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80 m3高炉使用非主流块矿的稳产降本实践

来源 :中国冶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ong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某企业2680 m3高炉炉料结构为“75%高碱度厂烧+7%酸性外球+18%天然块矿”,为了降低高炉原料成本,选取不同非主流块矿与当前高炉使用的主流P块、N块进行了多种冶金性能检测,结果证明R块相较于P块、N块,矿石结构紧密,具有较好的抗热裂性能,同时还兼顾较高的还原性能.综合炉料的熔滴特性表明,配加R块后,料柱的软融区间降低25℃,但由于R块高铝的属性,导致渣系中极易形成高熔点渣相,降低炉渣流动性,料柱最大压差△Pmax增加4.6 kPa.实际生产中,2680 m3高炉配加R块后,仍可以实现稳产顺行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其他文献
首钢迁钢2号高炉开炉2年后炉缸便发生水温差异常升高现象,长期被迫加钛护炉,控制冶炼强度.研究炭砖的侵蚀是探索炉缸侵蚀的关键.通过化学成分分析、SEM和EDS等手段,研究2号高炉炉缸炭砖异常侵蚀状态和机理.结果 表明,13号风口下方象脚区炭砖主要受铁、钾、硫等侵蚀,其中铁的侵蚀深度最深;20号风口下方象脚区炭砖除受铁、钾和硫侵蚀外,受锌侵蚀也较为严重,但锌的侵蚀深度小于铁、钾和硫的侵蚀深度;出铁口区炭砖主要受锌和硫侵蚀,该区炭砖附近存在串气现象,炭砖表层有裂纹,裂纹处主要为锌和硫.炭砖芯部存在混料不均现象,
小微湿地是城市景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其空间分布特征,并从文化与生态2个方面定量估算其服务价值对引导改善城市人居环境具有重要意义.以南昌市中心城区小微湿地为研究对象,借助ArcGIS平台开展小微湿地的空间核密度分析,揭示小微湿地的空间分布特征;以条件价值法(CVM)、影子工程法(SPA)和市场价值法(MVM)等分别计量文化与生态服务价值.结果 表明:城市小徼湿地空间分布不均衡,主要集中在公园和居住区的差异性格局,受城市规划建设影响显著;借助CVM方法计量小微湿地的水资源保护、游憩、景观、科普教育的文化服
以6061Al作为基质材料,利用液体冶金的搅拌铸造技术及挤压法制备Al2O3颗粒增强的金属基复合材料,选取6061Al添加3种质量分数为5%、10%和15%的Al2O3为研究对象,以改善6061Al/Al2O3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通过SEM分析表明,Al2O3颗粒在6061Al金属基体中的分布相当均匀;由X射线衍射试验结果显示,复合材料中只有6061Al和Al2O3,且不会影响结晶性及6061Al的组织结构型态.试验结果表明,随着Al2O3添加量增加至15%,6061Al/Al2O3复合材料的硬度和抗拉强
为提高铝镁合金压铆接头的铆接质量,本文提出了考虑材料?结构?工艺参数的多目标优化设计方法.首先,通过金属的拉伸和压缩试验,获取了铆钉和铆接板材料的本构模型参数;其次,建立了压铆接头的有限元仿真模型,并对接头的干涉量水平和干涉均匀度进行了分析和评价,将仿真与试验结果对比,验证了仿真的准确性;最后,选取压铆接头的材料、结构和工艺参数为设计变量,以接头的关键测点的相对干涉量、整体平均相对干涉量和相对干涉量标准差系数为优化目标,基于田口稳健性实验设计和灰色相关分析方法,结合熵权法得到的目标响应的权重值对压铆接头进
