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社区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水平、一定阶段的必然选择。“以人为本”应贯穿社区发展的始终,并且是社区发展的关键。本文从社区发展的价值追求、重要资源、根本路径三个方面阐述这一主题。
[关键词] 社区发展; 以人为本; 社会资本; 社区参与
[中图分类号] D669.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7-1962(2007)22-0042-02
社区发展是“二战”后联合国倡导的一项世界性运动,后在各国逐渐引起重视。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的社
区发展在改善居住环境、提供生活服务、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推进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但另一方面,由于我国社区的起步较晚,导致存在的问题也比较多,关键是对人的关注不足,影响了社区的可持续发展,因此,确立社区发展的人本观就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以人为本:社区发展理论与新社会发展理论的价值契合
社区发展是社区居民在政府机构的支持下,依靠自己的力量,改善社区经济、社会、文化状况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社区工作者协助居民组织起来参与行动。通过研究社区的共同需要,协助社区各界力量,充分利用社区内外资源,采取互助、自治行动等,以达到解决社区共同问题,增强社区凝聚力,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和促进生活协调发展的目标,从总体上提高社区的发育程度。(方明,王颖:《观察社会的视角——社区新论》,北京:知识出版社,1991年)以人为核心的社区发展观主张,社区各个方面的发展都应着眼于人的素质的提高或能力的增长。它包括四个层次的内容:一是对人的基本权利的尊重。理解和尊重基本人权是社区发展的一个重要法则。社区工作者熟悉有关人权的法律文件以及特定社区环境下的有关规定至关重要。二是人的基本需要的满足。人的需要是多层次、多样性的,从总体上包括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这些需要的满足既是人的发展的前提条件,又是基本内容之一。三是人的素质的提高。人的素质包括人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等不同方面。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人的素质的高低越来越成为社区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四是人的潜力的发挥。人的潜力是指人们认识、理解、有意识地干预和规划其所处的现实世界的变迁和自然变迁的能力。上述四个方面构成了人的发展的基本内容,它们是社会全面进步最核心、最重要的标志。社区发展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才真正体现出了它的价值所在,体现了它的以人为本的追求,实现了其价值追求与新社会发展观的契合和统一。社区作为人生存的最直接的社会环境,它的发展对满足人的需求,促进人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社区具有服务功能,能使社区居民的基本需求尽量得到满足。它不仅注重对人的物质关怀,同时也表现出对人的精神关怀。社区发展还能协调人与周围环境的关系,促进人与环境的和谐,它包括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三个层面关系上的和谐。
二、社会资本:实现社区发展“以人为本”的重要资源
社会资本在社区的建设和发展中,尤其是在社区的软环境的建设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为社区发展的深层意义在于建立一种社区秩序,培育公民的公共道德意识,增强社区的认同感和信任度,提高精神文明水平,促进社区的和谐发展,而社会资本是社区和谐的动力、策略和资源。甚至有人将此种社区建设称为一种新社区建设运动,因为这确实是对社区建设认识上的一大进步。城市社区的社会资本主要表现为:关系网络、居民参与和信任度。现代社会,社会资本已成为一种有效的社会资源,对社会发展产生着积极的促进作用。第一,社会资本可以为居民提供各种支持。社区居民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良好信任关系和各种关系网络发挥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包括生活保障、经济支持、劳力支持、决策咨询等方面。第二,社会资本能够规范居民的行为,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社会资本能够使人们的道德观、价值观内在化,规范人们的行为。能够使人们充分考虑其行为结果对他人的影响,尤其是当他的行为结果影响到他的情感和责任对象时,他就会对其行为采取谨慎和负责的态度。第三,维持社区良好的社会秩序。社会资本中的公民参与和社会关系网络培养了生机勃勃的普遍化互信互惠惯例。一个依赖普遍性互信互惠的社会比一个没有信任的社会更有效率,普遍信任就是社会生活的润滑剂。第四,增强社区的凝聚力。社会资本代表了居民间的互信互惠关系,这些关系可以促进居民相互间的责任、规范和制裁,影响居民从事互惠互利集体行为的能力。人们在所参与的普遍信任密集或紧密的社会关系网络中能够相互学习和强化互惠,在其中,沟通和集体行为的模式得到了推动,并渐渐形成相同的世界观、价值观和行为规范,推动相互信任与相互合作的精神的产生,从而增强整个社区的凝聚力。第五,社会资本有利于社区公共事业的发展。社会资本是将生产资本、自然资本和人力资本结合起来的“介质”,社会资本的关键特性是促进成员为共同的利益进行协调与合作。在一个公众参与程度高、社会资本丰富的社区,公益事业就会兴旺发达。
