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锦612-12-18块兴隆台油层位于欢西油田锦612块西北部,为典型的薄层稠油藏。由于储层平面变化大、井控程度低,储量难以得到有效动用。利用三维地震解释技术,根据波形变化,针对不同砂体采用多种井型进行优化部署各类井位8口。新井投产初期单井平均日产油达16.5t/d,其中多分支水平井日产油高达40.3t/d,成为整个辽河油田薄层稠油开发的一大亮点,区块采油速度也史无前例地达到2.2%,全面实现了区块的高效开发,对同类油藏也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稠油 追踪刻画 地质体 兴隆台油层 水平井
锦612-12-18块构造上位于辽河断陷西部凹陷西斜坡南段,含油面积0.645km2,石油地质储量83.8×104t。开发目的层为沙一+二段的兴隆台油层。因受沉积条件控制明显,储层横向变化快,不同部位油层厚度差异大,2001年进行储层评价并进行试采,因油层薄、原有粘度大,无法投入开发。2006年以来通过加强地质研究,在区块边部油层较厚地区开展布井工作,但由于储层变化快,区块大部分储量还是无法有效动用,因此有必要采用先进的技术展开相关研究工作。
1 油藏基本情况
锦612-12-18块兴隆台油层属西八千扇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体,储层岩性主要为细砂岩,其次是砂砾岩和粗砂岩。主力层兴Ⅱ油层组平均孔隙度35.0%,渗透率4849×10-3μm2,属高孔高渗储层。原始地层压力11.0MPa,地层温度为40.5℃。
锦612-12-18块为锦612块的次级断块,开发目的层为沙一+二段的兴隆台油层,平均厚度为12m。含油面积0.645km2,地质储量83.8×104t。油藏高点埋深为-920m,为稠油纯油藏。20℃时原油密度平均0.9935g/ cm3;50℃地面脱气原油粘度平均11342mPa·s;胶质+沥青质含量平均38.52%;凝固点平均13.0℃;含蜡量平均2.30%。按稠油分类标准,属于普通稠油~特稠油。地层水属NaHCO3型,总矿化度平均为2441.0mg/L。
该块于2001年10月投产探井一口,2004年因低产关井。2007年在该块部署了一口滚动探井锦7-17-13井,蒸汽吞吐试采初期日产油达23t/d,证明了本区兴隆台薄层稠油藏的产能。2007年在该块采用100m井距正方形井网,以蒸汽吞吐开采方式投入2口直井,平均单井初期日产油26t/d,生产效果较好。
截止到2009年底,区块总井4口,开井3口,日产油13t/d,综合含水70%,累积产油4.75×104t,累积注汽4.31×104m3,采油速度0.34%,采出程度3.38%,油井平均吞吐4.0周期,累积油汽比1.10。2 精细刻画地质体技术2.1 构造精细解释技术
首先利用周边井的VSP资料及声波时差测井资料制作人工合成记录进行精确层位标定,然后运用瞬时相位技术、三维可视化技术等进行层位及断层追踪,对构造形态及断层要素进行分析,对断层进行三维空间组合,同时结合地质剖面落实区块构造。
锦612-12-18块周边和内部共发育4条断层,其中锦97断层和千5-H1断层为本区的主干断裂。锦97断层倾向南东,倾角45°,断距20~50m;千5-H1断层倾向南东,倾角60°,断距10~70m。断块地层倾角4°~7°,构造高点位于锦7-17-15井附近,高点埋深920m,圈闭面积0.75km2。
2.2 储层预测反演技术
利用Jason、Strata软件和多参数联合反演技术,精细预测储层,揭示地下目的储层的空间几何形态和目的层微观特征,追踪目标储层砂体的空间展布,进一步预测有利油气聚集带的分布。
平面上,从兴Ⅱ顶面反演平面图上看出,锦7-17-13井区、锦612-12-18西部和南部较发育、东南部储层发育较差。
纵向上,锦612-12-18块兴隆台油层的兴Ⅰ组发育较差,砂岩厚度平均8.0m。兴Ⅱ油层组中的兴Ⅱ2砂岩组砂体最发育,平均厚度为4.2m,其它层发育相对较差。
2.3 目标砂体追踪刻画技术
以含油部署目的层为研究单元,井震结合,在地震上精细层位标定,参照薄储层预测反演结果,根据已知井含油目的层段的波形特征,通过波形聚类分析来圈定目标含油地质体范围,精细刻画目标砂体展布形态。2.3.1 精细层位标定,进行波形特征分析
