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乡村教育对于乡村振兴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而教学能力的高低制约着教育水平的高低。近年来,葛渔城镇的乡村教学面临着教师自主提升意识不强、教学环境落后、教学水平提升路径不通、团队建设较差等现实困境,严重阻碍了教学水平的提升。为此,本文建议增强乡村教师自我进步意识、改善教学氛围、加强团队建设,助推乡村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 土地结构 空间变化 影响因素
一、引言
教学水平整体反映教师的工作能力与学校的教育水平,而教育改革的深化对教师的教学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城乡发展差距不断拉大,原本就受制于自然条件与经济条件的乡村教育也面临着一系列现实困境,长期以来难以满足乡村教育的发展需要,严重阻碍了乡村教师的教学水平提升。因此,本文将通过对葛渔城镇乡村教学现状调查来着手分析乡村教师教学水平提升过程中的问题,并据此提出相应的建议。
二、提升乡村教师教学水平的现实困境
(一)乡村教师自主提升意识不强,变革源动力不足
自我提升意识对提升乡村教师教学水平具有重要的作用。根据笔者了解,乡村教师思想相对固化,安于现状,对变革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水平不感兴趣。其一,受到整体环境及生源质量的影响,乡村学生学习吸收能力不强,因此,多数教师认为依靠传统的教学方法应对已绰绰有余,尤其是部分老教师,临近退休年龄,本身自我变革的意识相对较差,且认为自己教育经验丰富,“一招鲜,吃遍天”的意识较为强烈,不会主动提升教学水平。由于教育理念的滞后,部分年轻教师盲目照搬教育专家、教学名师的理念与方法,很少会对自己的教学方式进行反思、总结与创新。其二,乡村教师群体专业性不高,大部分老师除了承担教学任务,还需要承担思想教育、生活管理等任务,工作事务繁琐,工作压力过重,给乡村教师的身心造成不良影响。在这种背景下,大部分乡村教师难以有时间和精力去改善自己的教学方式,甚至有部分教师产生消极怠慢的工作情绪,长此以往会严重阻碍乡村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
(二)乡村教学环境落后,缺乏通畅的乡村教师教学水平提升路径
由于乡村与城镇发展水平悬殊,乡村教育改革的机会少、平台少,严重阻碍乡村教师教学水平提升的路径。其一,虽然我国非常重视乡村教学的培训工作,但是由于乡村学校不重视、教育经费短缺、教育资源有限等问题,乡村教师参加教学培训的机会极度匮乏,很多教师多年才有机会前往城镇参与培训,即便是乡村学校的内部培训,也会因为缺乏专业指导、教师教学基础较差等原因,难以取得良好成效。其二,乡村学校教育资源分配不均,优势教育资源在很大程度上向骨干教师倾斜,普通乡村教师难以获得优质资源,不利于乡村学校教学水平的整体提高。乡村学校难以吸收城镇的优质师资力量,这种现状加剧了乡村学校的教育资源失衡问题。其三,乡村学校的教育专业性不强,在调查中,笔者发现,部分教师难以领会教学大纲的变化调整,部分教师甚至不会使用新媒体教学,严重与时代教学的新趋势脱节。
(三)乡村教学团队基础较差,缺乏新鲜血液
近些年来,国家大力号召发展乡村教育,短期来说,乡村教师群体数量匮乏的状况得到缓解,但长期而言,保持乡村教学团队高质量的师资供给是难以实现的。艰苦恶劣的生活环境让大部分支教老师望而却步,生活不便、现实需要也让很多优质乡村教师走向城市。优质的年轻教师群体是变革乡村教育的主力军,缺乏新鲜的血液,让基础原本就差、且逐渐老龄化的乡村教师团队雪上加霜。
三、提升乡村教师教学水平的出路探讨
(一)增强乡村教师的自我进步意识
推动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内因,因此,增强乡村教师的自我进步意识,推动他们由内向外,自发提高教学水平才能引发乡村整体教学水平的改变。
