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创设情境,激發计算兴趣
华罗庚曾说过:“唯一推动我学习的力量就是兴趣,因为数学是充满兴趣的科学,也是最便于自学的科学”。因此,我们在进行计算教学的时候,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使数学课充满生趣。创设贴近生活:学生感兴趣的情境。我们可以以教材为本,灵活设计一些学生生活中的或是身边的题材来设计教学内容,学生更易于接受,也更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五年级数学上册“小数乘法”练习一第3题,教师让学生估计自已家到学校的路程,让学生先测自已每步大约多少米(保留一位小数),再计出学生从家到学校的步数,用每步的米数乘所走的步数,就是自已家到学校的大致路程。通过自身的实践,学生感受到小数乘法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这事情全部源于他们的生活,具有较强的说服力,充满情境的教学不再是抽象、枯燥的课本知识,而是充满魅力、灵性。所以,我们应有效在利用情境、创设情境,让学生去探索更为广阔的数学空间。
二、提高口算能力,确保计算又快又准
提高计算能力笔算离不开口算,笔算技能的形成直接受口算的正确与熟练程度所制约。因此,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就必须打好口算的基础。只有口算能力强,才能加快笔算速度,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课前准备在每节课开始前可以准备一些计算题卡片,训练学生的口算能力,让学生通过日常的口算训练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在课堂中根据学生的兴趣,采取游戏的形式进行练习。可以采用开火车、找朋友、对口令、抢答等游戏活动形式进行口算。课后根据每天的教学内容适时适量地进行一些口算训练,口算的内容包括本册的口算题和以前学过的基本口算内容,都让学生进行反复的练习,以求达到熟练的程度。同时,教学生掌握速算的一些方法,利用运算定律提高心算能力。
三、灵活运用估算,发展学生数感
现在越来越多的老师在计算教学中已经重视估算,估算可以培养学生的“数感”,可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运算”,可以帮助学生检查计算的结果正确与否,运用估算的方法快速地确定计算结果的取值范围。指导学生养成“估算—计算—检查”的习惯,通过计算前的估算和计算后的检查,可以避免由于粗心大意造成的错误。学生估算意识和能力的形成需要长期的潜移默化地渗透,需要教师每天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努力,久而久之学生养成了估算的意识,掌握了估算的方法,对数越来越敏感。
四、算法多样化,策略多样化
算法多样化是指在计算一道式题时,由于学生的生活背景、知识基础、思维方式、思考角度等方面的差异,学生选择不同的计算方法。例如六年级上册百分数分数的互化如果分母是5、10、20、25等是100的因数的,可以直接写成分母是100的分数再写成百分数,也可以用分数的分子除以分母先化成小数再化成百分数。算法多样化同时还要策略多样化,曾经有一位教育家说过:“一个人13岁以前的记忆力是最好的,他在这阶段可以记住很多东西,虽然这其中有一些他并不知道为什么这样,怎么会这样,但这些并不成为影响他记忆的障碍,这些知识中的未知原因将会随着他年龄的增长、见闻的增多而破解。”小学中、高年级计算中一些常见的运算中出现。例如五年级数学“分数和小数的互化”一课,其中 =0.5 =0.25 =0.75 =0.2 =0.4 =0.6……这样的分数在练习、生活中使用的频率很高,学生如果能熟练地掌握、牢记,就能转化为能力,在计算时收到良好的作用,产生较高的效率。
五、控制时间和数量,进行高效训练
计算题本来就枯燥,小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又短,天性爱玩又使他们不能长时间认真地做。如果一次做几十道题,学生做得天昏地暗,错误很多,也体现不出学生计算水平的高低。而学生做题适量就可以认真做,正确率也就高了,因此,每次要限时练习,每3分钟做口算题30题,或20分钟做计算题8~10题,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并不是经过一时的训练就能见效的,应该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教师必须遵循儿童的年龄和认知特点,循序渐进,坚持不懈地训练。只有这样,学生的计算能力才能得到提高。
六、注重错例分析,及时反馈信息
学生虽然掌握了计算的方法,可是在计算时仍然可能错误百出。教师应善待学生的错误,敏锐地发现学生错误背后的根本原因,针对学生计算中重复出现的错误,每人设一本“错题集”。如教师可以在小数乘除法计算教学中设计一至两节的错例分析课,将“错题集”中所收集到的学生近阶段常错的题目、类似的题目作为素材,引导学生“错误错因——对症下药——形成技能”。通过“错题集”学生往往发现有很多是粗枝大叶、重复错误,教师强调解题之前,先要审清题目中具体的数字、符号,逐渐培养学生的数感。通过这专项练习,做错的学生就会明白自己错在哪儿,该如何订正;做对的学生听了也会受到启发,防止自己犯同样的错误,学生在改正错误的过程中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形成计算策略。
七、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养成良好的数学习惯
在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有些同学对算理能够理解,计算方法掌握的也很好,但一旦遇到计算时就时有出错,造成这种原因主要是粗心大意所致。所以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是提高计算能力的一个有效策略。首先让学生养成审准题目,认真分析的习惯。计算之前迅速认真观察算式,运算符号,思考采取什么的方法和运算顺序进行运算,计算中认真把数据抄写准确,计算后对计算结果进行检验,养成计算后验算的习惯。其次重视学生计算中对算理算法的表达,学生把自已的计算方法介绍给同伴,尽可能让同伴听得清楚,学生在倾听他人发言过程中,也养成了良好的倾听习惯。最后要养成认真书写的习惯,要求学生按格式书写,整洁美观的书写会减少计算的错误,保证计算的准确。
总之,在计算教学中渗透数学素养,应该贯彻整个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既要加强对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同时也要注重对学生的针对性训练。只要教师认真钻研,不断进行总结和完善,认真挖掘计算题中的能力因素,学生的数学素养一定能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