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师是幸福课堂的发动机。学校管理者要转变观念,大胆合理地创新教育管理,帮助教师诗意地栖居在课堂之前——备课,帮助教师诗意地栖居在课堂之上——上课,帮助教师诗意地栖居在课堂之后——阅读,给教师提供适合发展的平台,才能让教师走出倦怠,幸福地工作。
关键词:学校管理;教师;诗意;课堂;阅读
中图分类号:G4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5)35-0008-03
当下,教师的职业倦怠已经成为一种越来越普遍的现象。作为一校之长,笔者常常在思考:是谁“偷”走了教师的幸福感?是什么让本该洋溢着幸福的课堂变得让人如此倦怠?
德国诗人荷尔德林“人诗意地栖居”的诗句深深触动了笔者,开启了笔者的心扉。要让教师走出倦怠,充满幸福感地工作,学校必须帮助教师诗意地栖居在教育事业中,才能使他们热爱事业,潜心事业,以一颗诗心认认真真教书育人,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
一、帮助教师诗意地栖居在课堂之前——备课
每一个做教师的人都知道,教学效果必须落实到学生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上。一个教师备好了课,不一定能上好课;但要想上好课,却一定要备好课。教师在备课上所下功夫的多少,直接影响着授课的质量。可现实教学中,许多教师常常只备教材,认为只要备好教材,写好教学设计就OK了。所以在日常听课后,总是听老师说自己下了多少功夫看教材、写教案、做课件,可是课堂教学结束后却没有收到期待的教学效果。于是,只好课下拿出大量时间去给学生做练习、补课,反复批改纠正作业。这样,辛苦自不必说,心态也开始不断发生变化:开始抱怨工作累,埋怨学生笨,怨恨家长懒等,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就荡然无存。
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为了帮助教师从繁重的课后作业批改中解脱出来,更是为了课堂上让孩子们有效质疑,教师有效解惑,笔者组织教师着力研究备课的艺术,开展教师集体备课活动,努力提高备课效率。为此,采取了三方面的策略,对备课环节进行改革创新。
(一)通读教材,认真备教材
每年暑假要求教师首先系统通读、研究本学科1~6年级12册教材,按照课程标准要求将各学科教材编写建议、教学建议、总目标、阶段目标进行认真浏览、学习、研究;然后根据所任年级学科,重点备教材,精心撰写教学教案。
(二)研究学情,认真备学生
众所周知,在“只见物(教材)”、“不见人(学生)”、“闭门造车”情况下撰写的教案不会生成高效的课堂。真正了解学生才是备好课的关键。于是,指导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生的个体,还要了解学生的集体,了解整个班级学生接受能力的强弱、思维活动的状况、完成作业的情况、班内的学习风气、对学科的爱好及其学科基础状况等,以便准确地了解学生的接受能力,合理地选取教学方案,从而对学段教材进行选择、补充、整合,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准确明晰的教学目的、富有实效的教学策略、灵活多变的教学环节,选择更适合班级学生教学的起点和教学方法,使授课更有针对性。
(三)教案留白,认真反思
因为学校师资力量紧张,一个教师同时教授2~4个班的课是很普遍的现象。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我们大力提倡教师在教案之后留白,旨在方便教师在上完第一个班的课后及时撰写教学反思,及时修正完善教学设计,为下一个班的教学提供更完善的方案。
经过一年多的备课改革,绝大部分教师深刻感受到通读学科教材、分析学生学情、反思完善教案这一改革举措所带来的好处,抱怨、埋怨、牢骚等现象已经明显减少,师生关系、教师和家长的关系、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的关系有了明显的好转,课下教师盯着学生反复修改作业的现象也明显减少。
二、帮助教师诗意地栖居在课堂之上——上课
让每一位教师都能站在适合自己的舞台上,发挥自己的业务专长,热情满怀地工作,从而实现自我职业价值和生命价值的统一,是我们最美的追求。
“用一个人,不是去改他的缺点,而是要扬他的长处。”北京实验二小李烈校长提出的“扬长说”给了笔者很大启发。自去年9月我校本着“依法用人,用人所长,人尽其才,人尽其美”的用人原则,按照教师各自的专业特长对教师的岗位进行了适当调整。
(一)根据所学专业安排教师任课岗位
通过分析每位教师的学历、所学的专业,通过多次听课、座谈、观察、了解,笔者发现有部分教师只要调整一下工作岗位,就可能更有利于发挥他的专长,更能“扬他的长处”。于是,通过班子共同研究,我们大胆调整了部分教师的工作岗位:一改数学老师不当班主任的习惯做法,调整三位数学老师去当班主任;一改高年级班主任不兼任低年级学科教学的习惯做法,调整了八位教师兼任低年级学科的教学。一年下来,三位数学老师不仅没有把所带的班级带成像当初担忧的差乱班,而且还有两个班成了校级优秀班集体。三位数学老师常常挂在嘴边的不再只是数学课上的疑难题,更多的是班级里孩子们的成长故事。他们说当班主任让他们有了“当亲娘”的感觉,幸福的笑靥抹去了当班主任的辛劳。那几位高年级班主任老师兼任低年级学科教学后,他们最大的感触是:对学科知识在各年级段的学习目标要求有了更清楚的对比了解,使教学更有针对性、连续性,更主要的是他们更熟悉、了解了不同年级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对学生的养成教育的规律、原则和方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研究,感觉教育教学工作更加得心应手!
