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的战斗堡垒,在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政策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近几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和发展,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取得了较为显著的进步,但同时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阻碍着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更好更快的发展进步,这个问题已引起各级党组织和领导的关注。本文以灌南县为例,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如何继续抓好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提出了一些看法。
关键词:新时期;农村;基层党建
一、新时期灌南县农村基层党建工作面临的突出问题
(一)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经济发展给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带来了新挑战。
灌南县历来非常重视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特别是最近几年积极探索新的基层党建模式,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是仍然有些突出问题亟待解决。一是分散的家庭生产经营形式给党员管理、党组织活动的内容和方式、村级党组织的设置等,提出了新课题和新要求,这种“不适应”问题至今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二是分散的家庭生产经营形式弱化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权力,特别是在费税改革以后,绝大部分农村基层党组织在权力“失落”中软弱涣散。三是分散的家庭生产经营形式使农民有了更多的自主权,他们对村级组织的依赖程度大为减低,加入党组织的动因不足,要求不强烈,致使当前农村党员和干部后备力量都相当缺乏。
(二) 村级组织面临困境,村干部报酬偏低,部分党员没有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取消农业税后,多数村级组织面临着困境。我们去花园乡碾房村走访中发现大多数党员反映比较强烈的主要集中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村级债务化解难。全乡的大多数村都有债务,既没有经济实体,又很少有对外收入渠道。因此,偿还集体负债就成了无源之水。二是 “一事一议”执行难。基层干部普遍反映“一事一议”想法挺好,但执行起来却困难重重。三是举办公益事业难。分散的家庭经营本来就不好组织,加上又不缴农业税费了,举办公益事业异常艰难,说来说去还是缺少资金。四是积压问题调解难。
(三)农村基层党员教育和管理面临新问题、遇到新挑战。
受经济和社会发展大背景的影响,现今党员的思想观念日益分化,部分党员的人生观价值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认为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已经过时。有一些党员把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作为人生目标,此外,还有一些新情况不斷出现:一是党员的流动分散状态加剧,传统的、单纯以固定单位为依托的思想教育方式已变得越来越不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二是党员在经济、社会活动中的角色日益多样化,教育成效难以得到保证。三是党员在经济收入、文化层次和职业身份等方面出现了一定差异。同样的,党组织对党员的管理正在受到新的挑战,流动党员管理成为当前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中的新难题。比如说,有的党员长期在外谋生,一年只回家一两次,很难参加组织生活;还有少数外出务工的党员长期在外,不交党费,不参加会议,不参加组织生活,成为所谓的“三不党员”。这种现象在灌南县各个镇村尤为普遍。
二、灌南县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出现问题的原因分析
