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培养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勇于创新的精神的人才,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思维;培养
为了适应二十一世纪对人才的要求,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决定,突出了一代新人的思想品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对教学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适应时代的要求接受新观念、新思想、用新的思想来指导自己的教学。小学数学教学从一年级起就担负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任务。下面就如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谈几点看法:
一、思维培养有助于思维能力的提高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提到:“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需要一个长期的培养和训练过程,要灵活多样地结合教学内容进行。”不断地提高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是每位教师的基本目标之一。思维的独立性与批判性,思维的深度与广度,思维的发散性与逆向性都体现了思维基本特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着力于这些方面的培养,使学生从小养成能独立、批判性地看问题的习惯。
比如,一位教师在课堂上提出一个问题,学生作答后,若老师反问学生能否确定答案并且再问他们的答案是否真对时,一般而言,大多数学生会否定自己本已回答正确的答案。而如果此时教师再问学生的改变后的答案是否正确时,可能会又有一些学生会戏剧性地回到最初的答案上去。只有极少数学生会坚持自己的正确看法。让我们对学生作简要的心理和思维分析:大多数学生对于教师此时的反问表现得非常紧张,认为教师此时的提问是怀疑自己的本来正确的东西,而事实上老师只是让学生确认一下而已。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对自己思考问题的结果并不能确认,在教师反问的影响下,导致自己思维受到外来因素的干扰而出错。这虽然是一个很普通却又很能说明问题的案例,却道出了我们缘何出现那么多人云亦云或者办事情一哄而上,不考虑后果的情况了。
二、应贯穿于整个数学的教学过程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不是单纯的传授和学习知识的过程,而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包括思维能力的发展)的过程。从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来说,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与思维能力的发展也是密不可分的。一方面,学生在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不断地运用着各种思维方法和形式,如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另一方面,在学习数学知识时,为运用思维方法和形式提供了具体的内容和材料。
例如,教学两位数乘法,关键是通过直观引导学生把它分解为用一位数乘和用整十数乘,重点要引导学生弄清整十数乘所得的部分积写在什么位置,最后概括出用两位数乘的步骤。比如,我在具体教学:34×20=680,先让学生算30×20=600,再让学生算4×20=80,最后算600+80=680。这样,学生懂得算理,自己从直观的例子中抽象、概括出计算方法,不仅印象深刻,同时发展了思维能力。
三、多层角度入手利于思维能力的培养
(一)从具体的感性认识入手,积极促进学生的思维
在数学基础知识教学中,应加强形成概念、法则、定律等过程的教学,这也是对学生进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手段。我在教学时,注意由直观到抽象,逐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的能力。在教学“角”这部分知识时,为了使学生获得关于角的正确概念,我首先引导学生观察实物和模型:如三角板、五角星和张开的剪刀、扇子形成的角等,从这些实物中抽象出角。接着再通过实物演示,将两根细木条的一端钉在一起,旋转其中的一根,直观地说明由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可以得到大小不同的角,并让学生用准备好的学具亲自动手演示,用运动的观点来阐明角的概念,并为引出平角、周角等概念做了准备。
(二)从新、旧知识的联系入手,积极发展学生思维
我每教一点新知识都尽可能复习有关的旧知识,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来搭桥铺路,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迁移规律,在获取新知识的过程中发展思维。如在教加减法各部分的关系时,我先复习了加法中各部分的名称,然后引导学生从55+45=100中得出:100-55=45;100-45=55。通过比较,我们可以看出后两个算式的得数实际上分别是前一个算式中的加数,通过观察、比较,让学生自己总结出求加数的公式: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当学生学习新知识时,鼓励他们采用探索的方法经历由已知出发,经过自己努力或与同伴合作,获得对新知识的理解,而不是采用“告诉”的方式。这样引导学生通过温故知新,将新知识纳入原来的知识系统中,丰富了知识,开阔了视野,思维也得到了发展。
(三)从生动具体的情境入手,积极发展学生思维
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如运用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模拟表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鼓励每一位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参与数学的学习过程。例如,在实践活动“小小运动会”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教材中的内容设计成一个童话故事,在讲故事的进程中自然引入需要讨论的问题;也可以引导学生自己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模拟表演;还可以结合学校的运动会,鼓励学生从中发现数学问题,并尝试解答。
四、要同培养语言表达能力相联系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是思维的外壳,加强数学课堂的语言训练,特别是口头说理训练,是发展学生思维的好办法。在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一章节时,由于要进位加法,需要综合运用的知识较多,这些又恰恰是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怎样突破难点,使学生掌握好这一部分知识呢?我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加强说理训练。在学生学完例题后,启发总结出起决定作用,再让学生根据方法讲出做题的过程。通过这样反复的说理训练,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既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又推动了思维能力的发展。
总之,通过以上的一些教学实践,我认识到: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应该灵活多样地采取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更好地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方向明.浅谈新课标下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3年04期
[2]周永善.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策略.《小学教学参考》.2013年03期
