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手”进课堂应遵循适合原则

来源 :江苏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llyyiqi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把手”进课堂,本是个毋庸讨论的话题,这里面涉及两个基本概念,一是“校长”,二是“课堂”。“校长”的角色定义是“学校负责人,主持学校的教育教学和其他行政工作”。毫无疑问,校长不是职业管理者,是“主持”者,是领导、组织、协调教育教学工作的人,这样的角色定位,决定了校长应该熟谙教育教学之道。而且,在当今的教育体制下,学校管理的核心任务,还是教学管理,而教学管理的主要任务在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需要的是专业化知识的支撑和教育教学方式的变革。校长即使要面对大量的日常行政事务,也不能忽略对教学的研究,不能远离课堂。“课堂”,本指课堂教学,是指具体实在的教学活动,针对校长而言,“课堂”的含义,应该有所提升,一方面指校长作为一名专业化的教学人员,应该有自己的学科教学方向;另一方面,课堂应该作为校长的一个研究方向,研究本校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寻找课堂教学改革的突破口,全面提升本校的课堂教学质量。基于上述分析,校长和课堂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校长必然要进课堂,但进课堂的目的和途径应该有所不同。
  “一把手”进课堂要有研究意识。“一把手”理应成为“课堂”的“一把手”,也就是要成为课堂教学的行家、专家,即使现在不是,也要努力研究课堂,取得领导和指挥课堂教学改革的发言权。一把手进课堂,应该从某一具体学科的教学中,衍生出对教学的思考。结合本校特有的师资、生源、教学传统、课堂特色,加以改进和创新。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在改良教学的思想碰撞中,和教师之间建立更多的话语渠道,发挥教师的群体智慧,形成良好的教学教研氛围,营造读书治学、成才成长的良好环境。一位研究型的校长,可以带动一个研究型的团队,可以造就一所研究型、学习型的学校,这样的学校,必然具有较强的核心竞争力和未来发展力。这也是“一把手进课堂”的宗旨所在。
  “一把手”进课堂要有管理意识。“一把手”胸中要有学校工作的全局,要有管理意识。作为校长,肩负着管理学校的重任,而学校管理的原点就在“课堂”。因为,“课堂”的改变,涉及学校的管理理念、制度设计、课程实施、文化建设,涉及教师专业素质的发展,可以说,“课堂”的变革,是一项系统工程,谁改变了课堂,谁才能真正撬动课程改革,才能真正实施素质教育。“一把手”进课堂,以研究课堂、变革课堂为核心,审视学校的整体改革,提高学校的管理效能,责无旁贷。
  当然,从目前学校管理的实际来看。对校长的要求不能等而视之,现在学校与学校之间的差距还是存在的,甚至在某些地区、某些方面,还很悬殊。有的学校办学基础很好,师资精良、校风纯正、质量上乘,这样的学校,校长的主要职责,在于研究学校的课程改革如何推进,如何促进学校的高品位、可持续发展,当然可以将主要精力放到“课堂”上去,牵“课堂”而动全身,在课堂教学改革的创新中,寻找学校发展新的支撑点。也有一些学校,抱着“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决心,校长决心从课堂教学改革人手,对教学形式作彻底的革命性的改造,摆脱学校面临的危局,谋求学校的新生。在这种情况下,校长往往把管理的主要精力自觉地投放到了课堂中,课堂成为校长关注的焦点,校长身先士卒进课堂,为广大教师趟开一条先河,就显得必然而且应然了。但有些处于特殊发展阶段的学校,学校发展的主要问题并非在于教师的整体教学水平,也不在于学校发展的外部环境。而在于学校的内部管理混乱,人心涣散。这时候,学校管理的核心,当然在于如何构筑学校文化,如何协调学校管理的基本要素,如何调动教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在此种情况下,学校的管理更多地依靠校长的人格魅力和管理智慧,这个时候要求校长身先士卒进课堂。要求校长将管理的重点放在课堂教学改革上,就显得有点不合时宜了,当然,通过加强对教学的管理,适时发挥校长进课堂的示范和引领作用,也能够起到凝聚人心、净化氛围的作用,因为,在学校工作上要取得突破,是需要一点精神的。
  ,
  “一把手”进课堂要有效率意识。“一把手”进课堂。不是完全用规定的工作量来衡量的,不是在规定的时间里,上的课越多越好,“一把手”既是战斗员,更应该是指挥员,我们需要的不是埋头上课的校长,需要的是抬头看天的校长,劳模型的校长固然可爱,但专家型的校长更能带动一个学校向未来发展。
