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印度诗人泰戈尔说:“鸟翼上系上了黄金,鸟也就飞不起来了。”中学生犹如即将翱翔于天际的雄鹰,而高消费正是他们翅膀上系着的黄金。满身挂满了金子,他们还能够飞多高、飞多远?
(一)
镜头一:食堂
用餐高峰已过,餐桌上一片狼藉,餐盒中白花花的大米饭只是被轻轻地挖了几口,剩菜也是五彩缤纷,丰盛依旧。
镜头二:小店
饭后一段时间内,校门口的小商店挤满了人。这里是绝大部分同学餐后的必来之地。他们嘴叼一支冰淇淋,左手一包薯片,右手一瓶可乐,顺便还要买上个心仪的新潮文具。
镜头三:教室
同学们的“现代化装备”不断升级,手机、MP3、电子辞典等正在成为“日常用品”;名牌服装耐克、李宁、森马随处可见;文具用品经常更新,作业本、练习本没有几个是用完的,有的仅是用了几页便当做废纸扔在一边了。
以上画面相信许多同学并不陌生,它们就发生在你的周围,你甚至是其中的亲历亲为者。升入中学,手里的零花钱也多起来了,你也成了一个独立的消费主体,只是,你能够合理地支配自己的消费行为,花好自己手中的钱吗?中国教育新闻网对中学生的消费行为作了一次调查,总结出以下几种不良消费现象:
1.高消费。“吃要美味、穿要名牌、玩要高档”已成为许多中学生追求的目标。上百元的衣服和鞋已极为普遍。尽管有的学生因家庭条件所限,消费档次稍低一些,但其消费总额在家庭支出中的比例普遍偏高。调查显示,在家庭消费支出中,未成年消费者的消费量几乎占家庭收入的二分之一。
2.盲目消费。追求虚荣,讲究排场,认名牌,贪图享受,有些消费早已不是为了满足需要,而是为了显示身份和地位。如此盲目的消费行为,既加重了家长的经济负担,也极大地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
3.消费结构不合理。多数学生的零用钱不是用于买书、读报等,而是用于买零食、过生日、买服装等。不少学生过生日时都会收到生日礼物,礼物少则几十元,多则上百元,请客的花费也由几十元到几百元甚至上千元不等。
(二)
回想一下平日里自己的消费行为,是不是有一些也能归入上述的不良消费现象之列?也许你还没意识到这样花钱有什么不妥,但是无形之中已经影响了你的健康成长。
首先,会危害身心健康。俗话说,“玩物丧志”,物质欲望的满足往往抵消了精神上的追求。一些学生有了零花钱,不用在正经事上,而是去网吧玩游戏,看一些不良的书籍、录像等等。不少学生沉迷于网络,通宵达旦地玩游戏,不仅荒废了学业,而且还出现了精神异常。
其次,会养成不良的生活习惯。有些学生自以为有的是钱,对很多东西都不懂得珍惜,养成了浪费的习惯。如果有人“抗议”,他会满不在乎地说:“反正我花的是我自己的钱。”他没有意识到,他潇潇洒洒所花的钱凝聚了父母多少的血汗。中学生作为纯消费者,过度地满足自己的物质需要,会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大少爷”、“大小姐”习性,潜长奢侈之风。
再次,会加重父母的经济负担,导致与父母之间关系紧张。中学生由于心理不成熟,分辨是非能力差,看到别的同学有那么多钱,于是也向父母要。可是,并不是所有的父母都很有钱,一些家庭收入并不高,但是为了满足子女的需要,只好省吃俭用挤出一些钱来。倘若父母不能满足子女的要求,就容易使两代人之间关系紧张。
最后,它还可能诱发犯罪。某学校有位学生,喜欢吃喜欢穿,学习不求上进,开始小偷小摸,最后发展到偷手机、偷钱、结伙偷学校的电脑,结果被学校开除,并受到了法律的惩处。当然不是所有高消费的人都会走上犯罪道路,但无疑高消费是一个重要的诱发因素,所以应引起我们每个学生的警惕。
(三)
一个人的很多习惯都养成于青少年时期,从一个学生对待零用钱的态度,就能折射出将来当家理财的点点滴滴:一个从小克勤克俭的孩子,长大后花钱自不会大手大脚;小时候“要风得风,要雨有雨”,感到钱来得很容易,长大后一不留神,就会犯下难以弥补的错误。因此中学生应从小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学会健康消费,合理消费,自觉地规范和调控自己的消费行为。