之所以出现上述情况,首先是因为农村基层党组织对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力度还远远不够,发展农村党员不到位,现有党员年龄老化,一些有文化、有技术、会致富的优秀人才没有被吸收到党内来。其次是农村人才外流严重,有文化的考学,有志气的当兵,有能力的经商,年轻的外出务工,剩下多是老弱、儿童、妇女,客观上给发展党员、党支部建设带来了困难。虽然我县近年来新发展党员数量有较大上升,但新发展党员中农村党员较少,与农村人口比例、农村发展需要相比不够平衡,进一步凸现了农村新党员少的问题。再次,农村党员干部自身发展经济带头作用不强,缺乏发展经济的可行思路,导致集体经济不发达,甚至没有集体经济。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政府引导、帮扶工作广度和深度还远远不够,财政投入有限,财政转移支付落实不到位;另一方面,实际上许多村庄无发展集体经济的资源、区位优势,经济基础较差。最后,对“流动党员”的管理问题。思想认识模糊,工作态度不端正,缺少责任感。面对流出党员不管不问,一些“游离”党员组织意识淡化、纪律性差、党性观念不强,流动党员活动范围广,地点变化不定,加之一些非公有制企业党建不完善,甚至没有党组织,这些都在客观上增加了对流出、流入党员管理的难度。
三、灌南县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有效路径探索
(一)加强阵地建设,改善工作环境,增强村干部工作热情,不断加大对农村基层党组织办公经费的投入。
灌南县高度重视村级活动场所建设,通过高标准的村级党建活动场所的建设,有效改善了各村的办公环境,增强了广大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为基层群众提供了办事和娱乐的场所。县里还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专项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基层党委每年保证有6至10万元的党建办公经费。
(二)扎实推进“双带双强”型村干部队伍建设,大力提升基层党员创业致富本领。
把优秀青年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村人才,切实提升农村党员带头致富、带民共富的能力。通过实施农村党员科技素质培训工程、党员电教致富工程等,大规模轮训农村党员干部,使每名农村党员都能掌握1-2项适用技术,提升农村党员的创业致富本领。
(三)加大对“流动党员”的管理力度,创新管理模式,积极构建流动党组织“共建共管”新机制。
灌南县是劳务输出大县,常年在外务工人员23.7万人,外出务工党员2000多人,遍布浙江、上海、苏南、山东等地。近年来,县委组织部等部门立足创新,以驻杭流动党组织建设管理为重点,积极探索流出地与流入地党组织“共建共管”机制,取得了显著成效。建立双向共管机制,灌南及时向下城区通报赴杭务工党员的详细情况,下城区有关街道、社区及时将新流入的务工党员编入相应党支部和党小组。流动党员的日常教育管理以当地党组织为主,当地党组织及时反馈务工党员的在杭表现,提出对违纪党员和不合格党员的处理意见。两地共同做好发展党员工作,入党积极分子的日常培养考察由当地党组织负责,灌南在审批接纳新党员时充分尊重当地党组织的意见。灌南县驻杭流动党员党组织增强了民工党员的凝聚力。在两地党组织的共同指导和支持下,这个流动党支部先后有多名务工党员被用工单位评为先进个人,流动党支部年年被所在街道、社区评为先进党支部。
作者信息:
赵雷(1979-),男,民族:汉,籍贯:山东枣庄,学历:硕士研究生,职称:讲师,毕业院校:扬州大学,毕业专业:中共党史,研究方向:党史党建.
关键词:新时期;农村;基层党建
一、新时期灌南县农村基层党建工作面临的突出问题
(一)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经济发展给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带来了新挑战。
灌南县历来非常重视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特别是最近几年积极探索新的基层党建模式,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是仍然有些突出问题亟待解决。一是分散的家庭生产经营形式给党员管理、党组织活动的内容和方式、村级党组织的设置等,提出了新课题和新要求,这种“不适应”问题至今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二是分散的家庭生产经营形式弱化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权力,特别是在费税改革以后,绝大部分农村基层党组织在权力“失落”中软弱涣散。三是分散的家庭生产经营形式使农民有了更多的自主权,他们对村级组织的依赖程度大为减低,加入党组织的动因不足,要求不强烈,致使当前农村党员和干部后备力量都相当缺乏。
(二) 村级组织面临困境,村干部报酬偏低,部分党员没有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取消农业税后,多数村级组织面临着困境。我们去花园乡碾房村走访中发现大多数党员反映比较强烈的主要集中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村级债务化解难。全乡的大多数村都有债务,既没有经济实体,又很少有对外收入渠道。因此,偿还集体负债就成了无源之水。二是 “一事一议”执行难。基层干部普遍反映“一事一议”想法挺好,但执行起来却困难重重。三是举办公益事业难。分散的家庭经营本来就不好组织,加上又不缴农业税费了,举办公益事业异常艰难,说来说去还是缺少资金。四是积压问题调解难。