通过对锦7-17-11、锦7-17-13等直井的含油目的层段的地震反射波进行分析,在各反射系数对应的波形贡献中的显示出三口井各自的波形特征,并总结出已知井含油目的层段在地震剖面上的反射特征为:
双相位复合波形:储层砂体厚度较厚,正、负两种相位,较强振幅,中频。代表砂岩叠置出现,泥岩夹层不发育;
单一波形:储层砂体厚度较薄,负相位,单个波峰,强振幅,中~低频。代表砂泥岩互层,砂岩总厚度较小,泥岩夹层较发育。
2.3.2 追踪刻画地质体分布范围
利用波形聚类分析技术,在地震上追踪刻画主力生产油层所处砂体纵、横向展布特征,圈定出目标砂体分布范围,用于指导井
位优化部署。利用同种方法,在锦612-12-18块追踪刻画出6套砂体分布范围,以此作为井位部署的依据。
3 井位优化部署方案及开发效果评价
3.1 井位优化部署方案
综合考虑该井区砂体发育状况并结合已开发井的生产情况,最终在三个目标砂体分布范围内进行优化部署,其中①号砂体油层发育较厚,按100m井距部署直井5口;②号砂体油层发育薄,但单层厚度大,为增加泄油面积,部署1口鱼骨状分支水平井 ;③号砂体单层具有一定的厚度,可部署水平井2口。从油藏发育特点、降低实施风险等多方面考虑,推荐分三批实施。
3.2 实施效果评价
3.2.1 新井产能超过预计指标
2010~2013年在锦612-12-18块规模实施调整,部署并投产油井8口,单井初期日产油达14.8t/d,方案设计为5t/d,远远高于设计水平,已累产油1.4969×104t,取得了很好的生产效果。
3.2.2 区块采油速度大幅上升
通过实施精细地质体研究,锦612-12-18块采油速度大幅上升,由0.34%上升至2.19%。
3.2.3 地质储量增加
通过实施本次研究,预计新增地质储量
56.93×104t,
4 结论
(1)认清区块复杂地质体特征是区块综合调整的前提,本次研究依托三维地震及储层反演技术,追踪地质体的三维空间展布特征,为区块产能部署提供了可靠的地质依据。
(2)针对锦612-12-18块地质、开发特点,采用不同井型合理部署,形成了适合该块储层特点的井网结构,是该块实现高效开发的关键,值得同类油藏借鉴。
作者简介
乌丽娟(1980-),女,工程师,2003年毕业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资源勘查工程专业,2010年南京大学构造地质学专业硕士毕业。目前从事油田开发研究工作。
【关键词】稠油 追踪刻画 地质体 兴隆台油层 水平井
锦612-12-18块构造上位于辽河断陷西部凹陷西斜坡南段,含油面积0.645km2,石油地质储量83.8×104t。开发目的层为沙一+二段的兴隆台油层。因受沉积条件控制明显,储层横向变化快,不同部位油层厚度差异大,2001年进行储层评价并进行试采,因油层薄、原有粘度大,无法投入开发。2006年以来通过加强地质研究,在区块边部油层较厚地区开展布井工作,但由于储层变化快,区块大部分储量还是无法有效动用,因此有必要采用先进的技术展开相关研究工作。
1 油藏基本情况
锦612-12-18块兴隆台油层属西八千扇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体,储层岩性主要为细砂岩,其次是砂砾岩和粗砂岩。主力层兴Ⅱ油层组平均孔隙度35.0%,渗透率4849×10-3μm2,属高孔高渗储层。原始地层压力11.0MPa,地层温度为40.5℃。
锦612-12-18块为锦612块的次级断块,开发目的层为沙一+二段的兴隆台油层,平均厚度为12m。含油面积0.645km2,地质储量83.8×104t。油藏高点埋深为-920m,为稠油纯油藏。20℃时原油密度平均0.9935g/ cm3;50℃地面脱气原油粘度平均11342mPa·s;胶质+沥青质含量平均38.52%;凝固点平均13.0℃;含蜡量平均2.30%。按稠油分类标准,属于普通稠油~特稠油。地层水属NaHCO3型,总矿化度平均为2441.0mg/L。
该块于2001年10月投产探井一口,2004年因低产关井。2007年在该块部署了一口滚动探井锦7-17-13井,蒸汽吞吐试采初期日产油达23t/d,证明了本区兴隆台薄层稠油藏的产能。2007年在该块采用100m井距正方形井网,以蒸汽吞吐开采方式投入2口直井,平均单井初期日产油26t/d,生产效果较好。