利用MeltFlow软件对镍基高温合金电渣重熔过程进行数值模拟计算,探究了电渣重熔过程中温度场、流场、熔池形貌及微观组织的分布特点,通过工业试验验证模拟的准确性,定量分析熔速对熔炼过程的影响规律,提出了一种改善铸锭凝固质量的工艺优化方法.结果 表明,渣池内的温度相对较高且分布均匀,熔池形貌近似“V”型.铸锭一次枝晶间距从中心到边缘沿径向逐渐减小,而二次枝晶间距没有明显差别.对比试验数据,数值模拟结果误差较小,可以准确预测镍基高温合金电渣重熔过程中的熔池形貌和枝晶间距.随着熔化速率的减小,金属熔池深度降低,
针对植酸盐分解白钨矿的问题,绘制了298 K温度下Ca-Phy-W-H2O体系的热力学平衡图,阐明了体系中各物质的优势区域、重要组分随pH值和游离植酸总浓度的变化规律,进一步研究植酸盐分解白钨矿的可行性及热力学条件.理论分析表明,植酸盐可有效分解白钨矿,随着pH值的升高,稳定生成的固相产物依次为H2WO4、CaWO4和Ca6Phy.当体系pH>7.5后,Ca2+与Phy12?的结合作用急剧增强,导致游离WO2-4浓度迅速上升,在pH>10之后趋于平缓,此时固相分解产物为Ca6Phy.溶液中维持较低浓度的游
为研究GOR脱碳和脱氮及硅铁、铝锭复合脱氧对冶炼321不锈钢的影响,分析了GOR冶炼321不锈钢的工业试验,主要就利用GOR冶炼美标321不锈钢的工艺过程和相关消耗指标进行了讨论,重点研究了GOR冶炼321不锈钢的基本冶金原理,并根据冶炼实绩分析了脱碳保铬、脱氧脱硫及脱气效果.结果 表明GOR具备冶炼低碳、低氮300系不锈钢品种的条件,通过氩氧比的调节可将钢水中的碳、氮质量分数均控制在0.015%以内,通过合适的脱氧操作可将钢水中的全氧和硫质量分数控制在0.003%以内,可为后续LF钛线处理创造良好条件.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的第一性原理,计算研究锂离子电池石墨烯负极表面Li原子或团聚体Lin(n<10)的沉积行为,包括最低能量构型、吸附能、差分密度电荷和态密度等性质.结果表明:当n≤2时,L i原子以分散的形式,优先沉积在石墨烯碳六元环中心上方位置;随着Li原子数的增加,当n≥3时,Li原子优先聚集,以团聚体的形式沉积在石墨烯表面,在实际中有可能形成稳定的Li4、Li7和Li9团聚体.这表明石墨烯的最大储锂容量可能超过石墨,但容易形成锂枝晶.电子结构分析表明,Li原子或Lin团聚体的电子转移至临近石墨烯的反键
连铸过程铸坯凝固传热规律与铸坯质量、连铸过程顺行密切相关.针对某厂连铸板坯凝固传热过程开展数值计算研究,结果表明,在二冷6~8区及空冷区开始阶段存在较明显的回温趋势,且坯壳温度较高,8区末铸坯宽面中心温度达到约1032℃.此外,轻压下系统热跟踪模型计算凝固终点位置较靠前,压下区间有待优化.针对上述问题,将二冷水量由0.42 L/kg增加至0.56 L/kg,动态轻压下区间铸坯中心固相率fs=0.3~0.7优化为fs=0.5~1.0.工艺优化后,铸坯内裂纹得到改善,中心碳偏析指数由1.23降低至1.09.
为了抑制铁矿粉在还原过程中铁晶须的生长,采用水热炭化法对球状、棒状2种不同形貌的纳米氧化铁进行了碳包覆,并用热重法对碳包覆铁氧化物的还原行为进行了研究.同时,采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分析了铁氧化物、碳包覆铁氧化物还原后样品的形貌.结果 表明,与普通铁矿粉相比,纳米氧化铁还原温度大幅降低;升温速率越小,越有利于析炭反应在氧化铁表面进行;球状氧化铁比棒状氧化铁还原过程中更易生成须状物,碳包覆可以有效抑制氧化铁还原过程中须状物的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