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圖分类号:G863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03-000-01
摘 要 合理的“U”型场地单板雪上技巧的起飞技术是保证起飞高度的重要技术环节,通过对进槽技术,槽壁与槽底的滑行技术、起飞技术的分析,目的是为“U”型场地单板的教学、训练提供技术理论参考。
关键词 “U”型场地 起飞技术 基本技术
U型场地单板雪上技巧的基础滑行是指运动员在高山场地上的滑行技术。基础滑行技术的水平是飞起高度的基础,飞起高度是该项目的关键。可以认为基础滑行的优劣将决定运动员在U型场地内的技术动作掌握能力和表演质量。
一、U型场地的进槽技术
在还没有习惯“U”型场地时,首先选择没有助滑的进槽动作,最好是在槽壁的边缘开始练习进槽动作,直到彻底适应“U”型场地,进槽时身体重心要牢固地放在雪板的中心位置。但是,一直在槽壁的边缘做进槽动作是不会有很快的速度,也会影响飞起的高度,这里就需要在助滑当中增加速度,最初练习时根据自己可以控制的速度进行训练,循序渐进的把助滑距离延长,练习时要消除恐惧心理。在进行助滑练习时要尽可能地做到身体放松,不要用很大的力量,身体和雪板要有融为一体的感觉,膝关节轻微弯曲,身体重心牢固的放在雪板上最为重要,最好沿着槽壁的边缘进行助滑,如离槽壁较进行助滑的话,就要在进槽时有一个急转弯的动作,使滑行轨道发生变化,雪板也不得不进行转弯的动作,这样就破坏了原有的速度。同时雪板不要离开雪面,使雪板有紧贴着槽壁进行滑行的感觉,在没有习惯“U”型场地的人员中,从壁的上部到槽底的落差在心理上容易产生恐惧感,进槽时会有雪板离开槽壁的感觉,特别是用前刃进槽时“U”型场地是在背后的方向,不如从正面确认“U”型场地的后刃滑行那样容易掌握到槽壁的距离,所以尽可能的在槽壁的边缘进行滑行,将雪板放平,很好的利用滑行面,不能使雪板与雪面分离,紧贴着槽壁做迸槽动作,迸槽后身体轴心要有意识向着前进方向直到入槽底,如果不注意的话,身体轴心就会落在雪板后面,这样就容易造成雪板的身体轴心前面,是造成摔倒的主要原因,在使用前刃行时,前肩要向着前进方向,有点向内侧用力的感觉则不容易破坏身体轴心,后刃滑行时的进槽动作与前刃进槽动作一样,必须要缩小身体半径,前肩牢固的朝向前进方向,会取得很好的滑行效果。
二、能够在U型场地飞起得更高——起飞技术
雪板+身体×起飞=高度,完成了槽底的滑行后,尽可能使雪板放平的滑上槽壁,在槽壁滑行中不单只是身体或只是雪板向上滑行,而是使雪板与身体成为一体,才不至于破坏身体重心,失去平衡,但是只有速度也不能确保一定就有高度,还要再有速度的基础上加上蹬踏动作,而且不同于双板滑雪中的起跳动作,而是在出槽壁的一刹那后脚用力踏雪借助速度的惯力起飞而不是起跳。在起飞前雪板应该紧紧的压住壁面,压力后脚稍大,防止后脚过早的离开壁面,后脚过早的离开壁面易产生起飞失控,起飞前身体不易伸展开,要一直保持低姿势的滑行,起飞前不要有过强的意识一定要飞起的多高,那样很容易造成上体过于向前压和由于恐惧而向后方倾倒的现象。上体前压则会造成起飞高度受限,和起飞的失败,上体后倾过大则易造成雪板先于身体而破坏身体重心的平衡。在起飞前的壁上要保持身体与雪板垂直的角度。确保起飞质量,速度是关键问题,所以带助滑的进槽技术和槽壁与槽底的滑行技术的正确使用是保证飞起高度的根源。
我们在了解了飞起高度的重要性之后,接下来恐怕应该思考的就是如何在技术水平的范畴内飞起得更高了。飞起高度客观方面与U型场地坡度的大小,壁的高低,场地内的平整程度、雪质,尤其是与U型场地起飞区的角度有关。飞起高度的自身因素是关键,运动员的技术水平、训练的时间长短,身体状态、心理状况等等都决定着飞起的高度。如何在客观条件一致的情况下通过提高自身因素飞起更高,是教练员、运动员必须思考的问题。
三、飞行基本功是飞起高度的基拙
