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探讨了培养初中生数学能力的方法,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即: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创设轻松活泼、愉悦和谐的学习讨论氛围;鼓励学生有自己独特的思路和见解;抓住学生的闪光点给予肯定与表扬。
关键词:初中生 数学能力 培养
要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意识和学习兴趣。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就会主动地去了解数学、探索数学世界知识的奥妙。笔者二十余年的初中教学实践证明,培养初中生数学能力的途径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一、为学生讲一些有关数学或数学家的趣事,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对初中学生来说,数学相对于其他学科而言仍是一门深奥、抽象、枯燥的学科。我就给他们讲大数学家高斯在小学三年级时的一次数学课上巧算黑板上一个长长的算式的故事:81297+81495+81693+……+100701+100899=?小高斯没有着急去一步一步地计算,而是注意探求其中蕴藏的规律。他发现可以首尾两个数分组后再相加,每组的结果都是182196,再计算50个182196的和即可。学生听后会陷入深深的沉思中,再去探究类似的问题就会很简单了,如1+2+3+4+……+n=?大部分学生很快地动起手来并能得出正确的答案,成功感油然而生,学生开心地笑了。
要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并不是那么深奥和高不可攀,可以从细小的知识点入手进行分析探究并得出结论。例如求“连续的n个自然数的和”时,可以先让学生从1+2+3+4+5+6+7+8+9=?入手,再一直加到20,30,40,50,…,n,最后得出和為n(1+n)/2。问学生:这个代数式的结构是否似曾相识呢?有学生说类似小学学过的梯形面积公式求法,不过上底是最小的自然数1,下底是最大的自然数n,高是连续自然数的个数n。这种联想记忆方法很好,2016年安徽省中考题就有此方面的问题。而笔者所带的2016届九年级学生由于在七年级时就已做过这方面的专题训练,故而大都能解决。所以说,规律探究类问题只要在平时引导训练到位,学生是可以很好接受的,而且会不断提升这方面的解题能力和技巧。
二、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创设愉悦和谐的学习讨论氛围,有助于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培养学生质疑、探究的能力。因此,教师应据学生的特点,创设合理的问题情境,使学生获得解决问题的动力。例如讲解规律探究时,可以这样发问:每两位同学间只握一次手,三位同学两两之间共握多少次手?四位,五位呢?……十位,百位呢?……一直到n位呢?最后得出共握手次数为n(n-1)/2。类似的问题还有:线段AB之间包括端点共有n个点,那么共有多少条不同的线段呢?从A站到B站之间共有n个不同的车站,那么从A站到B站单程应该设计多少种不同的车票?若是往返呢?结果就容易得出为n(n-1),学生也比较容易接受,当然也要强调说明七、八年级的学生还没有办法证明,到了九年级学习二次函数后方可。此类问题旨在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使他们都能认真听课,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此外,笔者在上区优质展示课时,课前先把全班学生分成四个实力均衡的组,每一组回答对一个问题就加一颗五角星,拓展性题目两颗星,课结束时依次评选出金牌、银牌、铜牌战队小组。这样课堂气氛好,师生互动积极,学生合作讨论后轻松突破,合作学习的效果得到最大化。
三、注重良性的师生互动,鼓励学生形成自己的思路和见解
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经过深思熟虑后大胆地提出问题。例如,在复习“轴对称图形与等腰三角形”这一章内容时,有一题是:点A、B在直线m外,在直线m上求作一点P,使PA+PB的和最小。当笔者讲完用对称的知识解决此问题后询问学生还有没有其他方法时,学生展开了讨论,忽然有一个学生举手回答说:也可以用平面镜成像的知识解决,作出点A的像点C,连接CB交直线m于点P,则为所求的点。其他同学听后感到思路很好,答案也正确,报以雷鸣般的掌声。