从客观因素来说,乡村教师消极怠慢的重要原因在于落后的工作和生活環境。一方面,政府部门应当完善乡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加强道路交通、网络信息、医疗卫生领域的建设,提供高质量的公共物品供给,重点解决乡村教师的住宿、饮食、休闲娱乐等问题,提高乡村教师的生活水平。良好的外部环境是增强乡村教师自我进步意识的保障。
从主观因素来说,乡村教师应当增强自身的使命意识,以更高的标准和要求要求自己。社会日新月异,教学理念与方法在不断进步,乡村教师应当明白提升教育水平的重要性,不断总结自己教学工作的得与失,认真领会新的教学方法,并增强自身创新意识。乡村教师应当不断激发自身的工作热情,可以通过学术沙龙、教学竞赛等方法,增强教师对教学的热爱与激情。
(二)改善教学氛围,打通教学水平提升路径
乡村学校的领导班子应当提高整体管理水平,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加强教学方式变革的指导及对乡村教师教学水平的培训。应当鼓励乡村教师提高学历与工作经验,对于考研或赴外地交流学习的老师,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助,优先考虑其晋升问题。
合理分配教学资源,提供足够的教师培训经费,使得每位乡村教师都有资格进修。大力引进现代教育,突破传统教育的桎梏,提高学校的数字化、信息化程度,确保每位乡村教师都能使用新媒体教学;推进学区制度改革,实现学区内教育资源共享,推动建立城镇优秀学校定点帮扶制度。
(三)加强乡村教师团队建设,吸引优质人才
政府应当加大政策倾斜程度,推出就业帮扶制度,提高乡村教师的待遇与社会地位,重视乡村学校的管理方式,关心乡村教师的幸福感与获得感,维护乡村教师的合法权益,坚决避免乡村教师团队人才流失。
各乡村学校应当创新奖惩制度,提高入职教师的福利待遇,尽可能吸引城镇教师与应届毕业生入职。积极在校内开展研讨会、教学观摩、高水平教学讲座、教学比赛等活动,形成良好的教学文化,促进乡村教师团队教学水平的整体提高。
参考文献
[1] 孙兴华,马云鹏.乡村教师能力素质提升的检视与思考[J].教育研究,2015 (5).
[2] 解光穆.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政策述评[J].宁夏大学学报,2016 (6).
【关键词】 土地结构 空间变化 影响因素
一、引言
教学水平整体反映教师的工作能力与学校的教育水平,而教育改革的深化对教师的教学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城乡发展差距不断拉大,原本就受制于自然条件与经济条件的乡村教育也面临着一系列现实困境,长期以来难以满足乡村教育的发展需要,严重阻碍了乡村教师的教学水平提升。因此,本文将通过对葛渔城镇乡村教学现状调查来着手分析乡村教师教学水平提升过程中的问题,并据此提出相应的建议。
二、提升乡村教师教学水平的现实困境
(一)乡村教师自主提升意识不强,变革源动力不足
自我提升意识对提升乡村教师教学水平具有重要的作用。根据笔者了解,乡村教师思想相对固化,安于现状,对变革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水平不感兴趣。其一,受到整体环境及生源质量的影响,乡村学生学习吸收能力不强,因此,多数教师认为依靠传统的教学方法应对已绰绰有余,尤其是部分老教师,临近退休年龄,本身自我变革的意识相对较差,且认为自己教育经验丰富,“一招鲜,吃遍天”的意识较为强烈,不会主动提升教学水平。由于教育理念的滞后,部分年轻教师盲目照搬教育专家、教学名师的理念与方法,很少会对自己的教学方式进行反思、总结与创新。其二,乡村教师群体专业性不高,大部分老师除了承担教学任务,还需要承担思想教育、生活管理等任务,工作事务繁琐,工作压力过重,给乡村教师的身心造成不良影响。在这种背景下,大部分乡村教师难以有时间和精力去改善自己的教学方式,甚至有部分教师产生消极怠慢的工作情绪,长此以往会严重阻碍乡村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
