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考研党”:大学生活,是另一种高三生活
讲述人:杨维,本科毕业于云南大学,现为中山大学研究生。
我在一篇文章上看到这样一句话:“保研的同学过着猪一样的生活,找工作的同学过着狗一样的生活,考研的同学则过着难以言说的生活。”
“保研党”早早就确定了升学的院校,只要完成毕业论文就可以圆满结束大学本科生涯;“工作党”得一边学习,一边应聘(实习、适应职场),“忙成狗”是他们常挂在嘴边的话;而“考研党”的烦心事并不比高三生少,起早贪黑,灰头土脸地赶去图书馆“抢座”学习,巴不得把那些大块头的书都吞到肚子里。我就是“考研党”中的一员。
我从大一开始便认真对待每一节课、每一次考试。有人会觉得到了大学还专心学习,把“大学”过成“高三”,未免太无趣了。而他们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他们不知道考研的意义。我永远忘不了那些年风雨无阻地往返于宿舍和图书馆之间的日子,虽无暇顾及妆容,蓬头垢面,但内心满足,乐在其中。每天早上七点起床,去图书馆的“宝座”开始一天的学习,中午吃过午饭便直接回图书馆趴在桌子上午休,下午继续学习,直到晚上十点图书馆的保安把我们这群“考研大军”赶回宿舍。一同考研的人里面,也有受不了内心的煎熬而中途放弃了的,能坚持到最后的人都很了不起。即使我第一次考研失败了,但我并未觉得是浪费了大学四年的时光。
大学是一个充满个性的新课堂,将“连长相都趋近一致”的高中生塑造成他们想要成为的模样。在这里,你可以学习自己想学的科目,去选修或者旁听任何学院的课程;还可以发展你的爱好,加入各种各样的社团,比如我在大学社团里实现了心中的跆拳道梦……在大学里,我收获的不只是知识,还有日渐深刻的人生观。所以,回首大学生活,我不曾后悔。
当我经历三次考研战役,最终考上中山大学的时候,我更加坚定了当初的想法。考研像是一块磨刀石,把年轻的我们磨去了浮躁,把轻狂的我们“教训”得更沉稳。当你站上了更高的平台,你会知道,在大学里,“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 “创业党”:大学是创业大咖的小秀场
讲述人:刘辉,武汉工程大学学生,“爱拍动画”APP原始模型创始人,垄尚源生态农业有限公司CEO。
“创业大学生”的身份曾经给我带来过一些榮誉,也带来过一些困扰。有人称赞我锐意进取、年轻有为,也有人认为我不务正业、追名逐利。当然,更多的人是好奇我的大学生活是怎样的,我又是如何创业的。今天,我就跟大家聊一聊我的创业生活。
大学期间,我前后创业三次,成功过,也失败过。在平常的生活中,我给自己安排了一个时间表:专业学习第一,工作第二,其余事情第三。对于工作我会提前安排好,避开上课时间,闲暇时我还会参加一些创客会议、社团活动等,去认识更多的朋友。
我第一次创业是在大一的时候,那时直播行业风头正劲。我瞅准小视频市场,设计了“爱拍动画”APP的原始模型。我的创业事迹被猎云网报道之后,新浪等主流媒体也转载该篇报道,一时间投资人纷纷找上门来。但因经验不足,我的第一次创业宣告失败了。
大二时,我看到学校旁边有一家咖啡店正在转让,创业的念头又冒出来。我和几个同学一拍即合,收购了咖啡店。我们认识学校各大社团的很多朋友,在那些朋友的帮助下,咖啡店的生意非常火爆,我每月也有两千元左右的纯收入。但是,咖啡店的琐碎事情占用了我很多的学习时间,那一年我两门科目考试不及格,为了挽回学习上的损失,我只好退出团队,第二次创业就这样不了了之。
之后,我又把兴趣放在新媒体行业上,开始研究微信公众号等自媒体。通过朋友介绍,我结识了我现在的导师,并协助他完成了湖北省会计师协会官方微信公众号的运营工作。导师同一家有机农业公司达成战略合作,由于我熟悉网站建设及新媒体运营,他就推荐我到初始团队一起创业。刚开始我遇到了很多技术难题,熬夜是常态,但是我从没想过放弃。最终,公司超额完成任务,由于能力突出,我被推选为公司CTO,一年之后又被董事会评选为CEO。而现在,公司的市值已经达到了一百万元。
