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新疆,“冬古拉玛大妈”的情感人生

来源 :伴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longyu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冬古拉玛”是一个地名。在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境内一千一百九十多公里的边境线上,有大小二百五十多处通外山口,“冬古拉玛”就是这些通外山口的一处。这里海拔4290米,山顶海拔超过5000米,积雪终年可见,七八月份有时气温竟达零下20度左右。就是在这样极其恶劣的环境下,一位普通的柯尔克孜族妇女守边人,用青春年华守候在这个山口,赢得了“冬古拉玛大妈”的称号。
  
  “冬古拉玛大妈”的真实姓名叫布茹玛汗·毛勒朵,是乌恰县吉根乡一位普普通通的柯尔克孜族牧民。她没有文化,19岁就踏进了冬古拉玛山沟成为一名守边员,43年无怨无悔,默默无闻地将青春年华奉献给了祖国的守边事业。
  43个春秋:她用双脚在冬古拉玛山口的边境线上留下了八万多公里的足迹,相当于环绕地球走了两圈,可她自己却始终没有离开过克州这片热土。
  43个春秋:她甘守清贫,不计得失,从未拿过政府一分钱的补助,却始终把热爱祖国作为人生追求的唯一目标。
  43个春秋:她用母爱情暖一代又一代的边防官兵,以几十年的爱兵情结,浇铸着军民联防守边的钢铁长城。
  
  风雨春秋守边路
  
  1964年6月初的一天,当布茹玛汗与丈夫托依其别克第一次来到冬古拉玛山口的时候,她还是一位19岁的少妇。在上山的第一年,她首先学会了两个柯尔克孜文字和两个汉语文字,这两种文字的两个字的意思是相同的:中国!几十年来,在布茹玛汗心里,这两个字是世界上最神圣、最美丽的文字。
  也就是从这一年开始,她和丈夫一起在边境线上亲手埋下了雕刻着“中国”字样的第一块石头。夫妻俩有一个简单的想法:这是我们中国的领土,每一寸都是有生命的,都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从此以后,用石头刻“中国”二字成了布茹玛汗的最大爱好。几十年来,在巡边时只要见到大些的石头,她就会在上面刻上“中国”二字。在冬古拉玛山口边境线上,布茹玛汗亲手刻了多少块带有“中国”字样的石头,谁也说不清,她自己也说不清。多少次她把热泪洒在刻有“中国”字样的石块上,在“中国”二字上留下了她多少个虔诚的亲吻,这些只有冬古拉玛雪山能够作证。这是一个普通守边员以她独有的表达方式,用赤诚的爱在与祖国进行着奇特的情感交流。
  布茹玛汗每天巡边最少要走20公里的山路,43年的守边历程,她行程八万多公里,是当年中国红军长征路程的七倍。山路崎岖,按每步50厘米推论,她在守边路上留下的脚印多达1.6亿个。为此,她也比常人多穿坏了几百双鞋。
  重重叠叠的脚印,让布茹玛汗把边境线上的一草一木、每块石子都铭刻在心里。她说:“我熟悉冬古拉玛山口的石头,就像熟悉我们家抽屉里放的东西一样。哪块石头是走人的,哪块石头是赶羊的,哪块石头是走贼娃子的(意指越境分子),都逃不过我的眼睛。”
  1986年7月的一个早晨,布茹玛汗像往常一样到山口巡边。刚到边境线,她就敏锐地发现界碑的位置被人动了手脚,向我国方向移动了。她立即飞身上马向乡派出所飞奔而去。
  冬古拉玛山口离乡派出所有60公里的山路,其间悬崖、山谷、河沟、乱石坡,能叫上名字的危险地段就有17处之多,马和骆驼在这段路上折断腿、被摔死的事时有发生,也曾有牧民不慎坠崖遇难。而此时已年过半百的布茹玛汗早把个人安危置之度外,经过十几个小时的奔波,一天水米未进的她在傍晚时刻赶到了乡派出所。接着,她又冒着更大的风险,连夜带着派出所的武警官兵赶回冬古拉玛山口。武警官兵们经过仔细勘查后,确定界碑被人为地向我方移动了25厘米左右。布茹玛汗就与官兵们一道将界碑推移到原位。别小看这25厘米,哪怕只有1厘米,都是我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办完这件事,奔波劳累了一天一夜的布茹玛汗大妈顿时感到眼前发黑,瘫倒在地上。
  