三、社区参与:实现“以人为本”社区发展的路径选择
在社区建设中,只有社区居民的直接参与和治理,才能培育居民的社区归属感、认同感和现代社区意识,才能有效地整合与发挥社区的各种资源。从这个意义上说,社区参与其实是居民社区生活方式的一种表现,居民的社区参与是社区建设的内在动力和源泉,社区参与是社区发展的生命力所在,社区发展的根本路径是社区参与,离开了居民的社区参与就没有真正或完整意义上的社区建设。社区发展中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尊重居民的权利、满足其需要、提高其素质、发挥人的潜力。所有这一切的实现主要依靠的是社区成员的广泛参与,而不是单纯政府的自上而下的推动和给予。第一,理顺政府与社区自治组织的关系,为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决策和管理创造条件。社区居委会是社区居民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自治组织,但由于长期以来我国的社区行政化倾向严重,社区居民不能成为社区参与的主体。第二,社区的活动要尽量体现时代特征和文化内涵,吸引不同群体社区参与的积极性。城市居民社区和农村社区相比,异质化程度高,居民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及对社区活动种类的偏好都有很大差异,这对于培育居民自觉自主的社区参与意识在客观上就产生了障碍和困难。另一方面,城市居民的时间和精力大都投向了工作单位,造成参与社区活动的时间、精力有限,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社区居民的参与热情。政府应根据这种情况积极给予支持,提供必要的经费和活动场所,提供更富有文化内涵的、个性化的、丰富多彩的社区活动,让居民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和个人爱好、个人需求,选择不同的社区参与方式和内容。第三,建立专业的社区工作队伍。当前,我国街道办事处和居委会干部队伍普遍存在文化素质偏低、年龄偏大、工作方法陈旧、难以激发居民参与热情的实际状况,因此对街道办事处和居委会两级干部进行在职培训和上岗培训,加快培养一批有较强专业知识的中青年干部势在必行。在居委会选举中,要把那些热心社区工作、文化素质高、有能力的人选进居委会中来。还应有一支专业化的社区服务队伍。这里的专业化有两层含义:一是职业的专业化或专业的职业化。即将从事社区服务或社会服务当做一项专门的职业,而从事这一职业的人与从事其他行业的人一样,都要符合其职业岗位的要求,才能就业上岗,且享有相应的职业收入。二是知识的专业化或专业的知识化。由于社区工作是一项专门的职业,所以从事该工作的专业工作人员必须经过系统的专业训练,获得专业文凭,领取专业工作证书,才能就业上岗。(刘祖云:《香港与武汉:城市社区服务比较》,社会学,2000年第5期)
(作者单位:中共中央党校研究生院)
责任编辑沉香
[关键词] 社区发展; 以人为本; 社会资本; 社区参与
[中图分类号] D669.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7-1962(2007)22-0042-02
社区发展是“二战”后联合国倡导的一项世界性运动,后在各国逐渐引起重视。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的社
区发展在改善居住环境、提供生活服务、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推进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但另一方面,由于我国社区的起步较晚,导致存在的问题也比较多,关键是对人的关注不足,影响了社区的可持续发展,因此,确立社区发展的人本观就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以人为本:社区发展理论与新社会发展理论的价值契合
社区发展是社区居民在政府机构的支持下,依靠自己的力量,改善社区经济、社会、文化状况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社区工作者协助居民组织起来参与行动。通过研究社区的共同需要,协助社区各界力量,充分利用社区内外资源,采取互助、自治行动等,以达到解决社区共同问题,增强社区凝聚力,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和促进生活协调发展的目标,从总体上提高社区的发育程度。(方明,王颖:《观察社会的视角——社区新论》,北京:知识出版社,1991年)以人为核心的社区发展观主张,社区各个方面的发展都应着眼于人的素质的提高或能力的增长。它包括四个层次的内容:一是对人的基本权利的尊重。理解和尊重基本人权是社区发展的一个重要法则。社区工作者熟悉有关人权的法律文件以及特定社区环境下的有关规定至关重要。二是人的基本需要的满足。人的需要是多层次、多样性的,从总体上包括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这些需要的满足既是人的发展的前提条件,又是基本内容之一。三是人的素质的提高。人的素质包括人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等不同方面。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人的素质的高低越来越成为社区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四是人的潜力的发挥。人的潜力是指人们认识、理解、有意识地干预和规划其所处的现实世界的变迁和自然变迁的能力。上述四个方面构成了人的发展的基本内容,它们是社会全面进步最核心、最重要的标志。社区发展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才真正体现出了它的价值所在,体现了它的以人为本的追求,实现了其价值追求与新社会发展观的契合和统一。社区作为人生存的最直接的社会环境,它的发展对满足人的需求,促进人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社区具有服务功能,能使社区居民的基本需求尽量得到满足。它不仅注重对人的物质关怀,同时也表现出对人的精神关怀。社区发展还能协调人与周围环境的关系,促进人与环境的和谐,它包括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三个层面关系上的和谐。
