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是基础教育中的主干学科,数学教育服务于教育的总体目标,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全体发展和个性发展为归宿。在教学中实施合作探究的模式,可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
【关键词】初中数学 合作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1-0189-01
引言
合作探究是指學生在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下,达到生生互动,在学生合作的基础上,进而主动拓展自己的思维,针对某个问题, 通过与他人进行合作探究,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获得知识与提升能力的一种学习模式。在课堂上要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并在兴趣盎然中群策群力,合作探究,共同解决疑难问题,启迪思维,全面提高数学水平。
1.利用生活实例
初中生思维好动,灵活,要及时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在课堂开始的几分钟内,充分利用生活实际事例,激发他们的数学学习兴趣和思维欲望。
如在八年级人教版“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这节学习中,可向学生提出问题:我现在想换个电话卡号,有两种选择,一种是选移动公司的乡镇通135,137,138,139;另一种是移动公司的神州行136,计费方式是乡镇通是网内通话费是每分钟0.18元,但需要月租30元:而神州行则不需要月租,但网内每分钟通话费是0.6元,问该选用哪种卡号实惠些?这样就激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思维欲望,为本堂课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2.创设探究空间
2.1创设情境,激发热情
良好的学习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创设有利于学生探究的学习情境,提出具有探究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合作交流、共同探讨,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学习九年级下册 《概率的简单应用》一课时,教师可以这样创设学习情境。小月的爸爸在网上申购了上海世博会的门票,结果只申购到1张门票,那么一家3口谁去看世博会呢? 这时,爸爸让小月想一个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小月提出这样一个方案:同时掷2枚硬币(标有币值的一面为正面,另一面为反面),若2枚硬币都是正面朝上,则妈妈去看世博会;若2枚硬币都是反面朝上,则爸爸去看世博会;若2枚硬币一正一反,则小月去看世博会。小月说完自己的方案后,爸爸妈妈同意了。此时教师可以提问学生:“爸爸妈妈为什么同意了小月的方案呢?”同时告诉学生:这实际上是利用了分类的教学方法。很快,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开始交流讨论,在合作探究结束后,学生代表汇报交流讨论的结果。教师创设的学习情境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而且使学生在探究中掌握了正确的数学思想方法,提升了学生的数学素养。
2.2合作探究,共同研讨
合作探究、共同研讨是学生开展合作探究学习活动的关键环节。在开展合作探究活动之前, 首先要成立探究小组。小组要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由座位前后4—6人组成,小组成员优势互补、相互促进。然后各小组成员围绕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互动交流、合作探究、共同研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造能力。
比如,在数学八年级上册 《多项式乘以多项式》一课时,教师出示练习题:(m+2n)×(m-2n)=?同时提问学生能否运用已经学过的知识解答,如何进行转化。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展开讨论,开展小组合作探究活动,最后由各个小组拿出讨论的结果进行交流。这样,在合作探究和互动交流过程中,学生的认知由模糊变为清晰,最终形成完整系统的知识结构。
3.合作探究展望
3.1制订合理的教学模式
在新课改的指导下,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应依据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创造性地制订教学模式,深入研究合作探究教学的相关理论,依据教学实践、教学理论的变化,综合利用教学中的各种要素,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方法,确定教学任务,主动、大胆地在课堂中增加学生合作探究的机会,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和特色。
3.2加强教师的引导作用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的最大动力,只有在兴趣的指引下,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中应该主动创设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加强合作,进行自主探究,使学生在合作中获得乐趣。在这一过程中, 教师还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在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层次和经验基础上,找准学生的探究点,再根据时机适时引导,指导学生积极思考,对学习问题进行主动探索,帮助学生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建立教学激励机制,调动教学中合作探究的气氛,从整体上开启学生的智力。
3.3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
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加强对抽象事物形象化的能力。例如,教师在讲解正方形的特点时,可以让学生观察正方形卡片或与矩形对比,从而得出 “正方形四角都是直角且四边相等”的性质,这就远比直接给学生灌输正方形的性质要好得多。在数学教学中,猜想力是让学生从已有的原理理论中对事物规律进行大胆假设的能力,如,在讲解角的性质的时候,在纸上黑板上或者操场上画一些角,哪个大?先让学生猜想,再经过测量可以让学生对角能正确理解。用这样的方式培养学生的猜想力可以促进学生直观思维的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另外,对学生在合作探究中质疑能力的培养也十分重要,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对真理的追求是无止境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无法理解的知识提出是什么、为什么、 怎么会这样的一系列问题,对现有的知识大胆质疑,不盲从和迷信,在小组之间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剖析和探究,可以加强他们对知识的创造和创新性的理解。
结语
总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开展合作探究教学对于教学质量的提高作用非凡,通过合作探究,学生能够学会与其他同学进行写作和交流,在学习的过程中可扬长避短,这对于学生之间的整体性提高有着很大的帮助。 另外,通过探究,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以及创新能力都会得到有效的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也会得到有效的提高,为学生未来的学习之路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包艳梅.合作探究式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27).
[2]张静.试论如何在初中数学课堂中有效运用合作学习法[J]. 新课程导学,2014(5).
