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支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探索与实践

来源 :海南金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bb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金融作为经济运行的血脉,对推进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具有重要意义。海南省澄迈县自2014年作为全省三个农村金融改革试点县以来,金融在支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行一些探索。本文立足于澄迈县实际,分析金融支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的成效及存在问题,并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农业;区域经济
  中图分类号:F83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18)08-0085-04
  2017年中央1号文件以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题,从优化农村产业和产品结构、推行绿色生产方式、壮大新产业新业态、加大农村改革力度等几个方面对农业供给侧改革作出了全面部署,这既对金融业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为金融创新提供了新的空间。近年来,海南省澄迈县金融业积极落实各项金融支农政策,农村金融取得长足发展,形成多层次、较完善的农村金融体系。
  一、县域金融支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创新做法
  (一)强化银政协作力度
  海南省澄迈县政府密切与县辖各金融机构联系,发挥好引领作用。一是建立完善的联系协调机制。密切与金融监管部门联系,定期召开经济金融分析会,及时通报经济金融情况,分析金融运行形势,协调解决经济金融工作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二是完善政银企推介制度。不断完善银企推介制度和推介形式,分析产业政策和信贷政策,交流重大项目实施、企业资金需求和银行信贷政策变化情况,协调银企对接过程中的问题,促进产业发展和金融资本有效结合。
  (二)加强金融业创新发展,为农业供给侧改革提供有力支撑
  围绕农业供给侧改革的重点内容和特点,创新相应的金融产品服务和模式。一是创新信贷产品,助力地方特色产业。澄迈县农商行围绕澄迈特色农业、生态旅游业等,累计向澄迈品牌产品候臣咖啡文化村发放贷款6400万元,向福山咖啡发放贷款1300万元,支持福山及候臣建立了咖啡种植、加工、销售一条龙生产体系,助力澄迈福山咖啡打进全国市场,支持福山周边地区将特色农业与餐饮、旅游、休闲和特产紧密结合,激活农村经济活力。二是创新开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金融服务模式,推动经营主体快速发展,目前澄迈县各涉农金融机构通过指定主办行等综合金融服务,共向11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放贷款,发挥其产业带动作用。三是创新涉农融资担保机制。澄迈县邮政储蓄银行积极与县政府及保险公司进行对接,开展“政+银+保”模式,着力解决农户融资担保难问题。
  立足自身实际,找准服务重点。在服务农业供给侧改革过程中,澄迈县各金融机构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明确自己的职能定位和方向重点。如农业发展银行澄迈县支行突出公共性和社会效益,更多聚焦涉农国企和政府平台公司,支持粮油收储、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截至2017年末发放1.5亿元涉农贷款用于改善县域农村路网;向澄迈县粮食储备公司发放粮食储备贷款余额2955万元,较好体现政策性银行职能作用。澄迈县农村商业银行和澄迈长江村镇银行利用自身贴近农村、贴近农民的优势,持续增加涉农贷款投放,扩大农村金融服务覆盖面,不断优化支持三农金融服务。截至2017年末,澄迈县农村商业银行涉农贷款余额19.97亿元,占其贷款总额的53.49%;澄迈长江村镇银行涉农贷款1.08亿元,占其贷款总额的92.31%。
  (三)建立风险保障机制,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
  澄迈县政府设立贷款风险补偿资金,专用于农户贷款和带动农户就业的各类贷款的风险补偿,发挥了财政政策撬动银行资金流向“三农”的杠杆效应。邮政储蓄银行澄迈支行与县政府推进产业、财政、金融互联合作,由政府存人200万元风险保证金,撬动邮储银行10倍贷款投入农村地区;县域保险业开发适应澄迈县农村地区实际的保险产品,围绕澄迈县特色农业产业,开发出农业保险菜单式服务,2016年率先在全省开展新型农业保险试点。政府强力支持,出资“以奖代补”项目资金500万元投入保费中,惠及农户207户,提供保险保障5498万元。
  二、县域金融支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的成效
  (一)涉农信贷投放保持稳定增长
  在财政信贷政策支持下,全县涉农贷款实现稳步增长。截至2017年末,全县银行业金融机构涉农贷款余额106.29亿元,占全部各项贷款的72.71%,涉农贷款增速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
  (二)农村信用环境建设取得积极成效
  在人民银行的大力推动下,农村信用体系进一步完善。一是覆盖全社会的征信体系基本建成,信用产品、信用信息应用更加廣泛。澄迈涉农金融机构积极开展信用村镇创建工作,及时评定信用户、信用村和信用乡镇。截至2017年末,已对辖区5830户农户进行培训,评定信用农户数240户。建立信用档案数共3699户,并对已建立信用档案的3296户农户发放贷款,累计金额4829万元。二是建立澄迈县农户征信系统。在澄迈县政府及人民银行的共同努力下,澄迈县农户征信系统于2016年建立并于2017年底成功运行,目前,辖区涉农金融机构成功接人农户征信管理系统,基本实现农户信息资源共享。截至2017年末,澄迈县各涉农金融机构通过农户征信系统查询农户信息共计465笔,澄迈县农户征信系统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三)农村支付服务环境进一步改善
