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网络舆情生成机理和应对策略

来源 :大学·社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eming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前,公众对社会重大事件会予以很高的关注度,大学生是社会热点话题中的活跃群体,网络是信息传递的重要载体。本文主要论述了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网络舆情生成机理和应对策略,深入探究网络舆情发展情况,从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与法治意识角度出发,构建多元化主体的应对体系。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生成机理;大学生网络舆情;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G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13-0056-03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舆情对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都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高校管理与大学生网络舆情之间形成了紧密联系,信息技术让学生对网络舆情的参与更方便,不会受到时间与空间的束缚,但也提高了对大学生网络舆情应对的难度。
  一、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网络舆情生成机理
  (一)大学生网络舆情演变过程
  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都并非突然形成的,经调查表明,大学生网络舆情的演变过程可分为五个阶段:形成期、快速发展期、高潮期、回落期和消亡期。事件刚发生时,由于知道的人较少,鲜少有人讨论,网络舆情的热度偏低,但随着事件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渴望得知事件的更多消息,网络舆情会快速扩散,这一时期属于舆情急速发展期,随着网络舆情波及范围逐步扩大,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关注此事,扩大了事件的影响范围,此时便进入了舆情集中高峰期,随着时间的推移,网络舆情热度逐渐下降,大量真实准确的信息公之于众,群众情绪逐渐平复,传播速度减缓,人们逐渐淡忘,网络舆情也慢慢消失。网络舆情从形成到爆发时间通常很短,仅需一两天时间,但平息下来却需要经过相当长的时间 [1]。
  (二)大学生网络舆情的形成
  网络舆情的形成常以某一公共事件为载体,其形成具有很强的突发性,人们很难预料某一事件网络舆情的形成。在舆情之初,部分人员会根据已获取的信息对此次事件进行点评,此时舆情以信息方式传播,当信息公布之后,与事件利益相关的网民便展开激烈讨论。受影响的群众为获得心理平衡,故而要利用网络传达自己的观点。高校大学生对公众事件的观点相对独立,因此影响范围较小,若传播给更多大学生,会引发大量跟帖。现实社会中有很多网民会将事件上传到网络中,当引发学生的关注与评论,则会出现大学生网络舆情。
  二、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网络舆情应对策略
  (一)建立舆情联动工作机制
  大学生网络舆情是高校内部的重要课题,影响着高校的平稳发展,对每名大学生都会造成深远的影响。高校网络舆情在出现后若无法有效引导,会在某种程度上体现出高校信息交流不畅的问题,难以及时找出问题源头,造成问题愈发严重。大学生网络舆情引导并不是简单的工作,需要多方面协调配合,学校领导要予以重视,构建各级舆情工作联动机制,保证信息沟通的流畅性。高校应加强组织领导,由党委统一协调,构建网络舆情引导小组,建立网络舆情办公机构,探讨确定管理模式并贯彻实施。为防止信息重复收集与传输错误,高校应明晰各方权责,达到各部门信息互通,各部门需有全局意识,应强化各部门间的合作,达成高效率的管理运作,促进舆情信息的高效传递。对较为严重问题,应在第一时间关闭网站服务,并向上级汇报 [2]。
  (二)发挥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作用
  主流媒体拥有较高公信力,现阶段我国权威主流媒体数量繁多,形式各种各样,当网络舆情事件出现后,相关教育部门与高校要積极同主流媒体进行沟通,充分发挥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作用。
