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自2005年升本以来,培黎工程技术学院学科建设实现了由以理学为主向的工学为主的转变,专业建设实现了由以专科为主向本科层次的转变,也实现了由以师范为主向非师范专业的转变。通过近几年的教育教学实践,学院在创新教育理念、革新办学思想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教育特色;在优化专业结构、完善课程体系、革新教学方法、建立工程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应用技能型人才、开展科技社团活动、提高人才综合素质等方面进行了理论与实践探索,取得了良好的办学效果。
[关键词]培黎工程技术学院;应用型人才;学院转型;教育模式;理论实践
[中图分类号]G40-0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2)24-0110-02
培黎工程技术学院是兰州城市学院的一个二级学院,学院立足甘肃,面向全国,服务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学院设有工学、理学两个学科门类,学科间协调发展,强调理工结合,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交叉渗透,以培养具有现代工程技术能力和较高综合素质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为目标。升本以来,学院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优化教学实践体系,努力办出特色,进行了教学改革、实验、管理等方面的积极探索。
一、创新教育理念,革新办学思想,探索新颖的教育模式
对于一个升本不久的学院,要实现由师范向非师范、专科向本科、理科向工科的跨越式转变,必须在教育理念、办学思想、教学改革等多方面进行积极探索。①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培黎工程技术学院在创新教育理念、革新办学思想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教育特色,办学效果得到了甘肃省本科合格评估专家组的充分肯定。在发展方向上,学院坚持由专科型学院向教学型学院的转变,由单纯人才培养向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社会服务并举的转变,由基础学科研究为主向基础学科研究和应用开发研究协调发展的转变。在发展策略上,学院不比一时,求长远;不比外在,求内涵;不比综合,求特色,踏踏实实地走和谐发展之路。在发展理念上,学院坚持以教学工作为中心,本科教育为基础,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提升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能力;坚持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强化特色的原则。学院确定了以学科为主线、以教学为中心、以特色求发展、以创新为动力、以精细化管理为抓手、以人才培养为目标的办学方略。在指导思想上,学院巩固近年来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取得的成果,深化各项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办学水平和办学能力,适度发展教育规模;学院确定人才培养目标为培养适应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二、优化专业结构,完善课程体系,革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
(一)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打造工科学科群体
学院发挥自身学科特色和优势,2005年将“计算物理学”建设成为校级重点学科,2010年积极申报“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工科校级重点学科,将“电磁场与微波技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学科建成院级重点学科。学院已在“计算物理学”、“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电磁场与微波技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等学科领域初步建成四个学术研究团队,基本确立了工科学科群的发展方向。②
学院在已有“物理学”、“电子信息工程”、“机电一体化”、“焊接工程”、“数控技术”、“汽车应用技术”、“油气储运技术”等九个专科专业的基础上,从2007年开始申报成功“物理学”本科专业,2008年成功申报“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2009年成功申报“焊接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交通运输”三个本科专业,使学院真正实现了从专科到本科专业的转变,也实现了从以理科为主到以工科为主的转变,专业结构更加趋于科学合理。
(二) 实施人才战略,加强梯队建设
学院师资队伍建设坚持以人为本、人才兴院的原则,以提高师资队伍整体素质和创新能力为中心,以更新知识结构,提高教学、科研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坚持引进与培养并重、教学与科研并重、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方针,加强教学名师培养与教学梯队建设,造就了一支结构合理、师德高尚、业务精良、富有发展潜力和应用特色的新型师资队伍。③
师资队伍建设的主要措施为:第一,创造良好人才氛围。学院领导站在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高度,始终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把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学院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强思想舆论引导,使教职工充分认识到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然要求,是提升学院核心竞争力的坚强基石,是学院特色发展的根本保证,在全院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正确处理教学与科研、人才引进与现有教师培养、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的关系;坚持“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的思想,积极为各类人才搭建施展才华的舞台,创造宽松的工作和生活环境,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形成既可安居又能创业的工作环境,达到稳定队伍的目的。
