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桥经验”:毛泽东、习近平跨世纪的共同关注

来源 :党史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xwy13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什么是“枫桥经验”


  1963年11月,一个立足于把社会矛盾解决在基层和萌芽状态的“枫桥经验”,因毛泽东的亲自关注和推广,引发全党全社会的高度重视,从此在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域树起了一个创新党的群众路线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先进典型。
  2003年和2013年,在毛泽东批示、总结、推广“枫桥经验”40周年和50周年之际,习近平分别对新时期如何认识“枫桥经验”的时代意义、进一步创新发展“枫桥经验”的时代内涵作出重要批示,提出“把学习推广新时期‘枫桥经验’作为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总抓手”。他还不断对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作出许多重要指示,使“枫桥经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创新发展有了更加深厚的社会影响力和长久的生命力。
  “枫桥经验”为何具有如此巨大的影响力和时代魅力?它到底是个什么样的经验?
  “枫桥经验”,诞生在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县(今诸暨市)一个叫枫桥的地方。因充分地发挥了基层党组织与普通群众的双重作用,通过“评审和说理”的方法,妥善地处理了一系列尖锐复杂的社会矛盾,甚至把一些可能演变成敌我矛盾的人民内部矛盾妥善地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从此,一个被称为“枫桥经验”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经验诞生。
  “枫桥经验”诞生时的核心内容,就是通过基层党组织发动群众,对存在破坏行为和潜藏破坏活动的地、富、反、坏分子进行评审和说理,由群众监督改造他们,不把矛盾和尖锐问题“上交”,不把存在突出问题的人物“上交”,最终把他们中间的绝大多数改造成新人。由此进一步扩展到在基层社会管理中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依靠基层组织和广大群众,就地解决当地发生的各种矛盾,化解纠纷,最大限度地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枫桥经验”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着眼点是,面对基层出现的复杂而尖锐的矛盾甚至“破坏活动”怎么办?基本方法是,“发动和依靠群众”,“做群众工作,组织群众,动员群众,教育群众”,采取“评审和说理”的方法;根本目的是,化解矛盾,解决尖锐复杂问题,特别是“制服敌人”,并且“把他们中间的绝大多数改造成新人”。
  要搞清楚“枫桥经验”的生命力为什么会如此长久,为什么会引起毛泽东、习近平如此高度重视,我们可以从历史和现实的双重视角,找到其中的答案。

毛泽东为什么会关注“枫桥经验”


