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盐业世家的新贡献

来源 :盐业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nanj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慎怡堂”是自贡近代盐业世家胡氏家族的住宅堂号。据四川地方史志记载,自贡胡氏原籍江西庐陵,清嘉庆年间,胡氏先祖胡礼纬到自流井经商,主要经营布店。其子胡元海几经辗转,改营盐业,由于经营得法,成为开创胡氏盐业世家新局面的关键人物。后经元海子承钧(号勉斋),承钧子念祖(号汝修)的苦心经营,胡氏家族拥有盐业“工人上千人,役牛600余头,骡马100匹,年盈利白银12万两。庄佃户170余家,年收租谷7600余石,成为贡井首富”(见本书第6页),达到了家族盐业的顶峰,成为当时富荣盐场的王、李、胡、颜四大家族之一。四大盐业家族均有自己的住宅堂号,即胡慎怡堂、王三畏堂、李四友堂和颜桂馨堂。然而,从胡念祖再传至子侄辈,因经营不善,胡氏家族走向衰落。
  胡午兮先生主编的《近代盐业世家自贡胡慎怡堂史辑》是一本内部交流读本,主要辑录了“胡慎怡堂”家族四代120多年经营盐业的兴衰简史,以及胡氏族人留存于世的艺文著述。简史部分,一是摘录了《四川省志》、《自贡市志》和《自贡市贡井区志》中有关胡慎怡堂的内容;二是全文载录了胡吉农主编的《四川自贡胡慎怡堂事略稿》。艺文部分是全书的重点,占全书总篇幅的80%弱。编者从《近代巴蜀诗钞》和《自贡百年诗存》中摘录了自贡胡氏族人的诗歌著作,同时将胡念祖《洞易斋遗诗》、胡庸章《初雪斋诗草》以及胡少权《百一诗存》、《胡少权史志文存》全文收录。通览全书,我们认为该书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编选体例新颖。该书在“编后记”里列举选编“例则”三条,其中第一、第二条交待了本书的时间断限和内容选择原则,第三条“体例”作了这样的规定:本书“全部为简体横排,加以标点和必要校注。凡经我们整理过的著述,均分别有‘复印说明’或‘整理说明’等文字。为了保存原著述的内容和风貌,本书采用‘丛书’和‘丛编’体裁,收入的各著述(除摘录、节录外)均可独立成册。”(“编后记”第275页)编选者围绕“胡慎怡堂”收集资料,根据收录内容的多寡,决定采用全书收录还是部分摘录,其中全书收录的,就采用“丛书”和“从编”体裁,这样做主要是为了尽可能地保留史料的原貌和原作的风格,同时对史料作必要的校注,以方便使用。这是对“丛书”体例的灵活运用,是整理地方史志资料的有益尝试。
  二、内容丰富多彩。该书内容,从大的方面来看,包括胡氏家族简史和胡氏先人艺文著述两部分,具体则包括地方史志文献、胡氏先人留存下来的著作和手迹、今人的著述及珍贵的照片、实物史料、口碑资料等等,内容丰富,题材多样。其中“艺文”部分是构成本书的主体,是研究“胡慎怡堂”历史变迁最鲜活、最真实的第一手资料,也是研究自贡盐业发展史的珍贵资料。
  三、资料翔实可信。该书的资料来源,“一是已公开出版或内部准印的,二是已入藏公共图书馆的藏本,三是已编印成册供内部交流者”,对于“分散和未加梳理的手稿、初稿,均不选录”(“编后记”第275页)。有了这个原则,资料虽不能“求全”,但其可信度就有了保证。需要指出的是,本书虽然署名为“胡午兮编”,实际参与编辑整理的包括胡氏家族多位后人,如胡昭曦先生是著名宋史专家和巴蜀史专家,以治学严谨、造诣精深、成果丰硕著称。胡先生重视实地考察的治学方法,本书部分资料就来源于胡氏族人所保存的先辈手稿等原始资料,也有经梳理校订后的口碑资料,从而扩大了资料的来源。
  《近代盐业世家自贡胡慎怡堂史辑》是有关自贡盐业史发展和盐文化研究的资料性书籍,本书的面世,对自贡地方史志建设和研究自贡盐业史的发展变迁均有积极影响。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以中国唯一的盐业史学专业期刊《盐业史研究》所刊载的学术论文为样本,从合作度、合作率、合作范围以及单篇论文作者人数的论文分布情况等角度,统计和分析了1997—2016年间《盐业史研究》刊载论文的合著现象及其变化规律,以促进盐业史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盐业史学;合著;科研合作;合作关系 中图分类号:G250.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864(2018)02—0
期刊
山东省是我国东部沿海省市之一,拥有丰富的  海洋资源,自古及今,颇享渔盐之利。在山东的历  史发展中,尤其是明清两代,留下了丰富的盐业文  献。但是学术界对明清山东盐业的研究,或为盐业  史书中的概括性介绍,或为明清盐业史某一方面的  微观研究,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纪丽真博士的《明  清山东盐业研究》致力于弥补这一缺憾,该书获得  中国海洋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术出版基金的资助,  于2009年11月