首先,应树立适度消费观。适度,就是适家庭经济条件之度,适中学生正常需求之度。不顾家庭经济条件而追求超前消费是不应该的。父母辛苦工作抚育孩子本已不易,作为子女,怎么能以可有可无的消费要求加重他们的负担呢?适中学生消费需求之度,就是诸如身体发育需要的营养饮食、培育智力需要的有益书刊,适合中学生身份的衣物等,该花的钱还要花。而与同学比穿、比吃、比玩,这些钱就不该花。中学生要继承前人所倡导的生活准则: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其次,要防止盲目消费。盲目消费表现为,不管有无好处,有无必要,是否适合自己,只要人家说声“现在就兴这个”或“这东西正流行”,就非要拥有。中学生应该提高自己的审美水平,接受科学的消费咨询,多听家长、老师的意见,多思考消费的目的和效果,防止盲目消费。钱要花得有意义,真正做到物有所值。盲目从众和攀比只会造成极大的浪费。
第三,中学生要抵制不利于健康的消费内容。吸烟、饮酒、进营业性歌舞厅、泡网吧、玩游戏机赌博,这些都是不良的消费行为。抵制这些不良消费,取决于中学生是否树立了正确的审美标准与良好的生活方式。中学生应在修身、砺志、勤学、健体上下功夫,让自己健康而充满活力。
最后,中学生还应该培养自己的理财能力。只有把钱用在最有益、最需要的地方,钱才能变得有价值,有意义。同学们可以把平时的零花钱进行教育储蓄,可以为实现某一目标,如购买一台电脑、一台电子琴等设立一项“基金”,这就可以督促自己在平时花钱时节省,等钱攒够时,你会为盼望已久的愿望终于实现而欣喜,又会因来之不易而珍惜。另外你也可以适当地参与家庭管理,一起和父母做每月家庭财务预算,通过对一些重要开支的讨论,你会知道哪些钱应该花,哪些钱不应该花,分清轻重缓急,从而培养生活的计划性,养成勤俭节约的好品德。
古人讲“淡泊以明志”,“清贫之志不敢忘”,今天,我们仍要提倡勤劳俭朴的生活观。播种什么样的行为,就成就什么样的习惯。让我们摒弃不良的消费行为,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外表的华丽能取悦别人的眼光,而内在的秀美则更能净化人的灵魂!
(一)
镜头一:食堂
用餐高峰已过,餐桌上一片狼藉,餐盒中白花花的大米饭只是被轻轻地挖了几口,剩菜也是五彩缤纷,丰盛依旧。
镜头二:小店
饭后一段时间内,校门口的小商店挤满了人。这里是绝大部分同学餐后的必来之地。他们嘴叼一支冰淇淋,左手一包薯片,右手一瓶可乐,顺便还要买上个心仪的新潮文具。
镜头三:教室
同学们的“现代化装备”不断升级,手机、MP3、电子辞典等正在成为“日常用品”;名牌服装耐克、李宁、森马随处可见;文具用品经常更新,作业本、练习本没有几个是用完的,有的仅是用了几页便当做废纸扔在一边了。
以上画面相信许多同学并不陌生,它们就发生在你的周围,你甚至是其中的亲历亲为者。升入中学,手里的零花钱也多起来了,你也成了一个独立的消费主体,只是,你能够合理地支配自己的消费行为,花好自己手中的钱吗?中国教育新闻网对中学生的消费行为作了一次调查,总结出以下几种不良消费现象:
1.高消费。“吃要美味、穿要名牌、玩要高档”已成为许多中学生追求的目标。上百元的衣服和鞋已极为普遍。尽管有的学生因家庭条件所限,消费档次稍低一些,但其消费总额在家庭支出中的比例普遍偏高。调查显示,在家庭消费支出中,未成年消费者的消费量几乎占家庭收入的二分之一。
2.盲目消费。追求虚荣,讲究排场,认名牌,贪图享受,有些消费早已不是为了满足需要,而是为了显示身份和地位。如此盲目的消费行为,既加重了家长的经济负担,也极大地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
3.消费结构不合理。多数学生的零用钱不是用于买书、读报等,而是用于买零食、过生日、买服装等。不少学生过生日时都会收到生日礼物,礼物少则几十元,多则上百元,请客的花费也由几十元到几百元甚至上千元不等。
(二)
回想一下平日里自己的消费行为,是不是有一些也能归入上述的不良消费现象之列?也许你还没意识到这样花钱有什么不妥,但是无形之中已经影响了你的健康成长。