(作者单位: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县蓬壶中心小学)
【关键词】小学数学;思维;培养
为了适应二十一世纪对人才的要求,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决定,突出了一代新人的思想品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对教学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适应时代的要求接受新观念、新思想、用新的思想来指导自己的教学。小学数学教学从一年级起就担负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任务。下面就如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谈几点看法:
一、思维培养有助于思维能力的提高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提到:“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需要一个长期的培养和训练过程,要灵活多样地结合教学内容进行。”不断地提高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是每位教师的基本目标之一。思维的独立性与批判性,思维的深度与广度,思维的发散性与逆向性都体现了思维基本特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着力于这些方面的培养,使学生从小养成能独立、批判性地看问题的习惯。
比如,一位教师在课堂上提出一个问题,学生作答后,若老师反问学生能否确定答案并且再问他们的答案是否真对时,一般而言,大多数学生会否定自己本已回答正确的答案。而如果此时教师再问学生的改变后的答案是否正确时,可能会又有一些学生会戏剧性地回到最初的答案上去。只有极少数学生会坚持自己的正确看法。让我们对学生作简要的心理和思维分析:大多数学生对于教师此时的反问表现得非常紧张,认为教师此时的提问是怀疑自己的本来正确的东西,而事实上老师只是让学生确认一下而已。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对自己思考问题的结果并不能确认,在教师反问的影响下,导致自己思维受到外来因素的干扰而出错。这虽然是一个很普通却又很能说明问题的案例,却道出了我们缘何出现那么多人云亦云或者办事情一哄而上,不考虑后果的情况了。
二、应贯穿于整个数学的教学过程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不是单纯的传授和学习知识的过程,而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包括思维能力的发展)的过程。从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来说,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与思维能力的发展也是密不可分的。一方面,学生在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不断地运用着各种思维方法和形式,如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另一方面,在学习数学知识时,为运用思维方法和形式提供了具体的内容和材料。
例如,教学两位数乘法,关键是通过直观引导学生把它分解为用一位数乘和用整十数乘,重点要引导学生弄清整十数乘所得的部分积写在什么位置,最后概括出用两位数乘的步骤。比如,我在具体教学:34×20=680,先让学生算30×20=600,再让学生算4×20=80,最后算600+80=680。这样,学生懂得算理,自己从直观的例子中抽象、概括出计算方法,不仅印象深刻,同时发展了思维能力。
三、多层角度入手利于思维能力的培养
(一)从具体的感性认识入手,积极促进学生的思维
在数学基础知识教学中,应加强形成概念、法则、定律等过程的教学,这也是对学生进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手段。我在教学时,注意由直观到抽象,逐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的能力。在教学“角”这部分知识时,为了使学生获得关于角的正确概念,我首先引导学生观察实物和模型:如三角板、五角星和张开的剪刀、扇子形成的角等,从这些实物中抽象出角。接着再通过实物演示,将两根细木条的一端钉在一起,旋转其中的一根,直观地说明由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可以得到大小不同的角,并让学生用准备好的学具亲自动手演示,用运动的观点来阐明角的概念,并为引出平角、周角等概念做了准备。
(二)从新、旧知识的联系入手,积极发展学生思维
我每教一点新知识都尽可能复习有关的旧知识,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来搭桥铺路,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迁移规律,在获取新知识的过程中发展思维。如在教加减法各部分的关系时,我先复习了加法中各部分的名称,然后引导学生从55+45=100中得出:100-55=45;100-45=55。通过比较,我们可以看出后两个算式的得数实际上分别是前一个算式中的加数,通过观察、比较,让学生自己总结出求加数的公式: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当学生学习新知识时,鼓励他们采用探索的方法经历由已知出发,经过自己努力或与同伴合作,获得对新知识的理解,而不是采用“告诉”的方式。这样引导学生通过温故知新,将新知识纳入原来的知识系统中,丰富了知识,开阔了视野,思维也得到了发展。
(三)从生动具体的情境入手,积极发展学生思维
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如运用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模拟表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鼓励每一位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参与数学的学习过程。例如,在实践活动“小小运动会”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教材中的内容设计成一个童话故事,在讲故事的进程中自然引入需要讨论的问题;也可以引导学生自己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模拟表演;还可以结合学校的运动会,鼓励学生从中发现数学问题,并尝试解答。
四、要同培养语言表达能力相联系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是思维的外壳,加强数学课堂的语言训练,特别是口头说理训练,是发展学生思维的好办法。在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一章节时,由于要进位加法,需要综合运用的知识较多,这些又恰恰是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怎样突破难点,使学生掌握好这一部分知识呢?我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加强说理训练。在学生学完例题后,启发总结出起决定作用,再让学生根据方法讲出做题的过程。通过这样反复的说理训练,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既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又推动了思维能力的发展。
总之,通过以上的一些教学实践,我认识到: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应该灵活多样地采取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更好地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方向明.浅谈新课标下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3年04期
[2]周永善.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策略.《小学教学参考》.2013年03期
(作者单位: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县蓬壶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