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是一位声名远播的书法家,更是一位书法文化的推广者。三十多年的书法教学路上,一路艰辛,一路欢乐,一路执着,一路收获,他一心一意地奉献着,特别地慷慨。
他的书艺以隶书、楷书着称,并兼行书、草书、大篆、甲骨文,传统功力深厚,书风凝重稳健或飘逸潇洒,他的作品在全国、澳、省各级大展(赛)中共获金奖、银奖、一等奖等四十余次。先后三次举办个人书法展,并出版书法集:《莫华基书法集第一辑》、《莫华基书法集第二辑》。
莫华基先生一家四人在澳门书法界均有造诣,蜚声澳门,是澳门乃至全国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莫华基先生,澳门蔡高中学语文老师、澳门中华教育会、澳门黑沙环牧民中心及多间中学书法班导师,现任澳门中国书艺会理事长、澳门中华教育会常务理事、澳门艺林书法学会秘书长、澳门中国语文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辽宁燕州书院高级院士、中国河南东方艺术研究院名誉院长、中国北京中国秦文研究会院士等职。并获“2010澳门艺术节联展”年度十佳。】
翰 墨 情
莫华基先生祖籍广东新会县,1950年出生于澳门,那时在澳葡统治之下,中华民族流传了五千年的书法文化在那里慢慢消失,偏偏莫华基先生在其父亲的感染下,对祖国的文化艺术情有独锺,而且他自小既爱书法,又好作画,他对书法的重视有一部分原因来自于他所作的中国画。莫华基先生说:“当我为我作的画题字时,发现字和画相差太远,一幅漂亮的画,必须要漂亮的字来作陪衬,这样才有锦上添花之效果。”就这样,画也成为了莫华基先生修习书法的动力之一。当他的一手好字得到父亲和老师的鼓励、别人的赞美、同学的羡慕时,一种甜美的成就感让莫华基先生对书法更加地爱不释手了,从此之后,莫华基先生走在了学习书法的道路上,不管多么艰辛、多么艰难,他始终坚持不懈地追求着他的梦想。
学习书法的过程并不顺利,莫华基先生回忆说:“那时很多学校都没有开设书法课,为了找到有开设书法课的学校,我只能到处跑。”环境的制约,让莫华基先生只能自学书法,对中华文化艺术浓浓的喜爱之情,成为了莫华基先生坚持下去的动力。
之后,当听说有学校开设了书法课程时,莫华基先生抓住了机会,先后在澳门大学、华南文艺业余大学、西安书院等进修书法,经过几年的学习,加上每日勤苦地练习,莫华基先生的书法不论是线条的力度或者字体的结构都有了一次次地飞跃。几十年来,这份热情一直有增无减,“执着”是莫华基先生行走于书法艺术殿堂里最真实的写照。
除了书法,莫华基先生对粤剧、摄影也有着浓厚的兴趣。但他的朋友却建议他说:“必须要专业、要专心,兴趣不能太广。”当时正值祖国改革开放,大批人才涌入澳门,“术业有专攻”,莫华基先生心想:“我也得有个特长才行。”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莫华基先生选择了书法,一门心思地专攻书法。他的书法是祖国书法艺术园地里的瑰宝,对整个澳门,甚至整个中国书法界都产生了影响力。
书法是一种历久弥新的艺术,在执笔书写的过程中饱含着的是生活的精髓。据说:“在落笔的刹那,精神在一张空白的纸上得到了复苏,在一个字的线条里,能找到情感的元素,在一幅幅的作品里,能体会到生活的品位。”果不其然,莫华基先生在书写的时候,正是将他自己沉醉在了书写的线条和情感的脉络当中,书写的那一刻,他拥有的是一颗宁静、平和的心。
莫华基先生锺情于中国的传统文化,从个人爱好到传道授业,他心中有着一个更长远、更崇高的理想,那就是培养后人,因为中华文化的火种,只有在一代一代的传递中,才能生生不息。
俯首甘为孺子牛
1975年,年轻的莫华基先生走向了讲台,弹指一挥间,莫华基先生在教育这片神圣的土地上已经默默耕耘三十年有余。时至今日,莫华基先生依旧矢志不渝地坚守在教育的岗位上,在一份对学生们的关爱和关怀中,折射出来的是莫华基先生“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高尚情怀,以及他内心深处那份深深的师爱,还有一个要让中国传统文化瑰宝在澳门大地上遍地开花并永恒延续下去的梦想。
“我最大的目标就是希望澳门的孩子们能够爱祖国的文化,爱祖国的艺术。”祖国的文化曾经一度被搁浅,他要将国粹重新拾起,继续弘扬。这就是莫华基先生的心声。