(三)农村基层党员教育和管理面临新问题、遇到新挑战。
受经济和社会发展大背景的影响,现今党员的思想观念日益分化,部分党员的人生观价值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认为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已经过时。有一些党员把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作为人生目标,此外,还有一些新情况不斷出现:一是党员的流动分散状态加剧,传统的、单纯以固定单位为依托的思想教育方式已变得越来越不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二是党员在经济、社会活动中的角色日益多样化,教育成效难以得到保证。三是党员在经济收入、文化层次和职业身份等方面出现了一定差异。同样的,党组织对党员的管理正在受到新的挑战,流动党员管理成为当前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中的新难题。比如说,有的党员长期在外谋生,一年只回家一两次,很难参加组织生活;还有少数外出务工的党员长期在外,不交党费,不参加会议,不参加组织生活,成为所谓的“三不党员”。这种现象在灌南县各个镇村尤为普遍。
二、灌南县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出现问题的原因分析
之所以出现上述情况,首先是因为农村基层党组织对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力度还远远不够,发展农村党员不到位,现有党员年龄老化,一些有文化、有技术、会致富的优秀人才没有被吸收到党内来。其次是农村人才外流严重,有文化的考学,有志气的当兵,有能力的经商,年轻的外出务工,剩下多是老弱、儿童、妇女,客观上给发展党员、党支部建设带来了困难。虽然我县近年来新发展党员数量有较大上升,但新发展党员中农村党员较少,与农村人口比例、农村发展需要相比不够平衡,进一步凸现了农村新党员少的问题。再次,农村党员干部自身发展经济带头作用不强,缺乏发展经济的可行思路,导致集体经济不发达,甚至没有集体经济。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政府引导、帮扶工作广度和深度还远远不够,财政投入有限,财政转移支付落实不到位;另一方面,实际上许多村庄无发展集体经济的资源、区位优势,经济基础较差。最后,对“流动党员”的管理问题。思想认识模糊,工作态度不端正,缺少责任感。面对流出党员不管不问,一些“游离”党员组织意识淡化、纪律性差、党性观念不强,流动党员活动范围广,地点变化不定,加之一些非公有制企业党建不完善,甚至没有党组织,这些都在客观上增加了对流出、流入党员管理的难度。
三、灌南县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有效路径探索
(一)加强阵地建设,改善工作环境,增强村干部工作热情,不断加大对农村基层党组织办公经费的投入。
灌南县高度重视村级活动场所建设,通过高标准的村级党建活动场所的建设,有效改善了各村的办公环境,增强了广大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为基层群众提供了办事和娱乐的场所。县里还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专项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基层党委每年保证有6至10万元的党建办公经费。
(二)扎实推进“双带双强”型村干部队伍建设,大力提升基层党员创业致富本领。
把优秀青年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村人才,切实提升农村党员带头致富、带民共富的能力。通过实施农村党员科技素质培训工程、党员电教致富工程等,大规模轮训农村党员干部,使每名农村党员都能掌握1-2项适用技术,提升农村党员的创业致富本领。
(三)加大对“流动党员”的管理力度,创新管理模式,积极构建流动党组织“共建共管”新机制。
灌南县是劳务输出大县,常年在外务工人员23.7万人,外出务工党员2000多人,遍布浙江、上海、苏南、山东等地。近年来,县委组织部等部门立足创新,以驻杭流动党组织建设管理为重点,积极探索流出地与流入地党组织“共建共管”机制,取得了显著成效。建立双向共管机制,灌南及时向下城区通报赴杭务工党员的详细情况,下城区有关街道、社区及时将新流入的务工党员编入相应党支部和党小组。流动党员的日常教育管理以当地党组织为主,当地党组织及时反馈务工党员的在杭表现,提出对违纪党员和不合格党员的处理意见。两地共同做好发展党员工作,入党积极分子的日常培养考察由当地党组织负责,灌南在审批接纳新党员时充分尊重当地党组织的意见。灌南县驻杭流动党员党组织增强了民工党员的凝聚力。在两地党组织的共同指导和支持下,这个流动党支部先后有多名务工党员被用工单位评为先进个人,流动党支部年年被所在街道、社区评为先进党支部。
作者信息:
赵雷(1979-),男,民族:汉,籍贯:山东枣庄,学历:硕士研究生,职称:讲师,毕业院校:扬州大学,毕业专业:中共党史,研究方向:党史党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