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时代背景下的中学历史教育教学的四大要求:教育观念要求、历史教师素质要求、教育教学目标要求和教育教学方法要求。目的是为历史教育教学改革探索方向。
【关键词】教学方法;新时代;历史;教育教学
历史学科属于人文学科,在培养人的人文素质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新时代大背景下历史学科究竟如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也就是说为适应新时代的需要,历史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何在?笔者试图就新时代背景下的中学历史教育教学要求谈一点自己的设想。
一、教育观念的要求
新时代的教育核心是创新教育, 专家指出,围绕创新教育,应树立四大观念:一是树立人本教育观念。教育的本质就是培养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二是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教育活动,应当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三是树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质量观。学校无差生,只存在有差异的学生,教师的责任是扬长避短,使他们都成为人才。四是树立培养创新人才的教育价值观。其核心是培养学生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观念,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创新的毅力,创新的体力。[1]“‘以学生的学习与发展为中心’开展教育教学,必将是新世纪人才培养领域被广泛认同的基本教育教学观”。
[2]信息时代背景下的历史教育教学理应树立这些观念。
二、历史教师素质的要求
有人说,面对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我们的教师迫切需要由传授型向学者、科研、交流、特色“四合一”型教师的革命性转变,把自己造就成一种创新型全能型教师。[3]也就是说,从事创新教育的教师应该是学者型、科研型、交流型、特色型“四合一”型的教师。这是一种理想化的教师形象。一般来说,创新型的历史教师必须具备以下素质:
1.教育思想端正,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每一方面。
2、创新能力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首先应具有创新能力。目前我国的中学历史教师大多数属于“知识传授型”。他们对于历史知识的传承和一代又一代青少年文化素质的培养,曾经起过重要作用。在今后的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这些教师及其教法在教坛上仍可占一席之地,但已日趋不能适应时代发展和社会演进的需要了。历史教师及其教学应尽快实现由“传承”知识型向现代的“智能型”转变,即由“传承型”向“创新型”转变。
3、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历史教师应掌握计算机、电脑投影仪、国际互联网的运用方法,现代电子课件的制作和使用方法以及其它现代化教育教学技术,能够利用网上资源丰富自己的历史知识,学习新的教学方法,下载教学的图片和课件;能够利用光盘在电脑上教学等等,以适应现代人才培养的需要。
4、研究型的教师。历史教师应参与教改课题研究,具备一定科学研究的能力,掌握科学研究一般的通常的步骤,并能对1/2门研究性学习课程进行较有成效的指导。
5、复合型的教师。历史教师不仅要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和现代教育技术,还应努力在原有基础上增加对历史学科的发展趋势及实际问题的了解,以利于在教学中更好地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还要尽可能多地学习和了解其它学科的理论和实际知识,如科技、经济、法律、信息技术等,主动地实现学科间知识的自然交叉和综合,成为符合型教师。
打好学者的根基,每时每刻注意教科研,以学生的引导者、鼓励者、合作者的姿态从教,最终成为一名独具特色的教师,这是我们追求的根本目标。
三、教育教学的目标要求
新时代背景下的教育教学的总体目标是要教会学生怎样学习和怎样思考。怎样学习,指的是学习方法问题;怎样思考,指的是思考方法问题。具体到历史学科,教育教学的总体目标就是要教会学生学习历史的方法和思考历史问题的方法,以培养学生的历史创新思维能力和健全的历史人格。
1、教会学生学习历史的方法。当今正处于学习化社会,学习化社会最重要的特征就是人人都要学会学习,所以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教授学生终身学习历史知识的能力,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由学会到会学。课堂上应努力诱导学生参与教学,教师与学生互相交流,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发挥主体作用,进行自主的学习,探究式的学习,通过自主、探究式的学习,既学到基础知识,又提高思维能力和思想认识,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
四、教育教学方法的要求:
既然历史教学的目标就是要教会学生学习历史的方法和思考历史问题的方法,那么如何达到这一目标?这就是需要我们共同探讨的一个教育教学方法问题。笔者认为,新时代背景下的历史教育教学方法应该是多种教育教学方法优化组合。具体地说应具备如下要求:
1、使用现代化教育手段。现代化人才的培养,要求调动学习者多种感官去学习,要求有现代化的教具相配合,即要有相应的教育教学科技含量。在历史课堂上,应积极创造条件,利用多媒体、网络组织教学,开发和制作历史课件,创造性地开展历史学科的计算机辅助教学,使历史课堂图文并茂、动静相兼、声情融会、视听并用。
2、贯彻“以史为鉴”的原则,处理好“传承”与“创新”的关系。历史教育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传承文明,这种传承文明包括传授历史知识、优秀文化遗产、优秀文化传统、民族精神等;也包括对历史规律的探索,对历史经验的总结,对历史教训的汲取,等等,这就需要贯彻“以史为鉴”的原则,而贯彻“以史为鉴”的原则也意味着需要创新,因为实施创新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对优秀教育传统和成果的发展。而且,继承和创新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没有继承的创新,只能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没有创新的继承,只能是机械重复,不会有生命力。历史教学应处理好“传承”与“创新”的关系,在传授历史知识的同时密切联系现实,突出时代主题和时代精神,注重实际运用,并在实际运用中创新。
