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随 支持 让班本课程回归于儿童——浅议如何选择合适的幼儿园课程

来源 :贵州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ller_lw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班本课程是幼儿园\"园本课程\"的一部分,隶属于园本课程,但又不同于\"园本课程\"。南京师范大学虞永平教授也指出:以班级为基点的课程研究是幼儿园课程建设的重要路径。但许多一线老师对\"班本课程\"内容的选择与实施,仍然存在着很多困惑。选择儿童适宜的课程内容,是确保班本课程科学、有效开展的前提。
其他文献
一个跟我学语文的女生突然问我:“做没有结果的努力,有意义吗?”  我很诧异:“哪些努力没有结果?”  她反问我:“学了这么多知识,语数外,背了那么多唐诗宋词,用上了什么?还有课外的才艺,学一项丢一项,钢琴也丢了,羽毛球也丢了……结果在哪里?”  这个问题我也问过自己。  我是学理工的,大一的高等数学给了我当头一棒,而且是每天、每节课、每道题……一棒又一棒:我理解不了,我不会做,我绞尽脑汁也无济于事
当前,一线教师对数感的研究较多,但对量感关注较少。量感是对\"量\"的感觉,也是对\"量\"的整体把握。教师要设计优质深刻的体验活动和多样化的练习,引导学生感受、联系\"生活中的量\",强化目标意识,发展类比推理,发现真实问题,建立整体认识,促进量感这一核心素养的生成。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这出自李白的五言组诗《月下独酌》,写他怀才不遇的心境:他一个人在月下花丛独酌,突发奇想举起酒杯,对着当空明月共饮。这“三人”便是李白、明月以及李白的影子。从一人到三人,场面顿时热闹起来,也刻画出李白豪放乐天派的底色。  那这里的第三个人,也就是李白的影子是怎么形成的?这就要从将近1000年后的牛顿的发现讲起了。左圖:李白。右图:牛顿。(均为画作)  牛顿是世界级物理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