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9年6月27日至29日,第一届中国-非洲经贸博览会在湖南长沙成功举办。湖南省政府新闻办精心策划、周密实施,有序推进对外宣传工作,在全球掀起了一股中非经贸合作热潮。这次博览会对外传播的受众覆盖之广、传播渠道之多、国际影响之大,均超过了湖南以往任何一次的大型国际活动。参会媒体的数量和规格前所未有,报道的力度和效果前所未有,对外传播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前所未有。据统计,共有132家国内外媒体、582名记者云集长沙,推出各类新闻报道8000余篇,全网总曝光量超过10亿人次,多角度、全方位呈现博览会盛况和中非经贸合作丰硕成果,为共建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营造了良好氛围。
一、围绕主题、提高站位,精心谋划对外传播布局
聚焦“合作共赢,务实推进中非经贸关系”的主题,从构建中非命运共同体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战略高度,统筹谋划博览会的对外传播布局。
1.瞄准非洲地区,邀请非洲国家主流媒体来湘采访。此次博览会共吸引了53个非洲国家1300多名嘉宾参会,征集各类合作项目233个,项目来源覆盖乌干达、科特迪瓦、肯尼亚等39个非洲国家。办好首届中非经贸博览会,对非洲地区的精准传播至关重要。为有效覆盖非洲地区,我们积极邀请非洲国家主流媒体的记者来湘采访,通过非洲媒体的报道,傳播湖南与非洲的好声音好故事,让非洲了解湖南,湖南走进非洲,助推三湘大地成为联结中非的新枢纽。
2.着眼国际传播,加强与中央外宣媒体的合作。国际传播是博览会成功举办的重要环节,是展示形象、汇聚人气、促进交流的重要窗口。加强与新华社新闻信息中心、《中国日报》、中新社等中央外宣媒体的合作,精心谋划博览会的国际传播,整合海内外传播资源,合力引导扩大国际声音,着力提升博览会的国际影响力。
3.针对海外华人,充分发挥香港媒体以及海外华文媒体作用。为扩大博览会的影响,积极发挥凤凰卫视、香港《文汇报》、香港《大公报》、《香港商报》、《香港经济导报》等香港媒体的作用,同时借助美国《侨报》、法国《欧洲时报》等海外华文媒体,有效覆盖海内外华人受众,形成强大传播声势。
二、靶向施策、精准提供素材,以优质服务提升传播效果
1.分类施策,做好媒体引导。根据涉外媒体的不同特点和需求,我们组建非洲媒体团、港澳媒体、随团媒体3个工作小组,分别进行对接服务,确保外媒采访报道有条不紊。对于33国非洲媒体团,采取“展会报道+实地探访”相结合的模式进行,即前期安排非洲媒体主要参加中非经贸博览会的各场活动,后段安排非洲媒体赴高桥大市场非洲馆、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和三一重工等湖南对非合作最具亮点的企业和品牌进行实地探访,全方位展示了博览会的魅力和湖南的良好形象。对于港澳媒体,加强沟通对接和策划引导,制定详细的宣传方案和专版方案,做好参会记者邀请和接待服务。对于随团媒体,加强与参访团联络人的联系,掌握记者动态,提前预告报道热点,备足新闻素材,用心做好接待服务。
2.精准提供素材,设置报道议程。为了让外媒记者全面了解湖南和中非经贸博览会,会前,我们组织人员专门编辑中英文版书籍《中非合作案例集》,系统梳理中国与非洲经贸合作的重大项目和宝贵经验,提供给媒体进行分期报道。同时协调《中国与非洲》杂志推出18版专题报道,供外媒记者报道参考。博览会期间,安排专人负责收集整理相关视频和图文资料,翻译成中、英、法三种文字,拷入U盘发给非洲媒体记者,同时还建立微信群和公共邮箱,及时推送报道素材和活动背景资料。通过多渠道、多层次主动提供丰富的新闻素材和外宣资料,确保对外传播效果。