大学生创业听起来光鲜亮丽,不过其间的艰辛和风险也只有你真正去经历了才知道。如果你想要尝试,不妨大胆去做,不论是否成功,这段经历都会成为你生命中的闪光点。
. “旅行党”:行走的“学霸”
讲述人:林益可,武汉大学学生,热爱生活,热爱旅行。
谁说大学时沉迷旅行的人就一定是学业不佳的人?难道你不知道在旅行中也可以学习,且能学到更多的知识吗?没错,我就是那个喜欢去旅行,但绝非“学渣”的大学生。我欣赏过新疆、青海的蓝天白云,走过北京、上海的繁华街巷,也曾走出国门,领略过异国他乡的美景,因此,我更笃信自己的选择——在旅行中学习。
初入武汉大学时,我们的课余时间比较多,于是我常利用武汉的便利交通游览四方。近可登黄鹤楼俯瞰渺渺烟江,或上大别山仰望漫天星辰;远可至上海、北京,看现代繁华都市背后的历史遗迹。
上学期结束后,我又开始我的旅行。这次去的是南京,走过秦淮河岸,感念商女的歌声与骚客的绝唱;随后闲逛夫子庙,对它过度的商业化有些失望——其与北京、上海的夫子庙无异,看不出它身在南京的特色了。大学的学习和生活也是如此,倘若你没有给自己找到一个精准的定位,什么都会一点,但又什么都不出彩,那么终会泯然于众人。风景带给人们的,其实是直观生动的知识。我就是这样,时常从大学教室里抽身离开,到外面更广阔的天地去历练,去增长见识。
在我看来,大学是人生中最适合旅行的阶段,有最充裕的时间、最美好的面容以及最年轻的心态,而这些恰恰都是我们最宝贵的东西。亲爱的高中生,也许你背单词时,阿拉斯加的鳕鱼正跃出水面;也许你埋头写作业时,太平洋彼岸的海鸥正振翅越过城市的上空。但是少年你别急,当你在为自己的未来踏踏实实地努力时,那些你感觉一生都见不到的景色,那些你觉得终生都不会遇到的人,正离你越来越近。
当然,我身边也不乏勤勉之人,当我在周末忙着奔走于各地时,他们也在“旅游”,不过是“图书馆两日游”。我也钦佩他们可以在书中体会百态人生,大学生活的意义本来就不是单一的,只要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找到自己热爱的事物,并为之努力,那就没有辜负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
. “写作党”:左手文字,右手情怀
讲述人:既禾,现就读于兰州大学,《青春美文自燃社》杂志专栏作者,《大学生》杂志校园记者,《求学》《知识窗》等杂志常驻作者,曾获中国青少年作家杯作品大赛金奖。
结束了中学时代争分夺秒的生活,到了大学,我突然有了大把的时间任自己安排。很多人选择把精力放在自己的兴趣爱好上,我也一样,从大一那年起,我便开始给一些校园杂志撰稿。
最初我搜罗各本刊物的投稿邮箱,渐渐地,我和一些杂志有了更持久的合作,也开始有陌生的编辑从微博、QQ找到我,发来真诚的约稿函。两年前,我很喜欢的一本杂志的编辑给我发消息时,我正坐在宿舍的阳台上晒太阳,看到那句“你愿意做我们的专栏作者吗”,我愣了好几秒。那是一个美好的开始,在之后的日子里,我把很多储藏在时光深处的记忆都化成了纸上的文字。
那简直是大学生活里最珍贵的时光了,清爽的早晨,静谧的午后,惬意的黄昏,万籁俱寂的深夜,我一个人坐在电脑前,敲出一些记录着自己心情和成长经历的文字,然后发送给屏幕那头的编辑,不久后便会收到样刊,看着那些印在纸页上的文字,心里觉得很安稳。
当然,和许多作者的经历相似,我也经历过投稿后石沉大海,或是收到让人难过的退稿信,不过慢慢写下去后我发现,那些曾经被视作“生活暴击”的挫折似乎并没什么大不了的,只要键盘一直敲下去,总能遇到属于自己的舞台。“我写作是为了光阴流逝使我心安。”博尔赫斯如是说,我也从中感受到写下去的力量。
大学的我们足够自由,只要愿意,就有足够多的时间任我们煮字疗饥。在大学的几年时光里,我几乎把所有的稿费都换成了车票,走过了许多城市——我在可爱的榕树下为小孩子拍过照,在长江大桥上做完一个“白日梦”,在驼峰上看到长河落日圆的壮观,也在车水马龙的街道上旁观陌生人的匆匆步履……不得不承认,写作为我带来了与众不同的生活,让我见识到了足够广阔的世界。
