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回族姓氏作为回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折射出了回回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而回族姓氏中的马姓因其特殊的历史,显现出了不同于其它回族姓氏的特点。本文从回族马姓的起源入手,探讨回族马姓中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回族马姓;来源;文化内涵
回族本无姓氏,只有名字,即所谓的经名。元朝时,回族形成之后,由于与汉族长期杂居,受汉文化的影响,回族人也开始使用姓氏。同时,因为回族的形成与阿拉伯和波斯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回族在定姓氏时,保留了阿拉伯、波斯人名的特点。但是回族形成后,普遍使用汉语,回族姓氏也逐渐汉化,现在来看,已与汉族姓氏基本相同。语言大师罗常培先生在《语言与文化》一书中指出“姓氏和别号有时也可以反映出宗教信仰。”并把回族姓氏分为三类:第一,回族姓氏有与汉人相同的普通姓,如:王、刘、杨等;第二,纯回姓,如:回、哈、海、虎、赛等,这些姓氏是回族特有的姓氏;第三,准回姓,如:马、麻、白、满、蓝等,准回姓就有依据汉姓来的。从回族丰富复杂的姓氏中可推断宗教信仰和民族来源的习惯。同时,在这些姓氏中也包含了除宗教文化以外的丰富的内容,体现出了文化含义。
一、回族姓氏的来源
由于回族在历史上与阿拉伯、波斯民族以及汉民族的特殊关系,其姓氏深深地打上了这些民族文化的烙印。其来源是比较丰富而又复杂的:
1.音译。由于回族原名音节多,不但听起来不顺口,所以回族马姓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取原名中某字的音译,主要是摘取首字、尾字或中间某个字的情况。如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在中国明代以前音译为汉语“马哈漠德”、“马哈麻”等,所以回族马姓以音译的首字“马”作为自己的姓氏。
2.意译。回回人在定姓时所采取的一种意译原名的方式值得注意。例如薛文波先生在《回回姓氏考》中提出,回族的“马”姓还来源于元代葛逻禄人(即哈喇鲁人),他们随成吉思汗参加了元帝国征战,后大批人居内地屯居,成为回回户的成员,而“葛逻禄”的意思是“马”。与音译原音一样,这也是一种保存自己血统的方式。
3.改姓。这种回族姓氏因历史久远等诸多原因,在现实生活使用中已不容易被人们发现,但在一些史料上仍有记载。如云南昭通《保氏谱系》记载:“有因世变逃避蛮夷间者”而改姓马氏,这是由于定居而改姓为马。此外,因隐居而改姓、因随母而改姓等也都是改姓的重要原因。
4.赐姓。由于在伊斯兰教中,马姓人多,故而皇帝以马姓赐之。《回回历史与伊斯兰文化》一书载,“英宗天顺元年,回回赤刺思之子,赐姓马中,名政。”等内容。这也反映了赐姓在当时回族相对普遍。
二、回族马姓的文化内涵
回族姓氏是一种家族血缘关系、精神纽带和文化传承标志,和汉族马姓相比,虽然回族马姓的形成具有着与汉族马姓完全不同的途径,但同样具有这种文化特性,具有著丰富的文化含义。
1.回族马姓蕴涵着家族血缘、文化传承的记忆。大多数情况下,回族的姓氏是音译原名中的某字。以此来传承自己的血脉、保存自己的文化。如上文提到由“马哈漠德”等定姓为“马”的方式,是通过音译的方法来定的姓。还有意译定姓的方法,如“马”姓就是“葛逻禄”的意译。这些不同的定姓方式,都是回族保存自己文化的方式。回族的马姓,虽然与汉族的马姓字形相同,但就其来历是完全不同的,所运载的文化自然也是不同的。
2.回族马姓蕴涵着其宗教信仰的标记。在回族历史发展过程中,伊斯兰文化占着重要的地位,在《明史·西域》中对回族有这样的描述:“迄元世,其人遍于四方,皆守教不替。”这可见回族对伊斯兰信仰的范围,回族这种宗教文化特征在其生活态度、行为方式等方面都有所表达。很多回族姓氏,外在姓氏是汉字符号,内涵却是宗教信仰的符号。如“马”姓的来源就具有这种特征。由于回回人大都信仰伊斯兰教,而穆圣曾被译为“马哈漠德”、“马哈麻”等,所以音译首字成了回回人定姓的主要方式,从中也可见“马”姓与伊斯兰教的关系。
3.回族马姓表明了回族族源的多元性。回族的马姓也从另一个侧面证实着回族族源形成的历史发展过程。回族马姓就其来源来说,是比较复杂的。例如由“葛逻禄”意译过来的马姓,可能源于蒙古族,由于元代葛逻禄人,在1121年随成吉思汗参加了元帝国征战,后大批人居内地屯居,而成为回回户的成员。由“马哈漠德”等音译的马姓,因为与伊斯兰教及其创始人的特殊关系,而显示出了与阿拉伯的关系,但不能认为其必定来源于阿拉伯民族。因为回族人大都信仰伊斯兰教,所以在定姓时多以穆罕默德的汉译名的首译字为首选。当然,也不能排除这类回族“马”姓的一些人直接就来源于阿拉伯。
回族姓氏作为承载回族文化的重要形式之一,有着丰富的文化含义,而回族马姓作为回族第一大姓,对研究回族语言文化、历史形成都将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罗常培:《语言与文化》,北京出版社,2004年.
[2]薛文波:《回回姓氏考》,《宁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4期.
