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你儿子社会习气浓重”
邓超其实不愿再多提自己少年时的叛逆,然而话题开了个头就没能刹住车。“离家出走,去广州跳舞。我爸妈就一家一家歌舞厅去找,总觉得能找到儿子,很辛苦,后来真的捌了,很瞧悴。”
回忆起20多年前的往事,邓超的声音突然放低,眼睛凝望着空气中一个并不存在的点,仿佛正描述着眼前的画面。他的母亲正坐在同一个房间,靠在沙发上睡着了,发出轻微的鼾声。另一个房间里,邓超的搭档、相识多年的好友俞白眉正在熟睡。他们在这天一同参加了邓超经纪人的婚礼,以及邓超旗下的电影公司“橙子映像”的年会。当所有人因为一连串的活动精疲力竭的时候,只有邓超像永动机一样不知疲倦地工作着。在与我们交谈之前,他还为宣传电影《乘风破浪》接受了视频采访,并录了两支ID。
韩寒的这部电影给了邓超一个机会回望自己成长的路径。和电影中的徐太浪一样,他和父母一度存在着巨大的代沟——尽管在邓超看来,这种“代沟”应该上升概括为更严肃也更坚固的观念差异。父母一辈上山下乡,吃了太多苦,他们是任劳任怨牺牲自我的一代。而邓超追求的是自我,是自由。他自称在13岁时就想明白了要“做自己”,为此他从一个成绩优秀、前途明亮的好学生,变成了一个在歌舞厅跳舞的“社会边缘人”。在多年前的另一次采访中,他曾经提到,有人對他的妈妈说:你儿子社会习气浓重。
关于“边缘”与“主流”的博弈拉锯了长达十年之久,无一例外地体现在考学、就业、辞职等每一个重要的人生节点。在邓超记忆中,还有一幅和16岁的出走同样栩栩如生的画面。多年以后,刚从国家话剧院辞职的他带着母亲去意大利旅行。下飞机的当天,同行的人把他一直瞒着的辞职消息说漏了嘴,母亲因而难过、懊恼,近乎崩溃。“整个旅行都泡汤了。”
而16岁的邓超选择了向父母妥协。虽然父母押着他回家,去报考江西省艺术学校,他依然并不乐意。“我说我考什么?我只会这样,”邓超扭动身体,做了一个迪斯科的姿势,“我只会唱流行歌,就像一个社会边缘的人那样。”
说起来像是一个玩笑,为了考艺校,邓超去学了几个月美术。美术功不出意外没考上。最终还是唱了首流行歌,跳了段迪斯科,加上个子高、“条儿”不错,他被话剧班相中。
进入艺校的邓超并没有找到同类。他在学校里甚至不怎么和同学说话。今天的邓超为那时的自己辩解。“所有人都不喜欢你,觉得你不务正业。可是你其实心里清楚自己并没有不务正业。”然而少年时代的邓超并没有这种向别人阐释自我的打算。他选择了用装酷、奇异的举止与穿着去反抗偏见。他在学校里染头发戴耳环,是大家侧目的异类。
“老师也很怕你,别人路上看你像看怪物一样。但你很享受那种做怪物的感觉,心想,嗯,你们不懂。”
这句成型于16岁的心理独白,几乎可以作为今天解读邓超的密码。
“表演就像他的生命一样”
曾有无数人试图解读这个看起来在严肃和癫狂之间行走得几近分裂的男演员。今天为大众熟知的邓超,是一个用“碗得服”在微博上刷屏的网瘾中年,一个高喊着“We are伐木累”在综艺节目中奋力奔跑的队长,一个舞台上又唱又跳、肆意扭动身躯的“歌王”。“和超哥差不多”几乎成为一个具有“抖包袱”效果的形容。
最近的例子发生在《乘风破浪》的点映场。演员高华阳走上台说:“以前我不是这么沉默的,原来我和超哥差不多,是那种特别能带动气氛的人。”一旁邓超的回答则真正引爆了全场的笑点:“谁说的,我很内敛的。”
然而“内敛”确实一度更接近邓超带给公众的形象。在微博最红的年头,他也没存在网络上留下自己的痕迹。在进入演艺圈的前几年,他是表情冷漠、将自己保护得很好的当红小生。从《少年天子》走红小银幕开始,他的星途没有经历过大的起伏,电视剧中的演出不仅为他的演技带来了认可,也为他带来了观众缘。直到今天,知乎上有人分析邓超的演技,还会把这些电视剧作为案例:“在《少年天子》里他有种要掌控自己命运却不得不低头的宿命感,这种处理手法在言情剧中是相对高级的,之后的《甜蜜蜜》等也是同样特征。”