首先,会危害身心健康。俗话说,“玩物丧志”,物质欲望的满足往往抵消了精神上的追求。一些学生有了零花钱,不用在正经事上,而是去网吧玩游戏,看一些不良的书籍、录像等等。不少学生沉迷于网络,通宵达旦地玩游戏,不仅荒废了学业,而且还出现了精神异常。
其次,会养成不良的生活习惯。有些学生自以为有的是钱,对很多东西都不懂得珍惜,养成了浪费的习惯。如果有人“抗议”,他会满不在乎地说:“反正我花的是我自己的钱。”他没有意识到,他潇潇洒洒所花的钱凝聚了父母多少的血汗。中学生作为纯消费者,过度地满足自己的物质需要,会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大少爷”、“大小姐”习性,潜长奢侈之风。
再次,会加重父母的经济负担,导致与父母之间关系紧张。中学生由于心理不成熟,分辨是非能力差,看到别的同学有那么多钱,于是也向父母要。可是,并不是所有的父母都很有钱,一些家庭收入并不高,但是为了满足子女的需要,只好省吃俭用挤出一些钱来。倘若父母不能满足子女的要求,就容易使两代人之间关系紧张。
最后,它还可能诱发犯罪。某学校有位学生,喜欢吃喜欢穿,学习不求上进,开始小偷小摸,最后发展到偷手机、偷钱、结伙偷学校的电脑,结果被学校开除,并受到了法律的惩处。当然不是所有高消费的人都会走上犯罪道路,但无疑高消费是一个重要的诱发因素,所以应引起我们每个学生的警惕。
(三)
一个人的很多习惯都养成于青少年时期,从一个学生对待零用钱的态度,就能折射出将来当家理财的点点滴滴:一个从小克勤克俭的孩子,长大后花钱自不会大手大脚;小时候“要风得风,要雨有雨”,感到钱来得很容易,长大后一不留神,就会犯下难以弥补的错误。因此中学生应从小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学会健康消费,合理消费,自觉地规范和调控自己的消费行为。
首先,应树立适度消费观。适度,就是适家庭经济条件之度,适中学生正常需求之度。不顾家庭经济条件而追求超前消费是不应该的。父母辛苦工作抚育孩子本已不易,作为子女,怎么能以可有可无的消费要求加重他们的负担呢?适中学生消费需求之度,就是诸如身体发育需要的营养饮食、培育智力需要的有益书刊,适合中学生身份的衣物等,该花的钱还要花。而与同学比穿、比吃、比玩,这些钱就不该花。中学生要继承前人所倡导的生活准则: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其次,要防止盲目消费。盲目消费表现为,不管有无好处,有无必要,是否适合自己,只要人家说声“现在就兴这个”或“这东西正流行”,就非要拥有。中学生应该提高自己的审美水平,接受科学的消费咨询,多听家长、老师的意见,多思考消费的目的和效果,防止盲目消费。钱要花得有意义,真正做到物有所值。盲目从众和攀比只会造成极大的浪费。
第三,中学生要抵制不利于健康的消费内容。吸烟、饮酒、进营业性歌舞厅、泡网吧、玩游戏机赌博,这些都是不良的消费行为。抵制这些不良消费,取决于中学生是否树立了正确的审美标准与良好的生活方式。中学生应在修身、砺志、勤学、健体上下功夫,让自己健康而充满活力。
最后,中学生还应该培养自己的理财能力。只有把钱用在最有益、最需要的地方,钱才能变得有价值,有意义。同学们可以把平时的零花钱进行教育储蓄,可以为实现某一目标,如购买一台电脑、一台电子琴等设立一项“基金”,这就可以督促自己在平时花钱时节省,等钱攒够时,你会为盼望已久的愿望终于实现而欣喜,又会因来之不易而珍惜。另外你也可以适当地参与家庭管理,一起和父母做每月家庭财务预算,通过对一些重要开支的讨论,你会知道哪些钱应该花,哪些钱不应该花,分清轻重缓急,从而培养生活的计划性,养成勤俭节约的好品德。
古人讲“淡泊以明志”,“清贫之志不敢忘”,今天,我们仍要提倡勤劳俭朴的生活观。播种什么样的行为,就成就什么样的习惯。让我们摒弃不良的消费行为,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外表的华丽能取悦别人的眼光,而内在的秀美则更能净化人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