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长三角民企发展的驱动力

来源 :现代工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klyzh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打通区域分割 畅导文化交流
  长三角的大文化有共性的地方,小文化却是各有区别。从宏观上讲,地域文化是有差异的,从微观的角度来看,这三地人的特点也是有区别的。以前我们谈长三角地区文化的时候比较重视差异,现在我们看到的趋同的地方比较多。实行市场经济以后,经济要素流动得更频繁,文化的发展却有些滞后,但是目前民营经济的发展正在拉动文化的交流和教育,人们的观念正在慢慢地趋同。比如苏南模式,以前拿这个模式来反对温州模式,后来又拿温州模式来贬低苏南模式。现在看看,你说苏南模式搞乡镇企业,有没有搞个体经济呢?个体发达得很。当时说温州那边没有外向型经济,但是现在他们也在不断地引入外资。从文化到经济,现在趋同的一面多,这是好的现象。
  另外,也有差异的一面,这个差异是个性的文化。凡是优点,应该保留下去,发扬光大,但是影响经济要素流动的,就要杜绝。比如地方保护主义,在个别地方,就存在指定用本地产品的现象。这种地方保护主义在国际上体现为贸易保护主义,影响国际贸易的发展。在长三角地区,这种现象不明显,但也有类似情况。这种地方区域文化实际上是一种政治文化,很容易强调本地区的GDP。文化的差异正在逐步缩小,但是这个问题仍然在影响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我们应该建构一些共同的东西,求同存异,建设一些共同的区域文化,同时要不断创造一些新的共同文化。政府也能做很多事情,主要是从制度文化的改变上。打通三个行政区域之间的分割,不仅是书记、省长、市长之间的交流,民营企业家层面也应该交流,使文化能够共同发展,这样有利于长三角的经济一体化,使长三角共同繁荣。
  文化发挥作用 取决自身建设
  文化该怎么流动?因为现在在文化发展方面,一个是强调对优秀文化的培育和建设,但是还有另外一种思路就是强调培育文化的影响力。但文化的影响力有来自内核的东西,也有通过外力因素来造成强势文化,那么我们到底是应该注重培育文化的影响力,从市场的角度去开拓呢,还是从文化的优秀内涵来开拓?
  我们一般讲文化不管怎么定义,无非有三个方面,一个物质文明,一个精神文明,一个制度文明。在物质文明的交流方面一般不存在太大的问题,因为物质文明是可以比较的。今天有一种新的食品,它更营养更好吃,这是可以比较出来的。但是如果讲到精神方面,这就不同了,难有客观的标准。比如,我喜欢喝茶,你喜欢喝咖啡,究竟谁优谁劣,没有一个标准。制度上来看,除了物质和精神的层面以外,还有一个政治导向的问题。所以在这样一种情况下,不管从哪个方面来讲,交流都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
  真正的文化,它是冲不垮的。政府的引导虽然具有很大的作用,但是,文化最终能不能发挥作用,说到底还不是取决于政府、主流媒体的支持,而是要取决于文化自身。这几年我们有一些偏向,一会儿偏这个,一会儿偏那个,你骂“超女”,他骂“韩流”,一说不好就全都不好了,看不到其中也有一些积极的因素。反过来,一说好,就好得不得了,搞得到处都是秀场。说到文化产业,在商言商,既然是产业,当然要赚钱。但是文化产业背后是什么?谁支撑它?不是靠市场,而是应该靠文化本身建设。所以不要以为西方国家百分之百靠市场。百分之百靠市场的社会是没有的。西方国家对一些值得弘扬的文化,除了通过政府支持以外,还会通过基金会,甚至通过宗教来支持。
  物质文明有标志,精神文明靠什么?很多就是靠信仰。我们爱我们的国家,相当程度上是一种精神、一种信仰、一种支撑,而我们现在往往有所欠缺。固然,一方面要自由地经济竞争、广泛的文化交流,另外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建设、构筑起一种民族、国家的群体信仰。
  促进共同繁荣 改变评价价机制
  现在长三角开展上海、浙江、江苏的三地合作、交流比以前好多了。但是不足的地方也有,比如,现在一谈到长三角的经济,产业同构的问题就不能避免。产业同构可以促进专业化的发展,但也确实存在恶性竞争。恶性竞争的原因在哪里?就是在体制、机制里面。从政治文化讲,如果都把本地的GDP看得很重,都追求本地政绩,就容易产生协作不够的问题。怎么办呢?应该改变一下评价机制,不要仅仅强调浙江人的经济、江苏人的经济、上海人的经济,要从GDP的理念发展到GNP的理念。评价机制改变以后,大家都把长三角的发展、共同的繁荣作为我们的评价机制,而不是局限在一个省、一个市。不要把爱家乡、爱祖国,都局限在本区域一时的成就上。
  地区文化都有自己的特色,长三角文化中的农耕文化是以水为根本的,讲究天人合一,但是现在工业文化的发展又可以概括为“人定胜天”。长三角地区的水危机似乎证明了农业文化逐渐被工业文化打败,逐渐消亡。能不能从文化思维方面找出一条道路,让传统的农耕文化和工业文化和谐均衡地发展,而不是让两种文化非得处于你死我活的状态?