在此之后,从《中国合伙人》到《烈日灼心》,这些不同类型的电影帮助邓超在大银幕站稳了脚。今年即将上映的《心理罪:城市之光》的导演徐纪周说,当确定电影版中主角方木的年龄在三十多岁后,邓超是他们头一个接触的演员。“在这个年龄段,演技好、形象符合、有一定票房号召力的演员,不多。”
与导演曹保平合作《李米的猜想》,是邓超第一次在电影中担当男主角。拍完后,曹保平评价这个26岁的当红小生具有一个演员理想的感受力和潜力,但仍然直率地指出:“邓超身上95%都很好,但是还有5%红毯上的感觉。”
“之所以当时说有5%红毯上的感觉,是因为他当时已经是个明星了,一些惯性的东西还是会存在,多多少少会对他有些影响。”曹保平解决这个问题的方式,是在拍戏时“要求他完成一个演员需要完成的极限”。“不用刻意克服,邓超骨子里属于明星的5%自然就消失了。”到了合作《烈日灼心》时,曹保平就已经是“在尽量保住邓超命的情况下完成电影”。
用邓超的话说,演员这个职业带来多大的幸福,就会带来成正比的折磨。“表演特别纯粹,当你面对角色,你只有第一自我和第二自我,用你的第一自我去控制第二自我。”
而“第一自我”和“第二自我”在很多时候并不那么泾渭分明。因为出演《烈日灼心》里隐秘重重的辛小丰,邓超成为上海电影节“三黄蛋”影帝之一。他因为揣摩体验人物差点患上忧郁症的故事也广为人知。为了进入一个秘密重重的负罪之人的内心,邓超从地摊上买来廉价的内衣裤。“穿太好的,我不配。”在厦门拍戏的时候,他不敢约人吃饭,甚至不敢出门,每天窝在房间。“不开心,很不开心。”
主持人鲁豫曾经在节目中念出他在电影杀青后在微信明友圈写给角色的话:“小丰我离开了你的房间,祝你在另一个世界安好。”
他用“房间”形容每一个饰演角色的过程,演完了,就转身走出,心中永远为这个“第二自我”留着一个空的房间。心里的空房间辛小丰有,方木有,《美人鱼》里的刘轩也有。 拍摄美人鱼时,靠着每天一通电话,邓超和周星驰一场戏一场戏地对剧本,足足打了半个多月。“啊哈,邓总,《美人鱼2》我们都聊出来了。”说话间,邓超将声调拉高、语音拉长,学起了周星驰在电话里的玩笑。
两人纠结于很多细节。“我跟星爷商量,小胡子坏,所以留不留留不留?留。那刮不刮刮不刮?什么時候刮?”《美人鱼》出来,很多人夸刘轩帅,这让邓超很意外。“我看他很丰盛,就像一个巨大的汉堡一样。他需要这个外形,但在我看来,表演只有准确。”
邓超和曹保平一共合作三次,“没少吵架”,原因都是“表演的准确性”。对吵过的架,曹保平不以为意,甚至有些欣喜。他觉得这个爱较劲的邓超有成为好演员的心气儿,更重要的是,他在表演上非常豁命,“表演就像他的生命一样”。
“你想到有一个职业,能让你觉得,这辈子就它了,那个感觉太幸福了,那种幸福感会支撑你做一切事情。”邓超说。
享受那一刻的感觉
邓超第一次感受到身为演员的幸福是在大学二年级。他在张广天的话剧《切掐瓦拉》里得到了自己第一个演出机会:在全剧进行到四分之三的时候,他在人艺小剧场的二楼配切·格瓦啦的画外音:“同志们,我是切·格瓦拉,我们这艘战舰现在要起航!
虽然这个角色只有寥寥十句台词,但是仍然有上台谢幕的机会。演出时,每天晚上邓超就在人艺小剧场的二楼等着,常常等得直发困,但一听见舞台上响起“起航,战士们,起航,起航”就精神了,换个贝雷帽下去谢幕。谢幕时他挥一面大旗,因为太激动常常打到身边的人。他把剧里的每一句台词都背得烂熟,期待着有机会能上台演出——后来真的让他等到了。“其中一个演员后来不参加了,要我去演,我特高兴。”
2016年6月,邓超的“超剧场”开张。他写了一篇长文回顾自己与舞台的情缘,然而在文章开头,他这样写道:
“命运多么不可思议?有谁知道上中戏之前,我对戏剧并没有什么特别的热爱。在我上学的那个时代,最重要的其实是文凭,我学习表演的动机,不过是为了应付家里压力而已。”
在江西省艺校的三年,邓超形容为“不喜欢表演的三年”。同学们报考北影和中戏,邓超拿着学校开的介绍信,也去北京考。如今他回忆自己一路走来的过程,觉得很多事情都像做梦一样。“我怎么就考上中戏了?”即便在上了大学之后,他仍然觉得自己骨子里是自卑的,并不确定自己是不是这块材料。直到大一下学期,在北京举行的世界戏剧艺术节,让他热爱的事情中,多了大写加粗的“表演”一项。
那么少年时代的邓超热爱什么?