  澄迈县各涉农金融机构将金融服务向乡镇特别是贫困地区及金融服务空白村延伸。截至2017年末,全县银行业金融机构营业网点69个,银行自动终端机布放覆盖587个自然村,ATM机238台,POS机具2850部,实现金融服务向农村纵深覆盖,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让农民足不出村也能享受到便利的金融服务。
  (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成为带动周边农民创业致富的主力军
  澄迈县各涉农金融机构按照“培育一批、支持一批、做强一批”的原则,对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在信贷产品品种和贷款条件上提供更加个性化和多化元化的服务,对新型农业主体的支持力度逐年加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由2015年的7家增加到目前的11家,贷款余额4.32亿元。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已经成为保障全县农产品有效供给、带动周边农民创业致富的主力军,成为农业产业化的重要动力源泉。   (五)农村金融改革持续深化
  澄迈县自2014年作为全省三个农村金融改革试点县以来,相继出台了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建立了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及融资担保公司,落实了各项风险防范基金和担保基金,“两权”抵押贷款工作开展,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银行业信贷资金投向广大农村地区及农业产业方面逐年增多,农村产业化发展与银行信贷资金实现有效对接支持“三农”力度加大,成效显现。
  三、存在问题
  (一)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尚不够健全
  以澄迈县为例,目前,澄迈县虽然成立了村镇银行,丰富了农村金融组织体系,但尚处于起步阶段,澄迈长江村镇银行于2014年8月成立,截至2017年末各项存款余额和贷款余额分别只有2.01亿元和1.73亿元,网点覆盖、基础设施、贷款品种、系统开发等比较薄弱,发展规模较小,在支持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方面发挥的作用还很有限。
  (二)涉农金融机构服务创新不足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线之一是农业集约化、产业化经营,而现代农业规模化经营、修建灌溉设备等长期发展投资周期长,要求贷款期限延长及金额也相应较大,而目前县域涉農金融机构信贷品种主要是农户小额信用贷款、联保贷款和担保贷款,金额小、期限短,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需要在时间、风险上不匹配,不能满足各主体信贷需求。澄迈县目前仅有11家新型农业主体经营获得银行信贷资金支持,申贷获得率不足50%。
  (三)涉农保证保险贷款(政+银+保)产品推进缓慢
  截至2017年末,澄迈县各涉农金融机构发放的21笔涉农保证保险贷款中,绝大部分都是农业生产企业贷款,没有纯粹的种养业贷款。由于农民缺乏抵御农业生产自然风险和农产品市场风险的能力,受农业弱质性长期影响,涉农信贷风险尤其是因重大自然灾害形成的信贷损失缺乏分散渠道和补偿安排,银行及保险公司只愿对生产加工类企业进行贷款,对农业保险各项业务的开发持谨慎态度,还有人为、个人素质及市场等因素,农户贷款难仍难以解决。
  四、政策建议
  金融支持农业供给侧改革,必须立足农业供给侧改革的需求导向,创新金融供给,提出以下建议。
  (一)金融重点要聚焦农业供给侧改革主线
  在信贷投向上要注重信贷资金从投量到投向的转变,“美丽乡村”建设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支持必不可少,而且要主动增加信贷供给。澄迈县开展“美丽澄迈”的建设正在快速推进,这就要求县域各金融机构要主动作为,拓展金融供给的空间,持续增加信贷投入。
  (二)创新金融产品和供给方式,提升金融支持农业供给改革的深度和广度
  涉农金融机构要积极创新产品,满足农村不同客户群体的金融需求,通过细分农村客户市场,增强信贷产品的适配能力,积极开展农户贷款、涉农商户贷款、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农业龙头企业贷款创新,稳妥推进“两权”抵押贷款,积极推广“龙头企业+农户”的担保方式,解决农户融资难问题。
  (三)完善农业信贷风险补偿机制
  要探索及健全地方财政出资的涉农信贷风险补偿基金,建立保险与信贷联动机制,建立农村产权交易市场,搭建土地流转平台,加强银政、银保、银企、银银合作,实现金融服务的多元化。
  (四)强化薄弱领域金融服务机制建设,大力推广普惠金融,实施精准扶贫
  一是银行业金融机构要进一步加大对“三农”和贫困地区弱势群体的金融供给,坚持市场化和政策扶持相结合,在有效防范风险的基础上,通过优化流程,降低服务成本,找准普惠金融服务的短板,确保普惠金融发展可持续。二是坚持金融精准扶贫。要锁定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帮助弱势群体提升脱贫的造血功能,努力构建扶贫的可持续机制,让弱势群体有尊严地享受金融服务。
  参考文献:
  [1]韩一军.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意义、思路及对策[J].农业发展与金融,2016(6)
  [2]谢彦来.完善我国农业信贷风险补偿机制的思考[J].吉林金融研究,2010(9).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首先从理论上梳理了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实体经济的内在影响机理,其次运用固定效应和空间静态面板模型,以2011—2018年中国31个省市区为研究对象,实证分析了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和异质性。研究发现:我国数字普惠金融与实体经济发展均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数字普惠金融能促进实体经济发展,但存在负的空间溢出效应;异质性分析的结果显示,金融服务的覆盖广度、使用深度和数字支持服务程度都有