  在英国工业化初期也有类似的问题。我们可以从档案里面找到当时的情况。英国在上世纪60年代初,泰晤士河污染到发出恶臭味。议会大厦就在泰晤士河边,议会开会的时候都要把窗户关起来,因为那气味实在太难闻。但夏天又很热,要开窗户,就用厚厚的窗帘挡着,而且窗帘还得用漂白粉先漂了,这样闻到的就是漂白粉的味,不是臭味。恩格斯在他的《乌培河谷来信》里说到,他家乡的乌培河水已经被染成了红色,他非常痛心。他说,河流被污染,但是大河边的资本家的心情是轻松愉快的。
  污染的问题是工业革命带来的负面影响,恩格斯将此称之为“社会谋杀”,人类应该尽量地减小这个代价。我们有个性文化,有地方文化,文化上存在差异是可以的,但是在目前的情况下,政府应该拿出一个什么样的指导方针,来推动整个长三角的发展,这才是我们爱家乡、爱国家的表现。不要把爱家乡、爱祖国都局限在本区域一时的成就上。这个问题如果解决得好,我们的环境就保护得好。
  协调制度平衡 驱动经济发展
  记得法国前总统密特朗曾经说过,欧洲一体化是从一个文化的欧洲开始。长三角区域的发展也应是这样。文化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是非常重要的。文化是人们形成共识非常重要的决定力量,而这种共识会决定人们在经济发展中所需要的制度或者所需要的制度安排等整个一套机制。一个好的制度安排、有效的制度出来之后,会对经济绩效起到很大作用。这看起来好像是一个单方面的过程,从文化到政治、到制度的绩效,但实际上这个过程并不是那么简单的。一个制度出来会有有利的一面,也会有不利的一面,这个时候就涉及到我们对制度安排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的平衡。如果平衡不好,就有矛盾。平衡得好,这个制度就可以安排出来。文化的作用,就在于在平衡的时候具有一种很大的作用,能够帮助制度安排时作成本利益的平衡。
  对长三角来说,为什么文化和区域经济发展这个问题非常重要?坦率地说,长三角在历史上,尤其是近代史以来,从区域经济发展的总体来说,是一个比较匀致的经济体。而且这个联系一直是以上海为中心,以浙江和江苏为两翼。这就是说,与全国其他地区比,现在长三角这个地区的民营经济发展水平还是非常不错的,而且从历史上人员的交流来说,文化共性的成分也是比较大的。如果我们能统一认知文化对经济发展的驱动力作用,企业能以文化为先导,经济为实体,事业必将如虎添翼地持续腾飞。
其他文献
据凤凰经济网报道,改革开放初,由于体制改革刚刚起步,中国最初的民营企业家都迷恋高阳写的小说《胡雪岩》——这个靠官商勾结发家的著名“红顶商人”。  改革开放33年后,政治经济学仍在主导民营企业家的命运。网上疯传浙商有一个“22条军规”,其中第一条就是:每天看新闻联播。至今广受认同。马云说:“中国企业家不懂政治,就做不好经济。”  联想集团的柳传志这样说过:“我在做联想的时候,给自己画了一条底线,其实
期刊
11月26日,党的十八大代表,中共长宁区书记卞百平与长宁区部分民营企业家学习座谈“十八大”精神。卞百平传达了十八大会议和中央领导的讲话精神,介绍了会议期间小组讨论情况,并结合长宁发展的“三个城区,五个提升”的战略目标和民营企业创新转型,对进一步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做了部署,并提出了要求和希望。  卞百平说,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保证各种所有制依法平等使用生
期刊
时隔两年,2012年8月7日,我与施建祥又碰面了。  这一天,“立秋”。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作为上海快鹿投资集团董事局主席,施建祥获得了事业丰收:实业、金融、文化和慈善都做到了“第一流”。快鹿投资集团总资产已达20多亿元,位列上海市民营企业综合实力百强榜第30位,跻身中国百强民营企业,并跨入“世界华商100强”。  施建祥的成功,不是赢在起点,而总是赢在转折点。  金融——“东虹桥”成为上海首家“
