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年的一线数学教学工作让我深深了解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为重要。问题是思维的起点,问题又是创造的前提,一切发明创造都是从问题开始的,可见其重要性。面对一年级的学生,他们的特点是年幼无知,无拘无束,爱表现且表达无条理性,不会倾听等等。培养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不仅是素质教育的需要,而且是时代的需要,更是人的可持续发展的需要。那么,在教学中教师应如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呢?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数学教学实践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注重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认真倾听的习惯
专心倾听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积极思考的基础,也是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前提。尤其是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刚刚踏进校园,这是他们形成各种习惯的关键时期,更是他们以后学习习惯养成的起点。因此,教师必须注重培养学生上课专心倾听的习惯。作为数学教师,我深知,在这一阶段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在一定程度上还影响其能力、性格的发展。教师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并将这一目标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
记得去年一年级开学的第一天,天真烂漫的孩子们在教室里叽叽喳喳地谈天说地,简直是百鸟争鸣,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我走进教室,大声地说:“小朋友们,安静一下。”可是大多数人照样我行我素。于是我就走到了一个安静下来的小学生面前,说:“你爱听故事吗?”他马上兴奋地说:“爱听!”接着他大声喊道:“听故事了!”这下,教室静了下来。我和颜悦色地说:“下面我给大家讲个故事,小朋友们你们想听吗?”他们立刻回答说:“想。”于是我就给他们讲了起来:“从前,有个财主,就去了自家的粮仓一次,把自己的一块怀表丢了,那是他朋友从国外给他带来的,而且,非常珍贵。于是,他就发动自家的佣人们找,据说谁找到了,就给谁十斗米,于是佣人们开始七手八脚地找起来,找了半天也没找到。后来,一个七八岁的孩子在旁边听说了,就和财主说:‘我能找到。’于是,他就走进仓库,静静地听了一会儿,很快就找到了。财主很疑惑地问:‘那么多人都没找到,你一个人怎么这么快就找到了呢?’小孩认真地说:‘我是在人静时,循着表的嘀嗒嘀嗒的声音找到的。’”
听完这个故事,一个小朋友慨叹地说:“这个小朋友真聪明!”我追问到:“你知道他聪明在什么地方吗?老师告诉你们,关键在于他会‘倾听’。你们说学会倾听多么重要啊!那么我们上课时不会认真倾听,就不能听到老师讲课,更谈不上学习知识了。”
紧接着我问大家:“那么我们上课时,应该怎样做呢?“孩子们齐声说:“认真倾听。”从那以后,学生上课倾听的习惯有了很大进步。
当然,我们所说的倾听,首先要求学生听课时,思想不要开小差或做小动作,注意力要集中;其次,要求认真倾听其他同学回答问题,仔细研究他们回答得是否正确,有没有需要补充的。
随着学生的倾听习惯的养成,他们发现问题的能力大大提高了。当一个学生回答问题时,其他学生能够听出他所说的是否正确,有哪些不足等。我给学生归纳出下列的提问:(1)已知一些什么条件?(2)所求解的问题需要什么条件?在教学中我经常按这些问题向学生发问,因而不少学生也逐步学会了按这些问题进行自问自答,这样大大提高了解题的能力,也培养了提问题的能力。
(二)认真审题的习惯
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仔细审题的习惯,由于一年级学生识字不多,缺乏阅读能力,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先要教给学生看图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再由教师领着学生一起读,逐步培养学生阅读算式以及叙述文字的能力;以后随着识字量的增加,适当增加看书的成分。例如,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学生审题时,抓住重点词、句或学生不易懂的地方讲解,或者就关键性的问题向学生提问,以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发现问题,并能提出问题的能力。
经过一个学期的培养,我们班的学生都能自己审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而且能够解决简单的问题。
前不久,我们做了书中的一道题是:“老师带领42名学生去乘车参加开幕式,汽车限乘46人,问,车上还有几个空座位?”
