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19世纪开始到20世纪初,除了前面介绍的德国人类学家史图博外,来自于西方的科学家、传教士等对海南岛的考察记录的主要人物有:罗伯特·史温侯、玛格丽特·莫宁格、香便文、萨维纳、史密斯与克拉克。
此外,还有英国的博物学家约翰?怀特赫德(1861-1899)曾对海南进行了考察;意大利外交官、学者罗斯(1883-1948)曾受聘于私立海南大学任教,并任图书馆馆长,他将之保存的资料编辑成了《海南岛史料集》,共615册。而后陆续也有一些相关西方人对海南岛的著作,散见于书信或日记中。
罗伯特·史温侯
国籍:英国
生卒年:公元1836-1877
著作:《海南岛鸟类学论》
英国驻中国的外交官,博物学家,他曾是英国驻台湾高雄(早期称“打狗”)、厦门、宁波、烟台等地领事,在华期间,他对中国南方地区的动植物进行了考察与采集,特别是对台湾和海南动植物采集,写下了诸多学术著作,从博物学的角度对当地动植物进行了分类、描绘,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他的《海南岛鸟类学论》是第一本有关海南岛鸟类的相关学术著作,他也是海南岛、台湾岛上进行鸟类标本采集的第一位西方人。
香便文
国籍:美国
生卒年:公元1850-1901
著作:《海南纪行》
美国长老会传教士,1882年10至11月,他与另一位传教士冶其善一起,对海南岛进行了四十五天的徒步考察。1886年,他在伦敦出版了《岭南纪行》,后半部分专章写了《海南纪行》,在文中,他的行程是从五指山的红毛开始,然后到南丰,黎母山至岭门、乌坡、至加积至海口,他以优美的语言描写了当时他所见所闻,有美丽的风光,有海南的人文与历史,也有动植物,地理与气候,让后人可以领略到100多年前海南岛的风貌,是一本很有人文科学价值的游记,几乎成为了后来西方行者在海南的“路书”。
在这里应当介绍一下冶其善传教士,冶其善(1847-1901),美籍丹麦人。这应当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他1862年来华,任粤海军舰长,负责在珠三角一带缉拿海盗。而不知何故1882年到海南岛做独立的传道人,先是4、5月间他在黎区做了一些考察,10月后与香便文一起进行海南考察,香便文的海南之旅他起到了相当大作用。
玛格丽特·莫宁格
国籍:美国
生卒年:公元1891-1950
著作:《椰岛海南》
美国长老会传教士。莫宁格自1915年来到海南岛开始传教活动,一直持续到1942年日本占领海南时回国,在海南长达27年。他写了《椰岛海南》(海南大学教授王翔译成中译本名为《棕榈之岛》)一书,书中记述了他在海南传教期间,海南社会状况,成为了后人研究二十世纪初海南岛历史的重要文献。
萨维纳
国籍:法国
生卒年:公元1876-1941
著作:《海南岛志》
法国神父,1925年,他应国民政府之邀来到海南岛当翻译,并受到河内法国远东学院之托,调查海南岛的民族和语言。他在海南岛四年间,几乎足遍了海南岛各地。特别是1928年10月,他与黄强将军一起,在军队的护卫下考察了五指山一带,回来后,他写下了《海南岛志》,而黄强写下了《五指山问黎记》,两书相得益彰。萨维纳的《海南岛志》尤其详细,书中他对海南地理人文及黎区风土人情的记述,材料皆实地调查而来,同时配有12张照片和1幅手绘海南地图,弥为珍贵。
史密斯与克拉克
国籍:美国
著作:纪录片《红山之外》
尼克尔·史密斯与其同伴雷昂那德?克拉克是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的探险记者,1937年6月26日,他们从旧金山到达香港转到海口,在海南岛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亲身探险,与以往不同的是,一是他们以探险记者的视角,二是用影像的手段记录他们在海南岛的所见所闻。1938年9月,克拉克在美国《国家地理》杂志上发表了他在海南岛的旅行日志,并向世人宣告,海南岛是除巴厘岛、火奴鲁鲁以外的世界上第三个“天堂岛”,是“世界上最重要最美丽的地方之一”。他们摄制的纪录片《红山之外》,也成为了海南最早的影片资料,现此片已被海南省民宗委引进翻录回海南。