第二,建立灵活用人机制。紧紧围绕人才引进、培养、使用三个环节,赶抓机遇、打破常规、创新思维、大胆探索,创造性地实施“教师培育工程”、“教授流动站”、海外留学人员“回归工程”,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既可安居又能创业的“进退自如”灵活用人机制,开创师资队伍建设新途径,不拘一格用人才,促进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共享。
第三,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积极引导教师树立正确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恪守教师职业道德,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培养学术精神,抵制学术失范,反对虚假浮躁、急功近利,不断提高教师思想修养和职业道德水平。加强教师集体荣誉感、团队责任感,提倡合作精神,在合作研究中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增强教师教育创新能力,提高整体素质。
第四,优化教师队伍结构。依托“教师高学历工程”支持中青年教师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建立、健全教师培训制度,在抓好基础培训、学历补偿教育的同时,把培训工作转移到以提高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教学水平为重点的能力教育上来。重点抓好青年教师岗前培训、青年教师导师制、双语教学培训和中青年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等工作,通过中青年在职教师参加业务进修、学术访问、专业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等多种行之有效的培训形式,不断优化教师队伍的学历、学员结构。从学科布局和专业结构发展需求出发,有计划地引进关键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接收硕士以上毕业生,通过加强精品课程建设,依托“名师培育工程”,提高教师队伍建设水平,使教师队伍结构不断优化,培养造就一批教学一线的优秀教师群体。 (三) 教学方法形式多样,教学水平日益提高
首先,充分利用课堂时间进行教学活动。④在此环节中,教师采用讲授、讨论、习题课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模式,向学生传授基础知识和研究方法。讲授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教师通过灵活运用启发式、问题式、讨论式、交互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向学生介绍新现象,引入新知识、定理和规律,介绍学科史的生动事例,培养学生科学素质和探索精神。实践证明讨论课也是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形式,它能增强师生互动,一方面,促使学生主动思考,提出问题,活跃气氛,激发学习热情;另一方面,通过讨论发言可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情况,从而发现学生在概念上的理解错误以便及时纠正。习题课则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总结、复习、巩固所学知识,并能使教师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其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对部分内容首先提出自学要求,让学生通过自学掌握指定的内容,同时要求写出自学部分的读书报告;部分难度在学生自学能力范围以内的章节则要求学生通过自学、查阅资料,写出教案,在课堂上用15分钟左右进行讲授,这种让学生互教的方式,可强化培养学生自学、表达、撰写教案等多项能力,实践证明,学生的学习效果是良好的。再次,全方位、多途径地提高学生素质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为适应科学素质教育之需,学院采取开设《学科橱窗》、举办学科专业讲座、开设专业相关选修课、开放学院相关实验室、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及演示实验等多种方式,不仅扩大了学生知识面、开阔了视野,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科学素质和探索精神,大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
(四)学科教育与技能鉴定相互协作,“一书多证”培养模式成绩显著
学院明确提出,取得专业技能证书要为增强学生实践技能服务,以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为宗旨。由于学院坚持以学生为本、相互协作的工作原则,保证了“一书多证”制工作的顺利进行,“一书多证”在培黎工程技术学院成绩显著。自2005年以来,学院已有1000多名学生取得了维修电工、钳工、汽车修理工、电子仪器仪表装配工等资格证书,100多名学生取得了中级国家标准制图员资格证书。所有毕业生除毕业证书以外,都取得了两个以上的职业技能鉴定证书,为学生就业创造了条件。实践证明,“一书多证”是学科教育与职业技能鉴定很好的协作,该培养模式是行之有效的。
三、建立工程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应用技能型人才
实践教学体系是整个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培黎工程技术学院为突出应用特色,加强实践教学,非常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学院各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包括专业认识实习、课程实验、课程设计、专项技能训练、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要把它们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统筹安排,构建出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保证实践教学“不断线”,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⑤