教学中,还要注意利用学科间的知识迁移来强化学生的自信心,消除畏难情绪和恐惧感。比如,有的学生对数学不太感兴趣,但对美术、物理、化学、体育等学科感兴趣,在上“二次函数”时,我就告诉学生,若学好此节内容,你的篮球技术会更上一层楼,因为它能帮助你提高“投篮命中率”,喜欢体育的学生一下子就来了兴趣;上课遇到简单的图形时,就请喜欢美术的学生上黑板画图;对喜欢物理的学生,在讲解“轴对称图形与等腰三角形”有关作对称的知识时,就请他上黑板利用平面镜成像知识进行解决。在这种培养迁移兴趣的情况下,学生学习数学时的畏难情绪也会慢慢消失。
四、抓住学生学习与生活中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
例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与等腰三角形”时,其中有让学生根据对称轴左边的图形画出右边的对称图形,大多数学生都认真画图,教室里很安静,这时有位平时成绩不佳的王同学突然大声地说:“老师,我画的是你,你看怎么样?”其他同学的注意力一下被他吸引过去了。我看了他的“作品”,尽管画的是七歪八斜抽象的我,可是我仍然对他说:“谢谢,你让我有了第一幅肖像画,我要珍藏起来,等你成为名家后就升值了,希望你继续努力哈!”其他学生听后也都开心地笑了,教学气氛未受到影响。王同学从此以后听课也认真了。
教学实践证明了教法的重要性,当你仔细研究一些章节的内容时,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例如,在七年级上“幂的乘方”一节教学时,当学生理解并记忆了法则后,我适时给出法则的谐音记法“幂的幂,指数积”;上“一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时,当直线穿过第一、二、三象限时记为“左手敬礼高高在上”,穿过第一、三、四象限时记为“左手敬礼低低在下”,穿过第一、二、四象限时记为“右手敬礼高高在上”,穿过第二、三、四象限时记为“右手敬礼低低在下”,这样的口诀不仅记忆效果好,应用效果也很好。
总之,培养初中生数学能力的方法很多,关键不在于教师讲解了多少,而在于学生得到了多少。学无止境,教亦无止境。唯有教师走近学生,不断突破和提升自我,方能让获取更大的成功。
关键词:初中生 数学能力 培养
要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意识和学习兴趣。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就会主动地去了解数学、探索数学世界知识的奥妙。笔者二十余年的初中教学实践证明,培养初中生数学能力的途径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一、为学生讲一些有关数学或数学家的趣事,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对初中学生来说,数学相对于其他学科而言仍是一门深奥、抽象、枯燥的学科。我就给他们讲大数学家高斯在小学三年级时的一次数学课上巧算黑板上一个长长的算式的故事:81297+81495+81693+……+100701+100899=?小高斯没有着急去一步一步地计算,而是注意探求其中蕴藏的规律。他发现可以首尾两个数分组后再相加,每组的结果都是182196,再计算50个182196的和即可。学生听后会陷入深深的沉思中,再去探究类似的问题就会很简单了,如1+2+3+4+……+n=?大部分学生很快地动起手来并能得出正确的答案,成功感油然而生,学生开心地笑了。
要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并不是那么深奥和高不可攀,可以从细小的知识点入手进行分析探究并得出结论。例如求“连续的n个自然数的和”时,可以先让学生从1+2+3+4+5+6+7+8+9=?入手,再一直加到20,30,40,50,…,n,最后得出和為n(1+n)/2。问学生:这个代数式的结构是否似曾相识呢?有学生说类似小学学过的梯形面积公式求法,不过上底是最小的自然数1,下底是最大的自然数n,高是连续自然数的个数n。这种联想记忆方法很好,2016年安徽省中考题就有此方面的问题。而笔者所带的2016届九年级学生由于在七年级时就已做过这方面的专题训练,故而大都能解决。所以说,规律探究类问题只要在平时引导训练到位,学生是可以很好接受的,而且会不断提升这方面的解题能力和技巧。
