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研究肾脏结核的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23例经实验室检查或临床治疗好转的肾脏结核患者,行螺旋CT平扫、增强及延迟扫描。结果:23例肾结核,其中9例有肺结核。最早期病变不发展为临床肾结核,肾脏显示正常,中期肾外周部分单个或多个大小不等、边缘模糊的低密度灶或囊腔,共14例,晚期肾功能低下,肾皮质萎缩,肾盏、肾盂扩大,并见可有空洞、钙化及增厚的输尿管壁,共5例,肾自截表现为团状钙化,无肾功能,共4例。其中6例并發膀胱结核。结论:螺旋CT扫描能很好的显示肾脏结核的改变,结合临床可以做出及时、正确诊断。
关键词 结核 肾脏 螺旋CT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13.156
资料与方法
2008年10月~2009年10月收治肾脏结核患者23例,除2例病变完全愈合外,其余均为活动性肾结核。男10例,女13例;年龄15~76岁,平均47岁。临床症状主要有腰部不适、胀痛、尿频、尿急、血尿、脓尿、低热、乏力等。
均行尿常规沉淀物抗酸染色、细菌培养、结核菌素试验(PPD抗体)、血常规、血沉检查,其中4例行膀胱镜检查。
采用GE synergy螺旋CT扫描仪,层厚10mm,间距10mm,螺距1:1,120~130Kv,130mA,分别行双肾、输尿管走行区、膀胱扫描,部分病例对局部行薄层扫描。所有患者均进行了增强扫描,根据对比剂排泄情况选择不同时间延迟扫描。CT扫描前1天要求肠道准备,并在扫描前1小时口服1%泛影葡胺稀释液500ml。
结 果
肾脏结核早期CT表现:90%肾结核均为原发感染期,细菌经血管抵达肾脏,只有少数为原发后感染扩散所引起。由于这类微小病灶体积小,除非发生钙化,否则CT亦难检查出来,早期肾脏可显示正常。
肾脏结核中期CT表现:若患者免疫力低,则细菌经过肾小球过滤到达肾皮质引起结节增生和组织破坏,以后逐渐融合而中心发生干酪样坏死形成寒性脓肿,当病变发展到肾髓质时,肾乳头发生溃疡、坏死,并蔓延至肾盏,形成空洞性溃疡。病灶可经过淋巴、血液或直接蔓延,这些病变多发生在肾乳头处,因而CT表现为单侧或双侧肾脏体积增大,外周部分单个或多个大小不等、边缘模糊的低密度病灶或囊腔,囊内CT值近似于水密度,增强扫描可见囊腔与集合小管系统相通,有造影剂进入囊腔。与之相通的肾盏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形,肾功能可正常。肾周筋膜增粗、模糊,同侧腰大肌影可肿胀。
肾脏结核晚期CT表现:病变继续发展可成为无功能脓肾,并可侵及肾周而引起炎症和脓肿,亦可发展为肾自截。表现为肾功能低下,肾皮质萎缩,肾盏、肾盂扩大,可有空洞、钙化,并可见增厚的肾盂和输尿管壁。
讨 论
肾结核与膀胱结核的关系:本组确诊为膀胱结核的6例均继发于肾结核,肾结核病变重、未及时治疗或正规治疗者,膀胱的病变也越重。一侧肾结核可引起对侧肾积水,其原因之一是膀胱结核蔓延到对侧输尿管口,引起对侧肾、输尿管积水,由此发展为双侧肾结核。因此发现了肾结核,仅重视肾脏,而忽略了膀胱病变也是膀胱病情加重的另一原因。
肾结核的CT表现:诊断本病主要根据临床、尿检、肾盂造影和膀胱镜等检查。当患者无结核中毒症状,尿检找不到结核杆菌,肾盂造影因肾功能不良肾盂肾盏显影不佳或不显影,需做CT检查。
肾结核随病变发展阶段而不同。早期结核菌经血流播散致双肾,引起双肾皮质肾小球血管丛病变,此时CT检查肾无阳性发现。当病变发展干酪化形成寒性脓肿,破坏肾乳头,侵犯肾盂肾盏时,CT可见单侧或双侧肾脏增大,肾实质内有单发或多发的大小不等、形态不一小囊腔,CT值接近于水,囊腔内或周边可有钙化斑。脓肿大可压迫肾皮质,使肾皮质变薄,肾形态不规则。脓肿如破溃到肾包膜外,CT可见肾周间隙弥漫性软组织影。增强扫描冷脓肿腔内不增强,周边可见环形增强。病变侵及输尿管同侧肾盂肾盏扩张,肾结核晚期肾功能丧失,肾萎缩变小,可见肾脏钙化自截。
鉴别诊断:①肾脓肿:呈低密度,CT值为20~30HU,病变内有气体是其特征性表现,含气较多时可形成液-气平面,囊腔内或周边常无钙化。②肾囊肿:境界清楚,呈圆形囊性占位,大部分与肾盏不通,肾盂性囊肿可与肾盏相通,其内可见造影剂潴留,但其壁清楚,无肾盂狭窄及输尿管壁的增厚,肾排泄正常,无尿频及脓尿等症状。③多囊肾:双肾明显增大,内有多发大小不等的囊性占位,囊肿不与集合小管系统相通,囊肿中有正常肾组织,肾盏、肾盂受压移位或变形,但无破坏。④梗阻性肾积水:常可见阳性结石,近端肾盏、肾盂扩大,其边缘锐利。严重者肾皮质菲薄,肾脏明显增大,常无钙化。结合病史及实验室检查常能区分。
参考文献
1 曹丹庆,蔡祖龙.全身CT诊断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6,5.