  在大学生网络舆情事件出现之初,高校需要同主流媒体进行充分交流,借助新媒体传播的方式,及时公布事件的权威信息,抢占舆论高地。如果高校一味封闭内部消息,则会造成事态恶化,学校管理会因此陷入被动局面。此外,主流媒体应及时跟进,深挖错误信息的来源,调动其他群体与社会组织进行正面宣传,以正确引导舆情的进一步发展。
  (三)构建多元主体协同体系
  应对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网络舆情,不仅是学校一方的任务,还需要多方协同。多元主体协作是指高校与相关教育部门要强化思政、网络道德与科学知识教育等内容的宣传。大学生要不断提升自身道德修养,强化法律意识。在应对网络舆情时,不能仅依靠学校的力量,这项工作的复杂程度高,难度较大,需要社会各方力量共同参与,但并非否定学校的作用,相反其更强调学校的主体作用,学校要联合社会各界建立完整的大学生网络舆情应对系统,从而更好地引导网络舆情事件。
  合作理性是合作得以达成的基本动力,合作理性的养成是网络舆情多元主体合作达成的前提。社会组织要强化合作理性,大学生要具备团队意识,积极参与网络舆情的应对,提高重视程度,新时期每个人都可能成为网络舆情事件的参与者,甚至会逐步成为网络舆情的传播者。因此,大学生网络舆情的应对需要全社会成员共同参与。秉承政府指导、学校主导、社会参与、媒体辅助的原则,共同建立起一个全社会参与的舆情联合应对体系。
  (四)组建高素质舆情工作团队
  相关部门应完善网络内容建设,强化互联网管理,设立网络规范标准,推动网络规范合理运行,为落实高校网络文化建设提供政策依据。新媒体时代下,网络信息传播渠道和方式越来越多样化,在舆情爆发初期,合理的引导是网络舆情消退的重要方式。网络舆情工作团队是舆情发展的观察者与引导者,是强化网络规范高效运行的重要环节。因此要打造一支高素质的舆情处理团队应对紧急舆情事件,更好地维护高校声誉。舆情监测人员要具备较强的责任心、敏锐的洞察力。在实际工作中,学校要督促监测人员时刻营造积极、乐观的网络舆情氛围。学校应尽快制订关于大学生网络舆情监测人员管理的各项制度,让管理有章可依,明确工作内容,构建考核评价体系,设定激励机制,提升自身素质,促进人员间的相互学习,以提高队伍整体素质,通过一系列举措提高团队的工作效率,使舆情监测更加高效。   (五)形成学校监测舆情的主动意识
  新媒体时代,借助QQ、微信等社交工具,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方式更为多样化,其信息量大,获取速度较快。对于突发事件,学校不应采取隐瞒的态度,而应在公共平台上及时发布真实信息,使得高校占据主动权,对已发生的网络舆情形成有效监测,有助于改善高校形象 [3]。
  学校要改变传统理念,建立优质的管理与服务关系,构建同学生之间的有效沟通机制,并获得多数学生的认可,借助与学生之间的良性互动,高校应第一时间掌握学生的思想状态,在舆情产生初期进行引导,对已爆发的网络舆论,也可迅速制订应对策略。学校在获得学生支持的情况下,可以了解整体的舆论发展方向,使之朝着良好的方向发展。
  (六)提高学生辨别能力与法治意识
  在大学生网络舆情中,大部分学生只是真实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但网络中存在别有用心之人,企图通过网络舆情事件博人眼球,利用谣言实现自己的目的,当前环境下,应对大学生网络舆情,要强化学生对网络舆情的判断力。
  提高学生对网络谣言的辨别能力。网络谣言煽动性较强,但对于立场坚定、辨别力高的人群来说,其受网络谣言的影响较小,对涉世未深的大学生来说,若缺乏理智分析的能力,易被网络中的各种谣言所诱惑。若大学生具备基本常识与判断能力,当面对复杂的网络信息时,潜意識中会有防范心理,会大幅度降低网络谣言的蛊惑力 [4]。
  加强大学生法律意识,法律是约束大众的规范准则,若制造网络谣言、混淆视听,引发了社会混乱,便构成了犯法。若大学生具备一定的法律常识,能很好地管束自身行为,不跟风传播网络谣言,便不会激化矛盾。因此在舆情管理工作过程中,教育主管部门与学校要强化对大学生法律知识宣传与教育 [5]。
  三、结语
  综上所述,大学生网络舆情工作并非一朝一夕。大学生网络舆情演变过程并非突然形成,有着一定的内在规律,其演变过程有着形成期、快速发展期、高潮期、回落期和消亡期。因此,高校应该积极建立舆情联动工作机制,发挥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作用,构建多远主体协同体系,组建高素质舆情工作团队,形成学校监测舆情的主动意识,从而提升学生辨别能力与法治意识,整合社会各方资源,创建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
  参考文献:
  [1] 刘懿. 在校大学生网络舆情现状及对策研究[J]. 大学教育,2021(01):107-109.