(二)根据学校实际调整部分学科课时,全面落实国家课程方案,开全开足课程
根据学校实际对美术课、音乐课进行了改革,美术、音乐课采用两班合并、隔周两节连上的形式,既节省了教师资源,给教师腾出了部分时间,同时也满足了美术课、音乐课的特殊需求,一举两得。另外,学校还开设了艺术赏析课,使教师和学生有了充足的时间徜徉在艺术的殿堂中,享受着艺术带来的诗意。
课堂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的舞台,教学过程应该是让人心旷神怡的发现之旅。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沟通、合作、抗挫折等能力的训练,特别要着力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提出问题,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通过小组合作、师生互助等多种形式解决问题。同时,教师注重“让学生感受在自主探究过程中的种种心理体验”——发现问题后的喜悦,解决不了问题时的困惑,老师讲解点拨和引导之后的豁然开朗,问题解决后所带来的惬意等。从此,教师在课堂上不再是满堂灌,不再是声嘶力竭的一遍遍重复的讲解,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有了明显的体现。 三、帮助教师诗意地栖居在课堂之后——阅读
作为教师,不读书就意味着落伍,意味着精神的枯竭。读书能够使人内心宁静,读书能够使人提高生活品味,读书能够使教育教学活动富有智慧。读书对于一个人来说永远都是进行时而不是完成时,打造充满浓郁书香的校园,让读书成为教师的一种生活方式,应是学校的不懈追求。
然而本校教师平均年龄44岁,师资的紧张导致每位教师超负荷工作,繁重的工作加上正值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生活负担,让教师无暇、无力静心读书。为引导、指导教师多读书、读好书,学校在教师读书的时间、形式及内容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
(一)每周一“语”:读经典涤荡心灵
每周一“语”指的是:每周一班子例会留出专门时间,带领中层以上领导共同学习《论语》,要求大家认真撰写读书笔记,通过学习经典启迪智慧、涤荡心灵。
(二)每周一文:接触多种教育思想
学校开展读书交流活动,以前采用每学期两次读书沙龙的形式,后来发现这种组织形式存在弊端:一是周期过长,交流不及时;二是发言面窄,交流不尽兴。针对这种情况,在认真分析后进行了改革,要求每一位教师暑假期间搜集一篇最能触动心灵的教育教学或生活哲理小美文,在每周的学校例会上留出专门时间进行交流。将每周一次常规例会的前15分钟设定为美文共读时间,把教师推荐的文章下发到每一位老师手中,默读静悟后,畅谈心得。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教师收获的不仅仅是思想的碰撞、教育的智慧,更有生活的感悟,让老师们充分感受到生命的厚重!
(三)每月一书:与教育专家心灵对话
教师共读一本书,共同寻找属于教育的语言密码。学校的读书活动分为三个层次:学校荐读、教师荐读、自主阅读。
学校荐读。学校为每位教师购买了教育书刊供大家阅读。如,2014年利用暑假全体教师共读了《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并举办了读书沙龙。通过阅读和交流,让所有的教师认识到“管理者的成效往往是决定组织工作成效的最关键因素;并不是只有高级管理人员才是管理者,所有负责行动和决策而又有助于提高机构工作效能的人,都应该像管理者一样工作和思考。
教师荐读。学校的教研例会增设了《好书推荐》板块,由教研组推荐一名老师把自己阅读的图书介绍给大家,将自己的读书感悟和大家分享。
自主阅读。学校将《中国人阅读书目》《新教育阅读地图》推荐给教师,供教师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专业需求选择自己喜欢的书籍自行购买阅读。
学校力图通过这些活动营造出浓厚的读书氛围,引导老师们把读书与自己的教育实践结合起来,选择适合自己的教育表达方式,形成自己的教育主张和思想,不断提高个人的专业素养和人文修养。
教师是幸福课堂的发动机,学校管理者只有转变观念,大胆合理地创新教育管理,给教师提供适合发展的平台,让教师不断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个人驾驭课堂的教学技能,才能帮助教师摆脱职业倦怠感,充分体验教育带来的美的享受,真正实现个人的生命价值与职业价值的统一,诗意地栖居在校园中。
[责任编辑 李经普]
关键词:学校管理;教师;诗意;课堂;阅读
中图分类号:G4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5)35-0008-03
当下,教师的职业倦怠已经成为一种越来越普遍的现象。作为一校之长,笔者常常在思考:是谁“偷”走了教师的幸福感?是什么让本该洋溢着幸福的课堂变得让人如此倦怠?
