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家里人觉得他也不帮家里干活,每天往外面跑,不务正业,村子里甚至有传言说他跑出去是为了找女人,他老婆因为这些闲话还跟他吵过几次。还有人觉得他这么做肯定是图什么。
嘎塔今年61岁了。第一次见他,是在拉萨平措康桑青年旅社的大厅里,那天晚上是他第一次被邀请在公开场合进行分享,主题是《牧民的一天和一年》。从传统饮食习惯到黑帐篷,从夏季的草场到冬天的大雪,嘎塔散文诗般的叙述语调向在场听众细致描绘着他大半辈子的生活细节,以及他仅仅出于个人兴趣而默默无闻坚持做了21年的事情。
在西藏社科院人类学博士白玛措的介绍和翻译中,嘎塔的故事慢慢呈现出来。
嘎塔是西藏那曲地区嘉黎县阿扎镇9村的牧民,祖祖辈辈生活在广袤的藏北草原上。
14岁开始,在外面修公路为家里挣些钱,一直到30岁才有了自己的家庭。嘎塔的婚姻是父母包办的,两家相交甚好,对方家里有四个女儿,嘎塔有一个弟弟,双方父母商议,嘎塔入赘对方家里当女婿,嘎塔对象的妹妹嫁给他弟弟。
有了家庭,孩子也一个个相继出生,嘎塔的担子更重了。30多岁嘎塔开始自学藏文。因为当了村干部,要做一些文书工作。刚开始写藏文时,有很多拼写错误,有人看了就嘲讽:这是人写的还是鬼写的?受了打击的嘎塔沮丧过,但他有个信念:一定要识字,要有文化。凭着这坚定的信念,他坚持学习,几年之后,虽然拼写还不能百分之百准确,但阅读和书写已经不成问题,甚至读一些普通的经文都不会有障碍。
家里陆陆续续添了七个孩子,嘎塔和妻子的身体一直都不好,县医院确诊两个人都是肺结核。乡里让他申请低保,他知道村里有的牧户比他还困难。情理上说不过去,就把低保名额让给了多吉一家。
艰辛的生活日复一日,但从小就想做的那件事却在嘎塔的心里越来越坚定。
嘎塔的爷爷是当地有名的藏医,藏北草原上草药特别多,爷爷去很多地方采草药,叔叔也继承了爷爷的职业,所以嘎塔小时候就经常听他们讲故事和传说,里面提到过很多神奇的地方,当时他就想去找到这每一个地方。
后来,也听村里别的老人提到一些他们这一代都不知道更没去过的地方。嘎塔想,如果我们不去那里,不去找到那个地方,那里也许就永远成为传说了,等到有一天,这些老人去世了,这些传说也消失了,那些地方就永远不会有人知道了。这些地方都有很古老很神奇的传说,比如一块巨大的像猫头鹰的石头,它是一座神山的守护者。如果没有人知道这些传说中的地方,那就不会有敬畏之心,不会去保护这个地方了。
40岁那年,嘎塔终于有了一些现金可以将从小就隐藏在内心里的想法付诸行动。他用5000块钱买了辆摩托车,骑着这辆摩托车几乎转遍了平均海拔在4500米以上的嘉黎县的一万多平方公里、每平方公里仅2.38人的各个乡镇——夏玛乡、鸽群乡、忠义乡、麦迪卡乡、阿扎镇、嘉黎镇……
刚开始的几年,不管是家里人还是村子里人,都不理解嘎塔做的这件事。家里人觉得他也不帮家里干活,每天往外面跑,不务正业,村子里甚至有传言说他跑出去是为了找女人,因为这些闲话他老婆还跟他吵过几次。还有人觉得他这么做肯定是图什么,或者是为了赚钱。
因为没有人理解,没有人认可,嘎塔自己也无数次怀疑过做这些到底有没有意义,有时候几天几夜都睡不着。
有一次村里开会,嘎塔当着村委会和村民们把他为什么做这件事认认真真地讲了讲,然后问:“你们认不认可我做这些事?”大家沉默了一会后,一个接一个地说:认可。他又去阿扎镇另外9个村子,找村委会出证明、盖章,然后他拿着这些证明再去别的乡镇,遇到那些不信任他,防备他,不告诉他他要去的地方怎么走的村民,他就把这些证明拿给他们看。