他热爱在灯光下跳迪斯科,享受灯光打在身上的感觉。“你得偷偷摸摸地爬上那个台子,摆一个造型,然后当那束光打在你身上的时候,你就开始扭,扭一晚上,三四个小时,你也不停,你就是喜欢那个。”
他热爱在歌舞厅唱歌。“那时候在歌舞厅唱歌,桌上点着小蜡台,十块钱两三首,一个话筒大家轮着唱。我很享受听到别人说‘放原唱干什么,赶紧轮到我们’,很享受那一刻的感觉。”
一位在中戏与邓超同级的同学记得,在大学二年级的一次歌唱比赛中,他上台唱了张学友的《她来听我的演唱会》。让她印象深刻的不仅是邓超的歌喉,还有他在台上全情投入的状态。
后来她再次见到这样的邓超是在话剧《翠花,上酸菜》中。在这部爆笑喜剧中,邓超一人分饰三角,其中一个角色是女人九儿。九儿自恋又骚情,穿着渔网袜、紧身裙,梳两个夸张的大辫子在舞台上围着一根钢管舞动得激情奔放。
这部学生的习作作品从校内演到了校外,成为新世纪初小剧场喜剧的开先河之作。邓超反串九儿的热舞视频也一度在网络上流传甚广。后来邓超拍《分手大师》,把自己的这个经典桥段放到了电影里。同样一身行头,同样也化名“九儿”,男扮女装的男主角混水摸鱼来到了金星当评委的选秀现场。一段夸张的热舞完毕,金星被逗笑了:你的表现我给零分,但是我欣赏你这种忘我的表演状态。
后来人们在《我是歌手》第一季决赛的现场见到了这样的邓超。为好哥们羽泉跨刀帮唱的他是决赛七个帮唱嘉宾中最后定下来的,顺便还包办了三个人在舞台上所有的舞蹈和动作设计。比赛之前,他们在湖南广电的草坪上练习了一下午。羽泉在上台前开玩笑,按邓超的状态,演High了把他们从台上踢下去都不意外。
当天晚上的演出证明了好哥们对他的了解。穿一件金色的双排扣西装,邓超在舞台上热力四射。两曲唱完,邓超又慷慨地做了半分钟的俯卧撑,如果不是羽泉及时把他拉起来,谁也不知道他还会再“疯”多久。
人们惊讶于如此“人来疯”的邓超。但是他的大学同学栾元晖说,邓超一直保持着原来的那个样子,“就是属于到哪儿都安静不下来的那种”。大学时代,邓超是篮球队的啦啦队队长,对方罚球,邓超就会把自己吊在篮球架上干扰罚球。“就是他如果在球场上,那么风头就都在球场上,如果他在啦啦队那边,大家就都看啦啦队。”
曾经有专栏作者以这样两个比喻去理解这个永远要吸引全部注意力的邓超:像是上学时课间会冲上讲台为同学们跳一段霹雳舞的同学,也像是童年时努力要吸引家长注意力的孩子,邓超对聚光灯下感觉的享受,不是刻意地哗众取宠,而是自我的释放。
热情似火的男人
像年少时的歌舞,像话剧里的九儿,像《我是歌手》舞台上的自己,拿起导筒、执导喜剧片,是男演员邓超对自我的又一次释放。
“就像当时叛逆的感觉,你喜欢为什么不去做?你听到很多声音,为什么不去迈那一步?你迈完那一步,能听到更多的声音。”
当导演的这一步迈得有些突然。2012年,邓超出品、俞白眉监制的话剧《分手大师》在北京演出,孙俪邀请了光线影业总裁王长田来观看。王长田一连来看了两天,第二天来看的时候,还带上了公司的人,散场直接聊起了电影改编。邓超和俞白眉喝了一夜的酒。最后卡在一个问题上:谁来做导演。
“谁能和我们的审美完全一致,谁能插进我们俩的关系?”俞白眉回忆道。天边泛起鱼肚白,他们决定做这部电影,自己当导演。 俞白眉第一次看到邓超是在摄像机的回放里。他当时替自己写的第一部电视剧《网虫日记》挑演员。视频里,邓超和同学一起春游,在公园草坪上把周围的同学挨个儿模仿了一遍。“我看到我觉得就是他,就应该是这个人来演我们的喜剧。”
生活在很多事情上做了意想不到的安排。今天的观众从《东北一家人》里翻出了邓超客串的“小夜壶”,惊叹“原来在很多年前他就是个逗比了”。宁浩写完《疯狂的石头》,剧本最早被中戏的老师相中,被排成了毕业大戏《钻石》,主演的正是邓超。甚至在毕业之前,邓超已经拍完了英达的一部情景喜剧,但是因为版权问题未能播出。这些发生于《少年天子》之前不怎么广为人知的细节,似乎串起了一个远离内敛与审慎的男明星形象的喜剧演员邓超。
邓超对喜剧的偏爱最初来源于生活。大三之前,每次在学校汇报演出,邓超都会选择喜剧,观众多,大家都笑得前仰后合。但笑完后,都说俗。交作业,邓超选择喜剧,得到的分数永远比选择萨特、奥尼尔的要低。邓超心里不服气。“难道说让人哭就比让人笑高贵吗?”