  真情爱兵筑长城
  
  “守边离不开部队,爱边先爱子弟兵。”这是“冬古拉玛大妈”用几十年的母爱换来的结论。
  布茹玛汗自己有六个子女,可她有数不清的兵儿子。
  正是因为这份母爱,每年只要边防官兵到了她的家,她就会欢天喜地像过节一样,杀一只羊给官兵补身体,倾其所有给兵儿子们做好吃的。几十年来,她为官兵杀了四十多只羊,而她自己却常年过着清贫的日子,一年之中难得吃上几次肉。
  不光是让兵儿子们吃得好,她还要让他们睡得好穿得暖。只要是自己家的兵来了(由于布茹玛汗大妈一家与部队官兵有着几十年的特殊感情,冬古拉玛牧业点居住的28户牧民,都习惯把边防官兵称作是布茹玛汗家的兵),她都把自己住的毡房让给他们住,把最好的被褥拿出来给他们铺盖。而她与丈夫和孩子,则悄悄搬到平时放杂物不生火的破旧毡房中过夜。只要发现战士们的鞋袜、衣服湿了,她就守在火堆旁,一件一件地把它们烤干;发现有破损的,再一针一线地缝好,然后叠整齐放在战士们的身边。
  几十年的亲情母爱,让布茹玛汗成了边防七连官兵共有的母亲。她的事迹成了连队传统教育的活教材,是每个新兵到连队后的必修课。连队的战士换了一茬又一茬,“冬古拉玛大妈”的尊称却几十年如一日地被官兵们传承下来。
  对于浙江籍战士罗齐辉来说,1999年7月28日这天的记忆是刻骨铭心的。这天是七连8名官兵巡防的第八天,前一天他们淋了雨,这一天又碰上雨加雪。在从山口向“冬古拉玛大妈”家的毡房行走的途中,罗齐辉的双腿因遭受雨雪侵袭,严重冻伤,慢慢地失去了知觉。早已焦急等候在毡房外的布茹玛汗大妈看到了这一幕,不顾雨天路滑急速跑上前来,脸上满是心疼和担忧的神情。
  罗齐辉被抬进毡房后,布茹玛汗心疼得直掉眼泪。她迅速把小罗的双脚揣在自己的怀里暖着,回头催儿子快杀只羊接热血(柯尔克孜族民间有用热羊血治疗冻伤的土法子)。
  热羊血端来后,布茹玛汗用双手蘸着羊血在罗齐辉的腿上仔细地揉搓着,经过一个多小时的紧张急救,罗齐辉的脚开始恢复知觉,人也清醒了过来。
  罗齐辉得救了,就在布茹玛汗刚想松口气笑一笑的瞬间,却因惊吓、紧张、过度劳累而瘫倒在地。
  罗齐辉泪流满面,用哽咽的声音说:“大妈,是你救了我的双腿,给了我重新站起来的机会。”
  43年来,像这样救治冻伤、摔伤战士的事布茹玛汗做过多少?没有进行过统计,只知道布茹玛汗的家人个个都学会了救冶冻伤、摔伤的本领。布茹玛汗这么多年来有个习惯,只要一有空闲就织毛衣、毛裤、毛袜子,有时在昏暗的油灯下织到大半夜,用的都是她自己手工捻的毛线。这是她每年都要为兵儿子们送的礼物,这样的礼物已送过上百件。
  
  勤劳善良伴一生
  
  布茹玛汗是一个有爱心的人,知道她的人都说她有一副菩萨心肠。平时邻里谁有困难她都乐于帮助,有难之时,她更是先人后己。一次山上发洪水,布茹玛汗与牧民点几户牧民的毡房同时遇险,她带头把人组织起来抢救物资,转移毡房,把几户邻居家的财产全部转移到安全地带,而她自己家的毡房却遭洪水袭击,家里的财产被水淹泡。邻居们过意不去,有些人感动得落了泪。可布茹玛汗却笑着说:“没事儿,没事儿,我们家没什么值钱的东西。”
  布茹玛汗有两个家,一个在山上,一个在山下。山下的家在吉根乡政府附近的萨子村,离伊尔克什坦口岸只有20公里,离县城一百多公里,交通便利,货物充足,通讯方便,家里有冰箱,每天都能看电视。而山上的家没有电,通信靠人传递,住毡房,烧牛粪。但她更爱山上的家。
  正是凭着坚定的信念,在布茹玛汗守护的山口,创造出了连续43年从未发生过人畜越境事件的守边业绩。她和丈夫托依其别克相敬如宾43年,丈夫理解她,支持她,爱护她,夫妻俩有着一个共同的信念,就是自己再艰辛,再困苦,也要把组织上交给的守边任务完成好。常常是夫妻俩相互鼓励着,一同去巡边放哨。
  面对43年的守边生涯,布茹玛汗无怨无悔。她说:“我把自己的一生交给了守边,交给了冬古拉玛山口,我的三个孩子是在守边的地方生的。将来就是我死了,儿孙还要守下去,子子孙孙代代守下去!”
  布茹玛汗的丈夫托依其别克不善言辞,他说:“家里的大事小事都是她说了算,我照她说的办就行了,从这几十年来的守边生涯看,她做的事都是对的,也是乡亲们公认的。”
  帕米尔高原是英雄辈出的一块热土。千百年前产生过神话般的英雄玛纳斯,被看作是柯尔克孜民族之魂的象征。上世纪七十年代《战斗在帕米尔高原的共产主义战士杜洪亮》传遍祖国的大江南北。上世纪末推出的“白衣圣人——吴登云”感动过全国人民。
  今天,一位普通的柯尔克孜族妇女守边员再次让我们动容。
  2006年6月,布茹玛汗·毛勒朵被评选为首届感动新疆十大人物之一,8月又获得新疆爱国拥军模范和民族团结进步模范的荣誉称号。
  另记,截至本刊发稿之日,布茹玛汗·毛勒已被提名为“2006年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候选人。
  责编/紫君
  E-mail:[email protected]
其他文献
会议
买了iPod么?喜欢随时与他人分享音乐么?如果这两个条件都符合你的实际情况,那么你要认真看看这篇文章了,因为在下文中所提到的两款产品都与iPod有非常密切的关系,这是两款为i
投资收益的忽涨忽落,促使投资者认识到公募基金虽有高回报的一面,但高风险也不容小觑公募基金高风险的一面正逐渐暴露。2010年7月21日,公募基金二季度报告已全部披露完毕:国
会议
“她有着阳光般亲切的微笑……”这是重庆边防总队官兵对他们的同事——总队执勤业务一科检查员彭春艳的评价。这位快人快语、爱说爱笑的重庆辣妹子,从事检查工作5年以来,以
会议
会议
BUSINESS TRAVEL QUESTIONNAIRE (?)最想去但还没去过的地方?为什么? (?)西非,虽然过去的四年里我去了四次非洲。还有中亚,包括河间地带,《万象》杂志最近一期刊发了我的文章
会议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