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是一门具有高度抽象性及严谨逻辑性的课程,是对学生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平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因此文章基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阐述其中突出的问题,并对此提出促进学生思维能力提升的应对策略,希望能使小学生的思维能力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思维能力培养
当下时期正是教育改革发展和深化的重要时期,基础教育的有效性对教育的发展有着非常现实的意义。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在新型教学理念、教学目标的指引下,通过教学模式的创新、教学手段的更新,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的培养,这样既有效的体现了数学学科的教学价值,同时也顺应了时代和学生发展的需求,并同时实现了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全面发展。
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意义
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思维能力,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具有非常显著的培养意义。首先,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同时也是实现素质教育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因此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素质教育的理念已深入人心,培养德、智、 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目标。而对作为智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实现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因此,需要教师应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其次,学生思维能力是学生创新能力形成的重要基础。现阶段,创新能力已经成为未来人才能力的必然要求。而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与发展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因此,为使学生能够更加符合未来社会的发展趋势,就需要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的培养。
二、小学数学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新型教学理念的转变,重视学生主体地位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就需要教师对新型教学理念做出积极地的转变,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给予积极的引导。首先,教师应彻底摒弃以往应试教育思想,对素质教育的理念进行深刻的认知与贯彻。这样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就会一改以往以知识传授为唯一教学目标的理念,更加注重学生素质、能力的培养,从而为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其次,教师还应在“以人为本”教学理念的引导下,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地调整师生关系。在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一直处于课堂教学的主导地位,学生只能被动接受,没有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因此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应积极贯彻人本理念,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使学生能在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在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过程中与教师进行有效的互动、交流,使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
(二)小组合作学习提升学生数学能力
自新课程改革以来,合作学习成了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的有效方式之一。以笔者所教的年级组建学习小组为例,组长不一定是成绩最优秀的那个学生,但一定是组织能力最强、小组内人缘最好的学生,组长不仅要能随时调整组员的学习任务和课后跟踪指导,还要特别包容和关注组内学习能力最弱、性格独特的学生。实践证明,学习小组建得好,可以促进小组组员高效学习数学。如组内的学习对子是最有耐心的、成绩中等的学生搭配学习态度不积极、成绩偏差的学生,组长则与组内个性最鲜明的组员组成对子,其余两人则是成绩相当,性格合得来的。
如在教学“正方体、长方体的体积”后,教师布置任务让学生归纳总结计算柱体体积的一般公式,有的学生就难以完成。然而,学习小组能够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归纳总结,互相补充、纠正,必要时教师再进行适当点拨,使学生在分析、比较、归纳的过程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使知识在头脑中条理化、系统化,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当平时学习困难的学生遇到问题时,组内领悟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帮助学困生合理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归纳和总结。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每个学习小组的整体实力都会得到提升,学生的成绩自然也会逐渐提高。
(三)设计合理问题,提高学生的思维
只有符合小学生思维发展特点的教学过程,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培养。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依据学生的認知能力为学生设计合理的问题,如果问题超出了学习知识范围,不仅会对学生的学习信心产生影响,还会让学生排斥数学学习,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例如,北大师版小学一年级下册“加与减”教学时,首先教师要充分研读教材内容,掌握教学的主要内容,通过该节知识的学习学生需要掌握一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能通过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的问题。其次,教师要结合小学生的认知能力的差异性,多为学生设计一些具有针对性和引导性的数学问题,以此来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深入探究,从而掌握数学知识的内涵。如,教师可以出示一副关于购买文具情境图,引导学生阅读图片上的内容,让学生发现其中的数学问题,并提问:(一)通过观察图片你们觉得这是一个关于什么的故事?(二)图片上都提供了哪些数学信息呢?(三)你通过这些信息可以提出怎样的数学问题?(四)小兔买了8支蜡笔,小袋鼠买了13支水彩笔,请问一共买了多少支笔?以上几个问题的设计能够达到不同的训练效果,不仅能够让更多的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探究和讨论,还能使学生在原有层级上得到进一步思维能力的提升,使学生逐渐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充分地体现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总之,小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不能只基于表面知识的掌握,而是要让学生深入问题中,对问题进行主动思考和探究,让学生能够充分理解问题中的数学知识,明确数学知识的深层含义。达成《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教学目标,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乃至走向社会时运用数学逻辑思维解决问题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魏川雄.小学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J].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2020(6).