他一度准备放弃,却在这时候碰到了《翠花,上酸菜》。也就在这个时候,他认识了俞白眉。两人对“让人笑”有着共同的志趣。第一次见面,两人就聊天聊到大天亮。
有人曾经这样形容这对结识了十几年的搭档:一个负责踩油门,一个负责踩刹车。俞白眉形容邓超是一个非常感性的人,他很难理性、快速做出权衡和判断。邓超也是他见过的选择困难症最严重的人。孙俪曾经在电视节目里爆料,如果要邓超准备出差的行李,他可能会在地上放十双鞋,然后站在那思考到底要带哪一双。
在《分手大师》之前,这个喜剧的、感性的邓超被紧紧裹在明星邓超的冰壳里。2014年6月,为了宣传自己的导演处女作,邓超开了微博。邓超觉得,生活中的自己是一个“热情以火的男人”,跟随者微博和闹腾的喜剧片,冰壳融化,“热情似火的男人”的形象越发清晰。
拍《分手大师》的时候,邓超每天像打了鸡血一样。常常是他早早到了拍摄地,劇组的车还没到。第二部作品《恶棍天使》上映后,邓超在微博上连刷了75条好评。站在这些看起来显得并不成熟的行为背后的,是享受做一个怪物感觉的少年邓超,是不服气喜剧永远低人一等的中戏学生邓超。
出发吧,孩子
2014年,真人秀节目《奔跑吧!兄弟》邀请邓超参加,这一次,一向负责“踩刹车”的俞白眉推了邓超一把。
节目前三季总导演岑俊义记得,他专程来到北京与邓超见面,走进工作室,俞白眉也坐在一边。后来邓超告诉岑俊义,接到邀约,他本来准备放弃,是俞白眉向他强烈推荐了韩国的《Running Man》。邓超的好奇心被勾了起来。正式开始拍摄之前,节目的所有主创一起吃了一顿饭,饭桌上邓超向岑俊义保证:我们中国艺人的综艺感绝对不会比韩国艺人差。
岑俊义形容邓超有种真正属于队长的气质——不仅仅表现在节目中,也贯穿于整个录制过程中。《奔跑吧!兄弟》需要两周录制一次。因为队员工作繁忙、档期很难协调,从一开始,邓超就主动帮助节目组,协调大家的档期。每次节目录完,邓超都会请当天录制的所有艺人吃一顿饭,总结一下当天录制的亮点和不足。录制结束本已很晚,总结停当更是常常过了午夜,让岑俊义惊叹的是,第二天录制,邓超往往是到得最早的,而且是一副“满血复活的样子”。
邓超的充沛精力也常常让俞白眉惊叹。拍《分手大师》的时候,他们曾经连续拍摄30个小时没有合眼,去女主角杨幂休息的车旁敲门,杨幂一边往外走,一边感慨:“你们是不是疯了。”在鸟巢从下午拍到晚上。拍完了,继续坐在广场的石凳子上,邓超拉着俞白眉一聊又是几个小时,俞白眉支撑不住,倒在凳子上睡着了。
“如果不是自己当导演,拍了《分手大师》,我也许不会参加《奔跑吧!兄弟》,去当这个队长。”邓超说,是当导演的经历让自己明白了怎样“带一个队伍”。
拍《分手大师》“九儿”选秀的那场戏的时候,邓超看到拍摄的舞台上躺满了疲惫的现场工作人员。他心中感到愧疚,然而又不好意思开口。“带队打仗不是兵强马壮,那都是被你折磨的。”穿着九儿的连衣裙,邓超找来了一个活筒。“然后我就说,大家很累啊,当然是一种玩笑的方式,那我给大家唱两首歌提提神。”但是唱着唱着,邓超心中的歉疚又起。他对在场的人说“希望你们今天的辛苦会成为明天的骄傲”,然后在心下暗暗决定,如果拍第二部电影,一定每周放一天假。
“你有时候也知道这样不好,因为自己处于一个亢奋的状态。”有人曾经问邓超,同时做演员、导演,还参加真人秀,顾的过来吗?“我说顾的过来啊,因为我热爱啊。”
“人这一生,总是把追梦放在嘴上,但是我是真的在追梦。我喜欢喜剧,好喜欢,而且是敬畏。所有人看你都是,你还干导演,你凭什么干导演?但另外一方面,你知道你在怎么活着,你知道你的爱好,你知道你的初心是什么样。我觉得就可以了,出发吧孩子。”
邓超其实不愿再多提自己少年时的叛逆,然而话题开了个头就没能刹住车。“离家出走,去广州跳舞。我爸妈就一家一家歌舞厅去找,总觉得能找到儿子,很辛苦,后来真的捌了,很瞧悴。”
