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俗话说:好借好还,再借不难。但有些个东西,在老北京人眼里借了就不能再还了,即便能还的,也得小心着,循着老礼儿去办。像借“碗”“药锅”“刀”等等,稍不留意就会“破”了规矩,惹得老街坊们心里不痛快。就拿这“借碗”来说,还的时候,一定要盛些自个儿家的食物,顶不济也得盛碗水再还回去。早年间,谁家都有缺碟少碗儿的日子口:家里来的人一多,锅碗瓢勺不够用了;到了年根儿,还要腌芥末墩儿、雪里蕻,需要坛坛罐罐。您要是不想求人,也不难,到胡同口一溜达,支着耳朵听听,“换茶壶来换茶碗来!”那声熟悉的吆喝,立马颤颤悠悠地“飘”到跟前儿。
走街串巷的瓷器挑子,一般分“粗瓷”和“细瓷”。
卖粗瓷器的,用浅浅的荆条筐,盛着草绳捆扎的盆、碗、碟子。那些瓷器绝对没有档次:不是从细瓷中拣挑出来的残次品,就是土窑烧炼的。大抵上都是些粗制滥造的货色,市井人家讲实惠,常招呼他们,便宜就得。这么说吧,他们的挑子也就挣口粗食,还常常吃不饱。干这活儿的多是京城近郊的农民,挑子上的瓷器,可以用穿不着的旧衣物来换。
住深宅大院的主儿讲究,就得等这细瓷挑儿了。他们出手阔绰,但绝不凑合,就是叫使唤丫头出来“挑瓷儿”,也要看个品相。细瓷挑子的货色全乎:瓶、盘、罐、杯、壶,就连胭脂盒都有好多种哪!卖货的主儿多半会“看人下菜碟”,碰着大大咧咧的,一准儿往狠里赚。
细瓷挑子远比粗瓷挑子“豪华”得多:两只高高的荆条筐码放整齐,透着利落。各种细瓷分门别类,用草绳捆绑得着着实实;挑子的前脸儿,坠绳上满挂着所有品种,搁今天就叫做“广告”。干他们这行的有“瓷铺”老板分派下来的活计,也有瓷儿挑贩,自备本钱从旁地儿趸的货。万一您要的货没有,也不要紧,您尽管提,明儿一早准给您送家去,误不了您呐。
瓷儿挑的学问全在拴上,一根细绳子穿着,晃晃悠悠,看着有点儿悬。但甭管是贵的贱的、粗瓷细瓷,全得捆缚结实。既要满足买家挑挑拣拣,又要保持捆绑紧扎,品种不乱、不破碎,还要便于疾行。这就不是简单的堆积捆扎了,需要技巧来配合,个中的门道,还真看不明白。
细瓷的挑子耐看,最吸引孩子们的眼球。除了货品齐全,那胎色烧制得多半纯正地道、不俗,与粗瓷的单调截然相反。釉色鲜亮光滑,造型别致,形态逼真。像这路挑子上,什么汝窑、定窑、柴窑、钧窑一应有尽有。是不是真的就不知道了。您琢磨琢磨,一副沉甸甸的挑子,难免磕了碰了,都是珍品那还得了。万一遇上“碰瓷儿”的,伙计可担待不起。是不是这个理儿?要好货真品,只能上铺面去挑了。所谓的细瓷的挑子其实供应的不过是大户人家惯用的家常瓷器,算不上多么金贵。
与粗瓷挑子换盆儿换碗儿一样,细瓷挑子也回收旧物件。但档次品种有别。甭以为,卖瓷器的伙计就是为一个“卖”字,才绕世界转悠。他也捎带脚的或者说最重要的,收购那些看似过时的、破碎的、失去了使用价值的旧瓷器、老古董。打听到搬家的、破产的、破落的、掉了纱帽翅儿的,他们比谁都敏感。院门口“死”等着,不信你不卖点儿啥!
那回,姥爷心爱的鹦鹉一命呜呼,发誓“不养鸟儿了!”姥姥连忙收拾鸟笼子。碰上瓷挑子吆喝,顺手把鸟食罐卖了换回四碟八碗。“值了!”姥姥掩不住乐儿,过后向当家的念叨。“哎呦!谁叫你腿快,那鸟食罐可是乾隆爷那时候的,底下落着款呢。”姥爷老大不高兴,几辈子传下的玩意儿没了!
可不是吗?瓷器可是咱祖宗传下来的骄傲。谁家富贵,看瓷器摆设就略知一二。过去嫁姑娘,娘家陪嫁妆讲究陪瓷器一套。前些日子翻找东西,无意间发现了一张业已发黄的红格八行笺,那还是姥爷早年代写书信时留下的,墨迹都淡了,染了层白霜,凸显岁月的痕迹。笔道依旧道劲端正,看着亲切。这应该是张未写完的陪嫁单子,不知谁家聘闺女用的,下面洇了一滩墨汁儿,这就是未完成的原因,多半还与我淘气有关。那久远的墨笔字,虽然寥寥几行,但陪嫁的竟皆为瓷器,写得清清楚楚,您瞧:
大花瓶两个:约一人来高,插掸子用。白底花釉:几个小孩儿在假山中捉迷藏。
大水果盘两对:约盖帘儿大小,放水果用。底釉:几簇牡丹花,红绿交织。
一对茶壶:茶碗、托盘。红釉:福禄荣华的象形模样。
一对花瓶:插石榴花用。白底蓝釉:红楼十二钗。
四只盖碗;两个肥皂盒;两个脸盆;两个漱口用的小盏;四对小瓷盒:用来放脂粉、佩饰之用。
……
现在看着新鲜好奇,那时候有这些嫁妆,到了婆家不受气有了瓷器带财气,带了瓷器才硬气。现在要是家里头还有几件老家儿的这东西,就是赝品、次品也稀罕。没事儿了,让专家鉴定鉴定,说不定能捡个漏儿呢。正经八百的瓷儿挑子,那是找不着了!
