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基础教育正处在历史性的转变过程中,虽然改革的总体趋势是良好的,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就教育实践而言,在物理教学过程中贯穿主体性教育理念,通过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发展学生的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在学习中的能动性、创造性、自主性,使他们成为自我教育、自我发展、自我管理的主体。
关键词:基础教育;教育实践;学生的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3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8437(2012)02-0096-01
基础教育正处在历史性的转变过程中,呈现出较为乐观的前景。但是来自基础教育第一线的大量信息也在说明,基础教育的根本性转变不容易,还存在着从理论到实践、从制度到方法的许多问题,需要教育工作者做出长期艰苦的努力。本文就教育实践而言,在物理教学过程中贯穿主体性教育理念,通过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发展学生的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在学习中的能动性、创造性、自主性,使他们成为自我教育、自我发展、自我管理的主体。
一、主体性教育的教学观
1.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科学性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从大量的生活实例中概括出物理概念和规律,反过来再用物理规律解释一些生活中的现象,加强物理知识与自然社会的联系,使学生感到物理并不难学,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信心。在物理教学中我们不应把教育过程的双主体交互作用活动变成教师单向地传授知识,应该对学生的主体地位给予应有的尊重,如果忽视对学生主体性的培养,学生就很少有机会去开动脑筋质疑问难,其结果必然导致学生“听而不闻、学而不思”。
2.营造民主、平等、自由、互动的学习气氛——民主性
教师营造民主、平等、自由、互动的学习气氛是实现学生主动学习、课堂充满活力的条件和前提。师生之间建立一种互动、和谐、愉悦的教学环境,学生的主动性和潜能才能最大限度的开发,这是学生主体性发展的基本条件和前提。主体性教育的师生观是以民主平等为基本原则,是爱与责任感的有机统一。教师对学生的真挚的爱与信赖可以使学生充分感受到自身价值的被肯定和认可,从而焕发积极进取的精神活力。
3.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空——活动性
为了使学生自主发展,让课堂充满活力,就应该把学生从应试教学中解放出来。例如我们可以把设计物理实验方案的机会留给学生,又如开展讲科学家故事的竞赛,对生活中的物理问题的探究,环保、航天等热门话题,让学生从活动中学到活生生的物理知识。只有解放学生的大脑、思维和双手,合作探讨才能主动获得知识。学生主体性的发展是以活动为中介的,只有投身于各种活动之中,主体性才能得到良好的发展。学生在活动中形成着主体性,在活动中表现出主体性,活动是影响学生主体性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二、主体性教育的学习观
1.应用科学方法自主学习——自主性
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自主性,首先表现在他具有独立的主体意识,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自觉积极的学习态度,能够在教师的启发、指导下独立地感知教材、学习教材,深入地理解教材,把书本上的科学知识变成自己的精神财富,并能够运用于实践;其次,学生还能够自我调节和控制,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并利用内外两方面的积极因素,主动地去认识、学习和接受教育影响,积极向老师质疑、请教、相互研讨,以达到自己所预期的学习目标。学生自主学习首先必须以掌握学习方法为前提,学习如何进行预习、如何实验、如何记忆物理概念和规律等。
2.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材,解决问题走出教材——能动性
教师精心研究教材,创设情景,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材。在讲授“冲量和动量”一节时我们可演示“是蛋碎还是瓦全?”;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例如“为什么鸟笼接上高压电,而笼内小鸟却安然无恙?”学生能自觉、积极、主动地认识客体,而不是被动地、消极地进行认识和实践。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能动性,是以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认知结构和情意结构去主动地同化外界的教育影响,对它们进行吸收、改造、加工或加以排斥,使新旧知识进行新的组合,从而实现主体结构的建构和改造。
3.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的精神——创造性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思则诱发探索,从而有所创新”。质疑是学生学习的开端,学生由于个性差异,有的偏重于形象思维,有的偏重于逻辑思维。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创设质疑的情景,创设悬念,为他们质疑提供空间,让学生有试一试的机会。教师把学生提出来的问题归纳总结,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调动学生质疑的积极性。创造性是以探索和求新为特征的,它是个人主体性的最高表现和最高层次,是人之主体性的灵魂。对学生的学习而言,在学习上能举一反三,灵活运用知识;喜欢出新点子和解难题;善于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及喜欢小发明、小设计等。