飞起的高度是从运动员一个动作结束着陆之后下滑开始的,影响飞起高度的主观因素包括:着陆下滑角度的大小;着陆时动作质量与着陆的位置;着陆之后动作的调节能力;通过U型场地底滑行用刃的大小;滑上对面壁的用刃的大小和身体姿态的控制;从着陆到飞起前制动大小及飞起前预备动作和飞起的动作质量。从一个动作的着陆到在对面壁上飞起为止,任何一个微小的技术环节都可以影响到飞起的高度,而决定每一个细微技术环节质量的关键则是滑行的基本功。
如果有非常好的滑行基本功,在滑行时则可以自由地控制雪板,可以通过有效的调节防止出现意外,可以在滑行中最小限度地减速,可以准确的沿着最佳线路滑行和选择准确的起飞点,可议最大限度地发挥技术水平,就可以飞起得更高。反之,滑行基本功底子薄弱,则无法有效地控制雪板,容易出现雪板、身体、动作失控的现象;无法最小限度地控制不减速,容易形成明显的强烈用刃的制动、拖滑,造成无谓的减速,身体重心在前腿容易形成板尾抖动等,这些都容易造成下一个动作飞起失败或飞起的高度不够。基本功底子薄弱也无法主动施展、发挥自己的技术,易产生心理负担,经常出现被动完成动作的局面,表现为完成技术动作的质量不稳定。
四、U型场地内练习的量和滑行技巧是飞起高度的关键
具有一般的高山滑行基础就可以在U型场地内进行练习,但在U型场地内的滑行应该考虑到的两个加速的因素一个是U型场地自身的坡度,一个是壁高。在U型场地内的练习的量和掌握滑行技巧是飞起高度的保证。飞起高度是完美的滑行技巧的表现,同时也是身体姿势和雪板控制能力的表现。U型场地中区域划分为:起跳着陆区、弧形过渡区、底、弧形过渡区、起飞着陆区。运动员一次动作的滑行技巧应该包含从一个动作结束的着陆动作——踏跳着陆区着陆后的下滑、底部的滑行、弧形过渡区的滑行、起飞区、起飞、空中、着陆等具体技术。专门的技术只有通过循序渐进的在场地内进行练习和练习量的积累,才能达到较高的水平。
参考文献:
[1] 王石安.冰雪运动[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1.
[2] 王葆衡.对U型场地单板雪上技巧项目基础滑行和飞起高度的思考[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5.24(2).
摘 要 合理的“U”型场地单板雪上技巧的起飞技术是保证起飞高度的重要技术环节,通过对进槽技术,槽壁与槽底的滑行技术、起飞技术的分析,目的是为“U”型场地单板的教学、训练提供技术理论参考。
关键词 “U”型场地 起飞技术 基本技术
U型场地单板雪上技巧的基础滑行是指运动员在高山场地上的滑行技术。基础滑行技术的水平是飞起高度的基础,飞起高度是该项目的关键。可以认为基础滑行的优劣将决定运动员在U型场地内的技术动作掌握能力和表演质量。
一、U型场地的进槽技术
在还没有习惯“U”型场地时,首先选择没有助滑的进槽动作,最好是在槽壁的边缘开始练习进槽动作,直到彻底适应“U”型场地,进槽时身体重心要牢固地放在雪板的中心位置。但是,一直在槽壁的边缘做进槽动作是不会有很快的速度,也会影响飞起的高度,这里就需要在助滑当中增加速度,最初练习时根据自己可以控制的速度进行训练,循序渐进的把助滑距离延长,练习时要消除恐惧心理。在进行助滑练习时要尽可能地做到身体放松,不要用很大的力量,身体和雪板要有融为一体的感觉,膝关节轻微弯曲,身体重心牢固的放在雪板上最为重要,最好沿着槽壁的边缘进行助滑,如离槽壁较进行助滑的话,就要在进槽时有一个急转弯的动作,使滑行轨道发生变化,雪板也不得不进行转弯的动作,这样就破坏了原有的速度。同时雪板不要离开雪面,使雪板有紧贴着槽壁进行滑行的感觉,在没有习惯“U”型场地的人员中,从壁的上部到槽底的落差在心理上容易产生恐惧感,进槽时会有雪板离开槽壁的感觉,特别是用前刃进槽时“U”型场地是在背后的方向,不如从正面确认“U”型场地的后刃滑行那样容易掌握到槽壁的距离,所以尽可能的在槽壁的边缘进行滑行,将雪板放平,很好的利用滑行面,不能使雪板与雪面分离,紧贴着槽壁做迸槽动作,迸槽后身体轴心要有意识向着前进方向直到入槽底,如果不注意的话,身体轴心就会落在雪板后面,这样就容易造成雪板的身体轴心前面,是造成摔倒的主要原因,在使用前刃行时,前肩要向着前进方向,有点向内侧用力的感觉则不容易破坏身体轴心,后刃滑行时的进槽动作与前刃进槽动作一样,必须要缩小身体半径,前肩牢固的朝向前进方向,会取得很好的滑行效果。
