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正式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历史任务。乡村振兴是一项长期的历史性任务,针对贫困地区不同的资源禀赋和发展需求,因地制宜实施精准帮扶,激发贫困地区发展的内生动力。旅游业是精准扶贫的重要方式,从国家出台各类乡村旅游扶持政策,到文旅企业、社会资本积极参与,都给旅游扶贫注入了巨大的能量和活力。旅游扶贫是产业扶贫中返贫率低、受益面广、拉动性强、扶贫效果好的扶贫方式,既能帮助贫困地区,又能给广大消费者提供美好的生活体验。
关键词:乡村振兴;旅游扶贫;发展研究
一、乡村振兴战略下的旅游扶贫发展现状
重庆作为我国中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具有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和少数民族地区于一体的特殊性,脱贫攻坚任务很重。但从贫困地区的旅游资源条件看,或拥有丰富的自然生态资源,或具有浓郁的人文旅游资源。因此,立足资源禀赋,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不仅可以解决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更可以在脱贫之后实现致富、自我发展、改善生活环境、缩小城乡贫富差距等,是具有内生潜力的扶贫开发良策之一。
二、重庆民族地区康养旅游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
重庆民族地区主要集中在渝东南的酉秀黔彭石,与渝鄂湘黔四省市结合相连,是重庆唯一集中连片、也是全国为数不多的以土家族和苗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区。渝东南地区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与重要生物多样性保护区,武陵山绿色经济发展高地、重要生态屏障、生态民俗文化旅游带和扶贫开发示范区。重庆民族地区生态良好、资源富集、产业基础扎实、政策支持有力,康养旅游产业发展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
(一)优势(strengths)
(1)良好的生态环境。渝东南地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自然环境优美,六度(温度、湿度、高度、优产度、洁净度、绿化度)指标优良,发展生态康养产业优势突出。
(2)丰富的资源禀赋。渝东南地区资源最为丰富,拥有不少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森林覆盖率达56.4%,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全市第一,发挥着区域“绿肺”、流域“水塔”的生态功能。尤其山地景观资源丰富,如武隆仙女山被誉为“东方的阿尔卑斯山”,彭水摩围山被称为“悬在天堂上的氧吧”。
(3)鲜明的民族文化。民族文化是一种重要的旅游资源。土苗民族风情文化更具特色和神秘性,重庆民族地区是红色文化、民族文化、历史文化富集区,具有丰富多彩、特色鲜明的文化和旅游资源。
(二)劣势 (weaknesses)
(1)产业发展缺乏品牌。在国际上,很多国家都已打造了具有国际影响力和独特卖点的康养旅游产品,如日本温泉养生、法国庄园养生等。国内整体康养旅游服务供给能力和质量都偏弱,难以满足市场需求多样化的矛盾。重庆民族地区康养产品和服务档次,过分依赖自然景观、农业资源和地理条件,以大众观光为主,仅能满足游客吃住、简单观光等浅层需求,健康养生、休闲度假、民俗文化等方面的特色项目稀缺,且开发不合理,同质化严重。
(2)相关产业融合不够。从产业深度看,康养旅游产业尚未形成能够针对各个年龄层次群体提供全面康养服务的矩阵,“全区域全体验式”的康养旅游产品尚未构建。从产业宽度看,与医疗、体育、地产、金融、制造等产业的融合不充分,与互联网+、大数据技术的联系不紧密,大康养产业联盟尚未形成。
(3)投资成本高回报慢。康养旅游项目投资成本高、投资周期长、回报慢,企业需要具备较强的资金实力、可持续性及风险承受能力,目前国内企业对康业产业尚处在探索阶段,缺经验、缺模式、缺运营方式。
(4)人才资源极度匮乏。从事康养旅游业的人群文化水平普遍不高,专业性不强,大部分从业者都不是旅游专业出身,也未受到过专业的培训。大部分本地的青壮年人群外出工作,发展康养旅游产业,需要多渠道促使人员返乡就业。
(三)机遇(Opportunities)
渝东南地区享有民族地区、武陵山连片特困区、西部大开发等政策以及重庆市委市政府给予的专项政策支持,政策的“洼地效应”较为明显,康养产业发展潜力巨大。
(四)挑战(Threats)
重庆民族地区的生态环境破坏容易,修复困难,生态康养产业发展面临巨大的生态环境保护压力。同时,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水平较为落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康养旅游产业的发展。
三、重庆民族地区康养旅游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以组织和政策保障推进产业整体发展