将主体性教育理念贯穿到整个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必须用科学的方法、民主的态度,重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独立思考,勇于尝试,大胆质疑,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和创造精神。
关键词:基础教育;教育实践;学生的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3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8437(2012)02-0096-01
基础教育正处在历史性的转变过程中,呈现出较为乐观的前景。但是来自基础教育第一线的大量信息也在说明,基础教育的根本性转变不容易,还存在着从理论到实践、从制度到方法的许多问题,需要教育工作者做出长期艰苦的努力。本文就教育实践而言,在物理教学过程中贯穿主体性教育理念,通过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发展学生的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在学习中的能动性、创造性、自主性,使他们成为自我教育、自我发展、自我管理的主体。
一、主体性教育的教学观
1.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科学性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从大量的生活实例中概括出物理概念和规律,反过来再用物理规律解释一些生活中的现象,加强物理知识与自然社会的联系,使学生感到物理并不难学,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信心。在物理教学中我们不应把教育过程的双主体交互作用活动变成教师单向地传授知识,应该对学生的主体地位给予应有的尊重,如果忽视对学生主体性的培养,学生就很少有机会去开动脑筋质疑问难,其结果必然导致学生“听而不闻、学而不思”。
2.营造民主、平等、自由、互动的学习气氛——民主性
教师营造民主、平等、自由、互动的学习气氛是实现学生主动学习、课堂充满活力的条件和前提。师生之间建立一种互动、和谐、愉悦的教学环境,学生的主动性和潜能才能最大限度的开发,这是学生主体性发展的基本条件和前提。主体性教育的师生观是以民主平等为基本原则,是爱与责任感的有机统一。教师对学生的真挚的爱与信赖可以使学生充分感受到自身价值的被肯定和认可,从而焕发积极进取的精神活力。
3.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空——活动性
为了使学生自主发展,让课堂充满活力,就应该把学生从应试教学中解放出来。例如我们可以把设计物理实验方案的机会留给学生,又如开展讲科学家故事的竞赛,对生活中的物理问题的探究,环保、航天等热门话题,让学生从活动中学到活生生的物理知识。只有解放学生的大脑、思维和双手,合作探讨才能主动获得知识。学生主体性的发展是以活动为中介的,只有投身于各种活动之中,主体性才能得到良好的发展。学生在活动中形成着主体性,在活动中表现出主体性,活动是影响学生主体性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二、主体性教育的学习观
1.应用科学方法自主学习——自主性
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自主性,首先表现在他具有独立的主体意识,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自觉积极的学习态度,能够在教师的启发、指导下独立地感知教材、学习教材,深入地理解教材,把书本上的科学知识变成自己的精神财富,并能够运用于实践;其次,学生还能够自我调节和控制,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并利用内外两方面的积极因素,主动地去认识、学习和接受教育影响,积极向老师质疑、请教、相互研讨,以达到自己所预期的学习目标。学生自主学习首先必须以掌握学习方法为前提,学习如何进行预习、如何实验、如何记忆物理概念和规律等。
2.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材,解决问题走出教材——能动性
教师精心研究教材,创设情景,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材。在讲授“冲量和动量”一节时我们可演示“是蛋碎还是瓦全?”;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例如“为什么鸟笼接上高压电,而笼内小鸟却安然无恙?”学生能自觉、积极、主动地认识客体,而不是被动地、消极地进行认识和实践。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能动性,是以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认知结构和情意结构去主动地同化外界的教育影响,对它们进行吸收、改造、加工或加以排斥,使新旧知识进行新的组合,从而实现主体结构的建构和改造。
3.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的精神——创造性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思则诱发探索,从而有所创新”。质疑是学生学习的开端,学生由于个性差异,有的偏重于形象思维,有的偏重于逻辑思维。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创设质疑的情景,创设悬念,为他们质疑提供空间,让学生有试一试的机会。教师把学生提出来的问题归纳总结,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调动学生质疑的积极性。创造性是以探索和求新为特征的,它是个人主体性的最高表现和最高层次,是人之主体性的灵魂。对学生的学习而言,在学习上能举一反三,灵活运用知识;喜欢出新点子和解难题;善于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及喜欢小发明、小设计等。
将主体性教育理念贯穿到整个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必须用科学的方法、民主的态度,重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独立思考,勇于尝试,大胆质疑,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和创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