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什么植物会捕虫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在大自然中,一直都遵循着优胜劣汰的法则,因此,不管是动物还是植物,为了适应大自然,都处在不断地进化中。
动物有一个天然优势,当环境对其不利时,它们可以离开,但植物却不可以。而一些植物,扎根于雨林的底层或者沼泽地中,因为雨水不断冲刷,带走了大量的营养物质,于是,植物生命所需的氮素变得匮乏,如果仅通过根部从土壤中吸收运输而来的氮素,是维持不了正常的生命活动。
这些植物没有坐以待毙,它们不再拘泥于土壤中的氮素,打起了身边来往的小虫子的主意,因为这些体型较小的昆虫或爬行动物,所含的氮素对它们来说是一个大仓库。为了在各种并不友好的环境中生存下来,它们还因地制宜,进化出不同的捕食方式。
捕蝇草——大自然中的“扑兽夹”
以前的猎人打猎,会用到扑兽夹,将锋利的夹子固定住,维持张开的形状伪装在泥土或枯叶下,待野兽走过踩到夹子,被触发的夹子瞬间夹紧,将猎物捕获。捕蝇草便深谙此道。
捕蝇草的英文名很浪漫,叫Venus Flytrap,因其叶片边缘具有细长的刺毛,看起来犹如维纳斯的睫毛,直译则非常好理解——苍蝇的陷阱。捕蝇草的叶片结构非常巧妙而且极具智慧,边缘细长的刺毛,闭合的时候像个牢笼,两片叶片的刺毛完美错开,同时又有一定的空隙,这是为了对一些体型过小的昆虫进行放生,提高消化液的利用效率。
捕蝇草的叶片上稀疏地分布着非常敏感的细毛,这些细毛是触发叶片闭合的开关。由于原生环境常有降雨,而捕蝇草每閉合一次叶片,都需要消耗一定的能量,为了排除雨滴以及其它环境因素的干扰,准确地捕捉到昆虫,一般在20秒内有两根细毛先后被触发,捕蝇草的叶片就会飞快地闭合,相对于猪笼草的佛系,捕蝇草倾向于主动出击,其叶片闭合的速度比昆虫更快,因此肉眼可见其捕捉过程,称为“扑兽夹”也不为过。
《地心历险记》中男主一拳打进植物闭合的叶片中,收回拳头后手上沾满了粘液的片段,大自然中的捕蝇草亦是如此,刚闭合的叶片不会很紧,也是在谨慎地确认是否真的捕捉到猎物,随着猎物不断挣扎,细毛不断被触发,叶片越关越紧,而后开始分泌消化液,待猎物完全被消化吸收后,叶片则会再次舒展开,等待下一只猎物的光临。
猪笼草——甜蜜的诱惑
猪笼草是猪笼草属植物的统称,具有独特的营养器官——捕虫笼,因其笼子整体呈现圆筒状,下半部稍膨大,形似猪笼,因而称为猪笼草。我国海南有野生猪笼草,当地人觉得它的笼子看起来像个酒壶,因而称它为雷公壶。
猪笼草的捕虫笼结构复杂,最上方是一个笼盖,可防止大量雨水进入笼子内。这是因为笼子底部有粘液以及可分解虫子尸体的消化液,太多的雨水流入会稀释消化液,而如果雨水过多,也会使捕虫笼倒伏。
笼盖的下表面具有蜜腺,这是猪笼草引诱猎物前来的关键,蜜腺会分泌香甜的物质,昆虫被吸引而来,忘乎所以地大快朵颐时,就会掉落入笼子底部。
当然,为了不让昆虫逃脱,笼子内部也分为了两大部分,上部是非常光滑的蜡质区,昆虫取食来回爬行时,很容易滑落。而下部则分布着大量消化腺的区域,这些消化腺可以分泌消化液,昆虫刚掉进来时都会拼命挣扎,笼底的粘液如流沙,虫子越是挣扎就越是往下沉,同时消化液也开始消化虫子的身体,猪笼草便成功获取到昆虫体内的营养物质。