期刊
摘 要: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是当前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难点所在,也是普惠金融在农村地区推动发展的关键所在。因此,加快建立多层级的农民信用档案平台和多元化信用信息收集渠道,实现农户家庭等多维度信用数据,可降低普惠金融服务对象征信成本,从而提高农户贷款覆盖率、金融服务可得性和金融服务满意度。本文以海南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为例,分析农村信用体系建设问题,并对农村信用体系建议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普惠金融
期刊
摘 要:本文首先从美国的证券法规条文中提炼出对证券的精准定义,从广泛性与开放性两个角度对“证券”的概念加以解释分析。其次,以美国证券管理委员会诉W.l.豪威公司一案提出了“投资契约”存在的四项基准,及对营业让渡学说主张的否定,得出经济内涵判断是美国证券法确定证券概念的根本原则的基本结论。再次,日本证券交易法中体现出的三方面的法理特点,在与美国证券法进行比较后也显现出其不足之处。因此,美日两国证券立
期刊
摘要:传统借贷模式中,银行等金融机构拥有借款人较详细的信息和科学的信用评估方法,因而能有效控制信用风险。而在P2P网贷市场中,纯线上的信用审核机制因信息不对称,极易引发借款人违约行为。本文立足于借款人视角,从影响P2P网贷违约的因素出发,构建信用风险判别指标体系,运用二项Logistic分类模型对P2P借款人的信用风险进行实证分析,并基于实证结果,提出有效防范P2P网贷主体信用风险的对策建议。  
期刊
摘 要:本文在分析传统RFM局限性的基础上,尝试引入经济增长与结构调整中普遍关注的数量、质量、效益维度,对传统RFM分析模式进行改进。之后,以一个无法应用传统RFM分析模式进行客户群细分的样本为例,考虑使用“数量-质量-效益”型RFM进行客户群细分。结果显示:三维度的双变量分析区分度较好、同期验证表现平稳,非同期验证PSI系数为0.078,模型结构稳定。实践表明,基于“数量-质量-效益”型RFM分
期刊
摘 要:本文从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的产生和实质入手,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三者的联系,并采用了我国15家上市银行的相关数据对三者相关性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一个良好的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可以有效规范内部控制和防范风险,完善的内部控制又是以建立风险管理体系为目标。最后,本文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公司治理;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商业银行  中图分类号:F832.42 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 要:主权财富基金作为一种管理国家储备的国有投资实体,具有公私融合的身份属性,而制约主权财富基金发展的是投资东道国对其投资安全性和获得豁免可能性的担忧。作为中国的主权财富基金,中投公司在正常运营时,客观上不具有获得主权豁免的可能性。但当中投公司出现控股股东过度控制公司和财产混同情形时,可能发生国家管理权行为向统治权行为的转化,存在利用主权豁免制度去规避在东道国的法律责任的可能性。本文建议中投公司
期刊
摘 要:本文采用1999—2014年FDI、国际贸易、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和三次产业增加值增速、产业结构优化指数等5个变量的季度数据,应用向量自回归模型(VAR)、Granger因果检验和脉冲响应分析了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变化和我国三次产业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显示: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波动会对我国三次产业造成冲击,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是产业结构优化指数变化的因;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波动会对第二产业增加值
期刊
摘 要:2015年8月,央行宣布进一步完善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报价机制,当月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贬值3.08%。对此,本文综合运用BEER、ELBADAWI、NATREX模型对人民币均衡汇率进行了估算。结果显示,2015年8月人民币汇率贬值是对二季度人民币汇率高估的合理回归,调整后的人民币汇率基本接近于均衡汇率。此外,根据本文实证结果,我们预计,在长期内人民币汇率将总体上维持升值趋势,但在短期内,人
期刊
摘 要:本文通过非期望产出SBM模型及面板Tobit回归对陕甘宁青四个地区2005—2015年农业面源污染物排放的农业生态效率及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陕西和青海农业生态效率高于宁夏和甘肃,宁夏生态效率总体最低,甘肃省农业生态效率呈稳步上升;Tobit回归显示人口年龄结构、种植结构、经济发展水平等对生态效率影响显著,其中年龄结构、人均GDP平方的对数形式与农业生态效率呈显著正相关;种植结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