期刊
周琍博士的新著《清代广东盐业与地方社会》是其博士论文和国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明清赣闽粤边的盐粮流通与地方社会”的结晶,也可以说是作者在学术田野里辛勤耕耘,对广东地域经济史研究的一个阶段性的综合成果。在法国“年鉴学派”的推动下,区域经济史研究得到长足发展,并为其他学术流派接纳。西方学者,无论是结构主义史学、计量史学,还是新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者们纷纷致力于社会经济史区域性的分析性研究,先后产生了
期刊
金秋十月,应邀到素有盐都之称的自贡,参加由中国盐文化研究中心举办的学术研讨会。会议期间,主办方所提供的资料中,有一部经济学新著,引起了笔者的注意,这就是由西南财经大学教授杨继瑞作序,由四川理工学院吕福玉、曾凡英二位学者合作的《垄断转型——当代盐产业组织优化进路》(巴蜀书社,2009)一书。  作为工业部门经济学的新著,该书为我们展现出以下亮点。    一、从历久弥新的话题中,引出富于现实意义的经济
期刊
摘要:本文以清代淮安地区为例,探究该地私盐贩运的方式种类、民众参与情况等内容,并关注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探讨私盐贩运无法遏制的深层次原因。淮安的私盐贩运方式之选择、参与私盐贩运之规模,是由当地地理区位条件、社会经济形态等因素所决定的。当讨论明清两代私盐贩运问题之时,除了考虑国家政策制定、官府地方控制之外,一些较为细微的方面,诸如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发展等问题,也应当纳入观察范围一并加以考量。  
期刊
摘 要:明清时期苏北海涂外涨快速,海岸带环境变迁显著,对两淮盐作活动产生了深远影响。研究表明,淮南煎法盐作环境变迁中存在“变”与“不变”两个方面。受淤进型海涂要素演替作用影响,海势东迁引起草、卤资源发生变化,但主要是数量与空间分布之“变”,并没有导致草、卤资源缺少,它们之间的组合关系“不变”。这种盐作环境变迁的特点深刻影响了淮南盐场长期的盐作生态,通过移亭就卤、使用引潮河等适应性活动,实现了盐作要
期刊
2011年6月7日,国家知识产權局田力普局长在阅读《中国发明与专利》杂志2011年第5期上刊登的两篇文章——《我国乳制品业专利现状分析与发展建议》和《从专利视角看瘦肉精事件》之后,亲自写信给专利局医药生物发明审查部张清奎部长,充分肯定了文章“从专业角度对目前社会比较关注的食品安全问题进行了分析,还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并对文章的作者一一医药生物发明审查部审查员汪建斌、赵明强提出表扬。  田力普
期刊
2011年5月9日至10日,全国鹽文化遗产开发保护研讨会在江苏扬州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300多名专家与会,深层次地探讨了鹽文化及其遗产开发与保护。    一、关于鹽文化遗产的概念界定和研究意义    鹽文化遗产作为文化遗产下的分支类型,涉猎广泛。自贡市鹽业历史博物馆副馆长程龙刚《自贡鹽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研究》将鹽文化及鹽文化遗产涵义为:鹽文化是指人类在漫长的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与鹽有关联的物质
期刊
摘要:以对米的实际购买力进行折算,从所见史料看,春秋后期范蠡的商业资本,可达人民币数百万元;齐桓公的盐业资本(作为战国时期的案例),可达人民币2000万元;西汉武帝时期的巨万之家,可达人民币4300万元;北宋仁宗时期的最大家族资产,可达人民币1亿元;南宋绍兴年间的最大家族资产,可达人民币1.3亿元。尽管这些数据都比较粗糙,但与“明清淮盐经营与徽商”这个典型相比较,仍可相对地看出,明清时期是我国古代
期刊
摘 要:长芦盐务档案,是历时二百年、卷帙浩繁、内容丰富,既有档案的权威性,又有文物的珍贵性的档案。《中国长芦盐务档案精选》选编了从民国元年到九年的部分长芦盐务档案,涉及到长芦盐业经营、盐务法规、盐税征收、盐政管理、盐务缉私、盐业人物、社会公益事业等方面,档案选编力求资料的系统性与完整性的统一,为中国盐业史、中国社会历史等众多领域研究提供了珍贵的档案资料。  关键词:长芦盐务档案;盐业珍贵档案 中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