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决并购重组中的文化融合难题?

来源 :销售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cwfq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企业并购重组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也是企业做大做强的战略选择。在企业并购重组过程中,管理者除了考虑企业并购重组后的资金解决方案、工资解决方案、员工安置分流解决方案外,还必须考虑企业文化的融合。
  企业文化的融合不仅关系到并购重组的全局,而且对重组后企业健康协调发展和整体竞争力的提升都有重要影响。然而,在中国企业的并购重组过程中,由于企业文化的冲突而导致并购失败的案例不在少数。
  企业在成长过程中经过长期培育和积淀,都会形成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反映了各自企业的价值观,具有鲜明的个性色彩和相对的稳定性。
  并购不同的企业,如果不能很好地适应和转变原有的企业文化,融合形成新的企业文化,那么,并购重组将很难成功。这对企业而言尤其重要,文化的问题看似不影响企业经营,实则关系重大。
  仁达方略经过多年的实战经验和潜心研究,分析出企业并购重组造成文化冲突的主要根源有以下五个方面:
  1、原有两个或几个并购企业之间文化差异大,并购的条件和时机不成熟。


  当前,部分企业(尤其是部分国有企业)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抢占更大的市场份额,实施渠道整合以及开展多元化发展战略,进行了较为盲目的并购,并且在并购前没有比较鉴别本企业和被并购企业之间的文化差异,缺乏对企业文化融合可行性的必要分析,导致并购后企业的业绩不高,表现不好。
  2、政府担当“婆婆+媒人”的角色,强制企业之间并购重组联合。
  不少地方政府出于自身政绩和提高行业竞争力及利润水平考虑,完全充当“婆婆+媒人”的角色,把一些企业硬性捆绑在一起,运用行政权力强制企业进行行业内或跨行业并购。
  但由于并购各方的利益诉求不一致,这种硬性捆绑可能会导致具有不同文化的企业之间产生隔阂,无法实现真正的融合,产生严重的离心倾向。
  比如从2005年就开始的鞍钢、本钢的并购重组,长期整而不合;以及亏损的国有山东钢铁集团并购盈利的民营日照钢铁集团,并购过程中遭遇抵抗等等都是这样的例子。
  3、强势企业无视弱势企业的价值理念。
  企业的并购整合应该是并购企业之间发挥各自优势并形成合力的一个过程,只有这样,并购后的企业才能产生共赢和双赢的局面。但在企业并购整合中或整合后,常常出现强势企业不尊重并随意践踏弱势企业价值观的情况,强势企业把自己的价值观强加给弱势企业一方,使弱势企业的员工产生反感,从而导致并购后企业整合失败。
  4、不同权利差距指数的企业,文化方面的差异较大。
  权利差距是由荷兰学者吉尔特·霍夫斯塔德提出的,用来衡量社会承认机构和组织内权力分配不平等的一种文化尺度。
  权利差距在组织管理中常常与集权程度、领导和决策联系在一起。
  5、并购后的企业没有理顺各利益相关方的关系,造成并购后企业的文化整合失败。
  企业并购后的文化整合过程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并购后的企业需要理顺自身和各利益相关方的相互关系,满足各方的利益诉求。
  仁达方略围绕企业并购重组整合要求,以实现集团化管理为目标,提出企业并购文化融合大致需要经历以下五个过程:
  第一步,原文化识别和鉴定。全面识别和鉴定目标企业和并购企业的企业文化现状,分析确认各自企业文化的核心要素,分析其内在的优点和缺陷,并辨别两者相互冲突和重叠的领域,确定文化融合的最佳方式。
  第二步,新文化设计和文化融合计划。在对并购双方企业文化进行全面识别和鉴定的基础上设计新的企业文化,制定科学的文化融合计划和策略。
  第三步,新文化导入。根据文化融合计划,适时地将新的企业文化导入目标企业或并购企业中。
  第四步,新文化融合。这是一个较为漫长而艰苦的企业文化变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根据新的情况及时调整新企业文化的设计,使文化融合得以有效地进行。
  第五步,新文化管理。新企业文化的导入并不意味着企业文化融合的结束,相反,由于文化融合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有必要进行连续的文化管理,以确保企业并购目标的实现。
  成功的企业并购离不开有效的文化融合,企业文化的特质使企业文化具有极强的异质性和连续性,从而使企业并购存在可能的文化冲突。因此企业就必须确立科学的文化融合程序,形成新的企业文化模式。
其他文献