(二)乡村教学环境落后,缺乏通畅的乡村教师教学水平提升路径
由于乡村与城镇发展水平悬殊,乡村教育改革的机会少、平台少,严重阻碍乡村教师教学水平提升的路径。其一,虽然我国非常重视乡村教学的培训工作,但是由于乡村学校不重视、教育经费短缺、教育资源有限等问题,乡村教师参加教学培训的机会极度匮乏,很多教师多年才有机会前往城镇参与培训,即便是乡村学校的内部培训,也会因为缺乏专业指导、教师教学基础较差等原因,难以取得良好成效。其二,乡村学校教育资源分配不均,优势教育资源在很大程度上向骨干教师倾斜,普通乡村教师难以获得优质资源,不利于乡村学校教学水平的整体提高。乡村学校难以吸收城镇的优质师资力量,这种现状加剧了乡村学校的教育资源失衡问题。其三,乡村学校的教育专业性不强,在调查中,笔者发现,部分教师难以领会教学大纲的变化调整,部分教师甚至不会使用新媒体教学,严重与时代教学的新趋势脱节。
(三)乡村教学团队基础较差,缺乏新鲜血液
近些年来,国家大力号召发展乡村教育,短期来说,乡村教师群体数量匮乏的状况得到缓解,但长期而言,保持乡村教学团队高质量的师资供给是难以实现的。艰苦恶劣的生活环境让大部分支教老师望而却步,生活不便、现实需要也让很多优质乡村教师走向城市。优质的年轻教师群体是变革乡村教育的主力军,缺乏新鲜的血液,让基础原本就差、且逐渐老龄化的乡村教师团队雪上加霜。
三、提升乡村教师教学水平的出路探讨
(一)增强乡村教师的自我进步意识
推动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内因,因此,增强乡村教师的自我进步意识,推动他们由内向外,自发提高教学水平才能引发乡村整体教学水平的改变。
从客观因素来说,乡村教师消极怠慢的重要原因在于落后的工作和生活環境。一方面,政府部门应当完善乡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加强道路交通、网络信息、医疗卫生领域的建设,提供高质量的公共物品供给,重点解决乡村教师的住宿、饮食、休闲娱乐等问题,提高乡村教师的生活水平。良好的外部环境是增强乡村教师自我进步意识的保障。
从主观因素来说,乡村教师应当增强自身的使命意识,以更高的标准和要求要求自己。社会日新月异,教学理念与方法在不断进步,乡村教师应当明白提升教育水平的重要性,不断总结自己教学工作的得与失,认真领会新的教学方法,并增强自身创新意识。乡村教师应当不断激发自身的工作热情,可以通过学术沙龙、教学竞赛等方法,增强教师对教学的热爱与激情。
(二)改善教学氛围,打通教学水平提升路径
乡村学校的领导班子应当提高整体管理水平,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加强教学方式变革的指导及对乡村教师教学水平的培训。应当鼓励乡村教师提高学历与工作经验,对于考研或赴外地交流学习的老师,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助,优先考虑其晋升问题。
合理分配教学资源,提供足够的教师培训经费,使得每位乡村教师都有资格进修。大力引进现代教育,突破传统教育的桎梏,提高学校的数字化、信息化程度,确保每位乡村教师都能使用新媒体教学;推进学区制度改革,实现学区内教育资源共享,推动建立城镇优秀学校定点帮扶制度。
(三)加强乡村教师团队建设,吸引优质人才
政府应当加大政策倾斜程度,推出就业帮扶制度,提高乡村教师的待遇与社会地位,重视乡村学校的管理方式,关心乡村教师的幸福感与获得感,维护乡村教师的合法权益,坚决避免乡村教师团队人才流失。
各乡村学校应当创新奖惩制度,提高入职教师的福利待遇,尽可能吸引城镇教师与应届毕业生入职。积极在校内开展研讨会、教学观摩、高水平教学讲座、教学比赛等活动,形成良好的教学文化,促进乡村教师团队教学水平的整体提高。
参考文献
[1] 孙兴华,马云鹏.乡村教师能力素质提升的检视与思考[J].教育研究,2015 (5).
[2] 解光穆.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政策述评[J].宁夏大学学报,2016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