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6月~2015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40例胆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结石的临床疗效显著,能够减少术中出血量,手术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患者术后恢复快,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胆结石 临床疗效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胆结石的发病率近年来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胆结石在早期的时候并没有比较典型的临床症状[1]。但是如果不及时进行治疗,随着时间的推移,患者的病情会逐渐加重,慢慢会演变为胆囊炎、胆囊穿孔等,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影响。基于此,本研究分别予以开腹胆囊切除术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旨在研究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结石的临床疗效,现将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6月~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40例胆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对照组男性为12例,女性为8例,年龄为38~73岁,平均年龄为(53.5±3.2)岁,病程为1~9年,平均病程为(7.9±1.1)年,其中单发结石者11例,多发结石者9例;观察组男性为13例,女性为7例,年龄为37~74岁,平均年龄为(54.5±4.2)岁,病程为1~10年,平均病程为(8.2±1.2)年,其中单发结石者11例,多发结石者19例;所有患者均符合胆结石的诊断标准,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比较上,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开腹治疗法进行治疗,即采用全身麻醉进行手术,在患者右上腹直肌处行5~12cm的切口,切开患者的腹壁各层进入腹腔,充分暴露术野,使用顺切法或者逆切法将胆囊切除。术后给予患者抗生素,防止感染。观察组患者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即 采用全身麻醉进行手术,取仰卧位。在患者脐部行切口,将腹腔镜插入,将5mm的套针套管放置于患者的右肋骨,利用钳子将胆囊钳住,然后利用爪形电凝器把胆囊床分离[2],让胆囊游离,最后利用剪刀把胆囊管剪断,将胆囊取出,然后留置引流管,观察患者有无异常情况,术后给予患者抗生素,防止感染。
1.3 评价指标
以两组患者恢复情况和治疗效果作为评价指标,疗效评价,治愈:患者经过治疗之后其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各项指标均恢复正常,结石也完全清除;有效:患者经过之后其临床症状显著减轻,结石基本被清除[3],各项指标均有改善;无效:如果患者经过治疗之后其临床症状和体征没有得到改善,结石仅一半被清除。
1.4 统计学处理
各组患者的评价指标结果均使用SPSS 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恢复情况结果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临床疗效结果进行秩和检验,α=0.05。
2 结果
2.1 术后恢复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效果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效果比较(X±s)
2.2 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患者为85.00%,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结果见表2。
表2 治疗效果比较
Z=-2.608,P=0.009,P<0.05。
3 结论
传统的开腹胆囊切除术在治疗胆结石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且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是由于这种手术时间较长,术中出血量大等原因导致患者在术后恢复慢,且术后容易发生各种并发症,延长住院时间,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因此开腹胆囊切除术并不有利于患者的康复和治疗。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腹腔镜技术也在一定程度上有了提高,以其创伤小、恢复快的优势被广泛的应用于临床,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结石大大降低了患者的痛苦[4]。通过本次研究可以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说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手术切口小,手术对患者造成的创伤小,患者术后恢复快;同时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也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进一步说明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通过腹腔镜为手术提供了优良的视野,有效的提高了胆囊切除的准确性,提高了胆结石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结石的临床疗效显著,能够减少术中出血量,手术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患者术后恢复较快,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 吕一鸣.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150例临床分析[J].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69-70.
[2] 王伟,肖勇,温达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结石40例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5):67-68.
[3] 梁鹤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结石的疗效分析[J].中国处方药,2014,12(9):105-105,106.
[4] 陈智平.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胆囊炎?胆结石的疗效比较[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1,17(10):1178-1180.
【关键词】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胆结石 临床疗效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胆结石的发病率近年来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胆结石在早期的时候并没有比较典型的临床症状[1]。但是如果不及时进行治疗,随着时间的推移,患者的病情会逐渐加重,慢慢会演变为胆囊炎、胆囊穿孔等,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影响。基于此,本研究分别予以开腹胆囊切除术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旨在研究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结石的临床疗效,现将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6月~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40例胆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对照组男性为12例,女性为8例,年龄为38~73岁,平均年龄为(53.5±3.2)岁,病程为1~9年,平均病程为(7.9±1.1)年,其中单发结石者11例,多发结石者9例;观察组男性为13例,女性为7例,年龄为37~74岁,平均年龄为(54.5±4.2)岁,病程为1~10年,平均病程为(8.2±1.2)年,其中单发结石者11例,多发结石者19例;所有患者均符合胆结石的诊断标准,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比较上,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开腹治疗法进行治疗,即采用全身麻醉进行手术,在患者右上腹直肌处行5~12cm的切口,切开患者的腹壁各层进入腹腔,充分暴露术野,使用顺切法或者逆切法将胆囊切除。术后给予患者抗生素,防止感染。观察组患者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即 采用全身麻醉进行手术,取仰卧位。在患者脐部行切口,将腹腔镜插入,将5mm的套针套管放置于患者的右肋骨,利用钳子将胆囊钳住,然后利用爪形电凝器把胆囊床分离[2],让胆囊游离,最后利用剪刀把胆囊管剪断,将胆囊取出,然后留置引流管,观察患者有无异常情况,术后给予患者抗生素,防止感染。
1.3 评价指标
以两组患者恢复情况和治疗效果作为评价指标,疗效评价,治愈:患者经过治疗之后其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各项指标均恢复正常,结石也完全清除;有效:患者经过之后其临床症状显著减轻,结石基本被清除[3],各项指标均有改善;无效:如果患者经过治疗之后其临床症状和体征没有得到改善,结石仅一半被清除。
1.4 统计学处理
各组患者的评价指标结果均使用SPSS 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恢复情况结果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临床疗效结果进行秩和检验,α=0.05。
2 结果
2.1 术后恢复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效果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效果比较(X±s)
2.2 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患者为85.00%,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结果见表2。
表2 治疗效果比较
Z=-2.608,P=0.009,P<0.05。
3 结论
传统的开腹胆囊切除术在治疗胆结石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且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是由于这种手术时间较长,术中出血量大等原因导致患者在术后恢复慢,且术后容易发生各种并发症,延长住院时间,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因此开腹胆囊切除术并不有利于患者的康复和治疗。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腹腔镜技术也在一定程度上有了提高,以其创伤小、恢复快的优势被广泛的应用于临床,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结石大大降低了患者的痛苦[4]。通过本次研究可以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说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手术切口小,手术对患者造成的创伤小,患者术后恢复快;同时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也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进一步说明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通过腹腔镜为手术提供了优良的视野,有效的提高了胆囊切除的准确性,提高了胆结石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结石的临床疗效显著,能够减少术中出血量,手术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患者术后恢复较快,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 吕一鸣.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150例临床分析[J].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69-70.
[2] 王伟,肖勇,温达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结石40例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5):67-68.
[3] 梁鹤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结石的疗效分析[J].中国处方药,2014,12(9):105-105,106.
[4] 陈智平.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胆囊炎?胆结石的疗效比较[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1,17(10):1178-1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