当我请学生交流时,有两个同学的答案都是:46-42=4(个)。
这时我问:“大家还有不同的意见吗?”没人回答。于是,我又要求学生再读题,这时,我班的王宏新同学举起了小手,问:“老师,图中的那位老师还算吗?”
这时,我让学生再次讨论这问题,最后,大家一致认为应该算上教师,经过交流,学生确定正确答案是46-43=3(个)。
一年级冀教版的数学教材中,每个题都是图文结合的,稍有不慎,就会丢掉一个数学信息,所以,要想做出一个数学题,必须认真审题。
通过一个多学期的培养训练,在学习第五单元里提出问题并解答的教学中,只要给出一个题,每个学生都能根据题意,找出数学信息,提出问题。只有认真审题才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可见,仔细审题对于我们的学习和教学是非常重要的。
二、创境激趣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要切实开展有效学习,就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产生对知识的渴望。我们不能强迫学生坐在教室里,硬性地把一个个知识点灌输给他们,只有当学生迫切需要学习的时候,他们才能真正地投入到学习中,创设问题情境是促使学生开展有效学习的有力手段。因此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改变教学方式,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征,在教学中创设情境,提供给学生具有开放性的、生活性的、生动性的、现实性的信息,让学生主动根据教师所创设、提供的信息情境主动地提出数学问题,进而让学生主动解决自己提出的数学问题,通过解决自己提出的数学问题获得数学知识。如一年级(上册)在学习了6和7的用数学之后,我设计了这样一道练习题:应用课件呈现了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的场景。“你们认识图中这些可爱的人物吗?听过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的故事吗?”一年级的小学生都很喜欢白雪公主,这时我提出要求:“你能从这幅图中提出什么数学问题?”然后让学生同桌进行观察交流。由于学生对图画感兴趣,他们兴致勃勃地进行讨论交流,根据图中的数学信息,提出很多符合图意的问题,并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学生自己发现的问题更贴近自身的思维实际,更能引发他们的探究欲望,因此,在教学中创设一个个学生喜闻乐见的故事情境、生活情境,能激发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观察生活和周围事物,从而发现和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
每当我走进课堂,看到学生那张张体验到成功的笑脸,再听到他们响亮地回答问题,我仿佛听到了花开的声音;再回想起孩子们刚刚入学的情景,想想现在就是一种享受。
(责编 张亚欣)
一、注重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认真倾听的习惯
专心倾听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积极思考的基础,也是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前提。尤其是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刚刚踏进校园,这是他们形成各种习惯的关键时期,更是他们以后学习习惯养成的起点。因此,教师必须注重培养学生上课专心倾听的习惯。作为数学教师,我深知,在这一阶段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在一定程度上还影响其能力、性格的发展。教师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并将这一目标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
记得去年一年级开学的第一天,天真烂漫的孩子们在教室里叽叽喳喳地谈天说地,简直是百鸟争鸣,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我走进教室,大声地说:“小朋友们,安静一下。”可是大多数人照样我行我素。于是我就走到了一个安静下来的小学生面前,说:“你爱听故事吗?”他马上兴奋地说:“爱听!”接着他大声喊道:“听故事了!”这下,教室静了下来。我和颜悦色地说:“下面我给大家讲个故事,小朋友们你们想听吗?”他们立刻回答说:“想。”于是我就给他们讲了起来:“从前,有个财主,就去了自家的粮仓一次,把自己的一块怀表丢了,那是他朋友从国外给他带来的,而且,非常珍贵。于是,他就发动自家的佣人们找,据说谁找到了,就给谁十斗米,于是佣人们开始七手八脚地找起来,找了半天也没找到。后来,一个七八岁的孩子在旁边听说了,就和财主说:‘我能找到。’于是,他就走进仓库,静静地听了一会儿,很快就找到了。财主很疑惑地问:‘那么多人都没找到,你一个人怎么这么快就找到了呢?’小孩认真地说:‘我是在人静时,循着表的嘀嗒嘀嗒的声音找到的。’”
