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7年、2008年、2009年,本刊先后发表了《当前公民教育应当关切的三个重要命题》、《研究与开展中国特色的公民教育——访北京师范大学公民与道德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檀传宝》等文章,策划了"公民在成长"等话题,呼吁中小学研究和开展公民教育。在许多人对开设公民教育抱有疑虑的时候,我们的呼吁暗含着对未来的期待和预测:中国社会正在转型为公民社会的路上。什么是公民社会?那是人人积极参与公共生活、敢于捍卫自己权利的社会,也是人与人之间遵守规则、自治互助、勇于承担个人责任的社会。这个社会的形成,不仅由特定制度塑造,更是公民教育和公民文化培育的结果。毕竟,法律只赋予了我们每个人公民的身份,而公民的身份意识、行使权利的能力、履行义务的担当,都需要教育来培育。社会变革,教育先行。开展公民教育的时机已经到来。在许多学校,学生民主竞选已成共识,志愿者活动已从校园走向社会,部分学生还参与到学校管理中。但很多教育者没有从公民教育的角度来理解和开展这些活动,而是把它们归为"德育"或是"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他们只看到了这些活动对于个体成长的意义,却忽略了教育还应为公民社会奠基的重要性。那些在学校生活中呈现出的令人欣喜并充满希望的公民教育因素,不应该若有若无地存在,需要我们高举公民教育的大旗,鲜明地、有意识地提炼和总结、坚守和践行;而学校生活里仍然存在的一些问题,如师生关系的不民主、对学生公民权利的剥夺、学生公民行动能力的缺失等等,都期待着通过公民教育得以解决。我们对开展公民教育抱有信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加强公民意识教育","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目标清晰,就能指引我们坚定地到达终点。未来10年,我们将送给中国社会什么样的公民?我们校园的公共生活将建构成什么样子?每个教育工作者都有责任,去回应这个时代的课题。本期我们约请郑州大学公民教育研究中心的张宜海博士谈谈他的研究,也欢迎更多的教育工作者加入到公民教育的研究和探索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