3.注重细节,提升服务质量。为了做好外媒记者的接待工作,我们组织了翻译人员和志愿者进行专门培训,了解熟悉接待要求和相关禁忌,并制定外媒接待工作指南,安排志愿者对外媒记者实行一对一服务。博览会期间,在每场活动和采访点,提前对接落实停车位置、采访路线和中英文资料等细节,确保采访活动有条不紊。根据外媒记者的宗教信仰和生活习惯,提前与酒店对接,专门安排祈祷室和外媒用餐区,采取自助餐的形式,以清真食物为主,辅以湖南特色菜,充分满足外媒记者的生活需求。
4.互动采访,增进媒体交流。组织召开了非洲媒体团见面会,介绍举办博览会的背景、主要活动,以及湖南与非洲的历史渊源和经贸往来情况,帮助外媒记者提前了解和熟悉情况。同时,抽调精通英语的记者随团跟踪采访,全程记录媒体团在湘活动行程,报道外媒记者对博览会及湖南的印象和评价。《湖南日报》、湖南卫视、新湖南、红网等推出了《非洲33国媒体记者聚焦首届中非经贸博览会》《来中非博览会采访的非洲记者关心什么?》等系列报道,通过这些采访报道,既促进了媒体之间的交流,又通过外媒记者客观评价和展示中非经贸博览会的盛况和成果,增强了报道效果,进一步拉近了中非人民的情感距离。
三、内外联通、协同配合,奏响对外传播“交响曲”
打通内外宣媒体,整合传播资源,按照“会前预热、会中聚焦、会后定音”三个阶段,打好对外传播“组合拳”、形成“墙内墙外一起开花一起香”的传播效果。
1.向国际主流媒体和非洲主流媒体精准推送,合力扩大“国际声音”。通过海外主流媒体英国《每日电讯报》以及参会主宾国媒体肯尼亚《民族日报》、埃塞俄比亚《先驱报》、乌干达《新愿景报》、埃及《金字塔报》、坦桑尼亚《每日新闻报》进行专版投放,汇聚精彩纷呈的“国际声音”,扩大博览会的国际影响力。通过全球通讯社、主流媒体网站联盟(亚洲网)面向北美、欧洲和亚洲地区精准推送《首届中非经贸博览会在中国湖南成功举办》图文稿件,被美国广播公司、美国全国广播公司、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福克斯有线电视网、雅虎财经、俄塔社、意大利通讯社、澳联社、日本共同社、韩联社、日本《朝日新闻》等310余家全球主流媒体、新闻网站刊发、转载,访问量预计达9000万人次。
2.非洲国家主流媒体密集报道,传播中非合作的好声音好故事。乌干达《新愿景报》、埃及《金字塔报》、坦桑尼亚《每日新闻报》分别推出了《汇集湘水的中国非洲天然同盟军力量——记首届中国-非洲经贸博览会》《湖南在中非合作中凸显发展优势》《“一带一路”非洲建设中的“湘军”》等报道,同时,尼日利亚《每日信报》、肯尼亚《民族日报》、索马里国家通讯社、马里《独立者报》、几内亚《自由报》、利比里亚国家广播公司、《赞比亚时报》、阿尔及利亚广播电台等非洲国家主流媒体先后推出了《中非伙伴关系——双赢合作》《中国是非洲的朋友、投资者和支持者》《尼日利亚与中国湖南省签订合作协议共促农业发展》等稿件,积极报道博览会的盛况和成果,盛赞湖南探索的地方对非经贸合作新模式。 3.通过中央外宣媒体全面发力,扩大对外传播影响。新华社推出深度报道《打造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当前中非经贸合作综述》,被多家外媒转引。《参考消息》以两个整版的篇幅,推出“中非‘湘’聚”特别报道,刊发《中非经贸合作迈向新征程》《汇集三湘力量 助推中非合作——首届中非经贸博览会“落户”长沙》《“一带一路”非洲建设中的“湘军”》三篇专题文章,在新华社客户端的总点击量超300万人次。新华国际头条、新华社客户端及参考消息网发布《“湘非情缘”走进首届中非经贸博览会》专题视频宣传片等,覆盖人群超2.7亿、总点击量突破1000万人次。《中国日报》连续推出8个整版,全景式报道博览会盛况,并在每天第一时间将报纸送到六大展区和所有嘉宾房间,以供外宾阅读。还重磅推出魅力长沙八连版特刊,吸引了众多海外嘉宾目光。中新社面向海外华人推出20余篇报道,充分展示中非经贸合作的丰硕成果和广阔前景。中国国际电视台派出英语、法语、阿拉伯语、斯瓦西里语等八个语种记者采写报道,实现对非传播全覆盖。《中国与非洲》分别在杂志及网站刊发《湖南机械制造业在非洲市场大放异彩》等10篇英、法文报道,展现了湖南成为联结中非的新枢纽的重要作用。