嘎塔把自己收集到的神话、传说、去过的地方整理了一部分出来,准备给阿扎镇和嘉黎县的领导汇报。因为都是手写的,需要打印出来,当时县里还没有打字复印店,嘎塔就专程来了趟拉萨。在拉萨,他一个人都不认识。好不容易在宝马宾馆旁边找到一家藏文打印店,店老板介绍了一个西藏大学的学生。嘎塔找到了这个大学生,但一个字要5毛钱。他问,能不能便宜点?能不能打出藏汉英三种语言?最后一个字算了4毛钱,藏汉两种文字,各给了5000块钱。
从拉萨回去之后又整理了些资料。剛好乡政府来了几个大学生,可以帮忙打字。打完之后,嘎塔问多少钱,帮忙的叫央宗和索朗,说这是我们乡干部应该做的,不要钱。嘎塔很感激。但有个人看了这些资料说,里面文字有很多拼写错误,需要找人重新打,就把嘎塔手写的和打印出来的资料都拿走了。这一拿,拿走了三年,把汇报的事情也拖没了。嘎塔多次找到这个人,让他把资料还回来,但他总是有各种说辞,一直不还,还让嘎塔不要着急。最后嘎塔实在没办法了,也气极了,就找到他说:这些资料是我辛辛苦苦十几年才整理出来的,是我的心血。如果你不还给我的话,我就去法院,法院怎么判我都认了。之后,那个人才把资料还给嘎塔。但80页变成了42页,天葬台、格萨尔古戏传说等很多内容都不见了。嘎塔很生气,因为曾经采访过的长者大都已经去世了,没办法再回访。本来打算打官司,但想想这么做对那个人也不好,就算了。
嘎塔这次来到拉萨要从四个月前说起。
2017年7月,西藏社科院人类学博士白玛措开始了在那曲嘉黎县入户访谈,做人类学田野调查。
白玛措走访了几个村子之后,不停地听牧民提到一个名字“嘎塔”:“这些地方嘎塔最熟悉了,没有嘎塔不知道的,他全都去过。”刚巧,阿扎镇书记格桑旦增有一次带白玛措博士去9村夏季草场,同路也邀请了嘎塔。于是就介绍嘎塔与白玛措认识了。
嘎塔带着白玛措穿山越岭,一路上,白玛措对嘎塔的经历大致有了了解,她惊讶于一个没有任何学历和专业训练的牧民能够坚持这么多年进行这么深入的田野调查。
嘎塔今年61岁了。第一次见他,是在拉萨平措康桑青年旅社的大厅里,那天晚上是他第一次被邀请在公开场合进行分享,主题是《牧民的一天和一年》。从传统饮食习惯到黑帐篷,从夏季的草场到冬天的大雪,嘎塔散文诗般的叙述语调向在场听众细致描绘着他大半辈子的生活细节,以及他仅仅出于个人兴趣而默默无闻坚持做了21年的事情。
在西藏社科院人类学博士白玛措的介绍和翻译中,嘎塔的故事慢慢呈现出来。
嘎塔是西藏那曲地区嘉黎县阿扎镇9村的牧民,祖祖辈辈生活在广袤的藏北草原上。
14岁开始,在外面修公路为家里挣些钱,一直到30岁才有了自己的家庭。嘎塔的婚姻是父母包办的,两家相交甚好,对方家里有四个女儿,嘎塔有一个弟弟,双方父母商议,嘎塔入赘对方家里当女婿,嘎塔对象的妹妹嫁给他弟弟。
有了家庭,孩子也一个个相继出生,嘎塔的担子更重了。30多岁嘎塔开始自学藏文。因为当了村干部,要做一些文书工作。刚开始写藏文时,有很多拼写错误,有人看了就嘲讽:这是人写的还是鬼写的?受了打击的嘎塔沮丧过,但他有个信念:一定要识字,要有文化。凭着这坚定的信念,他坚持学习,几年之后,虽然拼写还不能百分之百准确,但阅读和书写已经不成问题,甚至读一些普通的经文都不会有障碍。
家里陆陆续续添了七个孩子,嘎塔和妻子的身体一直都不好,县医院确诊两个人都是肺结核。乡里让他申请低保,他知道村里有的牧户比他还困难。情理上说不过去,就把低保名额让给了多吉一家。
艰辛的生活日复一日,但从小就想做的那件事却在嘎塔的心里越来越坚定。
嘎塔的爷爷是当地有名的藏医,藏北草原上草药特别多,爷爷去很多地方采草药,叔叔也继承了爷爷的职业,所以嘎塔小时候就经常听他们讲故事和传说,里面提到过很多神奇的地方,当时他就想去找到这每一个地方。