此外,还有英国的博物学家约翰?怀特赫德(1861-1899)曾对海南进行了考察;意大利外交官、学者罗斯(1883-1948)曾受聘于私立海南大学任教,并任图书馆馆长,他将之保存的资料编辑成了《海南岛史料集》,共615册。而后陆续也有一些相关西方人对海南岛的著作,散见于书信或日记中。
罗伯特·史温侯
国籍:英国
生卒年:公元1836-1877
著作:《海南岛鸟类学论》
英国驻中国的外交官,博物学家,他曾是英国驻台湾高雄(早期称“打狗”)、厦门、宁波、烟台等地领事,在华期间,他对中国南方地区的动植物进行了考察与采集,特别是对台湾和海南动植物采集,写下了诸多学术著作,从博物学的角度对当地动植物进行了分类、描绘,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他的《海南岛鸟类学论》是第一本有关海南岛鸟类的相关学术著作,他也是海南岛、台湾岛上进行鸟类标本采集的第一位西方人。
香便文
国籍:美国
生卒年:公元1850-1901
著作:《海南纪行》
美国长老会传教士,1882年10至11月,他与另一位传教士冶其善一起,对海南岛进行了四十五天的徒步考察。1886年,他在伦敦出版了《岭南纪行》,后半部分专章写了《海南纪行》,在文中,他的行程是从五指山的红毛开始,然后到南丰,黎母山至岭门、乌坡、至加积至海口,他以优美的语言描写了当时他所见所闻,有美丽的风光,有海南的人文与历史,也有动植物,地理与气候,让后人可以领略到100多年前海南岛的风貌,是一本很有人文科学价值的游记,几乎成为了后来西方行者在海南的“路书”。
在这里应当介绍一下冶其善传教士,冶其善(1847-1901),美籍丹麦人。这应当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他1862年来华,任粤海军舰长,负责在珠三角一带缉拿海盗。而不知何故1882年到海南岛做独立的传道人,先是4、5月间他在黎区做了一些考察,10月后与香便文一起进行海南考察,香便文的海南之旅他起到了相当大作用。
玛格丽特·莫宁格
国籍:美国
生卒年:公元1891-1950
著作:《椰岛海南》
美国长老会传教士。莫宁格自1915年来到海南岛开始传教活动,一直持续到1942年日本占领海南时回国,在海南长达27年。他写了《椰岛海南》(海南大学教授王翔译成中译本名为《棕榈之岛》)一书,书中记述了他在海南传教期间,海南社会状况,成为了后人研究二十世纪初海南岛历史的重要文献。
萨维纳
国籍:法国
生卒年:公元1876-1941
著作:《海南岛志》
法国神父,1925年,他应国民政府之邀来到海南岛当翻译,并受到河内法国远东学院之托,调查海南岛的民族和语言。他在海南岛四年间,几乎足遍了海南岛各地。特别是1928年10月,他与黄强将军一起,在军队的护卫下考察了五指山一带,回来后,他写下了《海南岛志》,而黄强写下了《五指山问黎记》,两书相得益彰。萨维纳的《海南岛志》尤其详细,书中他对海南地理人文及黎区风土人情的记述,材料皆实地调查而来,同时配有12张照片和1幅手绘海南地图,弥为珍贵。
史密斯与克拉克
国籍:美国
著作:纪录片《红山之外》
尼克尔·史密斯与其同伴雷昂那德?克拉克是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的探险记者,1937年6月26日,他们从旧金山到达香港转到海口,在海南岛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亲身探险,与以往不同的是,一是他们以探险记者的视角,二是用影像的手段记录他们在海南岛的所见所闻。1938年9月,克拉克在美国《国家地理》杂志上发表了他在海南岛的旅行日志,并向世人宣告,海南岛是除巴厘岛、火奴鲁鲁以外的世界上第三个“天堂岛”,是“世界上最重要最美丽的地方之一”。他们摄制的纪录片《红山之外》,也成为了海南最早的影片资料,现此片已被海南省民宗委引进翻录回海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