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武汉市工商系统从突出制度建设、突出资源整合、突出舆论监督入手,不断提高工商行政管理执法效能,实现了服务经济发展有为,履行职能有位的工作目标。
一、突出制度建设,保障执法效能
围绕职能,加强制度建设是保障执法效能的一项根本性举措。我局在制度建设上立足于“实”,符合实际,实事求是;立足于“新”,与时俱进,不断完善;立足于“常”,一以贯之,常抓不懈。
一是建立目标绩效制度。我局在全市工商系统实行了单位目标管理和个人绩效目标考核制度。市局专门制发了《关于开展行政效能建设的实施意见》,按照“奖勤罚懒,提高效能”的总体目标,实行“人定岗、岗定责、责定标”的考核模式,对岗位业绩、操作技能、考勤考纪等方面作出具体规定,将工作实绩与目标考核直接挂钩。全系统每名干部职工都确定了岗位职责、制定了工作范围、提出了工作要求、设定了评分标准,使人人肩上有压力,个个工作有目标,有效地提高了行政效率。今年初我局根据对目标绩效管理考核结果,表彰了2005年全市工商系统工作目标管理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对后三名的单位负责人取消评先资格并通报批评。今年为进一步突出创新性和可操作性,充分运用全员工作日志制度、指纹签到考勤制度、离岗学习制度等管理制度,确保目标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二是完善市场监管制度。以省、市人大通过的《武汉市商品交易市场管理条例》为依托,推行市场业主负责制,逐步形成了行政执法、企业自律、社会监督“三位一体”的监管机制。结合防控高致病禽流感和取缔无照经营工作,提高了业主责任状的签订率,落实市场业主的法定责任;通过宣传法律法规和加强市场巡查监管,将各类商品交易市场,特别是“农改超”市场置于有效监管之下。继续加强“放心肉、放心菜、放心粮、棉、油”的监督管理工作,落实索证索票制、蔬菜农药残留检测制、粮棉油经营主体资质审查制。为使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落到实处,我局出台了《武汉市工商行政管理系统预防和处理流通领域重大食品安全问题应急预案》,规定遇有食品安全的突发事件,城区执法人员30分钟、远城区1小时内到现场调查取证,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准确检测结果,并向社会公布。对检测不合格的有毒有害食品12小时内下架退市和封存,同时立案查处,确保市民消费安全。今年端午节前夕,针对在市内一些大型超市发现的一批不合格绿豆糕、芝麻糕食品,我局在24小时内立案查处,将不合格食品下架、暂扣,并且追溯问题食品的源头,依法查处生产厂家。我局加大了1 2315维权执法体系建设力度,全力打造“12315消费维权”品牌。今年初12315指挥中心扩容后,每日受理消费者申诉举报量由原来300余件上升到1000余件。12315联络站进商场(超市)、社区、乡村、学校、军营“五进”工作成效明显,目前全市共建立联络站1174个,使12315的网络覆盖面更加广泛,消费者的认同感大大提高。我局向联络站编发了《12315工作指南》,出台了《武汉市工商局12315消费者申诉举报工作规则》。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充分肯定我局12315工作,市委书记专门批示市委宣传部及本地媒体进行宣传。
三是创新执法办案制度。我局从影响执法办案的薄弱环节人手,建立和完善了行政执法五项制度。一是目标管理制度。把执法办案工作逐一细化、量化,分解到处室、岗位、个人,严格实行目标和绩效管理,个人绩效目标每月讲评,单位工作目标半年评查,全市工商系统年终总评。二是联席会议制度。市局每周召开一次公平交易局局长联席会议,介绍情况、总结经验、分析问题,维护执法办案工作的统一和平衡。三是查办案件全程监控制度。市局设立案件管理中心,定期通报案件动态和查处情况;全面推行网上办案,加大对查办案件的全程监控力度;推行案件主办人举措,对行政处罚案件质量实行考评,每季度公布考评结果,并将个案的扣分原因以及存在的问题均随案卷反馈回办案机构,同时认真落实案件报批、核审、回查回访和大要案件办公会集体研究决定等制度。通过案件线索、立(销)案控管、案件指(督、提)办、大要案件登记、督办、核查、通报等措施,使整个系统执法办案流程处于合法、有序、恰当、可控的状态,确保执法办案成本的最优化和效能的最大化。四是规范自由裁量权制度。结合武汉实际,制定了《武汉市工商局规范行政处罚裁量权实施办法》、《武汉市工商局规范减轻处罚行为办法》,实践证明有效地抵制了说情风,保证了执法的公平公正。五是建立沟通协调制度。部门之间、部门内部之间沟通协调工作对提高执法办案效率非常重要。对外,我局建立了武汉城市圈工商局监管执法一体化制度,开展了有效的执法合作;对内明确了办案部门及相关协调配合部门的监管职责,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了市场监管、行政执法、内务管理的良性互动,充分发挥了统一执法的整体优势。