(一)“双师型”师资队伍是搞好实践教学的保证
教师工程能力是实践教学体系实现的前提条件,学院建立符合突出实践特色的师资继续教育和企业实践制度,鼓励从事工科教学的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通过各种途径接受必要的工业训练,使之从“双门型”教师向“双师型”教师转变,选择并依托一些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教师工业培训基地,让青年教师轮流到企业接受一定时间的工程训练和实践锻炼。同时,吸引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的加盟,充实扩大实践教学师资队伍,为搞好实践教学提供保证。
(二)新颖的实践教学方法和手段是搞好实践教学的重要途径
在学院仪器设备有限、实习条件相对欠缺的情况下,学院通过引入计算机技术和现代教育技术,从教学方法和手段上解决难题。在实验设计方面,学院摒弃传统简单验证型实验,大量增加综合设计性和工程开发型实验。在实验方法与手段方面,学院坚持“三个转变”的做法,即变实验辅导为实验引导、变静态实验内容为动态实验内容、变面向结果为面向过程实验。在实训方面,学院植入多媒体技术,开展CAI工程实践教学,对实践教学中的操作步骤、要领与技巧,以及实践中难以用语言描述的结构性变化、形成过程等以动画形式直观地体现出来,这样将仿真引入实践教学,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后,突出了实践手段的先进性,从而达到了提高教学起点、授课信息量以及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的目的。在联合教育方面,学院通过与企业联合建立实习基地,或将学生送到企业进行实践锻炼,通过“3+1”等教学模式,把单一的培养模式改变成灵活多样的培养模式,这样既加强了学习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又为学生广泛接触社会、积累工作经验、毕业后顺利就业提供了机会。
(三)实训基地建设是搞好实践教学的前提条件
按照实践教学体系和职业技能鉴定实施的需要,三年来,学院共投入近1000万元资金用于校内实验、实训条件建设。学院现建有物理、电子工程、机械工程、机电工程和汽车工程等五个院级实验、实训教学中心,教学、实验及实习场地7000多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1500多万元,仪器设备完好率95%以上,实验开出率100%,校内实验、实训基地基本具备了开放性和服务性的功能。另外,学院还设有CAXA培训中心和经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批准设立的甘肃省第21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这些都为学院本科教学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学院重视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工作,不断加强与企业在人才培养、经验技能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坚定不移地走产、学、研合作之路。目前,学院已与企业和学校建成10个生产实习基地和6个教学实践基地,从而保证了各专业实践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四、积极开展科技社团活动,提高应用人才综合素质
学院坚持以素质教育为核心,以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培育为重点,积极开展科技社团建设活动。学院设有机械创新设计、产品造型设计、CAI设计、计算机绘图、电子设计、数学建模等专业社团,有计划地开展各专业技能操作竞赛等课外科技活动。学院还积极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实验、⑥自主设计、自主实习等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学术交流活动,以扩大视野、启发科学思维。通过科技社团活动,既培养了学生工程设计思想和敢于创新的精神,又提高了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科技社团通过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学科竞赛,大大增强了学生的科研意识和实践能力,也充分调动了广大学生的学习热情,实践证明,学生科技社团组织在形成学生良好学风过程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经过近些年的教学实践,学院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优化教学实践体系、努力办出特色等方面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三年来,学院出版专著、教材及教参19部,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97篇,其中核心刊物80多篇,SCI收录30多篇;承担地厅级以上科研项目15项,其中省级自然科学基金5项;获国家级、省级及其地厅级各类奖励近30项,2009年,有两个项目获得科技厅鉴定,均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学院教学工作严格遵循“严教、严学、严抓、严育”的方针,教学成果得到了甘肃省本科质量评估专家组的充分肯定。随着新技术革命和知识经济的风起云涌,人类社会迎来了信息化时代,学院已进入经济和社会活动的中心,担负着人才资源开发、知识创新、知识应用和高科技创业的重任,肩负着人才强省的历史使命,任重而道远。学院将在甘肃省教育厅、兰州城市学院党委的正确领导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下,认清形势,抓住机遇,积极开展应用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社会服务,加强产、学、研结合,重视与省内外企业、研究机构和高校的合作办学,努力把学院建成甘肃省和兰州市应用型高级人才的培养基地和科技研究开发基地。
[注 释]
①别敦荣、郝进仕:《论我国高等教育地方化和地方高等教育发展战略》,《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年第1期,第54~60页。
②胡寿根、殷革兰、杨旭辉:《区域性高等教育普及化与新建本科院校发展定位的思考》,《中国高教研究》,2009年第1期,第65~66页。
③王文燕、赵冲:《从学者到大师》,《现代大学教育》,2009年第2期,第11~14页。
④陈彩燕:《当代英国大学课程改革与启示》,《高教探索》,2010年第2期,第65~69页。