  “枫桥经验”,是从基层党组织和干部群众的日常工作中诞生的创新经验,特别是基层群众创造的鲜活经验,是党的群众路线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在基层的生动体现。毛泽东特别看重的,也正是这一点。
  这个经验是在什么样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呢?毛泽东为什么一下子就抓住了这个典型,并如此关注,不仅要求在全国人大代表范围内知晓,还要向全社会推广?搞清这些问题,首先要了解当时毛泽东和党中央在思考和关注哪些重大问题。
  20世纪60年代初期,毛泽东特别重视下基层调查研究,重视基层创造的社会主义建设新鲜经验。这一时期,他不断走出办公室,有时离开北京好几个月,到各地搞调查研究。“跑了这么多省”后,他反复强调这样一个观点:在我们进行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过程中,对基层出现的“歪风邪气”“牛鬼蛇神”,一定要“打下去”,但是必须走群眾路线,“打的方法,也不能个个拿来枪毙,不能用那个生硬的方法”,“动不动就杀人,那不解决问题”。对于搞好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他提出了一些主要的方法:依靠群众,依靠省、地、县、社的广大干部,把广大干部群众发动起来,这是最主要的方法,是自我教育的方法。
  就在批示总结推广“枫桥经验”之前,他刚刚从湖北、湖南、江西、浙江、上海等地调研、视察回来。1963年11月12日,在回北京的途中,专列停靠天津时,他还请河北省委的负责同志来谈话,了解河北当地的情况。谈话中,他根据自己的一些体会强调,领导干部不能光坐在办公室看文件,要下去搞调查研究,有些工作要学会搞试点,要接受各地创造的好经验。在谈到如何搞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时,他提出,必须走群众路线,领导干部要下去蹲点,要善于抓住“典型材料”。在谈到如何对待那些犯了错甚至严重错误的人时,他还特别提出:人有错是可以改的,对那些犯错误的人,只要诚恳承认错误,坚持改正,群众会原谅的;除罪大恶极、血债严重,群众不答应的以外,贪污这一条能改就照常使用,严重的调离使用也是必要的,还可以劳动改造。
  就在批示“枫桥经验”前后,毛泽东不断要求各地党政负责同志,要善于把农村社教运动中的一些典型经验总结出来,上报中央。这些说明,在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坚持走群众路线,提倡搞调查研究,善于发现和总结基层工作的创新经验,同时,允许犯错误的人改正错误,通过说理的方法教育人、引导人、转化人等,这是毛泽东发现和推广“枫桥经验”的逻辑前提和思想基础。
  有关资料表明,毛泽东最早对“枫桥经验”感兴趣,始于1963年11月21日晚上汪东兴的汇报。汪东兴当时任公安部副部长、中央办公厅警卫局局长,受部长谢富治委托,他先向毛泽东口头汇报了谢富治代表公安部准备在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作发言用的稿子的主要内容。这篇发言稿题为《依靠广大群众,加强人民民主专政,把反动势力中的绝大多数改造成为新人》,有6000字左右。毛泽东接过发言稿,一看题目,立即产生兴趣,说:题目很新鲜,既然拿来了,我还是看看。没想到,这一看,其中讲到的“诸暨县的经验”(即“枫桥经验”)引起了毛泽东的高度关注。
  “诸暨县的经验”,是在谢富治发言稿的结尾部分讲的。这篇发言稿在最后讲到“改造一切有破坏活动的地、富、反、坏分子和其他反动分子”的问题时,强调了贯彻中央有关“一个不杀,大部不捉”的方针,并介绍了“浙江诸暨县枫桥区的七个公社”共同创造的“好经验”,原文是:
  浙江诸暨县枫桥区的七个公社,共有地、富、反、坏分子九百多人,其中一百六十多人有比较严重的破坏活动。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开始的时候,干部和群众要求逮捕四十五人,经过发动群众,对地、富、反、坏分子进行了评审和说理斗争,制服了敌人。现在,运动已经基本结束,群众认为都可以留在生产队里,由群众监督改造他们,不要求“上交”了。诸暨县的经验以及其他一些地方的经验,最基本的一条,就是发动群众,通过说理斗争,制服敌人。只要发动和依靠群众,就可以实现运动中“一个不杀,大部(百分之九十五以上)不捉”的方针,就可以进一步加强对反动阶级残余势力的专政,把他们中间的绝大多数改造成新人。
  就是这个点题的例子,引起了毛泽东的极大兴趣。第二天一早,他一口气读完后,在发言稿上作了重要批示:
  富治、彭真同志:此件看过,很好。讲过后,请你们考虑,是否可以发到县一级党委及县公安局,中央在文件前面写几句介绍的话,作为教育干部的材料。其中应提到诸暨的好例子,要各地仿效,经过试点,推广去做。
  同时批给彭真,是因为彭真担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第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毛泽东批示的“诸暨的好例子”指的就是“诸暨县枫桥区的七个公社”创造的经验。
  写完批示,毛泽东意犹未尽,又把汪东兴找来谈话。据汪东兴回忆,毛泽东在谈话中多次谈到“诸暨的好例子”“诸暨的经验”,讲了这样一些意思:
  对诸暨的经验,你们要总结一下,搞个千把字的材料,回答两个问题:(一)群众为什么懂得要这样做;(二)证明依靠群众办事是个好办法。
  毛泽东还说:“你们公安部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如何做群众工作,组织群众,教育群众……从诸暨的经验看,群众起来以后,做得并不比你们差,并不比你们弱,你们不要忘记动员群众。”“诸暨的经验,要好好总结一下,整理一个材料,先发这个发言,后发诸暨的,材料要短一点,长了没人看,短了就有人看。你们经常要蹲点,做这个工作。”
  毛泽东还特别提到:这个经验材料,不仅人大代表要了解,四级干部也要教育。
  在毛泽东审阅的这篇发言稿中,每个部分都列举了不同的经验事例,而毛泽东敏锐地发现了其中的“诸暨的经验”,即“枫桥经验”,不仅专门对此作出重要批示,而且进一步找有关方面同志来谈应该如何总结推广,作出详细、周到的部署。“枫桥经验”,正是在毛泽东的发现、关注、批示、部署、推广下,应运而生的。

