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西方文化的不断渗透,以及“90后”大学生自身存在的一些弱点,高校的安全问题越来越突出。安全问题已成为高校和学生教育管理职能部门都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一、大学生安全教育面临的挑战
1.“90后”大学生在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
现在的大学生多是1990年以后出生的,绝大多数是独生子,整体缺乏安全意识,对安全教育重视不够,对安全问题的认识也不到位。他们大多数是在细心呵护下成长起来的,生活阅历相对简单,缺乏磨练,对社会规范知之甚少,安全防范意识和辨别是非的能力差,容易被不良思想迷惑。在面对不法侵害时,常常显得束手无策。随着高校体制改革力度的加大,竞争越来越激烈,他们心理压力加大,表现出焦虑、抑郁、冷漠、固执、消沉、暴躁等情绪。大学生的严重违纪行为,已经影响了教学、科研等正常教学秩序,给学校、家庭、社会造成了不良影响。
2.西方文化的渗透对当代大学生安全的影响
随着信息化和网络的全面普及,社会文化日益多元化。西方不同思想、文化、价值观相互渗透,对大学生思想和观念的形成产生了严重冲击,个人主义、实用主义、情绪主义、悲观主义、享乐主义等都有所表现。对西方性观念的崇拜和对传统观念的背叛,使他们中不乏西方“性解放”的同情者和实践者。一些女大学生在失身后“破罐子破摔”,有的走上了犯罪道路。
3.市场经济与就业环境的变化对学生思想的不良影响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些学生在物质利益的诱惑下,表现出盲目消费、超前消费的倾向。对尚无经济能力的学生,这可能成为犯错误的诱因,由从众、模仿,到内化为不良的个性品质。在一些不良的社会环境影响下,一些大学生认为就业还是靠“关系”、靠“手段”,这使他们的自尊心受到伤害,厌学、旷课现象严重,学习积极性受到打击。一些不用功的学生更是抱定混日子的念头,旷课、作弊现象递增。个别曾是优秀学生干部,甚至是党员的学生,也走上了犯罪道路。
二、大学生安全问题主要类型
目前大学生存在的不安全隐患因素多,问题严重,影响制约着平安校园建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习方面存在的问题
(1)旷课是大学生违纪的主要类型之一。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很多专业合班上课已成为趋势。教师授课内容陈旧,方式单一,缺乏新意,再加上考试内容及考试环节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导致学生旷课现象严重。
(2)考试违纪在大学生违纪类型中均排在首位。主要原因是学习目的不端正,精神空虚,缺乏理想。一些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发生倾斜,导致了低层次的旷课、作弊、赌博、打架等违纪现象的发生。
2.从年龄看学生存在的安全问题
从统计看,低年级学生安全问题多,尤其是大二学生。新生入校后不适应新环境、新生活,自我管理和控制能力差,出现了沉迷网络、旷课等违纪现象。大学一年级后期开始分化,大部分有了更高追求目标,学习刻苦,再度扬帆起航;另一少部分学生目标不明,开始应付学校的检查、逃课。
3.从性别看学生的安全问题
男生的好强心理、冒险心理、虚荣心理等高于女生,男生发生违纪的比例远远高于女生。原因是一些男生争强好胜、人格不健全、容易妒嫉、喜欢酗酒,极易引发恶性事件。从违纪情况统计看,男生是女生的三倍。
4.从不同政治面貌看学生安全问题
从近几年的统计数据看,党员出现问题比较少,不到违纪总数的1%;团员违纪现象占60%;非党团学生违纪数占39%。目前大学生中团员占学生总数的90%以上,非党团学生比例不足10%。因此不足10%的非党团学生中违纪学生数占违纪学生总数的39%,90%的团员中违纪学生数占学生违纪总数的60%。
5.从不同学历层次、专业看学生安全问题