讲述人:杨维,本科毕业于云南大学,现为中山大学研究生。
我在一篇文章上看到这样一句话:“保研的同学过着猪一样的生活,找工作的同学过着狗一样的生活,考研的同学则过着难以言说的生活。”
“保研党”早早就确定了升学的院校,只要完成毕业论文就可以圆满结束大学本科生涯;“工作党”得一边学习,一边应聘(实习、适应职场),“忙成狗”是他们常挂在嘴边的话;而“考研党”的烦心事并不比高三生少,起早贪黑,灰头土脸地赶去图书馆“抢座”学习,巴不得把那些大块头的书都吞到肚子里。我就是“考研党”中的一员。
我从大一开始便认真对待每一节课、每一次考试。有人会觉得到了大学还专心学习,把“大学”过成“高三”,未免太无趣了。而他们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他们不知道考研的意义。我永远忘不了那些年风雨无阻地往返于宿舍和图书馆之间的日子,虽无暇顾及妆容,蓬头垢面,但内心满足,乐在其中。每天早上七点起床,去图书馆的“宝座”开始一天的学习,中午吃过午饭便直接回图书馆趴在桌子上午休,下午继续学习,直到晚上十点图书馆的保安把我们这群“考研大军”赶回宿舍。一同考研的人里面,也有受不了内心的煎熬而中途放弃了的,能坚持到最后的人都很了不起。即使我第一次考研失败了,但我并未觉得是浪费了大学四年的时光。
大学是一个充满个性的新课堂,将“连长相都趋近一致”的高中生塑造成他们想要成为的模样。在这里,你可以学习自己想学的科目,去选修或者旁听任何学院的课程;还可以发展你的爱好,加入各种各样的社团,比如我在大学社团里实现了心中的跆拳道梦……在大学里,我收获的不只是知识,还有日渐深刻的人生观。所以,回首大学生活,我不曾后悔。
当我经历三次考研战役,最终考上中山大学的时候,我更加坚定了当初的想法。考研像是一块磨刀石,把年轻的我们磨去了浮躁,把轻狂的我们“教训”得更沉稳。当你站上了更高的平台,你会知道,在大学里,“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 “创业党”:大学是创业大咖的小秀场
讲述人:刘辉,武汉工程大学学生,“爱拍动画”APP原始模型创始人,垄尚源生态农业有限公司CEO。
“创业大学生”的身份曾经给我带来过一些榮誉,也带来过一些困扰。有人称赞我锐意进取、年轻有为,也有人认为我不务正业、追名逐利。当然,更多的人是好奇我的大学生活是怎样的,我又是如何创业的。今天,我就跟大家聊一聊我的创业生活。
大学期间,我前后创业三次,成功过,也失败过。在平常的生活中,我给自己安排了一个时间表:专业学习第一,工作第二,其余事情第三。对于工作我会提前安排好,避开上课时间,闲暇时我还会参加一些创客会议、社团活动等,去认识更多的朋友。
我第一次创业是在大一的时候,那时直播行业风头正劲。我瞅准小视频市场,设计了“爱拍动画”APP的原始模型。我的创业事迹被猎云网报道之后,新浪等主流媒体也转载该篇报道,一时间投资人纷纷找上门来。但因经验不足,我的第一次创业宣告失败了。
大二时,我看到学校旁边有一家咖啡店正在转让,创业的念头又冒出来。我和几个同学一拍即合,收购了咖啡店。我们认识学校各大社团的很多朋友,在那些朋友的帮助下,咖啡店的生意非常火爆,我每月也有两千元左右的纯收入。但是,咖啡店的琐碎事情占用了我很多的学习时间,那一年我两门科目考试不及格,为了挽回学习上的损失,我只好退出团队,第二次创业就这样不了了之。
之后,我又把兴趣放在新媒体行业上,开始研究微信公众号等自媒体。通过朋友介绍,我结识了我现在的导师,并协助他完成了湖北省会计师协会官方微信公众号的运营工作。导师同一家有机农业公司达成战略合作,由于我熟悉网站建设及新媒体运营,他就推荐我到初始团队一起创业。刚开始我遇到了很多技术难题,熬夜是常态,但是我从没想过放弃。最终,公司超额完成任务,由于能力突出,我被推选为公司CTO,一年之后又被董事会评选为CEO。而现在,公司的市值已经达到了一百万元。
大学生创业听起来光鲜亮丽,不过其间的艰辛和风险也只有你真正去经历了才知道。如果你想要尝试,不妨大胆去做,不论是否成功,这段经历都会成为你生命中的闪光点。
