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
人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习惯,要从行为习惯的养成入手,从提高基本素质做起,通过有效载体,广泛深入地开展道德实践活动,转化他们的道德行为,丰富他们的道德情感,磨砺他们的道德意志,引导小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自觉实践道德要求。
1.利用好烈士陵园、名人故居等各类德育基地,充分发挥德育基地在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方面的作用,积极主动地为学生开展活动创造条件。
2.抓好重要节庆日、纪念日对小学生的思想道德宣传教育和实践活动。利用各种法定节日、传统节日(如劳动节、国庆节等),革命领袖、民族英雄、杰出名人等重要人物的诞辰和逝世纪念日,和重大事件纪念日(如建党、红军长征、辛亥革命、“九·一八”、“南京大屠杀”等),以及学生的入学、入队等重要时机,举行各种庆祝、纪念活动和必要的仪式,集中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有益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弘扬民族精神,增进爱国情感,提高道德素养。
3.通过评选三好学生、优秀团员、优秀少先队员、文明学生、优秀小公民、先进班集体等活动,为小学生树立可亲、可信、可敬、可学的榜样,让他们从榜样的感人事迹和优秀品德中受到鼓舞,汲取力量,使之对小学生的健康成长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能力的培养
一个人应该具备的能力有很多,对于小学生来说培养良好的学习能力至关重要。而具备良好的学习能力必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师和家长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小学生的学习习惯:
1.主动学习,刻苦学习的习惯;
2.细心认真,一丝不苟的习惯;
3.勤于动手、动笔、动脑的习惯;
4.勇于发言,大方说话的习惯;
5.爱惜书包文件的习惯;
6.好问的习惯;
7.在合作学习中积极参与的习惯;
8.规范、整洁、写字的习惯。
培养习惯,要悉心引导,严格要求,点点滴滴到位。举例来说,培养学生的写字习惯,要让学生写一笔好字,就必须要有一定速度,必须规范、整洁地写字。必须经常主动写字,而且写字的姿势也要规范。
三、个性的培养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如何才能更好地培养小学生的个性特长呢?
首先,必须深刻地理解课改中“个性”的准确内涵。
个性是指一个人在思想上、语言上、行动上、以及能力方面所表现出来的某些特征。当然,在这些特征中既有消极的成分,如性格刚强、爱玩电子游戏、喜欢欺负小同学,等等;也有积极的成分,如喜欢体育活动、热爱劳动、爱上美术课,等等。课改中的个性就是指后者。它是一种正面的、积极的、能够促使学生健康向上的个性。教师必须正确区分小学生个性中的消极成分,努力阻止消极成分的发展,正确引导和培养小学生个性中的积极成分。
其次,为学生创造良好的个性培养的环境,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习惯。
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应该细心的观察每一名学生,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爱好和特长,并与他们分别沟通,为其创造良好的个性培养的环境。在轻松、优越的学习环境中,浓烈的兴趣和教师的正确引导,学生便自然而然地养成了良好的个性习惯。比如,美术课教师发现某一名学生喜欢画画,便鼓励他让其对美术课感兴趣,并在业余时间辅导他,鼓励参加绘画比赛,充分发挥这名学生的绘画天赋,久而久之,这名学生就会养成了良好的绘画习惯,为将来在绘画领域发挥自己的特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健康的身体
小学生正是长身体的时候,拥有健康的身体非常重要。为此,应培养小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
首先,培养学生科学合理的饮食习惯。
教师教育学生要合理膳食,所要摄取的营养要均衡,按照“平衡膳食宝塔”的比例。以避免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养成习惯,长期坚持。还要教育学生不要乱吃零食,浅尝辄止。除了给学生讲道理外,针对小学生自控能力较差的特点,还要形成严格的监督机制,比如组织学生饮食监督委员会,对乱买街边零食的行为提出批评并扣分等。
其次,有计划地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培养学生科学地进行身体锻炼,二是培养学生把体育锻炼作为日常生活的一种需要,成为一种习惯。其中,培养学生科学地进行身体锻炼是基础。
五、心理健康教育
一个人只有当体(身体)魄(心理)健全时,才能称得上是健康的人。心理健康的标志,就是指人的个体具有正常的心理状态,有正常的认识,良好的个性,稳定的情绪,以及没有精神疾病与行为障碍。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是良好行为习惯的基础,所以心理健康教育也同样至关重要。
可以从以下行为习惯入手培养小学生的健康心理:
1.注重培养学生自信心理
良好的自信对一个人的成长非常重要,教师应举行多种形式的活动锻炼学生的自信心。比如让学生自己组织班队活动。从班队活动的内容、节目主持人的确定、主持语的创作、活动安排总结各个环节,老师均不参与,让学生自己做主。这样,每个学生的潜能得到发挥,从而对自己充满自信。
2.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是一件十分重要的工作。让每一个学生都知道我是集体中的一员,那么他们就会自觉地爱护这个集体,时时刻刻想着为这个班集体争光。要不失时机地进行集体主义教育。每当班上在学校组织的活动中获得一点荣誉,都要让学生知道,这个荣誉感来之不易,都凝聚着全班每个学生的心血和汗水。平时从一点一滴的小事抓起,强化集体荣誉感意识。
当然创造优美的校园环境也是必不可少的,这样学生才能在整洁健康的校园环境中受到美得熏陶和道德的感染,自觉地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
(作者单位:辽阳市白塔区实验小学 辽宁辽阳)
