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指导学生遵循一定的规范写好汉字,是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和重要任务。2011年新版课程标准提出,教师应在小学低年级的每节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指导学生写字,并督促学生做到天天练,此举凸显了教师指导的重要性,也旨在加强学生练字的意识。在这10分钟的练字时间安排上,笔者打破了以10分钟为单元板块的单纯写字练字模式,尝试根据课后生字书写的数量和难易程度分散指导,以减轻学生单位时间内的压力,增加识字、写字、练字的乐趣,使学生乐于练字并写好字。
一、有效穿插进行分散练习
很多时候,教师都习惯将10分钟练字安排在课堂教学的最后环节,因为这时该梳理的课文也梳理好了,该感情朗读的也读过了,该背诵的也指导方法了。这时候的写字指导环节,就成了教师放松或休息阶段。在教室里巡视,给个别同学予以点拨,就是此时的主要任务。殊不知,这样的练字方式,学生不胜其烦,短短的十分钟成了最难熬的时光,长此以往,就会反感甚至抵触练字。在教学中,笔者根据小学生注意力易分散、不能长时间专注某件事的特点,将练字时间分散开来,与读写有机穿插、融合,避免了集中练字带来的枯燥和疲劳感。例如教学《母亲的恩情》一课时,笔者在带着学生初读课文后,出示“补”字,让学生观察这个字左右两部分在田字格里分布的情况,比较两部分的大小区别,然后在课本后描红练写“补”字。在接下来的生字认、学环节,笔者让学生观察这篇课文中的生字还有哪些是左右结构的,这些字的写法与“补”的写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学生很快发现了“针”“根”“抚”“摸”“报”这几个生字都和“补”字一样左窄右宽,同样先写左半部分,再写右半部分。课堂的最后几分钟,笔者把剩下的“恩”“寸”“迟”“永”交给学生观察、讨论,交流总结如何将字写得更加美观好看。这样,本课的10个生字的学习被有机分散到整个课堂之中,学生学得轻松、自然,没有“多字齐下”的压迫感和长时间集中练字的疲劳感。
二、集中时间进行重点指导
一二学段的识字量与高学段相比,无疑是比较大的,因此,在每一篇新学的课文中,都会出现学生之前没有遇到的生字、新的偏旁。教师要注意应重点指导这些关键部分,使学生留下规范的第一印象。如《蜗牛的奖杯》一课出现了“支”这个字,它作为“翅”字的一部分,写法与“枝”“技”有很大的不同。笔者将“支”“枝”“技”三个字和“翅”一起展示出来,引导学生去观察、比较。学生很快发现,“支”的最后一捺在“翅”字中的变化很大,并且这一笔是整个字的关键笔画,需要托起上面的“羽”,并且弯度要自然。笔者顺势引导他们观察本课的另一个生字“蜓”,尝试发现两者的相通之处。这样的指导,既克服了学生第一次学习生字的生疏感,又在前后联系比较中加深了印象,了解了半包围结构字的一般写法规律,且收到“识一字而悟一类”的效果。
纸上得来终觉浅,光学不用等于零。在对每个重点笔画或生字进行指导之后,教师还要给出时间让学生练习。这样趁热打铁,便于强化记忆,加深正确的第一印象。教师可以让大家一起书空,用手指在桌子上写一写,或者请三四个学生到黑板上写一写,比一比谁写得最用心,最后组织大家一起在作业本上练几遍。这样将重难点单独突出,比在最后10分钟里批量讲解、练习的效果要好得多。
三、实战练习培养学习习惯
课堂练字,除了指导学生正确、规范、美观地写好祖国的汉字外,还有一个目的——渗透练字的意识,促进学生养成自主练字的习惯。因此,虽然在学文阶段已经对大部分生字进行了指导,但“实战演习”还是很必要的。教师可以适当留几分钟时间让学生根据前面的指导,自己堂下练习,享受独自静写的乐趣,并持之以恒,渐渐形成习惯。
另外,在这一练字环节里,教师还要充分发挥即时评价的导向功能。比如将写得好的作业投影出来让大家欣赏,对那些坐姿正确、握笔规范的学生进行热情表扬,对一些表现平平的学生特意放大优点,哪怕表扬其一个笔画写得好等等。在肯定和赞扬声中让每一个学生都尝到成功的喜悦和学习的快乐。当然,这样的表扬权不仅属于教师,更属于每一个学生。教师可以让学生同桌互评、互相推荐、互相赏识,促进评价与被评价者的双向互赢。当然,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教师也要关注学生练字时暴露出来的有代表性的问题,或个别指导,或集体讨论,将错误消灭在萌芽阶段。