很多高绩效企业(年收益增度超过竞争对手的企业)是因为擅长将数据转化为有关消费者动机的洞察,并据此制定战略才能取胜。想要点石成金,企业需要创新的组织能力,我们在此统称为“洞察引擎”。  去年,由战略咨询公司Kantar Vermeer主导的一项全球市场调查研究揭示了“洞察引擎 ”这一关键性角色。这项研究名为洞察2020(i2020),采访并调研了全球1万多名企业从业者。在所有以顾客为中心的增长驱动因
期刊
“长尾”之父克里斯·安德森惊叹“这个世界太疯狂,全世界都在发送免费的午餐”,更让安德森兴奋的是他发现这些提供免费午餐的人不仅没有破产,而是在迅速的敛聚财富。这无疑是在构建未来。  如果你还执迷的疑惑一个免费的商品或服务怎么可能赚钱,那么你就out了。 Freemium模式的通俗说法是某一项网络软件和服务中有99%的用户选择免费版,只要有1%的付费用户就可以支撑整个业务。互联网会成为最大的“免费餐厅
期刊
在无法确定因果关系时,数据为我们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新方法,数据中所包含的信息可以帮助我们消除不确定性,而数据之间的相关性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取代原来的因果关系,帮助我们得到我们想知道的答案,这便是大数据思维的核心。  在过去被认为非常难以解决的问题,会因为大数据和机器智能的使用而迎刃而解。同时,大数据和机器智能还会彻底改变未来时代的商业模式,很多传统的行业都将采用智能技术实现升级换代,同时改变原有的商业
期刊
懂得迎接变革的HR们将离开固有的身份,放弃一些无用的“专业工作”,转型到真正操盘人力资源为业务创造价值的角色。那么,HR们究竟应该放弃哪些工作?保留哪些工作?增加哪些工作?  德勤最近的一项针对CEO的调查显示,人力资源管理被视为反应最缓慢的职能。在德勤与CFO群体的交流中,受访对象认为难以同HR合作。有超过50%的业务领导者认为,HR并没有做好引领公司发展的准备。甚至HR自己也认同这一点,在德勤
期刊
毋庸置疑,我们正经历着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创业热潮。一方面,创业者满怀理想、激情和对成功的渴望纷纷纵身其中,另一方面,创业的现实却往往并不友好。哈佛大学商学院去年的调查研究显示,创业企业失败率比我们看到的数据要高得多。即使是获得风投支持的创业企业失败率也高达75%,有超过97%的创业企业达不到它们预期的目标。中国创业企业的失败率为86.7%,企业平均寿命不足1.6年,而大学生创业失败率更超过95%。 
期刊
在数字时代,企业面临的是一个全新的环境。数字技术的发展,新的竞争对手的崛起,市场需求的变化,让许多传统企业充满焦虑,也满怀期望。在这个变革的时代,企业究竟需要什么样的生存和发展之道?  对此,埃森哲通过深入研究分析全球企业的商业实践,提出了新的企业发展与产业变革理论——大爆炸式颠覆理论。我们认为,在数字化时代,企业的发展不再延续过去对称的正弦曲线,而是在短期内爆发式激增与潜在的骤亡,企业的生命周期
期刊
网络经济时代, 带来了有别于传统经济的一系列特点,导致大量免费现象的出现,如免费电子信箱、免费信息内容、免费电子游戏、免费软件产品、免费在线广告。那么免费经济时代,钱从哪来呢?四种形式将告诉我们如何玩转“免费经济”。  完全竞争市场模式  在网络经济中, 电子邮件市场基本上属于完全竞争市场。电子邮件服务是边际成本为零的服务, 增加一个信箱并不会增加成本。随着信箱数量的扩大, 平均成本将逐渐趋于零。
期刊
公司战略遇到麻烦了,“建立可持续的竞争优势”是大部分公司战略课程的核心,是沃伦·巴菲特投资策略的基础,也是最受世人尊敬公司的成功秘诀。但商业世界已对这种理念沉迷太久。我并不是说这理念本身有什么错。显然,用无法被效仿的方式进行竞争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并且,即便在今天,依旧有公司能创造并长时间地保持竞争优势,例如通用电气、宜家、联合利华、Julius Berger建筑公司和瑞士再保险公司(Swiss
期刊
我们常说“成败在细节”,而也正是这些细节,才让一个产品真正成长为品牌,要赢占商机,制胜市场,扎扎实实做好商业公司、连锁药店(商超)、门店三个环节的宣传、推广、促销活动和利益链构建,打好“三环营销”组合拳。  宣传  第一环:商业公司  除了电视、网络等大众媒体高空宣传外,商业环节宣传不可小视。可选择的宣传方式也比较多,如可洽谈在商业官微定期宣传你的产品,有些商业还会印发一些配送杂志,都可洽谈把你的
期刊
吃着碗里的订单,看着盆里的销售线索,惦记着锅里的目标客户,这想必是每个销售人梦寐以求的。可情况往往是,碗里的订单到了最后一步却飞了,盆里的、锅里的更是还看不出苗头,处于青黄不接的尴尬境地。  到底哪一步出了纰漏?成功拿到订单的正确步骤是什么?  1、建立信任  信任、需求、竞争、风险、期望值是销售的核心要素,其中信任是销售的基石,必须首先满足,如果不能建立信任,便难以深入挖掘需求,销售便是纸上谈兵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