2012年,笔者学院有8个本科专业与一个专科专业,人数总计3075人,其中研究生120人。从统计看,违纪的学生中,本科学生占30%,专科学生占70%,其中一本与重点专业的学生占16%。研究生出现安全问题很少,他们年龄大,相对比较成熟,遇到问题冷静。重点专业的学生有违纪问题时,老师可能得过且过,无意中助长了他们的不良习气,导致他们出现问题的概率反而较大。专科学生不受重视、容易自卑,缺乏远大目标,问题也相对较多。
6.从网络时代的机遇和挑战看学生安全问题
网络成为获取知识信息的重要渠道,但它也是一把双刃剑,各种不同观点、文化、价值观甚至色情、暴力、反动观点经常出现。少数大学生由于成为“网迷”而不能自拔,他们脱离班级与集体,对身边的人和事淡漠、麻木、空虚等,有的甚至走上犯罪道路。
7.高校思想教育与管理相对滞后带来的问题
高校思想教育不能适应学分制下出现的新情况(学分制、主辅修制、双学位制、专科生升本科、免试推荐硕士生,对达到退学标准的学生实行退学试读、跟班试读及弹性学制等),导致思想教育与管理的相对滞后。同时,思想工作的肤浅及管理工作的简单化、形式化,也直接和间接地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
8.高校后勤社会化带来的安全挑战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有力地保障和促进了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但也出现了新情况、新特点:一是校企共建学生生活服务设施的出现,导致了大学生活社区化、成才环境社会化,以学院为单位管理的难度加大;二是生活服务设施齐备,后勤管理人员的周到服务,使得大学生劳动观念淡薄,宿舍卫生保持出现问题。生活社区育人功能发挥不好,管理工作不到位,会导致漏洞出现,易产生安全
隐患。
三、大学生安全预防机制的建立
1.把安全教育与专业教育、思想教育、全面成长成才相结合,使之成为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
保证大学生的安全关键是自身要建立安全意识。出现问题的学生并非个人素质差,主要是安全意识差。安全意识教育应从大学一年级学生抓起,与专业教育、思想教育、成长成才相结合,真正入脑入心,成为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应加强专业教育,把学生的全部精力吸引到培养专业兴趣、钻研业务知识、了解专业前沿发展方面来。安全教育首先要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成为素质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次要加强班风建设。班风是班级的“小气候”,往往在一年级时就形成了。再次是要抓好宿舍安全文明工作。 2.加强学生违纪心理研究,在实践中加以疏导和引导
做好大学生违纪后的心理疏导和引导工作非常重要,应坚持教育与处罚相结合。学生违法、违纪后,他们内心情绪低落,压力很大,有的钻牛角尖,不能自拔,应以教育引导为主。教育者应以宽容、包容的态度对待违纪学生,给他们改过自新的机会,加强心理疏导和教育引导,通过耐心细致的工作,既让他们明白违纪的严重后果,又要他们面对现实,正视错误,努力改正。在处理违纪学生时应严肃认真,起到教育本人、警示他人的作用。
3.建立安全联动循环系统,运行“安全管理控制程序”,确保大学生安全
(1)建立安全联动循环系统,提高安全工作质量与效率。学生安全工作是庞大的系统工程,外延大,涉及部门多,协调力度大,必须形成统一的整体。在发生安全事故后,要多部门协调合作,明确职责,服从组织统一调度,以学校职能部门为主导,充分发挥学院组织的优势。同时,工作要有时效性、针对性,及时处置突发事件。在各级学生组织中都应设立安全委员,学生会设立安全部,职责是沟通信息,协助学校、学院普及安全教育,参与安全工作,在突发事件中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构建班级、学生会、社团、学院、学校及时沟通、教育预防、处理的联动机制,形成“一个中心,五条主线”安全联动的循环系统。