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市场主体、社会参与、全民兴旅,形成上下一心、统筹推进的强大合力。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原则,制定出台支持旅游发展的综合性政策和招商引资政策,确保政策保障力度与旅游发展需求相适应。各级有关部门在资源配置、产业导向等方面加大倾斜,特别是对大型旅游项目的建设、大型旅游企业集团的培育等在用地指标、融资信贷、税收政策、人才引进等方面给予大力扶持。各级有关部门对照国家、市有关康养旅游发展方面的政策,认真筛选康养旅游项目,推荐一批申报国家、市重大项目,争取上级政策、资金支持,为康养旅游发展提供保障。
(二)改善康养旅游产业发展的基础环境
重庆民族地区处于武陵山腹地,地形崎岖,交通不便,经济总量偏小,产业能级偏低,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严重制约了当地的旅游发展。要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突破制约渝东南发展最突出的瓶颈问题即交通,提高互联互通水平。要织密内部路网,增强区域内通畅度,完善微循环,建设一批便民路、产业路、旅游路。要提升枢纽节点,解决客运节点能力较弱,货运节点集散能力不强的问题。
(三)打造产品多样、体验丰富的康养旅游模式
一是不断丰富康养旅游内容。康养旅游发展要通过将渝东南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土苗民族风情和历史文化等资源与旅游过程中各个环节相结合,提高产品丰富度,各环节的体验性和舒适性,提高康养旅游产品的质量。二是搭建有层次的产品体系。遵循康养旅游发展规律,结合康养旅游市场需求情况,打造具有层次性的产品提高对各个目标市场的吸引力,从卖产品,向卖生态、卖环境、卖文化转变。三是要增强康养旅游与其他产业之间的联动。运用“康养+”的延伸思维,发展与康养相关的有机农业、中药、运动、特色食品等产业,实现旅游、康养与区域内产业的深入联动,构建“全区域全体验式”的康养旅游产品。
(四)实施人才培训和人才兴旅工程
加大从业人员经营管理能力和服务技能的培训力度,不断提高民族地区行业经营管理和服务质量水平。支持职业学校大力发展旅游教育,开设特色旅游專业,提高本地旅游人力资源规模和水平。完善旅游就业服务平台,充分提供旅游就业信息,鼓励支持涉旅企业广泛吸纳旅游人才就业。更重要的是培训和鼓励当地民众参与到康养旅游发展中。当地民众一般是年纪偏大的人群,他们通常对本地的民俗文化、传统技艺更了解,同时对旅游扶贫而带来文化传承保护的感知却又最不明显。
在“健康中国2030”、“乡村振兴”双重国家战略下, 为康养旅游产业发展带来重大战略机遇。新冠肺炎疫情之后,更多人认识到健康、养生的重要性,重庆民族地区康养旅游产业发展要把握住机遇,实现产品更加成熟,规划更加完善,服务更加创新,建设更加配套,助推脱贫攻坚,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把渝东南建成风情浓郁的民族地区,全国知名的康养旅游胜地。
关键词:乡村振兴;旅游扶贫;发展研究
一、乡村振兴战略下的旅游扶贫发展现状
重庆作为我国中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具有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和少数民族地区于一体的特殊性,脱贫攻坚任务很重。但从贫困地区的旅游资源条件看,或拥有丰富的自然生态资源,或具有浓郁的人文旅游资源。因此,立足资源禀赋,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不仅可以解决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更可以在脱贫之后实现致富、自我发展、改善生活环境、缩小城乡贫富差距等,是具有内生潜力的扶贫开发良策之一。
二、重庆民族地区康养旅游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
重庆民族地区主要集中在渝东南的酉秀黔彭石,与渝鄂湘黔四省市结合相连,是重庆唯一集中连片、也是全国为数不多的以土家族和苗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区。渝东南地区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与重要生物多样性保护区,武陵山绿色经济发展高地、重要生态屏障、生态民俗文化旅游带和扶贫开发示范区。重庆民族地区生态良好、资源富集、产业基础扎实、政策支持有力,康养旅游产业发展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
(一)优势(strengths)
(1)良好的生态环境。渝东南地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自然环境优美,六度(温度、湿度、高度、优产度、洁净度、绿化度)指标优良,发展生态康养产业优势突出。
(2)丰富的资源禀赋。渝东南地区资源最为丰富,拥有不少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森林覆盖率达56.4%,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全市第一,发挥着区域“绿肺”、流域“水塔”的生态功能。尤其山地景观资源丰富,如武隆仙女山被誉为“东方的阿尔卑斯山”,彭水摩围山被称为“悬在天堂上的氧吧”。