⑤李国:《产学研合作办学对高等学校的意义》,《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第2期,第131~136页。
⑥王书运、高铁军、张晓凯等:《设计性研究性物理实验教学改革与探索》,《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第3期,第134~135页。
[关键词]培黎工程技术学院;应用型人才;学院转型;教育模式;理论实践
[中图分类号]G40-0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2)24-0110-02
培黎工程技术学院是兰州城市学院的一个二级学院,学院立足甘肃,面向全国,服务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学院设有工学、理学两个学科门类,学科间协调发展,强调理工结合,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交叉渗透,以培养具有现代工程技术能力和较高综合素质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为目标。升本以来,学院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优化教学实践体系,努力办出特色,进行了教学改革、实验、管理等方面的积极探索。
一、创新教育理念,革新办学思想,探索新颖的教育模式
对于一个升本不久的学院,要实现由师范向非师范、专科向本科、理科向工科的跨越式转变,必须在教育理念、办学思想、教学改革等多方面进行积极探索。①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培黎工程技术学院在创新教育理念、革新办学思想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教育特色,办学效果得到了甘肃省本科合格评估专家组的充分肯定。在发展方向上,学院坚持由专科型学院向教学型学院的转变,由单纯人才培养向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社会服务并举的转变,由基础学科研究为主向基础学科研究和应用开发研究协调发展的转变。在发展策略上,学院不比一时,求长远;不比外在,求内涵;不比综合,求特色,踏踏实实地走和谐发展之路。在发展理念上,学院坚持以教学工作为中心,本科教育为基础,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提升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能力;坚持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强化特色的原则。学院确定了以学科为主线、以教学为中心、以特色求发展、以创新为动力、以精细化管理为抓手、以人才培养为目标的办学方略。在指导思想上,学院巩固近年来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取得的成果,深化各项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办学水平和办学能力,适度发展教育规模;学院确定人才培养目标为培养适应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二、优化专业结构,完善课程体系,革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
(一)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打造工科学科群体
学院发挥自身学科特色和优势,2005年将“计算物理学”建设成为校级重点学科,2010年积极申报“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工科校级重点学科,将“电磁场与微波技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学科建成院级重点学科。学院已在“计算物理学”、“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电磁场与微波技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等学科领域初步建成四个学术研究团队,基本确立了工科学科群的发展方向。②
学院在已有“物理学”、“电子信息工程”、“机电一体化”、“焊接工程”、“数控技术”、“汽车应用技术”、“油气储运技术”等九个专科专业的基础上,从2007年开始申报成功“物理学”本科专业,2008年成功申报“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2009年成功申报“焊接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交通运输”三个本科专业,使学院真正实现了从专科到本科专业的转变,也实现了从以理科为主到以工科为主的转变,专业结构更加趋于科学合理。
(二) 实施人才战略,加强梯队建设
学院师资队伍建设坚持以人为本、人才兴院的原则,以提高师资队伍整体素质和创新能力为中心,以更新知识结构,提高教学、科研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坚持引进与培养并重、教学与科研并重、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方针,加强教学名师培养与教学梯队建设,造就了一支结构合理、师德高尚、业务精良、富有发展潜力和应用特色的新型师资队伍。③
师资队伍建设的主要措施为:第一,创造良好人才氛围。学院领导站在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高度,始终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把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学院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强思想舆论引导,使教职工充分认识到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然要求,是提升学院核心竞争力的坚强基石,是学院特色发展的根本保证,在全院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正确处理教学与科研、人才引进与现有教师培养、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的关系;坚持“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的思想,积极为各类人才搭建施展才华的舞台,创造宽松的工作和生活环境,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形成既可安居又能创业的工作环境,达到稳定队伍的目的。