“一个中心”即以学校为主导、学院为主体、学生为主角,以学生安全工作底线为中心;“五条主线”即学校、学院、学生会、班级、社团,以安全职责范围为主,形成五条带状的主线,相互交织在一起形成安全合力网络,共同开展大学生安全预防与处置工作。在学生出现重大安全事故及重大突发事件时,需由学校统一指挥,多部门配合开展工作。学院层面开展的安全工作,由学院牵头执行;学生会职责范围内的安全工作,由学生会组织开展;班级的安全工作以班级为单位进行;社团的安全工作,在学院团委指导与支持下,以社团组织实施。在系统内建立通报制度、定期联席会制度,具有信息畅通、联系快捷有效、事故处置针对性强、效率高的特点,能最大限度地保障学生安全。
(2)运行“安全管理控制程序”(简称“安全管控程序”),确保学生平安。近年来围绕学生出现的安全问题,针对校内外不同环境下的安全预防,实施了“安全管控程序”。包括“学业预警程序”“防范沉迷网络管控程序”“防范传销管控程序”“人身安全管控程序”“财务安全管控程序”“大型集体活动安全管控程序”“防火安全管控程序”“节假日安全管控程序”“寒暑假安全管控程序”“实习安全管控程序”“实验安全管控程序”等10余个“安全管控程序”,目的是及时发现与消除安全隐患,保证学生、学校安全。在每个安全管控程序实施时,都对具体环境下的安全目标做出了明确要求,从管控目标确定、危险因子确认到实施安全措施等又细化到多个步骤,每个步骤又有具体的管理办法和要求。每项活动都要求学生明白每个环节的注意事项,每个事项的几个方面,从而实现“安全管控程序的闭环”。按照这些步骤要求,不漏掉任何一个管控环节。学生会、社团、班级、学生,根据自己的身体等实际情况,制定活动安全预案,这是对“安全管控程序”的细化和延伸,使每位学生都清楚怎么做才能安全。
四、大学生安全教育机制的应用效果
在实践中,我们围绕大学生安全红线建立“安全联动循环系统”,严格运行“安全管控程序”,保证了校园正常的生活秩序,大学生身心健康、精神面貌昂扬向上。在教育学生提高安全防范意识、预防一般的被盗案件、骗人骗钱案件、敲诈勒索、打架斗殴、网络成瘾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使近年来的违法违纪人数、恶性案件个数明显降低。
(作者单位:山东农业大学)
一、大学生安全教育面临的挑战
1.“90后”大学生在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
现在的大学生多是1990年以后出生的,绝大多数是独生子,整体缺乏安全意识,对安全教育重视不够,对安全问题的认识也不到位。他们大多数是在细心呵护下成长起来的,生活阅历相对简单,缺乏磨练,对社会规范知之甚少,安全防范意识和辨别是非的能力差,容易被不良思想迷惑。在面对不法侵害时,常常显得束手无策。随着高校体制改革力度的加大,竞争越来越激烈,他们心理压力加大,表现出焦虑、抑郁、冷漠、固执、消沉、暴躁等情绪。大学生的严重违纪行为,已经影响了教学、科研等正常教学秩序,给学校、家庭、社会造成了不良影响。
2.西方文化的渗透对当代大学生安全的影响
随着信息化和网络的全面普及,社会文化日益多元化。西方不同思想、文化、价值观相互渗透,对大学生思想和观念的形成产生了严重冲击,个人主义、实用主义、情绪主义、悲观主义、享乐主义等都有所表现。对西方性观念的崇拜和对传统观念的背叛,使他们中不乏西方“性解放”的同情者和实践者。一些女大学生在失身后“破罐子破摔”,有的走上了犯罪道路。
3.市场经济与就业环境的变化对学生思想的不良影响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些学生在物质利益的诱惑下,表现出盲目消费、超前消费的倾向。对尚无经济能力的学生,这可能成为犯错误的诱因,由从众、模仿,到内化为不良的个性品质。在一些不良的社会环境影响下,一些大学生认为就业还是靠“关系”、靠“手段”,这使他们的自尊心受到伤害,厌学、旷课现象严重,学习积极性受到打击。一些不用功的学生更是抱定混日子的念头,旷课、作弊现象递增。个别曾是优秀学生干部,甚至是党员的学生,也走上了犯罪道路。
二、大学生安全问题主要类型
目前大学生存在的不安全隐患因素多,问题严重,影响制约着平安校园建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习方面存在的问题