二、突出资源整合,提升执法效能
顺应工商工作由“收费型”向“监管型”转变的大趋势,整合资源是提升执法效能的必然选择。我们按照“起点从高、要求从严”的思路,从基层、基础、基本功抓起,使“三基”工作跃上一个新台阶。
一是抓基层,举全局之力加强工商所建设。今年我局继续把加强工商所的建设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在领导上加强,在力量上充实,在资金投入上倾斜。同时倡导“一线工作法”,即工作布置到一线、问题解决在一线、成绩体现在一线、干部考察在一线。我局以创建“五个一”工商所为重点,计划投入3000万元加强基层工商所建设,彻底消灭无房危房工商所,配齐配优执法装备,统一制订《全市工商系统基层工商所规章制度》,建设一批队伍强、风气正、作风好的标杆工商所。
二是抓基础,提高监管执法科技含量。信息化建设是提高执法科技含量的基础保障,我局已累计投入400C余万元进行信息化建设。市局成立了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设立信息化处。制订并经专家论证的全市工商系统信息化“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十一五”期间全市工商系统信息化建设遵循“统筹规划、渐次推进;突出重点、协调发展;统一标准、整合平台;共享资源、确保安全;均衡预算、资金保障;以人为本、规范管理”的发展原则,确定从应用系统开发、基础设施建设及管理、干部培训和技术队伍建设三个方面推进系统信息化建设。2005年底,我局正式对社会开通“工商通”企业信息短信查询系统,有力地推进了政务公开,满足了社会各界的需求。我们还集中力量开发了“经济户口GIS应用系统”,它利用地理信息技术与我局现有的经 济户口数据库进行无缝连接,实现了经济户口管理功能的电子地图可视化操作,提高监管工作效率。目前该系统已经开始试运行。2006年初市委、市政府在全市信息化工作会上表彰了一批先进单位,我局的综合业务管理信息系统荣获“十佳政务信息化应用系统”称号、武汉红盾信息网站荣获“十佳政务网站”称号。
三是抓基本功,提高干部队伍素质。“正确的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我们从教育培训、干部管理人手提高干部队伍素质。在干部教育培训上做到上岗培训规范化、在岗培训多样化、待岗培训制度化。为了提高办案人员素质,我们重点采取经验交流、案例分析、专题讲座、以考促学、知识竞赛等灵活多样的方式,开展技能比武、岗位练兵,表彰了30名注册登记能手、办案能手和市场巡查能手。2006年初,在系统内选拔80名干部,出资50余万元,依托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开办公务律师研修班。在干部管理上,建立健全市工商系统干部选拔任用以及交流轮岗工作机制。至今,交流轮岗;今年初市局机关又进行了大规模的科级及以下干部的交流轮岗工作,32人交流到基层分局,24人在市局机关处室之间进行了轮岗,交流轮岗比例达到了33.53%。市局与分局干部交流轮岗,充实了基层,加强了执法监管;优化了基层队伍结构,促进了市局与分局的协调互动;增强了全局一盘棋的观念,有助于锻炼和培养干部,提高了全系统的战斗力。
三、突出舆论宣传,放大执法效果
一是树立“大宣传”思想观念。我局提出“大宣传”的观念,就是坚持以新闻报道为核心,综合运用政务信息、红盾网站、理论调研等手段,将工商行政管理工作和消费者应知事项通过传媒最大限度地向社会告知,让社会公众了解工商动态、理解工商决策、支持工商工作,使之转化为工商系统的生产力和公信力,把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力量转化为工商监管的“第二执法力量”。通过新闻宣传对工商业务工作进行检验和监督,对各类经济违法行为进行社会监督,提升工商部门形象,促进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
二是整合“大宣传”工作资源。市局成立了由“一把手”挂帅、机关各处室和各分局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新闻宣传工作领导小组。设立新闻宣传中心,将办公室和工商学会合署办公。在各分局、工商所、机关各处室指定了专(兼)职宣传干部,形成了一个覆盖全市工商系统的宣传网络,建设了一支稳定的宣传干部队伍。
三是采取“大宣传”保障措施。为了使大宣传工作落到实处,我局实行目标责任制,强化学习培训,加强业务指导,完善制度规范。
四是形成“大宣传”联动格局。我局与省、市主流媒体的战线记者定期举行座谈会,听取意见和建议;在《武汉晚报》、武汉电视台每周开辟《工商网递》专版,实现了红盾网站、影视图像、空中电波、报纸一齐上的宣传格局。