  对“一把手”校长进课堂而言,效率有这样几个维度:一是有效完成自己所从事的学科教学。确保学科教学质量,不能误人子弟。二是有效开展课堂教学研究,可以采用课题推进、专题教学的方法,制定包括学科教学、教学研究在内的,以学期、学段整体推进课程改革为目标的教学规划,可以和相关教师组成课题协作组,当“一把手”校长不能按时进课堂时,教学计划、教学工作能够得到及时的实施,避免“一把手进课堂”流于形式和无序操作。三是“一把手”校长要常谋改进教学之策,如果“一把手”校长在课堂中,能够抓住教学的本质,教给学生最有价值的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能力和学习习惯,是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的。
  “一把手”进课堂要有自觉意识。乍看之下,“一把手”进课堂,似乎有点沉重,好像我们的“一把手”们未必很情愿。未必很自觉,是被赶着“进课堂”的。其实“一把手”进课堂应该很简单,很自然。只是,考虑到“一把手”工作的特殊性、职责的多重性,我们需要给“一把手”进课堂宽松的舆论环境,也希望“一把手”们把“进课堂”这件事看淡一点,“进课堂”时轻松自然一点。作为一名校长,课堂上和学生亲切交流,课后和老师相互探讨,这也是校长职业生活不可或缺的幸福啊!学生毕业以后,未必记得你是他们的校长,但他们会永远记得你是给他们讲课的老师。
  综上所述,“一把手”进课堂本是不争的话题,在如何进课堂上,我觉得应该根据校长进课堂的目的和特点来设计,不能一概而论,要遵循适合的原则。
  适合的含义是适时、适地、适度,發挥“一把手”校长的特长。适时指校长进课堂,除了日常的课堂教学任务以外,也要能够把握时机,尤其是在课程推进、课堂教学专题研讨的过程中,“一把手”校长如果能够在学期初,或者在课堂教学专题研讨活动中,上一些示范课或研究课。效果将会更好,教师对此可能也更期待。适地指校长进课堂不但要进得了自家的课堂,也要能够在公众舞台上展示教学,这也是提升学校品牌的举措,我认为,“一把手”校长应该要有这样的胆气。其实,大家放开心态,互相借鉴,营造一种和谐、融洽的教研氛围,“一把手”们就可以微笑着走上讲台了。适度是指“一把手”进课堂不必要拘于一定课时数量,看各位“一把手”们的工作实际,合理分配时间和精力。同时,也要发挥“一把手”校长的特点,研究课堂、引领课堂是原则,有些校长擅长理论研究,不妨多给教师们开点理论讲座,有些校长擅长课堂实践,不妨多上一点观摩课,有的校长擅长带培教师,不妨多组织青年教师开展相关研究。总之,围绕以教学为中心这个主题,“一把手”校长进课堂的方式可以很多样,以适合为标准,有些硬性的规定,如“普通高中或完中校长每周任课2节以上,初级中学校长每周任课3节以上,小学校长每周任课4节以上”等,我以为是不太现实的,教育很多时候离不开良知的觉醒,校长进课堂,也包含着校长对课堂、对教学的自觉关注,也是一种教育良知。
其他文献
站在2020年从精准扶贫到乡村振兴的转折点上,文章对农村自建住房现状进行实地调研与分类研究。在参差不齐的面貌下,深入研究危旧住房、老旧住房与新建住房的特点与问题,分别
"学生议事会"从成立至今,已走过4个年头。议事会的例会每月两次,基本全由学生担任的会长、秘书长自行主持。而每次的议事主题也几乎全来源于设在各班的"学生议事分会",并经归类、
农村群众文化活动是农村社会生活的血液,它不仅给农村生活增添了色彩,还给农村生活带来了越来越多的气息,使得农民的生日日益丰富多彩。长期以来,我国农村群众文化活动处于一
社团活动不但使孩子的精神潜能逐渐现实化,而且使学校倡导的核心价值取向逐渐内化为学生精神层面上的内容.这是一个内外结合、纵横交织、相互促进、不可分割的发展过程。所以社
初秋的早晨微风清新,阳光柔和地照耀,树叶依然翠绿鲜亮。去芦墩中学的路,我们走了很久,从市区赶到王楼,又找了一条乡间小路,一路颠簸来到芦墩,为了拜访刘兴章老师。
期刊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社团活动日渐丰富起来,社团类型也日渐多样起来。当下,学生社团已成为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是课堂教育的延伸,是学生自我教育、自主发展、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重要阵地。它已成为学生锻炼综合素质、拓宽知识视野、提升交往合作能力的有效渠道,更重要的是能激发学生的潜能,张扬学生的个性特长,培养学生领导和组织的能力,追求并实现学生的个人价值,同时它也在发展过程中促进了学生生命的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