(1)旷课是大学生违纪的主要类型之一。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很多专业合班上课已成为趋势。教师授课内容陈旧,方式单一,缺乏新意,再加上考试内容及考试环节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导致学生旷课现象严重。
(2)考试违纪在大学生违纪类型中均排在首位。主要原因是学习目的不端正,精神空虚,缺乏理想。一些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发生倾斜,导致了低层次的旷课、作弊、赌博、打架等违纪现象的发生。
2.从年龄看学生存在的安全问题
从统计看,低年级学生安全问题多,尤其是大二学生。新生入校后不适应新环境、新生活,自我管理和控制能力差,出现了沉迷网络、旷课等违纪现象。大学一年级后期开始分化,大部分有了更高追求目标,学习刻苦,再度扬帆起航;另一少部分学生目标不明,开始应付学校的检查、逃课。
3.从性别看学生的安全问题
男生的好强心理、冒险心理、虚荣心理等高于女生,男生发生违纪的比例远远高于女生。原因是一些男生争强好胜、人格不健全、容易妒嫉、喜欢酗酒,极易引发恶性事件。从违纪情况统计看,男生是女生的三倍。
4.从不同政治面貌看学生安全问题
从近几年的统计数据看,党员出现问题比较少,不到违纪总数的1%;团员违纪现象占60%;非党团学生违纪数占39%。目前大学生中团员占学生总数的90%以上,非党团学生比例不足10%。因此不足10%的非党团学生中违纪学生数占违纪学生总数的39%,90%的团员中违纪学生数占学生违纪总数的60%。
5.从不同学历层次、专业看学生安全问题
2012年,笔者学院有8个本科专业与一个专科专业,人数总计3075人,其中研究生120人。从统计看,违纪的学生中,本科学生占30%,专科学生占70%,其中一本与重点专业的学生占16%。研究生出现安全问题很少,他们年龄大,相对比较成熟,遇到问题冷静。重点专业的学生有违纪问题时,老师可能得过且过,无意中助长了他们的不良习气,导致他们出现问题的概率反而较大。专科学生不受重视、容易自卑,缺乏远大目标,问题也相对较多。
6.从网络时代的机遇和挑战看学生安全问题
网络成为获取知识信息的重要渠道,但它也是一把双刃剑,各种不同观点、文化、价值观甚至色情、暴力、反动观点经常出现。少数大学生由于成为“网迷”而不能自拔,他们脱离班级与集体,对身边的人和事淡漠、麻木、空虚等,有的甚至走上犯罪道路。
7.高校思想教育与管理相对滞后带来的问题
高校思想教育不能适应学分制下出现的新情况(学分制、主辅修制、双学位制、专科生升本科、免试推荐硕士生,对达到退学标准的学生实行退学试读、跟班试读及弹性学制等),导致思想教育与管理的相对滞后。同时,思想工作的肤浅及管理工作的简单化、形式化,也直接和间接地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
8.高校后勤社会化带来的安全挑战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有力地保障和促进了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但也出现了新情况、新特点:一是校企共建学生生活服务设施的出现,导致了大学生活社区化、成才环境社会化,以学院为单位管理的难度加大;二是生活服务设施齐备,后勤管理人员的周到服务,使得大学生劳动观念淡薄,宿舍卫生保持出现问题。生活社区育人功能发挥不好,管理工作不到位,会导致漏洞出现,易产生安全
隐患。
三、大学生安全预防机制的建立
1.把安全教育与专业教育、思想教育、全面成长成才相结合,使之成为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