截止到2009年底,区块总井4口,开井3口,日产油13t/d,综合含水70%,累积产油4.75×104t,累积注汽4.31×104m3,采油速度0.34%,采出程度3.38%,油井平均吞吐4.0周期,累积油汽比1.10。2 精细刻画地质体技术2.1 构造精细解释技术
首先利用周边井的VSP资料及声波时差测井资料制作人工合成记录进行精确层位标定,然后运用瞬时相位技术、三维可视化技术等进行层位及断层追踪,对构造形态及断层要素进行分析,对断层进行三维空间组合,同时结合地质剖面落实区块构造。
锦612-12-18块周边和内部共发育4条断层,其中锦97断层和千5-H1断层为本区的主干断裂。锦97断层倾向南东,倾角45°,断距20~50m;千5-H1断层倾向南东,倾角60°,断距10~70m。断块地层倾角4°~7°,构造高点位于锦7-17-15井附近,高点埋深920m,圈闭面积0.75km2。
2.2 储层预测反演技术
利用Jason、Strata软件和多参数联合反演技术,精细预测储层,揭示地下目的储层的空间几何形态和目的层微观特征,追踪目标储层砂体的空间展布,进一步预测有利油气聚集带的分布。
平面上,从兴Ⅱ顶面反演平面图上看出,锦7-17-13井区、锦612-12-18西部和南部较发育、东南部储层发育较差。
纵向上,锦612-12-18块兴隆台油层的兴Ⅰ组发育较差,砂岩厚度平均8.0m。兴Ⅱ油层组中的兴Ⅱ2砂岩组砂体最发育,平均厚度为4.2m,其它层发育相对较差。
2.3 目标砂体追踪刻画技术
以含油部署目的层为研究单元,井震结合,在地震上精细层位标定,参照薄储层预测反演结果,根据已知井含油目的层段的波形特征,通过波形聚类分析来圈定目标含油地质体范围,精细刻画目标砂体展布形态。2.3.1 精细层位标定,进行波形特征分析
通过对锦7-17-11、锦7-17-13等直井的含油目的层段的地震反射波进行分析,在各反射系数对应的波形贡献中的显示出三口井各自的波形特征,并总结出已知井含油目的层段在地震剖面上的反射特征为:
双相位复合波形:储层砂体厚度较厚,正、负两种相位,较强振幅,中频。代表砂岩叠置出现,泥岩夹层不发育;
单一波形:储层砂体厚度较薄,负相位,单个波峰,强振幅,中~低频。代表砂泥岩互层,砂岩总厚度较小,泥岩夹层较发育。
2.3.2 追踪刻画地质体分布范围
利用波形聚类分析技术,在地震上追踪刻画主力生产油层所处砂体纵、横向展布特征,圈定出目标砂体分布范围,用于指导井
位优化部署。利用同种方法,在锦612-12-18块追踪刻画出6套砂体分布范围,以此作为井位部署的依据。
3 井位优化部署方案及开发效果评价
3.1 井位优化部署方案
综合考虑该井区砂体发育状况并结合已开发井的生产情况,最终在三个目标砂体分布范围内进行优化部署,其中①号砂体油层发育较厚,按100m井距部署直井5口;②号砂体油层发育薄,但单层厚度大,为增加泄油面积,部署1口鱼骨状分支水平井 ;③号砂体单层具有一定的厚度,可部署水平井2口。从油藏发育特点、降低实施风险等多方面考虑,推荐分三批实施。
3.2 实施效果评价
3.2.1 新井产能超过预计指标
2010~2013年在锦612-12-18块规模实施调整,部署并投产油井8口,单井初期日产油达14.8t/d,方案设计为5t/d,远远高于设计水平,已累产油1.4969×104t,取得了很好的生产效果。
3.2.2 区块采油速度大幅上升
通过实施精细地质体研究,锦612-12-18块采油速度大幅上升,由0.34%上升至2.19%。
3.2.3 地质储量增加
通过实施本次研究,预计新增地质储量
56.93×104t,
4 结论
(1)认清区块复杂地质体特征是区块综合调整的前提,本次研究依托三维地震及储层反演技术,追踪地质体的三维空间展布特征,为区块产能部署提供了可靠的地质依据。
(2)针对锦612-12-18块地质、开发特点,采用不同井型合理部署,形成了适合该块储层特点的井网结构,是该块实现高效开发的关键,值得同类油藏借鉴。
作者简介
乌丽娟(1980-),女,工程师,2003年毕业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资源勘查工程专业,2010年南京大学构造地质学专业硕士毕业。目前从事油田开发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