二、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创设愉悦和谐的学习讨论氛围,有助于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培养学生质疑、探究的能力。因此,教师应据学生的特点,创设合理的问题情境,使学生获得解决问题的动力。例如讲解规律探究时,可以这样发问:每两位同学间只握一次手,三位同学两两之间共握多少次手?四位,五位呢?……十位,百位呢?……一直到n位呢?最后得出共握手次数为n(n-1)/2。类似的问题还有:线段AB之间包括端点共有n个点,那么共有多少条不同的线段呢?从A站到B站之间共有n个不同的车站,那么从A站到B站单程应该设计多少种不同的车票?若是往返呢?结果就容易得出为n(n-1),学生也比较容易接受,当然也要强调说明七、八年级的学生还没有办法证明,到了九年级学习二次函数后方可。此类问题旨在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使他们都能认真听课,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此外,笔者在上区优质展示课时,课前先把全班学生分成四个实力均衡的组,每一组回答对一个问题就加一颗五角星,拓展性题目两颗星,课结束时依次评选出金牌、银牌、铜牌战队小组。这样课堂气氛好,师生互动积极,学生合作讨论后轻松突破,合作学习的效果得到最大化。
三、注重良性的师生互动,鼓励学生形成自己的思路和见解
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经过深思熟虑后大胆地提出问题。例如,在复习“轴对称图形与等腰三角形”这一章内容时,有一题是:点A、B在直线m外,在直线m上求作一点P,使PA+PB的和最小。当笔者讲完用对称的知识解决此问题后询问学生还有没有其他方法时,学生展开了讨论,忽然有一个学生举手回答说:也可以用平面镜成像的知识解决,作出点A的像点C,连接CB交直线m于点P,则为所求的点。其他同学听后感到思路很好,答案也正确,报以雷鸣般的掌声。
教学中,还要注意利用学科间的知识迁移来强化学生的自信心,消除畏难情绪和恐惧感。比如,有的学生对数学不太感兴趣,但对美术、物理、化学、体育等学科感兴趣,在上“二次函数”时,我就告诉学生,若学好此节内容,你的篮球技术会更上一层楼,因为它能帮助你提高“投篮命中率”,喜欢体育的学生一下子就来了兴趣;上课遇到简单的图形时,就请喜欢美术的学生上黑板画图;对喜欢物理的学生,在讲解“轴对称图形与等腰三角形”有关作对称的知识时,就请他上黑板利用平面镜成像知识进行解决。在这种培养迁移兴趣的情况下,学生学习数学时的畏难情绪也会慢慢消失。
四、抓住学生学习与生活中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
例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与等腰三角形”时,其中有让学生根据对称轴左边的图形画出右边的对称图形,大多数学生都认真画图,教室里很安静,这时有位平时成绩不佳的王同学突然大声地说:“老师,我画的是你,你看怎么样?”其他同学的注意力一下被他吸引过去了。我看了他的“作品”,尽管画的是七歪八斜抽象的我,可是我仍然对他说:“谢谢,你让我有了第一幅肖像画,我要珍藏起来,等你成为名家后就升值了,希望你继续努力哈!”其他学生听后也都开心地笑了,教学气氛未受到影响。王同学从此以后听课也认真了。
教学实践证明了教法的重要性,当你仔细研究一些章节的内容时,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例如,在七年级上“幂的乘方”一节教学时,当学生理解并记忆了法则后,我适时给出法则的谐音记法“幂的幂,指数积”;上“一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时,当直线穿过第一、二、三象限时记为“左手敬礼高高在上”,穿过第一、三、四象限时记为“左手敬礼低低在下”,穿过第一、二、四象限时记为“右手敬礼高高在上”,穿过第二、三、四象限时记为“右手敬礼低低在下”,这样的口诀不仅记忆效果好,应用效果也很好。
总之,培养初中生数学能力的方法很多,关键不在于教师讲解了多少,而在于学生得到了多少。学无止境,教亦无止境。唯有教师走近学生,不断突破和提升自我,方能让获取更大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