2 钱德文.膀胱结核误诊1例报告.实用放射学杂志,2001,17:234.
3 许国宇,何宝明,由昆,等.膀胱结核的CT诊断,2005,24:138.
关键词 结核 肾脏 螺旋CT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13.156
资料与方法
2008年10月~2009年10月收治肾脏结核患者23例,除2例病变完全愈合外,其余均为活动性肾结核。男10例,女13例;年龄15~76岁,平均47岁。临床症状主要有腰部不适、胀痛、尿频、尿急、血尿、脓尿、低热、乏力等。
均行尿常规沉淀物抗酸染色、细菌培养、结核菌素试验(PPD抗体)、血常规、血沉检查,其中4例行膀胱镜检查。
采用GE synergy螺旋CT扫描仪,层厚10mm,间距10mm,螺距1:1,120~130Kv,130mA,分别行双肾、输尿管走行区、膀胱扫描,部分病例对局部行薄层扫描。所有患者均进行了增强扫描,根据对比剂排泄情况选择不同时间延迟扫描。CT扫描前1天要求肠道准备,并在扫描前1小时口服1%泛影葡胺稀释液500ml。
结 果
肾脏结核早期CT表现:90%肾结核均为原发感染期,细菌经血管抵达肾脏,只有少数为原发后感染扩散所引起。由于这类微小病灶体积小,除非发生钙化,否则CT亦难检查出来,早期肾脏可显示正常。
肾脏结核中期CT表现:若患者免疫力低,则细菌经过肾小球过滤到达肾皮质引起结节增生和组织破坏,以后逐渐融合而中心发生干酪样坏死形成寒性脓肿,当病变发展到肾髓质时,肾乳头发生溃疡、坏死,并蔓延至肾盏,形成空洞性溃疡。病灶可经过淋巴、血液或直接蔓延,这些病变多发生在肾乳头处,因而CT表现为单侧或双侧肾脏体积增大,外周部分单个或多个大小不等、边缘模糊的低密度病灶或囊腔,囊内CT值近似于水密度,增强扫描可见囊腔与集合小管系统相通,有造影剂进入囊腔。与之相通的肾盏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形,肾功能可正常。肾周筋膜增粗、模糊,同侧腰大肌影可肿胀。
肾脏结核晚期CT表现:病变继续发展可成为无功能脓肾,并可侵及肾周而引起炎症和脓肿,亦可发展为肾自截。表现为肾功能低下,肾皮质萎缩,肾盏、肾盂扩大,可有空洞、钙化,并可见增厚的肾盂和输尿管壁。
讨 论
肾结核与膀胱结核的关系:本组确诊为膀胱结核的6例均继发于肾结核,肾结核病变重、未及时治疗或正规治疗者,膀胱的病变也越重。一侧肾结核可引起对侧肾积水,其原因之一是膀胱结核蔓延到对侧输尿管口,引起对侧肾、输尿管积水,由此发展为双侧肾结核。因此发现了肾结核,仅重视肾脏,而忽略了膀胱病变也是膀胱病情加重的另一原因。
肾结核的CT表现:诊断本病主要根据临床、尿检、肾盂造影和膀胱镜等检查。当患者无结核中毒症状,尿检找不到结核杆菌,肾盂造影因肾功能不良肾盂肾盏显影不佳或不显影,需做CT检查。
肾结核随病变发展阶段而不同。早期结核菌经血流播散致双肾,引起双肾皮质肾小球血管丛病变,此时CT检查肾无阳性发现。当病变发展干酪化形成寒性脓肿,破坏肾乳头,侵犯肾盂肾盏时,CT可见单侧或双侧肾脏增大,肾实质内有单发或多发的大小不等、形态不一小囊腔,CT值接近于水,囊腔内或周边可有钙化斑。脓肿大可压迫肾皮质,使肾皮质变薄,肾形态不规则。脓肿如破溃到肾包膜外,CT可见肾周间隙弥漫性软组织影。增强扫描冷脓肿腔内不增强,周边可见环形增强。病变侵及输尿管同侧肾盂肾盏扩张,肾结核晚期肾功能丧失,肾萎缩变小,可见肾脏钙化自截。
鉴别诊断:①肾脓肿:呈低密度,CT值为20~30HU,病变内有气体是其特征性表现,含气较多时可形成液-气平面,囊腔内或周边常无钙化。②肾囊肿:境界清楚,呈圆形囊性占位,大部分与肾盏不通,肾盂性囊肿可与肾盏相通,其内可见造影剂潴留,但其壁清楚,无肾盂狭窄及输尿管壁的增厚,肾排泄正常,无尿频及脓尿等症状。③多囊肾:双肾明显增大,内有多发大小不等的囊性占位,囊肿不与集合小管系统相通,囊肿中有正常肾组织,肾盏、肾盂受压移位或变形,但无破坏。④梗阻性肾积水:常可见阳性结石,近端肾盏、肾盂扩大,其边缘锐利。严重者肾皮质菲薄,肾脏明显增大,常无钙化。结合病史及实验室检查常能区分。
参考文献
1 曹丹庆,蔡祖龙.全身CT诊断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6,5.
2 钱德文.膀胱结核误诊1例报告.实用放射学杂志,2001,17:234.
3 许国宇,何宝明,由昆,等.膀胱结核的CT诊断,2005,24: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