥展现在世人面前。他真是个人才!是的,有丰富的想象,开拓和创造了史无前例的东西。那么,在语文教学中,怎样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呢?现在,我结合小学语文第六册《荷花》一课探讨探讨。  一、换词和提问题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问冒出来”。这句话不但描写荷花特别美,而且“冒”字用得太妙了。眼前的好词佳句,怎样使学生加深理解和品尝
期刊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生活处处是资源,只要指导学生,炼就一双撷取素材的“慧眼”贮积素材,作文时知道从哪个库里拿“米”,“香喷喷的米饭”——作文才能新鲜出炉。  一、创设愉悦氛围,激活“一池春水”  给学生以愉悦氛围、激活写作这池春水。写作是情感的宣泄,是心灵的告白,伴随着写作流程始终的也应该是精神的愉悦。雨果有句话说得好:“世界上最辽阔的是大海,比大海更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辽阔的是人的心灵
期刊
1初中历史课堂中实施开放探究式学习模式的重要性  历史,是一门思辨性较强的科目,然而却常有将其看作单纯重复性学科的,只强调记忆的普遍观点存在。据相关调查研究表明,我国若干城市中14到28岁的青少年,对历史知识的了解状况体现为高兴趣度、高重视度与低认知度的“两高一低”现象。随着新课程标准的不断深化改革,传统机械性、少探究、少分析、不开放的历史教学方法已经逐渐不能适应当今素质教育理念的发展要求,急需教
期刊
【摘要】言为心声,以真为贵,只有从作者心灵蹦出的文章,才能走进读者的心灵中去,本文先指出作文抒情教学的必要性,再从实践中总结出作文教学中抒情教学的可行性,以便于在同行中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中学作文;抒情教学       抒情是文学作品中常用的一种表达方式,是主观情感的抒发与表达。  高尔基曾提出这样的一个建议:把文学当做人学。既然如此,我们在谈论文学之前,就应当来探讨一下人是怎样的一
期刊
一、自读课教学学习目标的再规范  初中语文教学大纲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有着具体的要求,为什么我们教师对于自读课这一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主阵地,总是不愿守或守不住呢?实际教学中,对自读课教学目标的规范不够明确是一个重要的原因。要扭转这一现状,需要对初中语文自读课的教学目标进行再规范。  1.规范自读课教学的目标指向  自读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阅读训练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规范自读课的教学目标,就是进一步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