第二,建立灵活用人机制。紧紧围绕人才引进、培养、使用三个环节,赶抓机遇、打破常规、创新思维、大胆探索,创造性地实施“教师培育工程”、“教授流动站”、海外留学人员“回归工程”,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既可安居又能创业的“进退自如”灵活用人机制,开创师资队伍建设新途径,不拘一格用人才,促进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共享。
第三,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积极引导教师树立正确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恪守教师职业道德,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培养学术精神,抵制学术失范,反对虚假浮躁、急功近利,不断提高教师思想修养和职业道德水平。加强教师集体荣誉感、团队责任感,提倡合作精神,在合作研究中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增强教师教育创新能力,提高整体素质。
第四,优化教师队伍结构。依托“教师高学历工程”支持中青年教师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建立、健全教师培训制度,在抓好基础培训、学历补偿教育的同时,把培训工作转移到以提高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教学水平为重点的能力教育上来。重点抓好青年教师岗前培训、青年教师导师制、双语教学培训和中青年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等工作,通过中青年在职教师参加业务进修、学术访问、专业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等多种行之有效的培训形式,不断优化教师队伍的学历、学员结构。从学科布局和专业结构发展需求出发,有计划地引进关键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接收硕士以上毕业生,通过加强精品课程建设,依托“名师培育工程”,提高教师队伍建设水平,使教师队伍结构不断优化,培养造就一批教学一线的优秀教师群体。 (三) 教学方法形式多样,教学水平日益提高
首先,充分利用课堂时间进行教学活动。④在此环节中,教师采用讲授、讨论、习题课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模式,向学生传授基础知识和研究方法。讲授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教师通过灵活运用启发式、问题式、讨论式、交互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向学生介绍新现象,引入新知识、定理和规律,介绍学科史的生动事例,培养学生科学素质和探索精神。实践证明讨论课也是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形式,它能增强师生互动,一方面,促使学生主动思考,提出问题,活跃气氛,激发学习热情;另一方面,通过讨论发言可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情况,从而发现学生在概念上的理解错误以便及时纠正。习题课则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总结、复习、巩固所学知识,并能使教师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其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对部分内容首先提出自学要求,让学生通过自学掌握指定的内容,同时要求写出自学部分的读书报告;部分难度在学生自学能力范围以内的章节则要求学生通过自学、查阅资料,写出教案,在课堂上用15分钟左右进行讲授,这种让学生互教的方式,可强化培养学生自学、表达、撰写教案等多项能力,实践证明,学生的学习效果是良好的。再次,全方位、多途径地提高学生素质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为适应科学素质教育之需,学院采取开设《学科橱窗》、举办学科专业讲座、开设专业相关选修课、开放学院相关实验室、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及演示实验等多种方式,不仅扩大了学生知识面、开阔了视野,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科学素质和探索精神,大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
(四)学科教育与技能鉴定相互协作,“一书多证”培养模式成绩显著
学院明确提出,取得专业技能证书要为增强学生实践技能服务,以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为宗旨。由于学院坚持以学生为本、相互协作的工作原则,保证了“一书多证”制工作的顺利进行,“一书多证”在培黎工程技术学院成绩显著。自2005年以来,学院已有1000多名学生取得了维修电工、钳工、汽车修理工、电子仪器仪表装配工等资格证书,100多名学生取得了中级国家标准制图员资格证书。所有毕业生除毕业证书以外,都取得了两个以上的职业技能鉴定证书,为学生就业创造了条件。实践证明,“一书多证”是学科教育与职业技能鉴定很好的协作,该培养模式是行之有效的。
三、建立工程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应用技能型人才
实践教学体系是整个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培黎工程技术学院为突出应用特色,加强实践教学,非常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学院各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包括专业认识实习、课程实验、课程设计、专项技能训练、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要把它们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统筹安排,构建出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保证实践教学“不断线”,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⑤
(一)“双师型”师资队伍是搞好实践教学的保证