期刊
当前中国经济下滑的幅度在过去30年中是比较少见的。虽然统计局数据显示GDP增长二季度依然保持在7.6%的水平,但是其他一系列数据给出的信号更值得引起警觉。对此,我们应当辩证分析,方能制订相应的有效对策。  经济下滑带来影响  首先,发电量在6月同比出现零增长,这是自2009年5月以来的最低水平。其次,国际储备在2012年二季度出现1998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以来的首次下降,外资流出创造了历史上的季度新
期刊
据新华社电讯稿报道,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代表大会报告强调,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一以贯之的接力探索中,我们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  十八大报告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期刊
《21世纪经济报道》称,在中央政府指导下,各地为小微企业减免税费的政策密集出台。但据记者调查,大多数企业感受并不明显。一直以来,我国小微企业绝大多数没有按规范缴税,税赋并不是很重,因此减税费措施作用不大。小微企业发展的瓶颈还是融资困难。  对于现在中小微企业来讲,减税减费的政策作用已经很有限,限制其发展的根本问题,还是订单和资金问题。有订单,没资金,中小微企业就难发展。只有有了订单,又有了资金,保
期刊
中国过去30年高速增长的奇迹,来源于新生的市场经济制度解放了人们的创业精神。可是近年来中国经济社会矛盾几乎到了临界点。克服这些弊病的正道,在于全面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推进市场化的经济改革和法治化、民主化的政治改革,铲除权贵资本主义的基础,并使公共权力的行使受到宪法法律的约束和民众的监督。经济学家吴敬琏认为,除此之外别无他途。因为近年来中国改革处于停滞状态,所以当务之急是重启改革议程,切实推进经
期刊
上海文化的历史构成  1843年开埠以前的上海,客观地讲,它的文化在中国文化中处于中等水平。尽管它所在的地区是江苏省的松江府,这是中国最近一千年来经济文化各个方面最先进的地区,但平心而论,当时的上海县在松江府中不过处于中等地位,无论是它的文化底蕴,还是它当时的文化状况,都抵不上松江府的华亭县,抵不上青浦,甚至抵不上嘉定。上海不过是一个县城,显不出多少优势来。但是,在1843年开埠以后,外国租界林立
期刊
随着改革的推进,中国经济真正起飞了。经过将近20年的高速度增长,中国的经济总量在2010年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与此同时,中国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如何解读中国经济崛起的秘密?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提出了“中国模式”还是过渡性经济体制问题。  改革开放使中国经济崛起  “中国模式”论倡导者认为,中国能够创造如此优异成绩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国独特的经济和政治体制:它有一个强势政府和有着强
期刊
今年中国经济增长下滑超过中国政府的估计,但是求稳的目标基本达到了。华尔街日报最近有文章分析说,中国经济求稳发展是一个了不起的成绩。但是,在全球经济依然不景气的环境下,中国2013年是否会有潜在危机发生?许多人持有担忧观望的态度。  据英国金融时报记者分析,在十二五期间,中国经济可能要发生一些事,而这个可能发生的事情,正是一场经济危机!有人就奇怪了,不是刚爆发了一场世界经济危机吗?刚爆发的是美国的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