(3)鲜明的民族文化。民族文化是一种重要的旅游资源。土苗民族风情文化更具特色和神秘性,重庆民族地区是红色文化、民族文化、历史文化富集区,具有丰富多彩、特色鲜明的文化和旅游资源。
(二)劣势 (weaknesses)
(1)产业发展缺乏品牌。在国际上,很多国家都已打造了具有国际影响力和独特卖点的康养旅游产品,如日本温泉养生、法国庄园养生等。国内整体康养旅游服务供给能力和质量都偏弱,难以满足市场需求多样化的矛盾。重庆民族地区康养产品和服务档次,过分依赖自然景观、农业资源和地理条件,以大众观光为主,仅能满足游客吃住、简单观光等浅层需求,健康养生、休闲度假、民俗文化等方面的特色项目稀缺,且开发不合理,同质化严重。
(2)相关产业融合不够。从产业深度看,康养旅游产业尚未形成能够针对各个年龄层次群体提供全面康养服务的矩阵,“全区域全体验式”的康养旅游产品尚未构建。从产业宽度看,与医疗、体育、地产、金融、制造等产业的融合不充分,与互联网+、大数据技术的联系不紧密,大康养产业联盟尚未形成。
(3)投资成本高回报慢。康养旅游项目投资成本高、投资周期长、回报慢,企业需要具备较强的资金实力、可持续性及风险承受能力,目前国内企业对康业产业尚处在探索阶段,缺经验、缺模式、缺运营方式。
(4)人才资源极度匮乏。从事康养旅游业的人群文化水平普遍不高,专业性不强,大部分从业者都不是旅游专业出身,也未受到过专业的培训。大部分本地的青壮年人群外出工作,发展康养旅游产业,需要多渠道促使人员返乡就业。
(三)机遇(Opportunities)
渝东南地区享有民族地区、武陵山连片特困区、西部大开发等政策以及重庆市委市政府给予的专项政策支持,政策的“洼地效应”较为明显,康养产业发展潜力巨大。
(四)挑战(Threats)
重庆民族地区的生态环境破坏容易,修复困难,生态康养产业发展面临巨大的生态环境保护压力。同时,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水平较为落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康养旅游产业的发展。
三、重庆民族地区康养旅游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以组织和政策保障推进产业整体发展
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市场主体、社会参与、全民兴旅,形成上下一心、统筹推进的强大合力。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原则,制定出台支持旅游发展的综合性政策和招商引资政策,确保政策保障力度与旅游发展需求相适应。各级有关部门在资源配置、产业导向等方面加大倾斜,特别是对大型旅游项目的建设、大型旅游企业集团的培育等在用地指标、融资信贷、税收政策、人才引进等方面给予大力扶持。各级有关部门对照国家、市有关康养旅游发展方面的政策,认真筛选康养旅游项目,推荐一批申报国家、市重大项目,争取上级政策、资金支持,为康养旅游发展提供保障。
(二)改善康养旅游产业发展的基础环境
重庆民族地区处于武陵山腹地,地形崎岖,交通不便,经济总量偏小,产业能级偏低,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严重制约了当地的旅游发展。要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突破制约渝东南发展最突出的瓶颈问题即交通,提高互联互通水平。要织密内部路网,增强区域内通畅度,完善微循环,建设一批便民路、产业路、旅游路。要提升枢纽节点,解决客运节点能力较弱,货运节点集散能力不强的问题。
(三)打造产品多样、体验丰富的康养旅游模式
一是不断丰富康养旅游内容。康养旅游发展要通过将渝东南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土苗民族风情和历史文化等资源与旅游过程中各个环节相结合,提高产品丰富度,各环节的体验性和舒适性,提高康养旅游产品的质量。二是搭建有层次的产品体系。遵循康养旅游发展规律,结合康养旅游市场需求情况,打造具有层次性的产品提高对各个目标市场的吸引力,从卖产品,向卖生态、卖环境、卖文化转变。三是要增强康养旅游与其他产业之间的联动。运用“康养+”的延伸思维,发展与康养相关的有机农业、中药、运动、特色食品等产业,实现旅游、康养与区域内产业的深入联动,构建“全区域全体验式”的康养旅游产品。
(四)实施人才培训和人才兴旅工程
加大从业人员经营管理能力和服务技能的培训力度,不断提高民族地区行业经营管理和服务质量水平。支持职业学校大力发展旅游教育,开设特色旅游專业,提高本地旅游人力资源规模和水平。完善旅游就业服务平台,充分提供旅游就业信息,鼓励支持涉旅企业广泛吸纳旅游人才就业。更重要的是培训和鼓励当地民众参与到康养旅游发展中。当地民众一般是年纪偏大的人群,他们通常对本地的民俗文化、传统技艺更了解,同时对旅游扶贫而带来文化传承保护的感知却又最不明显。
在“健康中国2030”、“乡村振兴”双重国家战略下, 为康养旅游产业发展带来重大战略机遇。新冠肺炎疫情之后,更多人认识到健康、养生的重要性,重庆民族地区康养旅游产业发展要把握住机遇,实现产品更加成熟,规划更加完善,服务更加创新,建设更加配套,助推脱贫攻坚,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把渝东南建成风情浓郁的民族地区,全国知名的康养旅游胜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