二、社会资本:实现社区发展“以人为本”的重要资源
社会资本在社区的建设和发展中,尤其是在社区的软环境的建设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为社区发展的深层意义在于建立一种社区秩序,培育公民的公共道德意识,增强社区的认同感和信任度,提高精神文明水平,促进社区的和谐发展,而社会资本是社区和谐的动力、策略和资源。甚至有人将此种社区建设称为一种新社区建设运动,因为这确实是对社区建设认识上的一大进步。城市社区的社会资本主要表现为:关系网络、居民参与和信任度。现代社会,社会资本已成为一种有效的社会资源,对社会发展产生着积极的促进作用。第一,社会资本可以为居民提供各种支持。社区居民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良好信任关系和各种关系网络发挥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包括生活保障、经济支持、劳力支持、决策咨询等方面。第二,社会资本能够规范居民的行为,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社会资本能够使人们的道德观、价值观内在化,规范人们的行为。能够使人们充分考虑其行为结果对他人的影响,尤其是当他的行为结果影响到他的情感和责任对象时,他就会对其行为采取谨慎和负责的态度。第三,维持社区良好的社会秩序。社会资本中的公民参与和社会关系网络培养了生机勃勃的普遍化互信互惠惯例。一个依赖普遍性互信互惠的社会比一个没有信任的社会更有效率,普遍信任就是社会生活的润滑剂。第四,增强社区的凝聚力。社会资本代表了居民间的互信互惠关系,这些关系可以促进居民相互间的责任、规范和制裁,影响居民从事互惠互利集体行为的能力。人们在所参与的普遍信任密集或紧密的社会关系网络中能够相互学习和强化互惠,在其中,沟通和集体行为的模式得到了推动,并渐渐形成相同的世界观、价值观和行为规范,推动相互信任与相互合作的精神的产生,从而增强整个社区的凝聚力。第五,社会资本有利于社区公共事业的发展。社会资本是将生产资本、自然资本和人力资本结合起来的“介质”,社会资本的关键特性是促进成员为共同的利益进行协调与合作。在一个公众参与程度高、社会资本丰富的社区,公益事业就会兴旺发达。
三、社区参与:实现“以人为本”社区发展的路径选择
在社区建设中,只有社区居民的直接参与和治理,才能培育居民的社区归属感、认同感和现代社区意识,才能有效地整合与发挥社区的各种资源。从这个意义上说,社区参与其实是居民社区生活方式的一种表现,居民的社区参与是社区建设的内在动力和源泉,社区参与是社区发展的生命力所在,社区发展的根本路径是社区参与,离开了居民的社区参与就没有真正或完整意义上的社区建设。社区发展中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尊重居民的权利、满足其需要、提高其素质、发挥人的潜力。所有这一切的实现主要依靠的是社区成员的广泛参与,而不是单纯政府的自上而下的推动和给予。第一,理顺政府与社区自治组织的关系,为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决策和管理创造条件。社区居委会是社区居民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自治组织,但由于长期以来我国的社区行政化倾向严重,社区居民不能成为社区参与的主体。第二,社区的活动要尽量体现时代特征和文化内涵,吸引不同群体社区参与的积极性。城市居民社区和农村社区相比,异质化程度高,居民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及对社区活动种类的偏好都有很大差异,这对于培育居民自觉自主的社区参与意识在客观上就产生了障碍和困难。另一方面,城市居民的时间和精力大都投向了工作单位,造成参与社区活动的时间、精力有限,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社区居民的参与热情。政府应根据这种情况积极给予支持,提供必要的经费和活动场所,提供更富有文化内涵的、个性化的、丰富多彩的社区活动,让居民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和个人爱好、个人需求,选择不同的社区参与方式和内容。第三,建立专业的社区工作队伍。当前,我国街道办事处和居委会干部队伍普遍存在文化素质偏低、年龄偏大、工作方法陈旧、难以激发居民参与热情的实际状况,因此对街道办事处和居委会两级干部进行在职培训和上岗培训,加快培养一批有较强专业知识的中青年干部势在必行。在居委会选举中,要把那些热心社区工作、文化素质高、有能力的人选进居委会中来。还应有一支专业化的社区服务队伍。这里的专业化有两层含义:一是职业的专业化或专业的职业化。即将从事社区服务或社会服务当做一项专门的职业,而从事这一职业的人与从事其他行业的人一样,都要符合其职业岗位的要求,才能就业上岗,且享有相应的职业收入。二是知识的专业化或专业的知识化。由于社区工作是一项专门的职业,所以从事该工作的专业工作人员必须经过系统的专业训练,获得专业文凭,领取专业工作证书,才能就业上岗。(刘祖云:《香港与武汉:城市社区服务比较》,社会学,2000年第5期)
(作者单位:中共中央党校研究生院)
责任编辑沉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