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探讨负载去细胞基质的壳聚糖(CS)/纳米羟基磷灰石(nHA)复合微球与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联合培养的生物相容性.方法 制备负载去细胞基质的CS/nHA复合微球,分离、提纯SD大鼠的BMSCs.实验分为4组(每组每个时间点6个样本):空白组:单纯BMSCs培养,对照组1:去细胞基质与BMSCs共培养,对照组2:nHA与BMSCs共培养,实验组:负载去细胞基质的CS/nHA与BMSCs共
【机 构】
:
030001太原,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骨科,030001太原,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骨科,030001太原,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骨科,030001太原,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骨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负载去细胞基质的壳聚糖(CS)/纳米羟基磷灰石(nHA)复合微球与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联合培养的生物相容性.方法 制备负载去细胞基质的CS/nHA复合微球,分离、提纯SD大鼠的BMSCs.实验分为4组(每组每个时间点6个样本):空白组:单纯BMSCs培养,对照组1:去细胞基质与BMSCs共培养,对照组2:nHA与BMSCs共培养,实验组:负载去细胞基质的CS/nHA与BMSCs共培养.于培养14、21 d,采用茜素红染色观察BMSCs的成骨分化能力.于培养3、7、10、14、21 d,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试剂盒检测各组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Ⅰ型胶原和骨桥蛋白的表达. 结果 负载去细胞基质的CS/nHA复合微球呈球形,粒径范围为3.52 ~ 29.65 μm.培养第21天,实验组内可见大量钙质沉积,茜素红染色呈阳性;对照组有少量钙质沉积;空白组钙质沉积更少.从培养第7天开始,实验组的ALP活性、Ⅰ型胶原表达量明显高于其他3组,对照组1、对照组2的ALP活性、Ⅰ型胶原表达量又明显高于空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培养第10天开始,实验组的骨桥蛋白表达量明显高于其他3组,对照组1、对照组2的骨桥蛋白表达量又明显高于空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养第21天,实验组和对照组ALP活性、Ⅰ型胶原及骨桥蛋白的表达均达到高峰. 结论 负载去细胞基质的CS/nHA复合微球与BMSCs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幼儿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临床特点与手术治疗.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2例幼儿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资料,男1例,女1例;年龄分别为13、16个月;致伤原因均为汽车碾压伤.损伤情况:1例女性患儿右髂骨骨折、右耻骨上下支骨折、左骶髂关节脱位,伴有失血性休克和右股骨转子间骨折;另1例男性患儿耻骨联合分离,左髂骨骨折,伴有左股骨干骨折.2例患儿骨盆骨折按Torode-
目的 调查并分析成人腕舟骨骨折的流行病学特征. 方法 利用医学影像计算机存档与传输系统收集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5年间诊治的所有骨折患者资料,筛选出成人腕舟骨骨折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患者性别、年龄、合并损伤、骨折类型等数据,总结并分析成人腕舟骨骨折的流行病学分布特征. 结果 5年间共诊治成人腕舟骨骨折482例,占同期腕骨骨折的66.21% (482/728),占同期成人全身骨折的
目的 比较肩关节镜与体外冲击波治疗慢性肩袖钙化性肌腱炎的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6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50例慢性肩袖钙化性肌腱炎患者资料,男20例,女30例;年龄18 ~72岁,平均48.8岁.所有患者均经肩关节正位、冈上肌出口位X线片及MRI检查确诊.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2组:关节镜组(采用肩关节镜治疗)25例和冲击波组(采用体外冲击波治疗)25例.末次随访时根据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
2013年第2期《中华创伤骨科杂志》刊登了“术前内科合并症对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疗效的影响”[1]一文(以下简称为“该文”).该文回顾性分析了2008年1月至2011年6月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且获得随访的185例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资料,探讨了术前合并内科疾病对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的影响,得出“术前合并内科疾病是影响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高龄股骨转子
目的 探讨尺骨茎突骨折对掌侧钢板固定下尺桡关节稳定的桡骨远端骨折术后疗效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2月至2011年2月收治的75例下尺桡关节稳定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资料,男33例,女42例;年龄18~80岁,平均40.9岁.44例患者伴有尺骨茎突骨折(伴尺骨茎突骨折组),31例不伴有尺骨茎突骨折(不伴尺骨茎突骨折组).末次随访时,根据患者的影像学和Gart-land-Werley腕关节评分
中国骨科医师协会外固定与功能重建专业委员与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拟于2014年10月10—11日共同主办“第五届滨州Ilizarov技术研讨会”。秦泗河主任委员领衔授课,骨外固定领域知名专家李刚、余斌、孙磊、曲龙、舒衡生、张群、彭爱民教授等亲临授课。同时还邀请韩国首尔圣母医院小儿骨科专家介绍Ilizarov外固定支架应用经验。欢迎国内同行参会研讨,会后授予国家级继续教育I类学分4分。
枕颈不稳的原因很多,包括类风湿性关节炎、先天性畸形、创伤、肿瘤、感染或退变等,枕颈不稳可无临床症状,也可引起疼痛、神经功能障碍、瘫痪、甚至猝死,需行枕颈固定融合术[1].枕颈连接高度的活动性使枕颈固定具有一定的难度[2].本文按不同枕颈固定术式的优缺点及生物力学稳定性作一综述.一、单纯植骨术或钢丝捆绑植骨术1935年Kahn和Yglesias[3]首次报告髂骨块加大量的碎骨块植骨辅以石膏外固定进行
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由于具有牢固的三维固定效果、良好的生物力学稳定性以及较好的复位和矫正畸形作用,被广泛用于脊柱外科.数字虚拟技术的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完全建立在计算机辅助技术的基础上,使手术医生能够高效率、高精度、三维立体地了解脊柱结构、骨折情况、模拟置钉过程及制作个体化模板,从而科学地判断手术指征,制定最佳手术方案,最大程度地减少手术创伤,避免神经损伤,尽快恢复机体功能.本文就近几年国内外数字
目的 调查Colles骨折的流行病学特征并分析其变化趋势.方法 利用医学影像计算机存档与传输系统及病案查询系统收集2003年1月至2012年12月诊治的Colles骨折患者资料,并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将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的患者资料定为A组,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的患者资料定为B组,统计患者性别、年龄等数据,并对两组性别构成及年龄段分布进行对比. 结果 共诊治5 980例C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