茅膏菜——升级版粘蝇纸
一些茅膏菜的形状看起来有点像某些新生的蕨类植物,属于茅膏菜属,茅膏菜属是在食虫植物中种类最多,也是分布最广的一个属。它们的叶片上紧密地分布着腺毛,腺毛末端有水珠状的液体,远远看去,腺毛微带着紫红色,远离叶片的腺毛一端的粘液在光照下亮晶晶的,这是一个美丽却又致命的陷阱,茅膏菜的叶片,犹如一张沾满了粘液的粘蝇纸。
当昆虫停落在茅膏菜的叶片上,它们的脚会被粘液牢牢地粘住,求生欲让昆虫开始挣扎,不仅脚被牢牢粘住,身体也不可避免地碰到其它腺毛的粘液。比起捕蝇纸的无动于衷,茅膏菜在感受到昆虫的挣扎后,叶片会向下或者向内运动,将昆虫包裹起来,待将昆虫完全消化之后,叶片才会舒展开。
鹦鹉瓶子草——一场有去无回的旅行
鹦鹉瓶子草生活的地方常有降雨,因此它进化出一个瓶盖,避免大量的雨水流进瓶子内,但当雨量过大时,鹦鹉瓶子草就会被大水淹没,于是它们因地制宜,开发出了水中捕食的新技能。
鹦鹉瓶子草的瓶子比猪笼草的捕虫笼要细长,水中生活着一些小生物,可能是小鱼,也有可能是小蝌蚪。而瓶子内部细密地分布着倒生的刺,小生物会被鹦鹉瓶子草表面分泌的食物吸引而来,舔食的过程中不断游动,慢慢地进入到瓶子里,由于瓶子所具有的倒刺,这些最初的捕食者不方便转身或后退,只好沿着瓶子往深处游动,最终变成了鹦鹉瓶子草的猎物。
狸藻——猎物最终都是囊中之物
狸藻属于狸藻科植物,在全世界都有分布,是相对比较普遍的食虫植物。它们大多生活在水中,湖泊、池塘、沼泽甚至水田里都有发现,当然,也有少数狸藻是陆生的。
水中的狸藻有很多捕虫囊,一般时候捕虫囊呈现半瘪状,它的触发机关是绿色刺毛,当水中的孑孓、水蚤、小虾等小生物被引诱来吃甜液时,不小心会触动刺毛,刺毛将信号传递给活瓣和囊,半瘪状的捕虫囊会迅速地鼓胀到正常大小,囊口的活瓣也随之打开,小生物便随水流一下子吸入囊里,整个过程非常迅速,甚至不到一秒钟。
当进入囊中的猎物触动到囊的内壁时,囊的活瓣就会立即关闭,并且反推不开,猎物成了囊中之物。与此同时,小囊体内壁上的腺体开始分泌消化液,将猎物进行消化吸收。等到所捕获的小生物被消化吸收完后,囊的活瓣会重新打开,还会将囊中的水和猎物残体一同排除。此时,捕虫囊恢复到半瘪状态,等待下一次的“囊中之物”。
紫瓶子草——合作才能共赢
紫瓶子草和前面所提到的食虫植物稍微有些差别,它所分泌的消化液非常少,甚至几乎没有,因此,它不能消化分解猎物,但它捕捉猎物的能力很强。
因此,紫瓶子草与瓶草摇蚊建立起了合作关系,瓶子草负责诱惑猎物,同时将它们捕捉进自己的瓶子内,瓶草摇蚊则产卵于瓶子内的液体中,幼虫取食紫瓶子草捕捉到的猎物,同时把排泄物排到瓶子中,紫瓶子草就可以从瓶草摇蚊幼虫的排泄物中吸收到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食虫植物是大自然中非常聪明的进化者,它们不屈服于被捕食,而是有效地利用自然环境,同时结合自身优势,实现了完美的“反杀”。
责任编辑:徐玲玲
食虫植物是大自然中非常聪明的进化者,它们不屈服于被捕食,而是有效地利用自然环境,同时结合自身优势,实现了完美的“反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