  [2] 刘丽惠. 自媒体时代大学生网络舆情引导的路径研究[J]. 现代交际,2020(24):4 - 6.
  [3] 成林. 学科视角下网络舆情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J]. 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20,30(04):66 - 68.
  [4] 杨俊娇. 高校网络舆情引导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 山东:山东大学,2015:61.
  [5] 袁黎. 大学生网络舆情危机成因分析及化解策略研究[D]. 重庆:西南大学,2015:60.
  (荐稿人:成涛,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胡甜甜)
其他文献
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中国的社会主义法制在一定程度上参考了苏联的社会主义法制体系,两者具有相似性.通过对俄罗斯传统文化对社会主义法系
生活就是最好的老师,在当前我国社会发展的过程中,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于教育也越来越重视。在“新课改”背景下,陶行知生活德育理论为我国的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思想借鉴。与传统教育理念不同,这种新型的教育理念更偏向于生活与教育的有效结合,人们通过见证时代发展来加深对思想政治时代性的感知与理解,以此来满足当前我国社会发展对高端素质人才的需求。文章以陶行知生活德育理论为基础,对如何将这一理念融入思政课程教学中的必要性及其意义进行有效的研究与分析。
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我国一直将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社会发展战略制定的主要依据,如何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历史文化进行有效结合,是我国学术界长期研讨的重要课题.本文结
2003年SARS疫情至今,国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有发生.2020年初,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暴发,给国家经济和人民生活带来巨大损失.本文以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发生的情况为依据,从事件
校园欺凌是一种影响较恶劣的社会现象,是形成重大的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隐患.当前我国关于校园欺凌的规制不太健全,也没有专门针对校园欺凌设立的法律.所以,在全面推进依法治
红色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精神内涵。它是孕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源泉,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精神力量。红色文化不仅为大学生思想教育提供了优秀的文化根基,同时也为大学生提供了正确的价值观引领。因此,本文就红色文化的特性与价值展开分析,研究红色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现路径。
摘 要:21世纪以来,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网络智能环境的普及已经深刻改变人才需求和教育形态,对于培育人才的大学来说,辅导员的工作和职责也随之不断拓展和延伸,从基本的班级管理、思想政治教育、核心理论教学延展为情绪疏导、心理辅导和职业生涯规划等,本文将对新时代大学生辅导员的工作进行深入探讨。  关键词:辅导员工作;新时代;大学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
摘 要:随着时代发展和网络普及率与使用率提高,网络电视、视频等新媒体迅速发展,高职学生获得信息的途径也从传统媒体渐渐转向新媒体,但要在当今复杂多变的新媒体时代正确利用信息资源,就需要高职学生具备良好的媒介素养。本研究以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深入分析媒介素养教育发展情况及新媒体时代下该专业学生接受媒介素养教育的重要性,结合专业特点和学生媒介素养水平现状,提出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媒介素
本文针对新时期背景下的高校辅导员参与思政课教学工作的改革策略,从顶层设计、专业能力、教学合作、针对性与实效性、相关制度以及其他改革方式六个方面展开探究分析,以期为高校思政教学工作提供参考性建议。
鄂温克族是定居在黑龙江流域地区、人口数量不足5000的少数民族之一,其民俗文化是少数民族文化群中多彩绚烂的一支,具有独特的异域风格.本文以民族文学《额尔古纳河右岸》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