【关键词】教学方法;新时代;历史;教育教学
历史学科属于人文学科,在培养人的人文素质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新时代大背景下历史学科究竟如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也就是说为适应新时代的需要,历史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何在?笔者试图就新时代背景下的中学历史教育教学要求谈一点自己的设想。
一、教育观念的要求
新时代的教育核心是创新教育, 专家指出,围绕创新教育,应树立四大观念:一是树立人本教育观念。教育的本质就是培养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二是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教育活动,应当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三是树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质量观。学校无差生,只存在有差异的学生,教师的责任是扬长避短,使他们都成为人才。四是树立培养创新人才的教育价值观。其核心是培养学生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观念,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创新的毅力,创新的体力。[1]“‘以学生的学习与发展为中心’开展教育教学,必将是新世纪人才培养领域被广泛认同的基本教育教学观”。
[2]信息时代背景下的历史教育教学理应树立这些观念。
二、历史教师素质的要求
有人说,面对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我们的教师迫切需要由传授型向学者、科研、交流、特色“四合一”型教师的革命性转变,把自己造就成一种创新型全能型教师。[3]也就是说,从事创新教育的教师应该是学者型、科研型、交流型、特色型“四合一”型的教师。这是一种理想化的教师形象。一般来说,创新型的历史教师必须具备以下素质:
1.教育思想端正,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每一方面。
2、创新能力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首先应具有创新能力。目前我国的中学历史教师大多数属于“知识传授型”。他们对于历史知识的传承和一代又一代青少年文化素质的培养,曾经起过重要作用。在今后的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这些教师及其教法在教坛上仍可占一席之地,但已日趋不能适应时代发展和社会演进的需要了。历史教师及其教学应尽快实现由“传承”知识型向现代的“智能型”转变,即由“传承型”向“创新型”转变。
3、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历史教师应掌握计算机、电脑投影仪、国际互联网的运用方法,现代电子课件的制作和使用方法以及其它现代化教育教学技术,能够利用网上资源丰富自己的历史知识,学习新的教学方法,下载教学的图片和课件;能够利用光盘在电脑上教学等等,以适应现代人才培养的需要。
4、研究型的教师。历史教师应参与教改课题研究,具备一定科学研究的能力,掌握科学研究一般的通常的步骤,并能对1/2门研究性学习课程进行较有成效的指导。
5、复合型的教师。历史教师不仅要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和现代教育技术,还应努力在原有基础上增加对历史学科的发展趋势及实际问题的了解,以利于在教学中更好地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还要尽可能多地学习和了解其它学科的理论和实际知识,如科技、经济、法律、信息技术等,主动地实现学科间知识的自然交叉和综合,成为符合型教师。
打好学者的根基,每时每刻注意教科研,以学生的引导者、鼓励者、合作者的姿态从教,最终成为一名独具特色的教师,这是我们追求的根本目标。
三、教育教学的目标要求
新时代背景下的教育教学的总体目标是要教会学生怎样学习和怎样思考。怎样学习,指的是学习方法问题;怎样思考,指的是思考方法问题。具体到历史学科,教育教学的总体目标就是要教会学生学习历史的方法和思考历史问题的方法,以培养学生的历史创新思维能力和健全的历史人格。
1、教会学生学习历史的方法。当今正处于学习化社会,学习化社会最重要的特征就是人人都要学会学习,所以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教授学生终身学习历史知识的能力,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由学会到会学。课堂上应努力诱导学生参与教学,教师与学生互相交流,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发挥主体作用,进行自主的学习,探究式的学习,通过自主、探究式的学习,既学到基础知识,又提高思维能力和思想认识,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
四、教育教学方法的要求:
既然历史教学的目标就是要教会学生学习历史的方法和思考历史问题的方法,那么如何达到这一目标?这就是需要我们共同探讨的一个教育教学方法问题。笔者认为,新时代背景下的历史教育教学方法应该是多种教育教学方法优化组合。具体地说应具备如下要求:
1、使用现代化教育手段。现代化人才的培养,要求调动学习者多种感官去学习,要求有现代化的教具相配合,即要有相应的教育教学科技含量。在历史课堂上,应积极创造条件,利用多媒体、网络组织教学,开发和制作历史课件,创造性地开展历史学科的计算机辅助教学,使历史课堂图文并茂、动静相兼、声情融会、视听并用。
2、贯彻“以史为鉴”的原则,处理好“传承”与“创新”的关系。历史教育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传承文明,这种传承文明包括传授历史知识、优秀文化遗产、优秀文化传统、民族精神等;也包括对历史规律的探索,对历史经验的总结,对历史教训的汲取,等等,这就需要贯彻“以史为鉴”的原则,而贯彻“以史为鉴”的原则也意味着需要创新,因为实施创新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对优秀教育传统和成果的发展。而且,继承和创新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没有继承的创新,只能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没有创新的继承,只能是机械重复,不会有生命力。历史教学应处理好“传承”与“创新”的关系,在传授历史知识的同时密切联系现实,突出时代主题和时代精神,注重实际运用,并在实际运用中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