回忆起20多年前的往事,邓超的声音突然放低,眼睛凝望着空气中一个并不存在的点,仿佛正描述着眼前的画面。他的母亲正坐在同一个房间,靠在沙发上睡着了,发出轻微的鼾声。另一个房间里,邓超的搭档、相识多年的好友俞白眉正在熟睡。他们在这天一同参加了邓超经纪人的婚礼,以及邓超旗下的电影公司“橙子映像”的年会。当所有人因为一连串的活动精疲力竭的时候,只有邓超像永动机一样不知疲倦地工作着。在与我们交谈之前,他还为宣传电影《乘风破浪》接受了视频采访,并录了两支ID。
韩寒的这部电影给了邓超一个机会回望自己成长的路径。和电影中的徐太浪一样,他和父母一度存在着巨大的代沟——尽管在邓超看来,这种“代沟”应该上升概括为更严肃也更坚固的观念差异。父母一辈上山下乡,吃了太多苦,他们是任劳任怨牺牲自我的一代。而邓超追求的是自我,是自由。他自称在13岁时就想明白了要“做自己”,为此他从一个成绩优秀、前途明亮的好学生,变成了一个在歌舞厅跳舞的“社会边缘人”。在多年前的另一次采访中,他曾经提到,有人對他的妈妈说:你儿子社会习气浓重。
关于“边缘”与“主流”的博弈拉锯了长达十年之久,无一例外地体现在考学、就业、辞职等每一个重要的人生节点。在邓超记忆中,还有一幅和16岁的出走同样栩栩如生的画面。多年以后,刚从国家话剧院辞职的他带着母亲去意大利旅行。下飞机的当天,同行的人把他一直瞒着的辞职消息说漏了嘴,母亲因而难过、懊恼,近乎崩溃。“整个旅行都泡汤了。”
而16岁的邓超选择了向父母妥协。虽然父母押着他回家,去报考江西省艺术学校,他依然并不乐意。“我说我考什么?我只会这样,”邓超扭动身体,做了一个迪斯科的姿势,“我只会唱流行歌,就像一个社会边缘的人那样。”
说起来像是一个玩笑,为了考艺校,邓超去学了几个月美术。美术功不出意外没考上。最终还是唱了首流行歌,跳了段迪斯科,加上个子高、“条儿”不错,他被话剧班相中。
进入艺校的邓超并没有找到同类。他在学校里甚至不怎么和同学说话。今天的邓超为那时的自己辩解。“所有人都不喜欢你,觉得你不务正业。可是你其实心里清楚自己并没有不务正业。”然而少年时代的邓超并没有这种向别人阐释自我的打算。他选择了用装酷、奇异的举止与穿着去反抗偏见。他在学校里染头发戴耳环,是大家侧目的异类。
“老师也很怕你,别人路上看你像看怪物一样。但你很享受那种做怪物的感觉,心想,嗯,你们不懂。”
这句成型于16岁的心理独白,几乎可以作为今天解读邓超的密码。
“表演就像他的生命一样”
曾有无数人试图解读这个看起来在严肃和癫狂之间行走得几近分裂的男演员。今天为大众熟知的邓超,是一个用“碗得服”在微博上刷屏的网瘾中年,一个高喊着“We are伐木累”在综艺节目中奋力奔跑的队长,一个舞台上又唱又跳、肆意扭动身躯的“歌王”。“和超哥差不多”几乎成为一个具有“抖包袱”效果的形容。
最近的例子发生在《乘风破浪》的点映场。演员高华阳走上台说:“以前我不是这么沉默的,原来我和超哥差不多,是那种特别能带动气氛的人。”一旁邓超的回答则真正引爆了全场的笑点:“谁说的,我很内敛的。”
然而“内敛”确实一度更接近邓超带给公众的形象。在微博最红的年头,他也没存在网络上留下自己的痕迹。在进入演艺圈的前几年,他是表情冷漠、将自己保护得很好的当红小生。从《少年天子》走红小银幕开始,他的星途没有经历过大的起伏,电视剧中的演出不仅为他的演技带来了认可,也为他带来了观众缘。直到今天,知乎上有人分析邓超的演技,还会把这些电视剧作为案例:“在《少年天子》里他有种要掌控自己命运却不得不低头的宿命感,这种处理手法在言情剧中是相对高级的,之后的《甜蜜蜜》等也是同样特征。”
在此之后,从《中国合伙人》到《烈日灼心》,这些不同类型的电影帮助邓超在大银幕站稳了脚。今年即将上映的《心理罪:城市之光》的导演徐纪周说,当确定电影版中主角方木的年龄在三十多岁后,邓超是他们头一个接触的演员。“在这个年龄段,演技好、形象符合、有一定票房号召力的演员,不多。”