二、能够在U型场地飞起得更高——起飞技术
雪板+身体×起飞=高度,完成了槽底的滑行后,尽可能使雪板放平的滑上槽壁,在槽壁滑行中不单只是身体或只是雪板向上滑行,而是使雪板与身体成为一体,才不至于破坏身体重心,失去平衡,但是只有速度也不能确保一定就有高度,还要再有速度的基础上加上蹬踏动作,而且不同于双板滑雪中的起跳动作,而是在出槽壁的一刹那后脚用力踏雪借助速度的惯力起飞而不是起跳。在起飞前雪板应该紧紧的压住壁面,压力后脚稍大,防止后脚过早的离开壁面,后脚过早的离开壁面易产生起飞失控,起飞前身体不易伸展开,要一直保持低姿势的滑行,起飞前不要有过强的意识一定要飞起的多高,那样很容易造成上体过于向前压和由于恐惧而向后方倾倒的现象。上体前压则会造成起飞高度受限,和起飞的失败,上体后倾过大则易造成雪板先于身体而破坏身体重心的平衡。在起飞前的壁上要保持身体与雪板垂直的角度。确保起飞质量,速度是关键问题,所以带助滑的进槽技术和槽壁与槽底的滑行技术的正确使用是保证飞起高度的根源。
我们在了解了飞起高度的重要性之后,接下来恐怕应该思考的就是如何在技术水平的范畴内飞起得更高了。飞起高度客观方面与U型场地坡度的大小,壁的高低,场地内的平整程度、雪质,尤其是与U型场地起飞区的角度有关。飞起高度的自身因素是关键,运动员的技术水平、训练的时间长短,身体状态、心理状况等等都决定着飞起的高度。如何在客观条件一致的情况下通过提高自身因素飞起更高,是教练员、运动员必须思考的问题。
三、飞行基本功是飞起高度的基拙
飞起的高度是从运动员一个动作结束着陆之后下滑开始的,影响飞起高度的主观因素包括:着陆下滑角度的大小;着陆时动作质量与着陆的位置;着陆之后动作的调节能力;通过U型场地底滑行用刃的大小;滑上对面壁的用刃的大小和身体姿态的控制;从着陆到飞起前制动大小及飞起前预备动作和飞起的动作质量。从一个动作的着陆到在对面壁上飞起为止,任何一个微小的技术环节都可以影响到飞起的高度,而决定每一个细微技术环节质量的关键则是滑行的基本功。
如果有非常好的滑行基本功,在滑行时则可以自由地控制雪板,可以通过有效的调节防止出现意外,可以在滑行中最小限度地减速,可以准确的沿着最佳线路滑行和选择准确的起飞点,可议最大限度地发挥技术水平,就可以飞起得更高。反之,滑行基本功底子薄弱,则无法有效地控制雪板,容易出现雪板、身体、动作失控的现象;无法最小限度地控制不减速,容易形成明显的强烈用刃的制动、拖滑,造成无谓的减速,身体重心在前腿容易形成板尾抖动等,这些都容易造成下一个动作飞起失败或飞起的高度不够。基本功底子薄弱也无法主动施展、发挥自己的技术,易产生心理负担,经常出现被动完成动作的局面,表现为完成技术动作的质量不稳定。
四、U型场地内练习的量和滑行技巧是飞起高度的关键
具有一般的高山滑行基础就可以在U型场地内进行练习,但在U型场地内的滑行应该考虑到的两个加速的因素一个是U型场地自身的坡度,一个是壁高。在U型场地内的练习的量和掌握滑行技巧是飞起高度的保证。飞起高度是完美的滑行技巧的表现,同时也是身体姿势和雪板控制能力的表现。U型场地中区域划分为:起跳着陆区、弧形过渡区、底、弧形过渡区、起飞着陆区。运动员一次动作的滑行技巧应该包含从一个动作结束的着陆动作——踏跳着陆区着陆后的下滑、底部的滑行、弧形过渡区的滑行、起飞区、起飞、空中、着陆等具体技术。专门的技术只有通过循序渐进的在场地内进行练习和练习量的积累,才能达到较高的水平。
参考文献:
[1] 王石安.冰雪运动[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1.
[2] 王葆衡.对U型场地单板雪上技巧项目基础滑行和飞起高度的思考[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5.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