后来,也听村里别的老人提到一些他们这一代都不知道更没去过的地方。嘎塔想,如果我们不去那里,不去找到那个地方,那里也许就永远成为传说了,等到有一天,这些老人去世了,这些传说也消失了,那些地方就永远不会有人知道了。这些地方都有很古老很神奇的传说,比如一块巨大的像猫头鹰的石头,它是一座神山的守护者。如果没有人知道这些传说中的地方,那就不会有敬畏之心,不会去保护这个地方了。
40岁那年,嘎塔终于有了一些现金可以将从小就隐藏在内心里的想法付诸行动。他用5000块钱买了辆摩托车,骑着这辆摩托车几乎转遍了平均海拔在4500米以上的嘉黎县的一万多平方公里、每平方公里仅2.38人的各个乡镇——夏玛乡、鸽群乡、忠义乡、麦迪卡乡、阿扎镇、嘉黎镇……
刚开始的几年,不管是家里人还是村子里人,都不理解嘎塔做的这件事。家里人觉得他也不帮家里干活,每天往外面跑,不务正业,村子里甚至有传言说他跑出去是为了找女人,因为这些闲话他老婆还跟他吵过几次。还有人觉得他这么做肯定是图什么,或者是为了赚钱。
因为没有人理解,没有人认可,嘎塔自己也无数次怀疑过做这些到底有没有意义,有时候几天几夜都睡不着。
有一次村里开会,嘎塔当着村委会和村民们把他为什么做这件事认认真真地讲了讲,然后问:“你们认不认可我做这些事?”大家沉默了一会后,一个接一个地说:认可。他又去阿扎镇另外9个村子,找村委会出证明、盖章,然后他拿着这些证明再去别的乡镇,遇到那些不信任他,防备他,不告诉他他要去的地方怎么走的村民,他就把这些证明拿给他们看。
嘎塔把自己收集到的神话、传说、去过的地方整理了一部分出来,准备给阿扎镇和嘉黎县的领导汇报。因为都是手写的,需要打印出来,当时县里还没有打字复印店,嘎塔就专程来了趟拉萨。在拉萨,他一个人都不认识。好不容易在宝马宾馆旁边找到一家藏文打印店,店老板介绍了一个西藏大学的学生。嘎塔找到了这个大学生,但一个字要5毛钱。他问,能不能便宜点?能不能打出藏汉英三种语言?最后一个字算了4毛钱,藏汉两种文字,各给了5000块钱。
从拉萨回去之后又整理了些资料。剛好乡政府来了几个大学生,可以帮忙打字。打完之后,嘎塔问多少钱,帮忙的叫央宗和索朗,说这是我们乡干部应该做的,不要钱。嘎塔很感激。但有个人看了这些资料说,里面文字有很多拼写错误,需要找人重新打,就把嘎塔手写的和打印出来的资料都拿走了。这一拿,拿走了三年,把汇报的事情也拖没了。嘎塔多次找到这个人,让他把资料还回来,但他总是有各种说辞,一直不还,还让嘎塔不要着急。最后嘎塔实在没办法了,也气极了,就找到他说:这些资料是我辛辛苦苦十几年才整理出来的,是我的心血。如果你不还给我的话,我就去法院,法院怎么判我都认了。之后,那个人才把资料还给嘎塔。但80页变成了42页,天葬台、格萨尔古戏传说等很多内容都不见了。嘎塔很生气,因为曾经采访过的长者大都已经去世了,没办法再回访。本来打算打官司,但想想这么做对那个人也不好,就算了。
嘎塔这次来到拉萨要从四个月前说起。
2017年7月,西藏社科院人类学博士白玛措开始了在那曲嘉黎县入户访谈,做人类学田野调查。
白玛措走访了几个村子之后,不停地听牧民提到一个名字“嘎塔”:“这些地方嘎塔最熟悉了,没有嘎塔不知道的,他全都去过。”刚巧,阿扎镇书记格桑旦增有一次带白玛措博士去9村夏季草场,同路也邀请了嘎塔。于是就介绍嘎塔与白玛措认识了。
嘎塔带着白玛措穿山越岭,一路上,白玛措对嘎塔的经历大致有了了解,她惊讶于一个没有任何学历和专业训练的牧民能够坚持这么多年进行这么深入的田野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