4.发挥香港媒体作用,有效覆盖海内外华人受众。凤凰卫视《凤凰午间特快》《凤凰正点播报》《华闻大直播》等精品新闻栏目全天滚动播报。香港《大公报》、香港《文汇报》推出2个整版报道,并在网站刊发报道20余篇,全景式展示中非合作的新成就、新模式。《香港商报》刊发报纸专版1个、开幕式特稿1篇、评论2篇,在网站开设专题,刊发报道60余篇,聚焦中非经贸发展。《香港经济导报》刊发了16篇报道,网站点击量超过41万人次。另外,美国《侨报》、《欧洲时报》各推出了3个专版报道,凤凰网、中外新闻网刊发大量报道,通过多个角度,充分展示中非经贸合作取得的新成就和面临的新机遇。
5.坚持融合创新,扩大网络传播效果。充分利用微博、微信、社交媒体、视频节目等新媒体平台进行全方位推送,进一步扩大影响力。《中国日报》官方微博单条点击量超过107万人次,其微信公众号刊发的《感动!88岁袁隆平英文致辞:愿帮助其他发展中国家培育杂交水稻》阅读量超过10万人次。中国网、《中国与非洲》杂志分别制作了英文视频节目,特别是《中国三分钟》中非经贸博览会特别节目——《一粒种子带来的改变:为非洲农业发展注入“长沙经验”》,在脸书的累计阅读量超过1692万人次,参与互动人数超过3.1万人。该期节目被美通社采用,被雅虎、美国广播公司、福克斯广播公司、美国全国广播公司、道琼斯旗下著名商业新闻网站“市场观察”(MarketWatch)等169家外国媒體转载,覆盖海外受众超过1.3亿人,在国内播放量超过50万人次。此外,《香港商报》在官方微信公众号刊发相关文章3篇,官方微博发稿10条,累计点击量超过60万人次。《香港经济导报》在其脸书账号同步刊发报道16篇,累计阅读量超过80万人次。“这里是湖南”脸书、微信公众号连续刊发多篇博览会文字、视频贴文,单篇阅读量超过6万人次。新媒体的创新传播与传统媒体的权威发声交相辉映,形成融合传播叠加效应,进一步扩大了对外传播效果。
一、围绕主题、提高站位,精心谋划对外传播布局
聚焦“合作共赢,务实推进中非经贸关系”的主题,从构建中非命运共同体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战略高度,统筹谋划博览会的对外传播布局。
1.瞄准非洲地区,邀请非洲国家主流媒体来湘采访。此次博览会共吸引了53个非洲国家1300多名嘉宾参会,征集各类合作项目233个,项目来源覆盖乌干达、科特迪瓦、肯尼亚等39个非洲国家。办好首届中非经贸博览会,对非洲地区的精准传播至关重要。为有效覆盖非洲地区,我们积极邀请非洲国家主流媒体的记者来湘采访,通过非洲媒体的报道,傳播湖南与非洲的好声音好故事,让非洲了解湖南,湖南走进非洲,助推三湘大地成为联结中非的新枢纽。
2.着眼国际传播,加强与中央外宣媒体的合作。国际传播是博览会成功举办的重要环节,是展示形象、汇聚人气、促进交流的重要窗口。加强与新华社新闻信息中心、《中国日报》、中新社等中央外宣媒体的合作,精心谋划博览会的国际传播,整合海内外传播资源,合力引导扩大国际声音,着力提升博览会的国际影响力。
3.针对海外华人,充分发挥香港媒体以及海外华文媒体作用。为扩大博览会的影响,积极发挥凤凰卫视、香港《文汇报》、香港《大公报》、《香港商报》、《香港经济导报》等香港媒体的作用,同时借助美国《侨报》、法国《欧洲时报》等海外华文媒体,有效覆盖海内外华人受众,形成强大传播声势。
二、靶向施策、精准提供素材,以优质服务提升传播效果