与导演曹保平合作《李米的猜想》,是邓超第一次在电影中担当男主角。拍完后,曹保平评价这个26岁的当红小生具有一个演员理想的感受力和潜力,但仍然直率地指出:“邓超身上95%都很好,但是还有5%红毯上的感觉。”
“之所以当时说有5%红毯上的感觉,是因为他当时已经是个明星了,一些惯性的东西还是会存在,多多少少会对他有些影响。”曹保平解决这个问题的方式,是在拍戏时“要求他完成一个演员需要完成的极限”。“不用刻意克服,邓超骨子里属于明星的5%自然就消失了。”到了合作《烈日灼心》时,曹保平就已经是“在尽量保住邓超命的情况下完成电影”。
用邓超的话说,演员这个职业带来多大的幸福,就会带来成正比的折磨。“表演特别纯粹,当你面对角色,你只有第一自我和第二自我,用你的第一自我去控制第二自我。”
而“第一自我”和“第二自我”在很多时候并不那么泾渭分明。因为出演《烈日灼心》里隐秘重重的辛小丰,邓超成为上海电影节“三黄蛋”影帝之一。他因为揣摩体验人物差点患上忧郁症的故事也广为人知。为了进入一个秘密重重的负罪之人的内心,邓超从地摊上买来廉价的内衣裤。“穿太好的,我不配。”在厦门拍戏的时候,他不敢约人吃饭,甚至不敢出门,每天窝在房间。“不开心,很不开心。”
主持人鲁豫曾经在节目中念出他在电影杀青后在微信明友圈写给角色的话:“小丰我离开了你的房间,祝你在另一个世界安好。”
他用“房间”形容每一个饰演角色的过程,演完了,就转身走出,心中永远为这个“第二自我”留着一个空的房间。心里的空房间辛小丰有,方木有,《美人鱼》里的刘轩也有。 拍摄美人鱼时,靠着每天一通电话,邓超和周星驰一场戏一场戏地对剧本,足足打了半个多月。“啊哈,邓总,《美人鱼2》我们都聊出来了。”说话间,邓超将声调拉高、语音拉长,学起了周星驰在电话里的玩笑。
两人纠结于很多细节。“我跟星爷商量,小胡子坏,所以留不留留不留?留。那刮不刮刮不刮?什么時候刮?”《美人鱼》出来,很多人夸刘轩帅,这让邓超很意外。“我看他很丰盛,就像一个巨大的汉堡一样。他需要这个外形,但在我看来,表演只有准确。”
邓超和曹保平一共合作三次,“没少吵架”,原因都是“表演的准确性”。对吵过的架,曹保平不以为意,甚至有些欣喜。他觉得这个爱较劲的邓超有成为好演员的心气儿,更重要的是,他在表演上非常豁命,“表演就像他的生命一样”。
“你想到有一个职业,能让你觉得,这辈子就它了,那个感觉太幸福了,那种幸福感会支撑你做一切事情。”邓超说。
享受那一刻的感觉
邓超第一次感受到身为演员的幸福是在大学二年级。他在张广天的话剧《切掐瓦拉》里得到了自己第一个演出机会:在全剧进行到四分之三的时候,他在人艺小剧场的二楼配切·格瓦啦的画外音:“同志们,我是切·格瓦拉,我们这艘战舰现在要起航!
虽然这个角色只有寥寥十句台词,但是仍然有上台谢幕的机会。演出时,每天晚上邓超就在人艺小剧场的二楼等着,常常等得直发困,但一听见舞台上响起“起航,战士们,起航,起航”就精神了,换个贝雷帽下去谢幕。谢幕时他挥一面大旗,因为太激动常常打到身边的人。他把剧里的每一句台词都背得烂熟,期待着有机会能上台演出——后来真的让他等到了。“其中一个演员后来不参加了,要我去演,我特高兴。”
2016年6月,邓超的“超剧场”开张。他写了一篇长文回顾自己与舞台的情缘,然而在文章开头,他这样写道:
“命运多么不可思议?有谁知道上中戏之前,我对戏剧并没有什么特别的热爱。在我上学的那个时代,最重要的其实是文凭,我学习表演的动机,不过是为了应付家里压力而已。”
在江西省艺校的三年,邓超形容为“不喜欢表演的三年”。同学们报考北影和中戏,邓超拿着学校开的介绍信,也去北京考。如今他回忆自己一路走来的过程,觉得很多事情都像做梦一样。“我怎么就考上中戏了?”即便在上了大学之后,他仍然觉得自己骨子里是自卑的,并不确定自己是不是这块材料。直到大一下学期,在北京举行的世界戏剧艺术节,让他热爱的事情中,多了大写加粗的“表演”一项。
那么少年时代的邓超热爱什么?
