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精子核蛋白组型转换与精子DNA损伤、精子形态以及胚胎发育质量的相关性,评价其在辅助生殖中的诊断价值。
方法检测437例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治疗的不育男性精子核蛋白组型转换率,分析核蛋白组型转换率与精子异常形态率、精子DNA损伤率、受精率、正常受精率、卵裂率、可移植胚胎率、受精第3天(D3)优质胚胎率、囊胚形成率以及优质囊胚率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核蛋白组型转换正常A组(异常率≤30%,135例)与核蛋白组型转换异常B组(30%<异常率<60%,170例)相比,精子正常形态率、精子DNA损伤、受精率、正常受精率、卵裂率、可移植胚胎率、D3优质胚胎率、囊胚形成率、优质囊胚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核蛋白组型转换异常C组(异常率≥60%,132例)精子异常形态率、精子DNA损伤、正常受精率、可移植胚胎率、D3优质胚胎率、优质囊胚率与A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受精率、卵裂率和囊胚形成率同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精子核蛋白组型转换异常可能与精子DNA损伤、精子形态以及胚胎发育密切相关。在辅助生殖技术治疗前,对男性的精子核蛋白组转换进行评估有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