1.分类施策,做好媒体引导。根据涉外媒体的不同特点和需求,我们组建非洲媒体团、港澳媒体、随团媒体3个工作小组,分别进行对接服务,确保外媒采访报道有条不紊。对于33国非洲媒体团,采取“展会报道+实地探访”相结合的模式进行,即前期安排非洲媒体主要参加中非经贸博览会的各场活动,后段安排非洲媒体赴高桥大市场非洲馆、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和三一重工等湖南对非合作最具亮点的企业和品牌进行实地探访,全方位展示了博览会的魅力和湖南的良好形象。对于港澳媒体,加强沟通对接和策划引导,制定详细的宣传方案和专版方案,做好参会记者邀请和接待服务。对于随团媒体,加强与参访团联络人的联系,掌握记者动态,提前预告报道热点,备足新闻素材,用心做好接待服务。
2.精准提供素材,设置报道议程。为了让外媒记者全面了解湖南和中非经贸博览会,会前,我们组织人员专门编辑中英文版书籍《中非合作案例集》,系统梳理中国与非洲经贸合作的重大项目和宝贵经验,提供给媒体进行分期报道。同时协调《中国与非洲》杂志推出18版专题报道,供外媒记者报道参考。博览会期间,安排专人负责收集整理相关视频和图文资料,翻译成中、英、法三种文字,拷入U盘发给非洲媒体记者,同时还建立微信群和公共邮箱,及时推送报道素材和活动背景资料。通过多渠道、多层次主动提供丰富的新闻素材和外宣资料,确保对外传播效果。
3.注重细节,提升服务质量。为了做好外媒记者的接待工作,我们组织了翻译人员和志愿者进行专门培训,了解熟悉接待要求和相关禁忌,并制定外媒接待工作指南,安排志愿者对外媒记者实行一对一服务。博览会期间,在每场活动和采访点,提前对接落实停车位置、采访路线和中英文资料等细节,确保采访活动有条不紊。根据外媒记者的宗教信仰和生活习惯,提前与酒店对接,专门安排祈祷室和外媒用餐区,采取自助餐的形式,以清真食物为主,辅以湖南特色菜,充分满足外媒记者的生活需求。
4.互动采访,增进媒体交流。组织召开了非洲媒体团见面会,介绍举办博览会的背景、主要活动,以及湖南与非洲的历史渊源和经贸往来情况,帮助外媒记者提前了解和熟悉情况。同时,抽调精通英语的记者随团跟踪采访,全程记录媒体团在湘活动行程,报道外媒记者对博览会及湖南的印象和评价。《湖南日报》、湖南卫视、新湖南、红网等推出了《非洲33国媒体记者聚焦首届中非经贸博览会》《来中非博览会采访的非洲记者关心什么?》等系列报道,通过这些采访报道,既促进了媒体之间的交流,又通过外媒记者客观评价和展示中非经贸博览会的盛况和成果,增强了报道效果,进一步拉近了中非人民的情感距离。
三、内外联通、协同配合,奏响对外传播“交响曲”
打通内外宣媒体,整合传播资源,按照“会前预热、会中聚焦、会后定音”三个阶段,打好对外传播“组合拳”、形成“墙内墙外一起开花一起香”的传播效果。
1.向国际主流媒体和非洲主流媒体精准推送,合力扩大“国际声音”。通过海外主流媒体英国《每日电讯报》以及参会主宾国媒体肯尼亚《民族日报》、埃塞俄比亚《先驱报》、乌干达《新愿景报》、埃及《金字塔报》、坦桑尼亚《每日新闻报》进行专版投放,汇聚精彩纷呈的“国际声音”,扩大博览会的国际影响力。通过全球通讯社、主流媒体网站联盟(亚洲网)面向北美、欧洲和亚洲地区精准推送《首届中非经贸博览会在中国湖南成功举办》图文稿件,被美国广播公司、美国全国广播公司、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福克斯有线电视网、雅虎财经、俄塔社、意大利通讯社、澳联社、日本共同社、韩联社、日本《朝日新闻》等310余家全球主流媒体、新闻网站刊发、转载,访问量预计达9000万人次。