他热爱在灯光下跳迪斯科,享受灯光打在身上的感觉。“你得偷偷摸摸地爬上那个台子,摆一个造型,然后当那束光打在你身上的时候,你就开始扭,扭一晚上,三四个小时,你也不停,你就是喜欢那个。”
他热爱在歌舞厅唱歌。“那时候在歌舞厅唱歌,桌上点着小蜡台,十块钱两三首,一个话筒大家轮着唱。我很享受听到别人说‘放原唱干什么,赶紧轮到我们’,很享受那一刻的感觉。”
一位在中戏与邓超同级的同学记得,在大学二年级的一次歌唱比赛中,他上台唱了张学友的《她来听我的演唱会》。让她印象深刻的不仅是邓超的歌喉,还有他在台上全情投入的状态。
后来她再次见到这样的邓超是在话剧《翠花,上酸菜》中。在这部爆笑喜剧中,邓超一人分饰三角,其中一个角色是女人九儿。九儿自恋又骚情,穿着渔网袜、紧身裙,梳两个夸张的大辫子在舞台上围着一根钢管舞动得激情奔放。
这部学生的习作作品从校内演到了校外,成为新世纪初小剧场喜剧的开先河之作。邓超反串九儿的热舞视频也一度在网络上流传甚广。后来邓超拍《分手大师》,把自己的这个经典桥段放到了电影里。同样一身行头,同样也化名“九儿”,男扮女装的男主角混水摸鱼来到了金星当评委的选秀现场。一段夸张的热舞完毕,金星被逗笑了:你的表现我给零分,但是我欣赏你这种忘我的表演状态。
后来人们在《我是歌手》第一季决赛的现场见到了这样的邓超。为好哥们羽泉跨刀帮唱的他是决赛七个帮唱嘉宾中最后定下来的,顺便还包办了三个人在舞台上所有的舞蹈和动作设计。比赛之前,他们在湖南广电的草坪上练习了一下午。羽泉在上台前开玩笑,按邓超的状态,演High了把他们从台上踢下去都不意外。
当天晚上的演出证明了好哥们对他的了解。穿一件金色的双排扣西装,邓超在舞台上热力四射。两曲唱完,邓超又慷慨地做了半分钟的俯卧撑,如果不是羽泉及时把他拉起来,谁也不知道他还会再“疯”多久。
人们惊讶于如此“人来疯”的邓超。但是他的大学同学栾元晖说,邓超一直保持着原来的那个样子,“就是属于到哪儿都安静不下来的那种”。大学时代,邓超是篮球队的啦啦队队长,对方罚球,邓超就会把自己吊在篮球架上干扰罚球。“就是他如果在球场上,那么风头就都在球场上,如果他在啦啦队那边,大家就都看啦啦队。”
曾经有专栏作者以这样两个比喻去理解这个永远要吸引全部注意力的邓超:像是上学时课间会冲上讲台为同学们跳一段霹雳舞的同学,也像是童年时努力要吸引家长注意力的孩子,邓超对聚光灯下感觉的享受,不是刻意地哗众取宠,而是自我的释放。
热情似火的男人
像年少时的歌舞,像话剧里的九儿,像《我是歌手》舞台上的自己,拿起导筒、执导喜剧片,是男演员邓超对自我的又一次释放。
“就像当时叛逆的感觉,你喜欢为什么不去做?你听到很多声音,为什么不去迈那一步?你迈完那一步,能听到更多的声音。”
当导演的这一步迈得有些突然。2012年,邓超出品、俞白眉监制的话剧《分手大师》在北京演出,孙俪邀请了光线影业总裁王长田来观看。王长田一连来看了两天,第二天来看的时候,还带上了公司的人,散场直接聊起了电影改编。邓超和俞白眉喝了一夜的酒。最后卡在一个问题上:谁来做导演。
“谁能和我们的审美完全一致,谁能插进我们俩的关系?”俞白眉回忆道。天边泛起鱼肚白,他们决定做这部电影,自己当导演。 俞白眉第一次看到邓超是在摄像机的回放里。他当时替自己写的第一部电视剧《网虫日记》挑演员。视频里,邓超和同学一起春游,在公园草坪上把周围的同学挨个儿模仿了一遍。“我看到我觉得就是他,就应该是这个人来演我们的喜剧。”
生活在很多事情上做了意想不到的安排。今天的观众从《东北一家人》里翻出了邓超客串的“小夜壶”,惊叹“原来在很多年前他就是个逗比了”。宁浩写完《疯狂的石头》,剧本最早被中戏的老师相中,被排成了毕业大戏《钻石》,主演的正是邓超。甚至在毕业之前,邓超已经拍完了英达的一部情景喜剧,但是因为版权问题未能播出。这些发生于《少年天子》之前不怎么广为人知的细节,似乎串起了一个远离内敛与审慎的男明星形象的喜剧演员邓超。
邓超对喜剧的偏爱最初来源于生活。大三之前,每次在学校汇报演出,邓超都会选择喜剧,观众多,大家都笑得前仰后合。但笑完后,都说俗。交作业,邓超选择喜剧,得到的分数永远比选择萨特、奥尼尔的要低。邓超心里不服气。“难道说让人哭就比让人笑高贵吗?”