保证大学生的安全关键是自身要建立安全意识。出现问题的学生并非个人素质差,主要是安全意识差。安全意识教育应从大学一年级学生抓起,与专业教育、思想教育、成长成才相结合,真正入脑入心,成为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应加强专业教育,把学生的全部精力吸引到培养专业兴趣、钻研业务知识、了解专业前沿发展方面来。安全教育首先要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成为素质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次要加强班风建设。班风是班级的“小气候”,往往在一年级时就形成了。再次是要抓好宿舍安全文明工作。 2.加强学生违纪心理研究,在实践中加以疏导和引导
做好大学生违纪后的心理疏导和引导工作非常重要,应坚持教育与处罚相结合。学生违法、违纪后,他们内心情绪低落,压力很大,有的钻牛角尖,不能自拔,应以教育引导为主。教育者应以宽容、包容的态度对待违纪学生,给他们改过自新的机会,加强心理疏导和教育引导,通过耐心细致的工作,既让他们明白违纪的严重后果,又要他们面对现实,正视错误,努力改正。在处理违纪学生时应严肃认真,起到教育本人、警示他人的作用。
3.建立安全联动循环系统,运行“安全管理控制程序”,确保大学生安全
(1)建立安全联动循环系统,提高安全工作质量与效率。学生安全工作是庞大的系统工程,外延大,涉及部门多,协调力度大,必须形成统一的整体。在发生安全事故后,要多部门协调合作,明确职责,服从组织统一调度,以学校职能部门为主导,充分发挥学院组织的优势。同时,工作要有时效性、针对性,及时处置突发事件。在各级学生组织中都应设立安全委员,学生会设立安全部,职责是沟通信息,协助学校、学院普及安全教育,参与安全工作,在突发事件中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构建班级、学生会、社团、学院、学校及时沟通、教育预防、处理的联动机制,形成“一个中心,五条主线”安全联动的循环系统。“一个中心”即以学校为主导、学院为主体、学生为主角,以学生安全工作底线为中心;“五条主线”即学校、学院、学生会、班级、社团,以安全职责范围为主,形成五条带状的主线,相互交织在一起形成安全合力网络,共同开展大学生安全预防与处置工作。在学生出现重大安全事故及重大突发事件时,需由学校统一指挥,多部门配合开展工作。学院层面开展的安全工作,由学院牵头执行;学生会职责范围内的安全工作,由学生会组织开展;班级的安全工作以班级为单位进行;社团的安全工作,在学院团委指导与支持下,以社团组织实施。在系统内建立通报制度、定期联席会制度,具有信息畅通、联系快捷有效、事故处置针对性强、效率高的特点,能最大限度地保障学生安全。
(2)运行“安全管理控制程序”(简称“安全管控程序”),确保学生平安。近年来围绕学生出现的安全问题,针对校内外不同环境下的安全预防,实施了“安全管控程序”。包括“学业预警程序”“防范沉迷网络管控程序”“防范传销管控程序”“人身安全管控程序”“财务安全管控程序”“大型集体活动安全管控程序”“防火安全管控程序”“节假日安全管控程序”“寒暑假安全管控程序”“实习安全管控程序”“实验安全管控程序”等10余个“安全管控程序”,目的是及时发现与消除安全隐患,保证学生、学校安全。在每个安全管控程序实施时,都对具体环境下的安全目标做出了明确要求,从管控目标确定、危险因子确认到实施安全措施等又细化到多个步骤,每个步骤又有具体的管理办法和要求。每项活动都要求学生明白每个环节的注意事项,每个事项的几个方面,从而实现“安全管控程序的闭环”。按照这些步骤要求,不漏掉任何一个管控环节。学生会、社团、班级、学生,根据自己的身体等实际情况,制定活动安全预案,这是对“安全管控程序”的细化和延伸,使每位学生都清楚怎么做才能安全。
四、大学生安全教育机制的应用效果
在实践中,我们围绕大学生安全红线建立“安全联动循环系统”,严格运行“安全管控程序”,保证了校园正常的生活秩序,大学生身心健康、精神面貌昂扬向上。在教育学生提高安全防范意识、预防一般的被盗案件、骗人骗钱案件、敲诈勒索、打架斗殴、网络成瘾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使近年来的违法违纪人数、恶性案件个数明显降低。
(作者单位:山东农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