2.非洲国家主流媒体密集报道,传播中非合作的好声音好故事。乌干达《新愿景报》、埃及《金字塔报》、坦桑尼亚《每日新闻报》分别推出了《汇集湘水的中国非洲天然同盟军力量——记首届中国-非洲经贸博览会》《湖南在中非合作中凸显发展优势》《“一带一路”非洲建设中的“湘军”》等报道,同时,尼日利亚《每日信报》、肯尼亚《民族日报》、索马里国家通讯社、马里《独立者报》、几内亚《自由报》、利比里亚国家广播公司、《赞比亚时报》、阿尔及利亚广播电台等非洲国家主流媒体先后推出了《中非伙伴关系——双赢合作》《中国是非洲的朋友、投资者和支持者》《尼日利亚与中国湖南省签订合作协议共促农业发展》等稿件,积极报道博览会的盛况和成果,盛赞湖南探索的地方对非经贸合作新模式。 3.通过中央外宣媒体全面发力,扩大对外传播影响。新华社推出深度报道《打造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当前中非经贸合作综述》,被多家外媒转引。《参考消息》以两个整版的篇幅,推出“中非‘湘’聚”特别报道,刊发《中非经贸合作迈向新征程》《汇集三湘力量 助推中非合作——首届中非经贸博览会“落户”长沙》《“一带一路”非洲建设中的“湘军”》三篇专题文章,在新华社客户端的总点击量超300万人次。新华国际头条、新华社客户端及参考消息网发布《“湘非情缘”走进首届中非经贸博览会》专题视频宣传片等,覆盖人群超2.7亿、总点击量突破1000万人次。《中国日报》连续推出8个整版,全景式报道博览会盛况,并在每天第一时间将报纸送到六大展区和所有嘉宾房间,以供外宾阅读。还重磅推出魅力长沙八连版特刊,吸引了众多海外嘉宾目光。中新社面向海外华人推出20余篇报道,充分展示中非经贸合作的丰硕成果和广阔前景。中国国际电视台派出英语、法语、阿拉伯语、斯瓦西里语等八个语种记者采写报道,实现对非传播全覆盖。《中国与非洲》分别在杂志及网站刊发《湖南机械制造业在非洲市场大放异彩》等10篇英、法文报道,展现了湖南成为联结中非的新枢纽的重要作用。
4.发挥香港媒体作用,有效覆盖海内外华人受众。凤凰卫视《凤凰午间特快》《凤凰正点播报》《华闻大直播》等精品新闻栏目全天滚动播报。香港《大公报》、香港《文汇报》推出2个整版报道,并在网站刊发报道20余篇,全景式展示中非合作的新成就、新模式。《香港商报》刊发报纸专版1个、开幕式特稿1篇、评论2篇,在网站开设专题,刊发报道60余篇,聚焦中非经贸发展。《香港经济导报》刊发了16篇报道,网站点击量超过41万人次。另外,美国《侨报》、《欧洲时报》各推出了3个专版报道,凤凰网、中外新闻网刊发大量报道,通过多个角度,充分展示中非经贸合作取得的新成就和面临的新机遇。
5.坚持融合创新,扩大网络传播效果。充分利用微博、微信、社交媒体、视频节目等新媒体平台进行全方位推送,进一步扩大影响力。《中国日报》官方微博单条点击量超过107万人次,其微信公众号刊发的《感动!88岁袁隆平英文致辞:愿帮助其他发展中国家培育杂交水稻》阅读量超过10万人次。中国网、《中国与非洲》杂志分别制作了英文视频节目,特别是《中国三分钟》中非经贸博览会特别节目——《一粒种子带来的改变:为非洲农业发展注入“长沙经验”》,在脸书的累计阅读量超过1692万人次,参与互动人数超过3.1万人。该期节目被美通社采用,被雅虎、美国广播公司、福克斯广播公司、美国全国广播公司、道琼斯旗下著名商业新闻网站“市场观察”(MarketWatch)等169家外国媒體转载,覆盖海外受众超过1.3亿人,在国内播放量超过50万人次。此外,《香港商报》在官方微信公众号刊发相关文章3篇,官方微博发稿10条,累计点击量超过60万人次。《香港经济导报》在其脸书账号同步刊发报道16篇,累计阅读量超过80万人次。“这里是湖南”脸书、微信公众号连续刊发多篇博览会文字、视频贴文,单篇阅读量超过6万人次。新媒体的创新传播与传统媒体的权威发声交相辉映,形成融合传播叠加效应,进一步扩大了对外传播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