他一度准备放弃,却在这时候碰到了《翠花,上酸菜》。也就在这个时候,他认识了俞白眉。两人对“让人笑”有着共同的志趣。第一次见面,两人就聊天聊到大天亮。
有人曾经这样形容这对结识了十几年的搭档:一个负责踩油门,一个负责踩刹车。俞白眉形容邓超是一个非常感性的人,他很难理性、快速做出权衡和判断。邓超也是他见过的选择困难症最严重的人。孙俪曾经在电视节目里爆料,如果要邓超准备出差的行李,他可能会在地上放十双鞋,然后站在那思考到底要带哪一双。
在《分手大师》之前,这个喜剧的、感性的邓超被紧紧裹在明星邓超的冰壳里。2014年6月,为了宣传自己的导演处女作,邓超开了微博。邓超觉得,生活中的自己是一个“热情以火的男人”,跟随者微博和闹腾的喜剧片,冰壳融化,“热情似火的男人”的形象越发清晰。
拍《分手大师》的时候,邓超每天像打了鸡血一样。常常是他早早到了拍摄地,劇组的车还没到。第二部作品《恶棍天使》上映后,邓超在微博上连刷了75条好评。站在这些看起来显得并不成熟的行为背后的,是享受做一个怪物感觉的少年邓超,是不服气喜剧永远低人一等的中戏学生邓超。
出发吧,孩子
2014年,真人秀节目《奔跑吧!兄弟》邀请邓超参加,这一次,一向负责“踩刹车”的俞白眉推了邓超一把。
节目前三季总导演岑俊义记得,他专程来到北京与邓超见面,走进工作室,俞白眉也坐在一边。后来邓超告诉岑俊义,接到邀约,他本来准备放弃,是俞白眉向他强烈推荐了韩国的《Running Man》。邓超的好奇心被勾了起来。正式开始拍摄之前,节目的所有主创一起吃了一顿饭,饭桌上邓超向岑俊义保证:我们中国艺人的综艺感绝对不会比韩国艺人差。
岑俊义形容邓超有种真正属于队长的气质——不仅仅表现在节目中,也贯穿于整个录制过程中。《奔跑吧!兄弟》需要两周录制一次。因为队员工作繁忙、档期很难协调,从一开始,邓超就主动帮助节目组,协调大家的档期。每次节目录完,邓超都会请当天录制的所有艺人吃一顿饭,总结一下当天录制的亮点和不足。录制结束本已很晚,总结停当更是常常过了午夜,让岑俊义惊叹的是,第二天录制,邓超往往是到得最早的,而且是一副“满血复活的样子”。
邓超的充沛精力也常常让俞白眉惊叹。拍《分手大师》的时候,他们曾经连续拍摄30个小时没有合眼,去女主角杨幂休息的车旁敲门,杨幂一边往外走,一边感慨:“你们是不是疯了。”在鸟巢从下午拍到晚上。拍完了,继续坐在广场的石凳子上,邓超拉着俞白眉一聊又是几个小时,俞白眉支撑不住,倒在凳子上睡着了。
“如果不是自己当导演,拍了《分手大师》,我也许不会参加《奔跑吧!兄弟》,去当这个队长。”邓超说,是当导演的经历让自己明白了怎样“带一个队伍”。
拍《分手大师》“九儿”选秀的那场戏的时候,邓超看到拍摄的舞台上躺满了疲惫的现场工作人员。他心中感到愧疚,然而又不好意思开口。“带队打仗不是兵强马壮,那都是被你折磨的。”穿着九儿的连衣裙,邓超找来了一个活筒。“然后我就说,大家很累啊,当然是一种玩笑的方式,那我给大家唱两首歌提提神。”但是唱着唱着,邓超心中的歉疚又起。他对在场的人说“希望你们今天的辛苦会成为明天的骄傲”,然后在心下暗暗决定,如果拍第二部电影,一定每周放一天假。
“你有时候也知道这样不好,因为自己处于一个亢奋的状态。”有人曾经问邓超,同时做演员、导演,还参加真人秀,顾的过来吗?“我说顾的过来啊,因为我热爱啊。”
“人这一生,总是把追梦放在嘴上,但是我是真的在追梦。我喜欢喜剧,好喜欢,而且是敬畏。所有人看你都是,你还干导演,你凭什么干导演?但另外一方面,你知道你在怎么活着,你知道你的爱好,你知道你的初心是什么样。我觉得就可以了,出发吧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