10分钟的时间,对于成人来说并不算长。但对于活泼好动的低年级小朋友,想让他们安安静静地写10分钟字却略有困难。因此,认真思考、努力盘活课堂练字10分钟,显得非常重要。教师既要有的放矢地进行针对性指导,又要分散时间,读写结合,最后整体巩固。这样练字10分钟,有利于减轻学生负担,促进良好观察力、审美力的形成,对学生规范、整洁、美观地书写汉字,养成“提笔即练字”的良好习惯大有裨益。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安县南莫镇沙岗小学)
□责任编辑:范宏芳
一、有效穿插进行分散练习
很多时候,教师都习惯将10分钟练字安排在课堂教学的最后环节,因为这时该梳理的课文也梳理好了,该感情朗读的也读过了,该背诵的也指导方法了。这时候的写字指导环节,就成了教师放松或休息阶段。在教室里巡视,给个别同学予以点拨,就是此时的主要任务。殊不知,这样的练字方式,学生不胜其烦,短短的十分钟成了最难熬的时光,长此以往,就会反感甚至抵触练字。在教学中,笔者根据小学生注意力易分散、不能长时间专注某件事的特点,将练字时间分散开来,与读写有机穿插、融合,避免了集中练字带来的枯燥和疲劳感。例如教学《母亲的恩情》一课时,笔者在带着学生初读课文后,出示“补”字,让学生观察这个字左右两部分在田字格里分布的情况,比较两部分的大小区别,然后在课本后描红练写“补”字。在接下来的生字认、学环节,笔者让学生观察这篇课文中的生字还有哪些是左右结构的,这些字的写法与“补”的写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学生很快发现了“针”“根”“抚”“摸”“报”这几个生字都和“补”字一样左窄右宽,同样先写左半部分,再写右半部分。课堂的最后几分钟,笔者把剩下的“恩”“寸”“迟”“永”交给学生观察、讨论,交流总结如何将字写得更加美观好看。这样,本课的10个生字的学习被有机分散到整个课堂之中,学生学得轻松、自然,没有“多字齐下”的压迫感和长时间集中练字的疲劳感。
二、集中时间进行重点指导
一二学段的识字量与高学段相比,无疑是比较大的,因此,在每一篇新学的课文中,都会出现学生之前没有遇到的生字、新的偏旁。教师要注意应重点指导这些关键部分,使学生留下规范的第一印象。如《蜗牛的奖杯》一课出现了“支”这个字,它作为“翅”字的一部分,写法与“枝”“技”有很大的不同。笔者将“支”“枝”“技”三个字和“翅”一起展示出来,引导学生去观察、比较。学生很快发现,“支”的最后一捺在“翅”字中的变化很大,并且这一笔是整个字的关键笔画,需要托起上面的“羽”,并且弯度要自然。笔者顺势引导他们观察本课的另一个生字“蜓”,尝试发现两者的相通之处。这样的指导,既克服了学生第一次学习生字的生疏感,又在前后联系比较中加深了印象,了解了半包围结构字的一般写法规律,且收到“识一字而悟一类”的效果。
纸上得来终觉浅,光学不用等于零。在对每个重点笔画或生字进行指导之后,教师还要给出时间让学生练习。这样趁热打铁,便于强化记忆,加深正确的第一印象。教师可以让大家一起书空,用手指在桌子上写一写,或者请三四个学生到黑板上写一写,比一比谁写得最用心,最后组织大家一起在作业本上练几遍。这样将重难点单独突出,比在最后10分钟里批量讲解、练习的效果要好得多。
三、实战练习培养学习习惯
课堂练字,除了指导学生正确、规范、美观地写好祖国的汉字外,还有一个目的——渗透练字的意识,促进学生养成自主练字的习惯。因此,虽然在学文阶段已经对大部分生字进行了指导,但“实战演习”还是很必要的。教师可以适当留几分钟时间让学生根据前面的指导,自己堂下练习,享受独自静写的乐趣,并持之以恒,渐渐形成习惯。
另外,在这一练字环节里,教师还要充分发挥即时评价的导向功能。比如将写得好的作业投影出来让大家欣赏,对那些坐姿正确、握笔规范的学生进行热情表扬,对一些表现平平的学生特意放大优点,哪怕表扬其一个笔画写得好等等。在肯定和赞扬声中让每一个学生都尝到成功的喜悦和学习的快乐。当然,这样的表扬权不仅属于教师,更属于每一个学生。教师可以让学生同桌互评、互相推荐、互相赏识,促进评价与被评价者的双向互赢。当然,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教师也要关注学生练字时暴露出来的有代表性的问题,或个别指导,或集体讨论,将错误消灭在萌芽阶段。
10分钟的时间,对于成人来说并不算长。但对于活泼好动的低年级小朋友,想让他们安安静静地写10分钟字却略有困难。因此,认真思考、努力盘活课堂练字10分钟,显得非常重要。教师既要有的放矢地进行针对性指导,又要分散时间,读写结合,最后整体巩固。这样练字10分钟,有利于减轻学生负担,促进良好观察力、审美力的形成,对学生规范、整洁、美观地书写汉字,养成“提笔即练字”的良好习惯大有裨益。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安县南莫镇沙岗小学)
□责任编辑:范宏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