德国诗人荷尔德林“人诗意地栖居”的诗句深深触动了笔者,开启了笔者的心扉。要让教师走出倦怠,充满幸福感地工作,学校必须帮助教师诗意地栖居在教育事业中,才能使他们热爱事业,潜心事业,以一颗诗心认认真真教书育人,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
一、帮助教师诗意地栖居在课堂之前——备课
每一个做教师的人都知道,教学效果必须落实到学生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上。一个教师备好了课,不一定能上好课;但要想上好课,却一定要备好课。教师在备课上所下功夫的多少,直接影响着授课的质量。可现实教学中,许多教师常常只备教材,认为只要备好教材,写好教学设计就OK了。所以在日常听课后,总是听老师说自己下了多少功夫看教材、写教案、做课件,可是课堂教学结束后却没有收到期待的教学效果。于是,只好课下拿出大量时间去给学生做练习、补课,反复批改纠正作业。这样,辛苦自不必说,心态也开始不断发生变化:开始抱怨工作累,埋怨学生笨,怨恨家长懒等,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就荡然无存。
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为了帮助教师从繁重的课后作业批改中解脱出来,更是为了课堂上让孩子们有效质疑,教师有效解惑,笔者组织教师着力研究备课的艺术,开展教师集体备课活动,努力提高备课效率。为此,采取了三方面的策略,对备课环节进行改革创新。
(一)通读教材,认真备教材
每年暑假要求教师首先系统通读、研究本学科1~6年级12册教材,按照课程标准要求将各学科教材编写建议、教学建议、总目标、阶段目标进行认真浏览、学习、研究;然后根据所任年级学科,重点备教材,精心撰写教学教案。
(二)研究学情,认真备学生
众所周知,在“只见物(教材)”、“不见人(学生)”、“闭门造车”情况下撰写的教案不会生成高效的课堂。真正了解学生才是备好课的关键。于是,指导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生的个体,还要了解学生的集体,了解整个班级学生接受能力的强弱、思维活动的状况、完成作业的情况、班内的学习风气、对学科的爱好及其学科基础状况等,以便准确地了解学生的接受能力,合理地选取教学方案,从而对学段教材进行选择、补充、整合,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准确明晰的教学目的、富有实效的教学策略、灵活多变的教学环节,选择更适合班级学生教学的起点和教学方法,使授课更有针对性。
(三)教案留白,认真反思
因为学校师资力量紧张,一个教师同时教授2~4个班的课是很普遍的现象。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我们大力提倡教师在教案之后留白,旨在方便教师在上完第一个班的课后及时撰写教学反思,及时修正完善教学设计,为下一个班的教学提供更完善的方案。
经过一年多的备课改革,绝大部分教师深刻感受到通读学科教材、分析学生学情、反思完善教案这一改革举措所带来的好处,抱怨、埋怨、牢骚等现象已经明显减少,师生关系、教师和家长的关系、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的关系有了明显的好转,课下教师盯着学生反复修改作业的现象也明显减少。
二、帮助教师诗意地栖居在课堂之上——上课
让每一位教师都能站在适合自己的舞台上,发挥自己的业务专长,热情满怀地工作,从而实现自我职业价值和生命价值的统一,是我们最美的追求。
“用一个人,不是去改他的缺点,而是要扬他的长处。”北京实验二小李烈校长提出的“扬长说”给了笔者很大启发。自去年9月我校本着“依法用人,用人所长,人尽其才,人尽其美”的用人原则,按照教师各自的专业特长对教师的岗位进行了适当调整。
(一)根据所学专业安排教师任课岗位
通过分析每位教师的学历、所学的专业,通过多次听课、座谈、观察、了解,笔者发现有部分教师只要调整一下工作岗位,就可能更有利于发挥他的专长,更能“扬他的长处”。于是,通过班子共同研究,我们大胆调整了部分教师的工作岗位:一改数学老师不当班主任的习惯做法,调整三位数学老师去当班主任;一改高年级班主任不兼任低年级学科教学的习惯做法,调整了八位教师兼任低年级学科的教学。一年下来,三位数学老师不仅没有把所带的班级带成像当初担忧的差乱班,而且还有两个班成了校级优秀班集体。三位数学老师常常挂在嘴边的不再只是数学课上的疑难题,更多的是班级里孩子们的成长故事。他们说当班主任让他们有了“当亲娘”的感觉,幸福的笑靥抹去了当班主任的辛劳。那几位高年级班主任老师兼任低年级学科教学后,他们最大的感触是:对学科知识在各年级段的学习目标要求有了更清楚的对比了解,使教学更有针对性、连续性,更主要的是他们更熟悉、了解了不同年级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对学生的养成教育的规律、原则和方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研究,感觉教育教学工作更加得心应手!