(作者系武汉市工商局局长)
责任编辑 周晓萍
一、突出制度建设,保障执法效能
围绕职能,加强制度建设是保障执法效能的一项根本性举措。我局在制度建设上立足于“实”,符合实际,实事求是;立足于“新”,与时俱进,不断完善;立足于“常”,一以贯之,常抓不懈。
一是建立目标绩效制度。我局在全市工商系统实行了单位目标管理和个人绩效目标考核制度。市局专门制发了《关于开展行政效能建设的实施意见》,按照“奖勤罚懒,提高效能”的总体目标,实行“人定岗、岗定责、责定标”的考核模式,对岗位业绩、操作技能、考勤考纪等方面作出具体规定,将工作实绩与目标考核直接挂钩。全系统每名干部职工都确定了岗位职责、制定了工作范围、提出了工作要求、设定了评分标准,使人人肩上有压力,个个工作有目标,有效地提高了行政效率。今年初我局根据对目标绩效管理考核结果,表彰了2005年全市工商系统工作目标管理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对后三名的单位负责人取消评先资格并通报批评。今年为进一步突出创新性和可操作性,充分运用全员工作日志制度、指纹签到考勤制度、离岗学习制度等管理制度,确保目标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二是完善市场监管制度。以省、市人大通过的《武汉市商品交易市场管理条例》为依托,推行市场业主负责制,逐步形成了行政执法、企业自律、社会监督“三位一体”的监管机制。结合防控高致病禽流感和取缔无照经营工作,提高了业主责任状的签订率,落实市场业主的法定责任;通过宣传法律法规和加强市场巡查监管,将各类商品交易市场,特别是“农改超”市场置于有效监管之下。继续加强“放心肉、放心菜、放心粮、棉、油”的监督管理工作,落实索证索票制、蔬菜农药残留检测制、粮棉油经营主体资质审查制。为使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落到实处,我局出台了《武汉市工商行政管理系统预防和处理流通领域重大食品安全问题应急预案》,规定遇有食品安全的突发事件,城区执法人员30分钟、远城区1小时内到现场调查取证,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准确检测结果,并向社会公布。对检测不合格的有毒有害食品12小时内下架退市和封存,同时立案查处,确保市民消费安全。今年端午节前夕,针对在市内一些大型超市发现的一批不合格绿豆糕、芝麻糕食品,我局在24小时内立案查处,将不合格食品下架、暂扣,并且追溯问题食品的源头,依法查处生产厂家。我局加大了1 2315维权执法体系建设力度,全力打造“12315消费维权”品牌。今年初12315指挥中心扩容后,每日受理消费者申诉举报量由原来300余件上升到1000余件。12315联络站进商场(超市)、社区、乡村、学校、军营“五进”工作成效明显,目前全市共建立联络站1174个,使12315的网络覆盖面更加广泛,消费者的认同感大大提高。我局向联络站编发了《12315工作指南》,出台了《武汉市工商局12315消费者申诉举报工作规则》。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充分肯定我局12315工作,市委书记专门批示市委宣传部及本地媒体进行宣传。
三是创新执法办案制度。我局从影响执法办案的薄弱环节人手,建立和完善了行政执法五项制度。一是目标管理制度。把执法办案工作逐一细化、量化,分解到处室、岗位、个人,严格实行目标和绩效管理,个人绩效目标每月讲评,单位工作目标半年评查,全市工商系统年终总评。二是联席会议制度。市局每周召开一次公平交易局局长联席会议,介绍情况、总结经验、分析问题,维护执法办案工作的统一和平衡。三是查办案件全程监控制度。市局设立案件管理中心,定期通报案件动态和查处情况;全面推行网上办案,加大对查办案件的全程监控力度;推行案件主办人举措,对行政处罚案件质量实行考评,每季度公布考评结果,并将个案的扣分原因以及存在的问题均随案卷反馈回办案机构,同时认真落实案件报批、核审、回查回访和大要案件办公会集体研究决定等制度。通过案件线索、立(销)案控管、案件指(督、提)办、大要案件登记、督办、核查、通报等措施,使整个系统执法办案流程处于合法、有序、恰当、可控的状态,确保执法办案成本的最优化和效能的最大化。四是规范自由裁量权制度。结合武汉实际,制定了《武汉市工商局规范行政处罚裁量权实施办法》、《武汉市工商局规范减轻处罚行为办法》,实践证明有效地抵制了说情风,保证了执法的公平公正。五是建立沟通协调制度。部门之间、部门内部之间沟通协调工作对提高执法办案效率非常重要。对外,我局建立了武汉城市圈工商局监管执法一体化制度,开展了有效的执法合作;对内明确了办案部门及相关协调配合部门的监管职责,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了市场监管、行政执法、内务管理的良性互动,充分发挥了统一执法的整体优势。
二、突出资源整合,提升执法效能