[3]林松、和龚:《回回历史与伊斯兰文化》,今日中国出版社,1992 年.
作者简介:李冀尖,男,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2013级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
【关键词】回族马姓;来源;文化内涵
回族本无姓氏,只有名字,即所谓的经名。元朝时,回族形成之后,由于与汉族长期杂居,受汉文化的影响,回族人也开始使用姓氏。同时,因为回族的形成与阿拉伯和波斯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回族在定姓氏时,保留了阿拉伯、波斯人名的特点。但是回族形成后,普遍使用汉语,回族姓氏也逐渐汉化,现在来看,已与汉族姓氏基本相同。语言大师罗常培先生在《语言与文化》一书中指出“姓氏和别号有时也可以反映出宗教信仰。”并把回族姓氏分为三类:第一,回族姓氏有与汉人相同的普通姓,如:王、刘、杨等;第二,纯回姓,如:回、哈、海、虎、赛等,这些姓氏是回族特有的姓氏;第三,准回姓,如:马、麻、白、满、蓝等,准回姓就有依据汉姓来的。从回族丰富复杂的姓氏中可推断宗教信仰和民族来源的习惯。同时,在这些姓氏中也包含了除宗教文化以外的丰富的内容,体现出了文化含义。
一、回族姓氏的来源
由于回族在历史上与阿拉伯、波斯民族以及汉民族的特殊关系,其姓氏深深地打上了这些民族文化的烙印。其来源是比较丰富而又复杂的:
1.音译。由于回族原名音节多,不但听起来不顺口,所以回族马姓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取原名中某字的音译,主要是摘取首字、尾字或中间某个字的情况。如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在中国明代以前音译为汉语“马哈漠德”、“马哈麻”等,所以回族马姓以音译的首字“马”作为自己的姓氏。
2.意译。回回人在定姓时所采取的一种意译原名的方式值得注意。例如薛文波先生在《回回姓氏考》中提出,回族的“马”姓还来源于元代葛逻禄人(即哈喇鲁人),他们随成吉思汗参加了元帝国征战,后大批人居内地屯居,成为回回户的成员,而“葛逻禄”的意思是“马”。与音译原音一样,这也是一种保存自己血统的方式。
3.改姓。这种回族姓氏因历史久远等诸多原因,在现实生活使用中已不容易被人们发现,但在一些史料上仍有记载。如云南昭通《保氏谱系》记载:“有因世变逃避蛮夷间者”而改姓马氏,这是由于定居而改姓为马。此外,因隐居而改姓、因随母而改姓等也都是改姓的重要原因。
4.赐姓。由于在伊斯兰教中,马姓人多,故而皇帝以马姓赐之。《回回历史与伊斯兰文化》一书载,“英宗天顺元年,回回赤刺思之子,赐姓马中,名政。”等内容。这也反映了赐姓在当时回族相对普遍。
二、回族马姓的文化内涵
回族姓氏是一种家族血缘关系、精神纽带和文化传承标志,和汉族马姓相比,虽然回族马姓的形成具有着与汉族马姓完全不同的途径,但同样具有这种文化特性,具有著丰富的文化含义。
1.回族马姓蕴涵着家族血缘、文化传承的记忆。大多数情况下,回族的姓氏是音译原名中的某字。以此来传承自己的血脉、保存自己的文化。如上文提到由“马哈漠德”等定姓为“马”的方式,是通过音译的方法来定的姓。还有意译定姓的方法,如“马”姓就是“葛逻禄”的意译。这些不同的定姓方式,都是回族保存自己文化的方式。回族的马姓,虽然与汉族的马姓字形相同,但就其来历是完全不同的,所运载的文化自然也是不同的。
2.回族马姓蕴涵着其宗教信仰的标记。在回族历史发展过程中,伊斯兰文化占着重要的地位,在《明史·西域》中对回族有这样的描述:“迄元世,其人遍于四方,皆守教不替。”这可见回族对伊斯兰信仰的范围,回族这种宗教文化特征在其生活态度、行为方式等方面都有所表达。很多回族姓氏,外在姓氏是汉字符号,内涵却是宗教信仰的符号。如“马”姓的来源就具有这种特征。由于回回人大都信仰伊斯兰教,而穆圣曾被译为“马哈漠德”、“马哈麻”等,所以音译首字成了回回人定姓的主要方式,从中也可见“马”姓与伊斯兰教的关系。
3.回族马姓表明了回族族源的多元性。回族的马姓也从另一个侧面证实着回族族源形成的历史发展过程。回族马姓就其来源来说,是比较复杂的。例如由“葛逻禄”意译过来的马姓,可能源于蒙古族,由于元代葛逻禄人,在1121年随成吉思汗参加了元帝国征战,后大批人居内地屯居,而成为回回户的成员。由“马哈漠德”等音译的马姓,因为与伊斯兰教及其创始人的特殊关系,而显示出了与阿拉伯的关系,但不能认为其必定来源于阿拉伯民族。因为回族人大都信仰伊斯兰教,所以在定姓时多以穆罕默德的汉译名的首译字为首选。当然,也不能排除这类回族“马”姓的一些人直接就来源于阿拉伯。
回族姓氏作为承载回族文化的重要形式之一,有着丰富的文化含义,而回族马姓作为回族第一大姓,对研究回族语言文化、历史形成都将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罗常培:《语言与文化》,北京出版社,2004年.
[2]薛文波:《回回姓氏考》,《宁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4期.
[3]林松、和龚:《回回历史与伊斯兰文化》,今日中国出版社,1992 年.
作者简介:李冀尖,男,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2013级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