(二)根据学校实际调整部分学科课时,全面落实国家课程方案,开全开足课程
根据学校实际对美术课、音乐课进行了改革,美术、音乐课采用两班合并、隔周两节连上的形式,既节省了教师资源,给教师腾出了部分时间,同时也满足了美术课、音乐课的特殊需求,一举两得。另外,学校还开设了艺术赏析课,使教师和学生有了充足的时间徜徉在艺术的殿堂中,享受着艺术带来的诗意。
课堂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的舞台,教学过程应该是让人心旷神怡的发现之旅。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沟通、合作、抗挫折等能力的训练,特别要着力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提出问题,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通过小组合作、师生互助等多种形式解决问题。同时,教师注重“让学生感受在自主探究过程中的种种心理体验”——发现问题后的喜悦,解决不了问题时的困惑,老师讲解点拨和引导之后的豁然开朗,问题解决后所带来的惬意等。从此,教师在课堂上不再是满堂灌,不再是声嘶力竭的一遍遍重复的讲解,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有了明显的体现。 三、帮助教师诗意地栖居在课堂之后——阅读
作为教师,不读书就意味着落伍,意味着精神的枯竭。读书能够使人内心宁静,读书能够使人提高生活品味,读书能够使教育教学活动富有智慧。读书对于一个人来说永远都是进行时而不是完成时,打造充满浓郁书香的校园,让读书成为教师的一种生活方式,应是学校的不懈追求。
然而本校教师平均年龄44岁,师资的紧张导致每位教师超负荷工作,繁重的工作加上正值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生活负担,让教师无暇、无力静心读书。为引导、指导教师多读书、读好书,学校在教师读书的时间、形式及内容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
(一)每周一“语”:读经典涤荡心灵
每周一“语”指的是:每周一班子例会留出专门时间,带领中层以上领导共同学习《论语》,要求大家认真撰写读书笔记,通过学习经典启迪智慧、涤荡心灵。
(二)每周一文:接触多种教育思想
学校开展读书交流活动,以前采用每学期两次读书沙龙的形式,后来发现这种组织形式存在弊端:一是周期过长,交流不及时;二是发言面窄,交流不尽兴。针对这种情况,在认真分析后进行了改革,要求每一位教师暑假期间搜集一篇最能触动心灵的教育教学或生活哲理小美文,在每周的学校例会上留出专门时间进行交流。将每周一次常规例会的前15分钟设定为美文共读时间,把教师推荐的文章下发到每一位老师手中,默读静悟后,畅谈心得。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教师收获的不仅仅是思想的碰撞、教育的智慧,更有生活的感悟,让老师们充分感受到生命的厚重!
(三)每月一书:与教育专家心灵对话
教师共读一本书,共同寻找属于教育的语言密码。学校的读书活动分为三个层次:学校荐读、教师荐读、自主阅读。
学校荐读。学校为每位教师购买了教育书刊供大家阅读。如,2014年利用暑假全体教师共读了《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并举办了读书沙龙。通过阅读和交流,让所有的教师认识到“管理者的成效往往是决定组织工作成效的最关键因素;并不是只有高级管理人员才是管理者,所有负责行动和决策而又有助于提高机构工作效能的人,都应该像管理者一样工作和思考。
教师荐读。学校的教研例会增设了《好书推荐》板块,由教研组推荐一名老师把自己阅读的图书介绍给大家,将自己的读书感悟和大家分享。
自主阅读。学校将《中国人阅读书目》《新教育阅读地图》推荐给教师,供教师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专业需求选择自己喜欢的书籍自行购买阅读。
学校力图通过这些活动营造出浓厚的读书氛围,引导老师们把读书与自己的教育实践结合起来,选择适合自己的教育表达方式,形成自己的教育主张和思想,不断提高个人的专业素养和人文修养。
教师是幸福课堂的发动机,学校管理者只有转变观念,大胆合理地创新教育管理,给教师提供适合发展的平台,让教师不断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个人驾驭课堂的教学技能,才能帮助教师摆脱职业倦怠感,充分体验教育带来的美的享受,真正实现个人的生命价值与职业价值的统一,诗意地栖居在校园中。
[责任编辑 李经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