[3]钱佩玲《数学思想方法与中学数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关键词】初中数学 合作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1-0189-01
引言
合作探究是指學生在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下,达到生生互动,在学生合作的基础上,进而主动拓展自己的思维,针对某个问题, 通过与他人进行合作探究,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获得知识与提升能力的一种学习模式。在课堂上要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并在兴趣盎然中群策群力,合作探究,共同解决疑难问题,启迪思维,全面提高数学水平。
1.利用生活实例
初中生思维好动,灵活,要及时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在课堂开始的几分钟内,充分利用生活实际事例,激发他们的数学学习兴趣和思维欲望。
如在八年级人教版“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这节学习中,可向学生提出问题:我现在想换个电话卡号,有两种选择,一种是选移动公司的乡镇通135,137,138,139;另一种是移动公司的神州行136,计费方式是乡镇通是网内通话费是每分钟0.18元,但需要月租30元:而神州行则不需要月租,但网内每分钟通话费是0.6元,问该选用哪种卡号实惠些?这样就激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思维欲望,为本堂课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2.创设探究空间
2.1创设情境,激发热情
良好的学习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创设有利于学生探究的学习情境,提出具有探究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合作交流、共同探讨,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学习九年级下册 《概率的简单应用》一课时,教师可以这样创设学习情境。小月的爸爸在网上申购了上海世博会的门票,结果只申购到1张门票,那么一家3口谁去看世博会呢? 这时,爸爸让小月想一个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小月提出这样一个方案:同时掷2枚硬币(标有币值的一面为正面,另一面为反面),若2枚硬币都是正面朝上,则妈妈去看世博会;若2枚硬币都是反面朝上,则爸爸去看世博会;若2枚硬币一正一反,则小月去看世博会。小月说完自己的方案后,爸爸妈妈同意了。此时教师可以提问学生:“爸爸妈妈为什么同意了小月的方案呢?”同时告诉学生:这实际上是利用了分类的教学方法。很快,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开始交流讨论,在合作探究结束后,学生代表汇报交流讨论的结果。教师创设的学习情境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而且使学生在探究中掌握了正确的数学思想方法,提升了学生的数学素养。
2.2合作探究,共同研讨
合作探究、共同研讨是学生开展合作探究学习活动的关键环节。在开展合作探究活动之前, 首先要成立探究小组。小组要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由座位前后4—6人组成,小组成员优势互补、相互促进。然后各小组成员围绕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互动交流、合作探究、共同研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造能力。
比如,在数学八年级上册 《多项式乘以多项式》一课时,教师出示练习题:(m+2n)×(m-2n)=?同时提问学生能否运用已经学过的知识解答,如何进行转化。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展开讨论,开展小组合作探究活动,最后由各个小组拿出讨论的结果进行交流。这样,在合作探究和互动交流过程中,学生的认知由模糊变为清晰,最终形成完整系统的知识结构。
3.合作探究展望
3.1制订合理的教学模式
在新课改的指导下,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应依据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创造性地制订教学模式,深入研究合作探究教学的相关理论,依据教学实践、教学理论的变化,综合利用教学中的各种要素,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方法,确定教学任务,主动、大胆地在课堂中增加学生合作探究的机会,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和特色。
3.2加强教师的引导作用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的最大动力,只有在兴趣的指引下,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中应该主动创设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加强合作,进行自主探究,使学生在合作中获得乐趣。在这一过程中, 教师还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在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层次和经验基础上,找准学生的探究点,再根据时机适时引导,指导学生积极思考,对学习问题进行主动探索,帮助学生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建立教学激励机制,调动教学中合作探究的气氛,从整体上开启学生的智力。
3.3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
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加强对抽象事物形象化的能力。例如,教师在讲解正方形的特点时,可以让学生观察正方形卡片或与矩形对比,从而得出 “正方形四角都是直角且四边相等”的性质,这就远比直接给学生灌输正方形的性质要好得多。在数学教学中,猜想力是让学生从已有的原理理论中对事物规律进行大胆假设的能力,如,在讲解角的性质的时候,在纸上黑板上或者操场上画一些角,哪个大?先让学生猜想,再经过测量可以让学生对角能正确理解。用这样的方式培养学生的猜想力可以促进学生直观思维的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另外,对学生在合作探究中质疑能力的培养也十分重要,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对真理的追求是无止境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无法理解的知识提出是什么、为什么、 怎么会这样的一系列问题,对现有的知识大胆质疑,不盲从和迷信,在小组之间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剖析和探究,可以加强他们对知识的创造和创新性的理解。
结语
总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开展合作探究教学对于教学质量的提高作用非凡,通过合作探究,学生能够学会与其他同学进行写作和交流,在学习的过程中可扬长避短,这对于学生之间的整体性提高有着很大的帮助。 另外,通过探究,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以及创新能力都会得到有效的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也会得到有效的提高,为学生未来的学习之路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包艳梅.合作探究式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27).
[2]张静.试论如何在初中数学课堂中有效运用合作学习法[J]. 新课程导学,2014(5).
[3]钱佩玲《数学思想方法与中学数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