教师工程能力是实践教学体系实现的前提条件,学院建立符合突出实践特色的师资继续教育和企业实践制度,鼓励从事工科教学的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通过各种途径接受必要的工业训练,使之从“双门型”教师向“双师型”教师转变,选择并依托一些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教师工业培训基地,让青年教师轮流到企业接受一定时间的工程训练和实践锻炼。同时,吸引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的加盟,充实扩大实践教学师资队伍,为搞好实践教学提供保证。
(二)新颖的实践教学方法和手段是搞好实践教学的重要途径
在学院仪器设备有限、实习条件相对欠缺的情况下,学院通过引入计算机技术和现代教育技术,从教学方法和手段上解决难题。在实验设计方面,学院摒弃传统简单验证型实验,大量增加综合设计性和工程开发型实验。在实验方法与手段方面,学院坚持“三个转变”的做法,即变实验辅导为实验引导、变静态实验内容为动态实验内容、变面向结果为面向过程实验。在实训方面,学院植入多媒体技术,开展CAI工程实践教学,对实践教学中的操作步骤、要领与技巧,以及实践中难以用语言描述的结构性变化、形成过程等以动画形式直观地体现出来,这样将仿真引入实践教学,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后,突出了实践手段的先进性,从而达到了提高教学起点、授课信息量以及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的目的。在联合教育方面,学院通过与企业联合建立实习基地,或将学生送到企业进行实践锻炼,通过“3+1”等教学模式,把单一的培养模式改变成灵活多样的培养模式,这样既加强了学习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又为学生广泛接触社会、积累工作经验、毕业后顺利就业提供了机会。
(三)实训基地建设是搞好实践教学的前提条件
按照实践教学体系和职业技能鉴定实施的需要,三年来,学院共投入近1000万元资金用于校内实验、实训条件建设。学院现建有物理、电子工程、机械工程、机电工程和汽车工程等五个院级实验、实训教学中心,教学、实验及实习场地7000多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1500多万元,仪器设备完好率95%以上,实验开出率100%,校内实验、实训基地基本具备了开放性和服务性的功能。另外,学院还设有CAXA培训中心和经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批准设立的甘肃省第21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这些都为学院本科教学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学院重视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工作,不断加强与企业在人才培养、经验技能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坚定不移地走产、学、研合作之路。目前,学院已与企业和学校建成10个生产实习基地和6个教学实践基地,从而保证了各专业实践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四、积极开展科技社团活动,提高应用人才综合素质
学院坚持以素质教育为核心,以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培育为重点,积极开展科技社团建设活动。学院设有机械创新设计、产品造型设计、CAI设计、计算机绘图、电子设计、数学建模等专业社团,有计划地开展各专业技能操作竞赛等课外科技活动。学院还积极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实验、⑥自主设计、自主实习等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学术交流活动,以扩大视野、启发科学思维。通过科技社团活动,既培养了学生工程设计思想和敢于创新的精神,又提高了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科技社团通过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学科竞赛,大大增强了学生的科研意识和实践能力,也充分调动了广大学生的学习热情,实践证明,学生科技社团组织在形成学生良好学风过程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经过近些年的教学实践,学院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优化教学实践体系、努力办出特色等方面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三年来,学院出版专著、教材及教参19部,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97篇,其中核心刊物80多篇,SCI收录30多篇;承担地厅级以上科研项目15项,其中省级自然科学基金5项;获国家级、省级及其地厅级各类奖励近30项,2009年,有两个项目获得科技厅鉴定,均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学院教学工作严格遵循“严教、严学、严抓、严育”的方针,教学成果得到了甘肃省本科质量评估专家组的充分肯定。随着新技术革命和知识经济的风起云涌,人类社会迎来了信息化时代,学院已进入经济和社会活动的中心,担负着人才资源开发、知识创新、知识应用和高科技创业的重任,肩负着人才强省的历史使命,任重而道远。学院将在甘肃省教育厅、兰州城市学院党委的正确领导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下,认清形势,抓住机遇,积极开展应用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社会服务,加强产、学、研结合,重视与省内外企业、研究机构和高校的合作办学,努力把学院建成甘肃省和兰州市应用型高级人才的培养基地和科技研究开发基地。
[注 释]
①别敦荣、郝进仕:《论我国高等教育地方化和地方高等教育发展战略》,《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年第1期,第54~60页。
②胡寿根、殷革兰、杨旭辉:《区域性高等教育普及化与新建本科院校发展定位的思考》,《中国高教研究》,2009年第1期,第65~66页。
③王文燕、赵冲:《从学者到大师》,《现代大学教育》,2009年第2期,第11~14页。
④陈彩燕:《当代英国大学课程改革与启示》,《高教探索》,2010年第2期,第65~69页。
⑤李国:《产学研合作办学对高等学校的意义》,《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第2期,第131~136页。
⑥王书运、高铁军、张晓凯等:《设计性研究性物理实验教学改革与探索》,《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第3期,第134~13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