听完这个故事,一个小朋友慨叹地说:“这个小朋友真聪明!”我追问到:“你知道他聪明在什么地方吗?老师告诉你们,关键在于他会‘倾听’。你们说学会倾听多么重要啊!那么我们上课时不会认真倾听,就不能听到老师讲课,更谈不上学习知识了。”
紧接着我问大家:“那么我们上课时,应该怎样做呢?“孩子们齐声说:“认真倾听。”从那以后,学生上课倾听的习惯有了很大进步。
当然,我们所说的倾听,首先要求学生听课时,思想不要开小差或做小动作,注意力要集中;其次,要求认真倾听其他同学回答问题,仔细研究他们回答得是否正确,有没有需要补充的。
随着学生的倾听习惯的养成,他们发现问题的能力大大提高了。当一个学生回答问题时,其他学生能够听出他所说的是否正确,有哪些不足等。我给学生归纳出下列的提问:(1)已知一些什么条件?(2)所求解的问题需要什么条件?在教学中我经常按这些问题向学生发问,因而不少学生也逐步学会了按这些问题进行自问自答,这样大大提高了解题的能力,也培养了提问题的能力。
(二)认真审题的习惯
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仔细审题的习惯,由于一年级学生识字不多,缺乏阅读能力,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先要教给学生看图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再由教师领着学生一起读,逐步培养学生阅读算式以及叙述文字的能力;以后随着识字量的增加,适当增加看书的成分。例如,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学生审题时,抓住重点词、句或学生不易懂的地方讲解,或者就关键性的问题向学生提问,以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发现问题,并能提出问题的能力。
经过一个学期的培养,我们班的学生都能自己审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而且能够解决简单的问题。
前不久,我们做了书中的一道题是:“老师带领42名学生去乘车参加开幕式,汽车限乘46人,问,车上还有几个空座位?”
当我请学生交流时,有两个同学的答案都是:46-42=4(个)。
这时我问:“大家还有不同的意见吗?”没人回答。于是,我又要求学生再读题,这时,我班的王宏新同学举起了小手,问:“老师,图中的那位老师还算吗?”
这时,我让学生再次讨论这问题,最后,大家一致认为应该算上教师,经过交流,学生确定正确答案是46-43=3(个)。
一年级冀教版的数学教材中,每个题都是图文结合的,稍有不慎,就会丢掉一个数学信息,所以,要想做出一个数学题,必须认真审题。
通过一个多学期的培养训练,在学习第五单元里提出问题并解答的教学中,只要给出一个题,每个学生都能根据题意,找出数学信息,提出问题。只有认真审题才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可见,仔细审题对于我们的学习和教学是非常重要的。
二、创境激趣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要切实开展有效学习,就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产生对知识的渴望。我们不能强迫学生坐在教室里,硬性地把一个个知识点灌输给他们,只有当学生迫切需要学习的时候,他们才能真正地投入到学习中,创设问题情境是促使学生开展有效学习的有力手段。因此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改变教学方式,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征,在教学中创设情境,提供给学生具有开放性的、生活性的、生动性的、现实性的信息,让学生主动根据教师所创设、提供的信息情境主动地提出数学问题,进而让学生主动解决自己提出的数学问题,通过解决自己提出的数学问题获得数学知识。如一年级(上册)在学习了6和7的用数学之后,我设计了这样一道练习题:应用课件呈现了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的场景。“你们认识图中这些可爱的人物吗?听过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的故事吗?”一年级的小学生都很喜欢白雪公主,这时我提出要求:“你能从这幅图中提出什么数学问题?”然后让学生同桌进行观察交流。由于学生对图画感兴趣,他们兴致勃勃地进行讨论交流,根据图中的数学信息,提出很多符合图意的问题,并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学生自己发现的问题更贴近自身的思维实际,更能引发他们的探究欲望,因此,在教学中创设一个个学生喜闻乐见的故事情境、生活情境,能激发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观察生活和周围事物,从而发现和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
每当我走进课堂,看到学生那张张体验到成功的笑脸,再听到他们响亮地回答问题,我仿佛听到了花开的声音;再回想起孩子们刚刚入学的情景,想想现在就是一种享受。
(责编 张亚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