[2]王凤菊.浅议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J].祖国,2019(15).
[3]聂四梅.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J].科技风,2019( 8) : 33.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思维能力培养
当下时期正是教育改革发展和深化的重要时期,基础教育的有效性对教育的发展有着非常现实的意义。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在新型教学理念、教学目标的指引下,通过教学模式的创新、教学手段的更新,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的培养,这样既有效的体现了数学学科的教学价值,同时也顺应了时代和学生发展的需求,并同时实现了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全面发展。
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意义
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思维能力,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具有非常显著的培养意义。首先,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同时也是实现素质教育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因此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素质教育的理念已深入人心,培养德、智、 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目标。而对作为智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实现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因此,需要教师应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其次,学生思维能力是学生创新能力形成的重要基础。现阶段,创新能力已经成为未来人才能力的必然要求。而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与发展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因此,为使学生能够更加符合未来社会的发展趋势,就需要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的培养。
二、小学数学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新型教学理念的转变,重视学生主体地位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就需要教师对新型教学理念做出积极地的转变,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给予积极的引导。首先,教师应彻底摒弃以往应试教育思想,对素质教育的理念进行深刻的认知与贯彻。这样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就会一改以往以知识传授为唯一教学目标的理念,更加注重学生素质、能力的培养,从而为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其次,教师还应在“以人为本”教学理念的引导下,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地调整师生关系。在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一直处于课堂教学的主导地位,学生只能被动接受,没有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因此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应积极贯彻人本理念,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使学生能在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在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过程中与教师进行有效的互动、交流,使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
(二)小组合作学习提升学生数学能力
自新课程改革以来,合作学习成了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的有效方式之一。以笔者所教的年级组建学习小组为例,组长不一定是成绩最优秀的那个学生,但一定是组织能力最强、小组内人缘最好的学生,组长不仅要能随时调整组员的学习任务和课后跟踪指导,还要特别包容和关注组内学习能力最弱、性格独特的学生。实践证明,学习小组建得好,可以促进小组组员高效学习数学。如组内的学习对子是最有耐心的、成绩中等的学生搭配学习态度不积极、成绩偏差的学生,组长则与组内个性最鲜明的组员组成对子,其余两人则是成绩相当,性格合得来的。
如在教学“正方体、长方体的体积”后,教师布置任务让学生归纳总结计算柱体体积的一般公式,有的学生就难以完成。然而,学习小组能够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归纳总结,互相补充、纠正,必要时教师再进行适当点拨,使学生在分析、比较、归纳的过程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使知识在头脑中条理化、系统化,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当平时学习困难的学生遇到问题时,组内领悟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帮助学困生合理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归纳和总结。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每个学习小组的整体实力都会得到提升,学生的成绩自然也会逐渐提高。
(三)设计合理问题,提高学生的思维
只有符合小学生思维发展特点的教学过程,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培养。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依据学生的認知能力为学生设计合理的问题,如果问题超出了学习知识范围,不仅会对学生的学习信心产生影响,还会让学生排斥数学学习,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例如,北大师版小学一年级下册“加与减”教学时,首先教师要充分研读教材内容,掌握教学的主要内容,通过该节知识的学习学生需要掌握一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能通过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的问题。其次,教师要结合小学生的认知能力的差异性,多为学生设计一些具有针对性和引导性的数学问题,以此来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深入探究,从而掌握数学知识的内涵。如,教师可以出示一副关于购买文具情境图,引导学生阅读图片上的内容,让学生发现其中的数学问题,并提问:(一)通过观察图片你们觉得这是一个关于什么的故事?(二)图片上都提供了哪些数学信息呢?(三)你通过这些信息可以提出怎样的数学问题?(四)小兔买了8支蜡笔,小袋鼠买了13支水彩笔,请问一共买了多少支笔?以上几个问题的设计能够达到不同的训练效果,不仅能够让更多的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探究和讨论,还能使学生在原有层级上得到进一步思维能力的提升,使学生逐渐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充分地体现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总之,小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不能只基于表面知识的掌握,而是要让学生深入问题中,对问题进行主动思考和探究,让学生能够充分理解问题中的数学知识,明确数学知识的深层含义。达成《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教学目标,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乃至走向社会时运用数学逻辑思维解决问题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魏川雄.小学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J].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2020(6).
[2]王凤菊.浅议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J].祖国,2019(15).
[3]聂四梅.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J].科技风,2019( 8) : 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