. “旅行党”:行走的“学霸”
讲述人:林益可,武汉大学学生,热爱生活,热爱旅行。
谁说大学时沉迷旅行的人就一定是学业不佳的人?难道你不知道在旅行中也可以学习,且能学到更多的知识吗?没错,我就是那个喜欢去旅行,但绝非“学渣”的大学生。我欣赏过新疆、青海的蓝天白云,走过北京、上海的繁华街巷,也曾走出国门,领略过异国他乡的美景,因此,我更笃信自己的选择——在旅行中学习。
初入武汉大学时,我们的课余时间比较多,于是我常利用武汉的便利交通游览四方。近可登黄鹤楼俯瞰渺渺烟江,或上大别山仰望漫天星辰;远可至上海、北京,看现代繁华都市背后的历史遗迹。
上学期结束后,我又开始我的旅行。这次去的是南京,走过秦淮河岸,感念商女的歌声与骚客的绝唱;随后闲逛夫子庙,对它过度的商业化有些失望——其与北京、上海的夫子庙无异,看不出它身在南京的特色了。大学的学习和生活也是如此,倘若你没有给自己找到一个精准的定位,什么都会一点,但又什么都不出彩,那么终会泯然于众人。风景带给人们的,其实是直观生动的知识。我就是这样,时常从大学教室里抽身离开,到外面更广阔的天地去历练,去增长见识。
在我看来,大学是人生中最适合旅行的阶段,有最充裕的时间、最美好的面容以及最年轻的心态,而这些恰恰都是我们最宝贵的东西。亲爱的高中生,也许你背单词时,阿拉斯加的鳕鱼正跃出水面;也许你埋头写作业时,太平洋彼岸的海鸥正振翅越过城市的上空。但是少年你别急,当你在为自己的未来踏踏实实地努力时,那些你感觉一生都见不到的景色,那些你觉得终生都不会遇到的人,正离你越来越近。
当然,我身边也不乏勤勉之人,当我在周末忙着奔走于各地时,他们也在“旅游”,不过是“图书馆两日游”。我也钦佩他们可以在书中体会百态人生,大学生活的意义本来就不是单一的,只要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找到自己热爱的事物,并为之努力,那就没有辜负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
. “写作党”:左手文字,右手情怀
讲述人:既禾,现就读于兰州大学,《青春美文自燃社》杂志专栏作者,《大学生》杂志校园记者,《求学》《知识窗》等杂志常驻作者,曾获中国青少年作家杯作品大赛金奖。
结束了中学时代争分夺秒的生活,到了大学,我突然有了大把的时间任自己安排。很多人选择把精力放在自己的兴趣爱好上,我也一样,从大一那年起,我便开始给一些校园杂志撰稿。
最初我搜罗各本刊物的投稿邮箱,渐渐地,我和一些杂志有了更持久的合作,也开始有陌生的编辑从微博、QQ找到我,发来真诚的约稿函。两年前,我很喜欢的一本杂志的编辑给我发消息时,我正坐在宿舍的阳台上晒太阳,看到那句“你愿意做我们的专栏作者吗”,我愣了好几秒。那是一个美好的开始,在之后的日子里,我把很多储藏在时光深处的记忆都化成了纸上的文字。
那简直是大学生活里最珍贵的时光了,清爽的早晨,静谧的午后,惬意的黄昏,万籁俱寂的深夜,我一个人坐在电脑前,敲出一些记录着自己心情和成长经历的文字,然后发送给屏幕那头的编辑,不久后便会收到样刊,看着那些印在纸页上的文字,心里觉得很安稳。
当然,和许多作者的经历相似,我也经历过投稿后石沉大海,或是收到让人难过的退稿信,不过慢慢写下去后我发现,那些曾经被视作“生活暴击”的挫折似乎并没什么大不了的,只要键盘一直敲下去,总能遇到属于自己的舞台。“我写作是为了光阴流逝使我心安。”博尔赫斯如是说,我也从中感受到写下去的力量。
大学的我们足够自由,只要愿意,就有足够多的时间任我们煮字疗饥。在大学的几年时光里,我几乎把所有的稿费都换成了车票,走过了许多城市——我在可爱的榕树下为小孩子拍过照,在长江大桥上做完一个“白日梦”,在驼峰上看到长河落日圆的壮观,也在车水马龙的街道上旁观陌生人的匆匆步履……不得不承认,写作为我带来了与众不同的生活,让我见识到了足够广阔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