人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习惯,要从行为习惯的养成入手,从提高基本素质做起,通过有效载体,广泛深入地开展道德实践活动,转化他们的道德行为,丰富他们的道德情感,磨砺他们的道德意志,引导小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自觉实践道德要求。
1.利用好烈士陵园、名人故居等各类德育基地,充分发挥德育基地在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方面的作用,积极主动地为学生开展活动创造条件。
2.抓好重要节庆日、纪念日对小学生的思想道德宣传教育和实践活动。利用各种法定节日、传统节日(如劳动节、国庆节等),革命领袖、民族英雄、杰出名人等重要人物的诞辰和逝世纪念日,和重大事件纪念日(如建党、红军长征、辛亥革命、“九·一八”、“南京大屠杀”等),以及学生的入学、入队等重要时机,举行各种庆祝、纪念活动和必要的仪式,集中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有益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弘扬民族精神,增进爱国情感,提高道德素养。
3.通过评选三好学生、优秀团员、优秀少先队员、文明学生、优秀小公民、先进班集体等活动,为小学生树立可亲、可信、可敬、可学的榜样,让他们从榜样的感人事迹和优秀品德中受到鼓舞,汲取力量,使之对小学生的健康成长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能力的培养
一个人应该具备的能力有很多,对于小学生来说培养良好的学习能力至关重要。而具备良好的学习能力必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师和家长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小学生的学习习惯:
1.主动学习,刻苦学习的习惯;
2.细心认真,一丝不苟的习惯;
3.勤于动手、动笔、动脑的习惯;
4.勇于发言,大方说话的习惯;
5.爱惜书包文件的习惯;
6.好问的习惯;
7.在合作学习中积极参与的习惯;
8.规范、整洁、写字的习惯。
培养习惯,要悉心引导,严格要求,点点滴滴到位。举例来说,培养学生的写字习惯,要让学生写一笔好字,就必须要有一定速度,必须规范、整洁地写字。必须经常主动写字,而且写字的姿势也要规范。
三、个性的培养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如何才能更好地培养小学生的个性特长呢?
首先,必须深刻地理解课改中“个性”的准确内涵。
个性是指一个人在思想上、语言上、行动上、以及能力方面所表现出来的某些特征。当然,在这些特征中既有消极的成分,如性格刚强、爱玩电子游戏、喜欢欺负小同学,等等;也有积极的成分,如喜欢体育活动、热爱劳动、爱上美术课,等等。课改中的个性就是指后者。它是一种正面的、积极的、能够促使学生健康向上的个性。教师必须正确区分小学生个性中的消极成分,努力阻止消极成分的发展,正确引导和培养小学生个性中的积极成分。
其次,为学生创造良好的个性培养的环境,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习惯。
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应该细心的观察每一名学生,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爱好和特长,并与他们分别沟通,为其创造良好的个性培养的环境。在轻松、优越的学习环境中,浓烈的兴趣和教师的正确引导,学生便自然而然地养成了良好的个性习惯。比如,美术课教师发现某一名学生喜欢画画,便鼓励他让其对美术课感兴趣,并在业余时间辅导他,鼓励参加绘画比赛,充分发挥这名学生的绘画天赋,久而久之,这名学生就会养成了良好的绘画习惯,为将来在绘画领域发挥自己的特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健康的身体
小学生正是长身体的时候,拥有健康的身体非常重要。为此,应培养小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
首先,培养学生科学合理的饮食习惯。
教师教育学生要合理膳食,所要摄取的营养要均衡,按照“平衡膳食宝塔”的比例。以避免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养成习惯,长期坚持。还要教育学生不要乱吃零食,浅尝辄止。除了给学生讲道理外,针对小学生自控能力较差的特点,还要形成严格的监督机制,比如组织学生饮食监督委员会,对乱买街边零食的行为提出批评并扣分等。
其次,有计划地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培养学生科学地进行身体锻炼,二是培养学生把体育锻炼作为日常生活的一种需要,成为一种习惯。其中,培养学生科学地进行身体锻炼是基础。
五、心理健康教育
一个人只有当体(身体)魄(心理)健全时,才能称得上是健康的人。心理健康的标志,就是指人的个体具有正常的心理状态,有正常的认识,良好的个性,稳定的情绪,以及没有精神疾病与行为障碍。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是良好行为习惯的基础,所以心理健康教育也同样至关重要。
可以从以下行为习惯入手培养小学生的健康心理:
1.注重培养学生自信心理
良好的自信对一个人的成长非常重要,教师应举行多种形式的活动锻炼学生的自信心。比如让学生自己组织班队活动。从班队活动的内容、节目主持人的确定、主持语的创作、活动安排总结各个环节,老师均不参与,让学生自己做主。这样,每个学生的潜能得到发挥,从而对自己充满自信。
2.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是一件十分重要的工作。让每一个学生都知道我是集体中的一员,那么他们就会自觉地爱护这个集体,时时刻刻想着为这个班集体争光。要不失时机地进行集体主义教育。每当班上在学校组织的活动中获得一点荣誉,都要让学生知道,这个荣誉感来之不易,都凝聚着全班每个学生的心血和汗水。平时从一点一滴的小事抓起,强化集体荣誉感意识。
当然创造优美的校园环境也是必不可少的,这样学生才能在整洁健康的校园环境中受到美得熏陶和道德的感染,自觉地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
(作者单位:辽阳市白塔区实验小学 辽宁辽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