“枫桥经验”是毛泽东推广的系列基层工作经验之一

毛泽东治国理政的一个重要方法


  推广“枫桥经验”,是毛泽东发现、总结、推广一系列基层创新工作经验的一个重要实例。新中国成立后,在探索符合中国实际的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毛泽东善于抓住基层工作中创造的一些典型事例,发现、总结、推广了一系列鲜活的基层工作经验。
  比如,对于大城市的接收和管理。1950年春,新中国刚成立不久,上海这样的大城市面临社会秩序比较混乱,敌特活动表面化,税收、公债政策受到攻击,劳资关系紧张,人心浮动等严重局面。在这种极困难的形势下,毛泽东及时发现并推广了“上海打退四月危机的经验”:调整公私关系,实行公私兼顾政策;改善劳资关系,照顾双方利益;适当减少税收;救济失业工人;开展自我批评,纠正工作中的缺点;等等。他把陈毅关于上海工作的综合报告转发全国,并写道:“上海打退四月危机的经验及目前采取的各项政策,是各地大城市党委值得研究的,请将此项报告转发各主要城市党委研究。”
  比如,对于克服刚刚执政就在党内滋生起来的腐败现象和官僚主义问题。1951年,毛泽东推广了“东北经验”。新中国成立之初,面临抗美援朝战争、镇压反革命运动和恢复生产等艰巨任务,东北局创造了反贪污蜕化、反官僚主义运动的经验,主要做法是“开展一个群众性的民主运动”,“首长负责、亲自领导”,“真正把群众发动起来”,“加强思想领导,提高群众的积极性”,“争取群众,使坏分子孤立”,“不断地研究新的问题与经验”,“深入检查,及时反映情况”等。毛泽东将东北局的报告转发全国,要求党政军各级领导重视“东北的经验”,“在此次全国规模的增产节约运动中进行坚决的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斗争”。
  比如,对于新中国如何在百废待兴中迅速发展生产的问题。1951年,毛泽东又推广了“新疆军区经验”。这一经验产生于解放军在实行土地改革和生产计划中,军队党员干部帮助当地农民组织集体农庄,利用軍队集体劳动的经验,集中屯垦经营大农场。毛泽东认为,“利用军队集体劳动的经验,试办十个农民的集体农庄的计划,这个计划很好”。他立即提出“已将每省试办一个或几个集体农庄”的经验写入中央“即将发出的关于发展农业互助合作的决议草案里”。他还要求在试行中“随时总结经验报告中央”。
  比如,对于在中国农村如何建设社会主义。1955年,为探索中国农村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基本途径和做法,毛泽东集中总结并亲自推广了一大批各地搞农业合作化的经验。他亲自主持编辑《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一书,“用十一天的功夫,关了门,看了一百二十几篇报告、文章”。他特别看重来自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基层的典型材料,认为“这些材料很有说服力”。而恰恰就在主持编辑这本汇总基层经验的集子时,他还专门关注了浙江省慈溪县岐山乡五洞闸合作社的经验,称这是一个“了不起的事例,应当使之传遍全国”。他亲自为这本书写了104篇按语,并反复修改补充完善。《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一书于1956年1月公开出版。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等人一边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路子,一边总结并推广基层创造的典型经验。到1956年,毛泽东从总体上深入思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经验,并发表了《论十大关系》。正如他在《十年总结》中所说的:“前八年照抄外国的经验。但从一九五六年提出十大关系起,开始找到自己的一条适合中国的路线。”虽然毛泽东这里说的是1956年前在总体上“照抄外国的经验”,但是,无论之前还是之后,毛泽东在各个方面都特别注意总结我们自己探索和创造出的新鲜经验,并加以推广。
其他文献
直索责任是裁判性规范,在司法实践中由法官在具体案例中对债权人保护与股东保护做出法益衡量,决定是否突破有限责任原则。我国《公司法》第20条第3款的法律适用区别于英美揭
期刊
期刊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加强和拓展社会服务功能是高职院校内涵发展的要求,也是高职院校的重要任务。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已经发展了多种社会服务的模式,本文以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从实施各种社会服
1940年6月27日,遵照中央军委指示,彭雪枫领导的新四军第六支队和黄克诚领导的八路军第二纵队合编为八路军第四纵队,由彭雪枫任司令员,黄克诚任政委,张震任参谋长,肖望东任政治部主任。7月27日,根据刘少奇的指示,黄克诚率第四纵队一部直插皖东北,此后又奉命与八路军陇海南进支队、苏鲁豫支队合编为八路军第五纵队,由黄克诚任司令员兼政委,共2万余人,执行“向东发展”的任务;原八路军第四纵队重新作了整编,共
期刊
本文对代理理论(agency theory)的理论发展进行了简单的梳理和回顾,详细介绍了当前社会学代理理论的主要作品,并对应用代理理论对中国政治进行研究的几个重要作品进行了深入
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和搞好校园文化建设相辅相成,不仅有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研究,而且也对实践教育有及其重要的影响。实效性是衡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否做好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