顺应工商工作由“收费型”向“监管型”转变的大趋势,整合资源是提升执法效能的必然选择。我们按照“起点从高、要求从严”的思路,从基层、基础、基本功抓起,使“三基”工作跃上一个新台阶。
一是抓基层,举全局之力加强工商所建设。今年我局继续把加强工商所的建设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在领导上加强,在力量上充实,在资金投入上倾斜。同时倡导“一线工作法”,即工作布置到一线、问题解决在一线、成绩体现在一线、干部考察在一线。我局以创建“五个一”工商所为重点,计划投入3000万元加强基层工商所建设,彻底消灭无房危房工商所,配齐配优执法装备,统一制订《全市工商系统基层工商所规章制度》,建设一批队伍强、风气正、作风好的标杆工商所。
二是抓基础,提高监管执法科技含量。信息化建设是提高执法科技含量的基础保障,我局已累计投入400C余万元进行信息化建设。市局成立了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设立信息化处。制订并经专家论证的全市工商系统信息化“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十一五”期间全市工商系统信息化建设遵循“统筹规划、渐次推进;突出重点、协调发展;统一标准、整合平台;共享资源、确保安全;均衡预算、资金保障;以人为本、规范管理”的发展原则,确定从应用系统开发、基础设施建设及管理、干部培训和技术队伍建设三个方面推进系统信息化建设。2005年底,我局正式对社会开通“工商通”企业信息短信查询系统,有力地推进了政务公开,满足了社会各界的需求。我们还集中力量开发了“经济户口GIS应用系统”,它利用地理信息技术与我局现有的经 济户口数据库进行无缝连接,实现了经济户口管理功能的电子地图可视化操作,提高监管工作效率。目前该系统已经开始试运行。2006年初市委、市政府在全市信息化工作会上表彰了一批先进单位,我局的综合业务管理信息系统荣获“十佳政务信息化应用系统”称号、武汉红盾信息网站荣获“十佳政务网站”称号。
三是抓基本功,提高干部队伍素质。“正确的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我们从教育培训、干部管理人手提高干部队伍素质。在干部教育培训上做到上岗培训规范化、在岗培训多样化、待岗培训制度化。为了提高办案人员素质,我们重点采取经验交流、案例分析、专题讲座、以考促学、知识竞赛等灵活多样的方式,开展技能比武、岗位练兵,表彰了30名注册登记能手、办案能手和市场巡查能手。2006年初,在系统内选拔80名干部,出资50余万元,依托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开办公务律师研修班。在干部管理上,建立健全市工商系统干部选拔任用以及交流轮岗工作机制。至今,交流轮岗;今年初市局机关又进行了大规模的科级及以下干部的交流轮岗工作,32人交流到基层分局,24人在市局机关处室之间进行了轮岗,交流轮岗比例达到了33.53%。市局与分局干部交流轮岗,充实了基层,加强了执法监管;优化了基层队伍结构,促进了市局与分局的协调互动;增强了全局一盘棋的观念,有助于锻炼和培养干部,提高了全系统的战斗力。
三、突出舆论宣传,放大执法效果
一是树立“大宣传”思想观念。我局提出“大宣传”的观念,就是坚持以新闻报道为核心,综合运用政务信息、红盾网站、理论调研等手段,将工商行政管理工作和消费者应知事项通过传媒最大限度地向社会告知,让社会公众了解工商动态、理解工商决策、支持工商工作,使之转化为工商系统的生产力和公信力,把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力量转化为工商监管的“第二执法力量”。通过新闻宣传对工商业务工作进行检验和监督,对各类经济违法行为进行社会监督,提升工商部门形象,促进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
二是整合“大宣传”工作资源。市局成立了由“一把手”挂帅、机关各处室和各分局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新闻宣传工作领导小组。设立新闻宣传中心,将办公室和工商学会合署办公。在各分局、工商所、机关各处室指定了专(兼)职宣传干部,形成了一个覆盖全市工商系统的宣传网络,建设了一支稳定的宣传干部队伍。
三是采取“大宣传”保障措施。为了使大宣传工作落到实处,我局实行目标责任制,强化学习培训,加强业务指导,完善制度规范。
四是形成“大宣传”联动格局。我局与省、市主流媒体的战线记者定期举行座谈会,听取意见和建议;在《武汉晚报》、武汉电视台每周开辟《工商网递》专版,实现了红盾网站、影视图像、空中电波、报纸一齐上的宣传格局。
(作者系武汉市工商局局长)
责任编辑 周晓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