这张发黄的红格八行笺,收藏起来,给自己个儿留个念想吧。
走街串巷的瓷器挑子,一般分“粗瓷”和“细瓷”。
卖粗瓷器的,用浅浅的荆条筐,盛着草绳捆扎的盆、碗、碟子。那些瓷器绝对没有档次:不是从细瓷中拣挑出来的残次品,就是土窑烧炼的。大抵上都是些粗制滥造的货色,市井人家讲实惠,常招呼他们,便宜就得。这么说吧,他们的挑子也就挣口粗食,还常常吃不饱。干这活儿的多是京城近郊的农民,挑子上的瓷器,可以用穿不着的旧衣物来换。
住深宅大院的主儿讲究,就得等这细瓷挑儿了。他们出手阔绰,但绝不凑合,就是叫使唤丫头出来“挑瓷儿”,也要看个品相。细瓷挑子的货色全乎:瓶、盘、罐、杯、壶,就连胭脂盒都有好多种哪!卖货的主儿多半会“看人下菜碟”,碰着大大咧咧的,一准儿往狠里赚。
细瓷挑子远比粗瓷挑子“豪华”得多:两只高高的荆条筐码放整齐,透着利落。各种细瓷分门别类,用草绳捆绑得着着实实;挑子的前脸儿,坠绳上满挂着所有品种,搁今天就叫做“广告”。干他们这行的有“瓷铺”老板分派下来的活计,也有瓷儿挑贩,自备本钱从旁地儿趸的货。万一您要的货没有,也不要紧,您尽管提,明儿一早准给您送家去,误不了您呐。
瓷儿挑的学问全在拴上,一根细绳子穿着,晃晃悠悠,看着有点儿悬。但甭管是贵的贱的、粗瓷细瓷,全得捆缚结实。既要满足买家挑挑拣拣,又要保持捆绑紧扎,品种不乱、不破碎,还要便于疾行。这就不是简单的堆积捆扎了,需要技巧来配合,个中的门道,还真看不明白。
细瓷的挑子耐看,最吸引孩子们的眼球。除了货品齐全,那胎色烧制得多半纯正地道、不俗,与粗瓷的单调截然相反。釉色鲜亮光滑,造型别致,形态逼真。像这路挑子上,什么汝窑、定窑、柴窑、钧窑一应有尽有。是不是真的就不知道了。您琢磨琢磨,一副沉甸甸的挑子,难免磕了碰了,都是珍品那还得了。万一遇上“碰瓷儿”的,伙计可担待不起。是不是这个理儿?要好货真品,只能上铺面去挑了。所谓的细瓷的挑子其实供应的不过是大户人家惯用的家常瓷器,算不上多么金贵。
与粗瓷挑子换盆儿换碗儿一样,细瓷挑子也回收旧物件。但档次品种有别。甭以为,卖瓷器的伙计就是为一个“卖”字,才绕世界转悠。他也捎带脚的或者说最重要的,收购那些看似过时的、破碎的、失去了使用价值的旧瓷器、老古董。打听到搬家的、破产的、破落的、掉了纱帽翅儿的,他们比谁都敏感。院门口“死”等着,不信你不卖点儿啥!
那回,姥爷心爱的鹦鹉一命呜呼,发誓“不养鸟儿了!”姥姥连忙收拾鸟笼子。碰上瓷挑子吆喝,顺手把鸟食罐卖了换回四碟八碗。“值了!”姥姥掩不住乐儿,过后向当家的念叨。“哎呦!谁叫你腿快,那鸟食罐可是乾隆爷那时候的,底下落着款呢。”姥爷老大不高兴,几辈子传下的玩意儿没了!
可不是吗?瓷器可是咱祖宗传下来的骄傲。谁家富贵,看瓷器摆设就略知一二。过去嫁姑娘,娘家陪嫁妆讲究陪瓷器一套。前些日子翻找东西,无意间发现了一张业已发黄的红格八行笺,那还是姥爷早年代写书信时留下的,墨迹都淡了,染了层白霜,凸显岁月的痕迹。笔道依旧道劲端正,看着亲切。这应该是张未写完的陪嫁单子,不知谁家聘闺女用的,下面洇了一滩墨汁儿,这就是未完成的原因,多半还与我淘气有关。那久远的墨笔字,虽然寥寥几行,但陪嫁的竟皆为瓷器,写得清清楚楚,您瞧:
大花瓶两个:约一人来高,插掸子用。白底花釉:几个小孩儿在假山中捉迷藏。
大水果盘两对:约盖帘儿大小,放水果用。底釉:几簇牡丹花,红绿交织。
一对茶壶:茶碗、托盘。红釉:福禄荣华的象形模样。
一对花瓶:插石榴花用。白底蓝釉:红楼十二钗。
四只盖碗;两个肥皂盒;两个脸盆;两个漱口用的小盏;四对小瓷盒:用来放脂粉、佩饰之用。
……
现在看着新鲜好奇,那时候有这些嫁妆,到了婆家不受气有了瓷器带财气,带了瓷器才硬气。现在要是家里头还有几件老家儿的这东西,就是赝品、次品也稀罕。没事儿了,让专家鉴定鉴定,说不定能捡个漏儿呢。正经八百的瓷儿挑子,那是找不着了!
这张发黄的红格八行笺,收藏起来,给自己个儿留个念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