莫华基是一位语文老师,“那个时候,语文老师同时要教书法课,社会上写毛笔字的风气也很浓。”这给他传播中华文化的精华带来了机会,他把全部的精力用在了推动中国文化艺术上,为了让自己的书法技艺和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几乎把所有的业余时间都用在进修中。上世纪80年代,莫华基先生成为为数不多的到北京中国书法学会培训班学习的澳门人,而他人生中最大的成就感也是来自于书法以及他的书法教学。
除了在讲台上传道授业解惑外,莫华基先生常应邀在政府部门、各个社团、慈善机构等举办书法讲座,先后在西安书院澳门书法培训中心、澳门中华教育会、澳门教育局、澳门中华学生联合会等多间中学书法导师,培训的对象从小孩到成年人再到老年人,各个年龄阶段的都有。莫华基先生教书是以传播为核心的。他说:“我的学生,我的朋友,我的书法,都是我的财富,是比金钱更有价值的财富。”
莫华基的儿子——教育工作者、现代诗人莫羲世说:“父亲对我的影响,显然来自书法教学。在我眼中,父亲的书法教学,鲜有劳役的氛围,让学生来到,可以尽管放慢节奏,把平时被掩盖住的缓慢之美透过紧张的生活渗透出来,又从缓慢之中再找回到快的时机。”由此可以看出,莫华基先生的教学是非常成功的。
多年来的书法教学,让莫华基先生有了更深的思考,他说:“我一个人培训九个班,一个班三十个学生,培训下来也不到三百个人。”于是,他想到了培训老师的想法,“我培养一百个老师,再由这一百个老师分别培养一百个学生,这样就能培养一万个学生。”就这样,莫华基先生把培养的目标放在了老师上,他常去学校教授老师,培养老师的书法,提升师资力量,这样传递起来更快,更有意义。莫华基先生的良苦用心中透露出了他的无私。
从教几十年,早已经是桃李满天下。他是一位伟大的教育者,他是崇高人品的典范。
一门四杰
在澳门,一家人都酷爱书法的极为少见,一家人在书法上均颇有造诣更属凤毛麟角,而莫华基先生的一家,却出了四杰:妻子、儿子、女儿在书法界也富有名气,多次获奖。这在让人惊讶的同时不禁又让人羡慕不已。
莫华基先生是中国当代实力派书法家,是中国书法在澳门的传道者,因为教书的缘故,楷书、行书、草书、篆书、甲骨文等各种字体都是他的擅长之作,其作品每年都会出现在澳门艺术节、澳门艺术家书画展、澳门各艺术团体展览中,2001年,由澳门教青局活动中心主办的“莫华基十年回顾翰墨情”;2002年,教青局主办的“笔歌墨舞”书法展;2006年,由中国书艺会主办“莫华基书法展”,并出版了《莫华基书法集》两辑。获“庆祝建国50周年暨澳门回归全国书画大赛”一等奖、“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中华书画艺术精品集”金奖等各种奖项四十余次。
莫华基先生的妻子杜月英女士最擅长篆书。这也是在莫华基先生的指导下,渐露头角的。
莫先生说:“书法有两个注意点,一是笔画、二是字体结构,篆书保存着古代象形文字的明显特点,教容易书写。”综合太太杜月英的特长和基础水平,莫华基先生决定教授妻子篆书,几经指导与勤苦练习。在2008年《澳门视觉艺术年展》中,杜月英女士的三幅篆书作品被收录其中,“明月长留千岁色,秋山横截半湖光”笔画纤细如线,而“花间酌酒邀明月,水里题诗扫绿云”较之略显丰腴。杜月英女士的篆书作品,用墨均匀,形体云逼齐整韵致,似乎凝聚了几十年的功力。众人观之,大为赞赏说:“不错,厉害。”
儿子莫羲世是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的文艺学硕士,现代诗人,2002年与友人创办澳门首个网络现代诗社“别有天诗社”,自幼随父学习书法。但是莫羲世说:“我自上大学才开始‘浪子回头’有了习字的心。”莫华基先生根据他写字的力度,因材施教,教授儿子“瘦金体”。此字体是一种风格相当独立的字体,瘦直挺拔,横画收笔带钩,撇如匕首,捺如切刀,竖钩细长,字体如游丝行空。莫羲世花了两年的时间专攻此字体,收获颇丰。他笔下的瘦金体运笔飘忽快捷,笔迹瘦劲,转折处明显可以见到藏锋,露锋处明显有运转停顿的痕迹,畅快淋漓,别有一番韵味。“瘦金体”在莫羲世的努力下,在澳门得到了发扬。2009年,为庆祝祖国成立六十周年以及澳门回归十周年双喜,莫羲世和父亲在澳电大楼举办了《莲颂——莫华基、莫羲世书法展》,一展祖国风度,尽显笔墨浓情。莫羲世的书法作品曾多次入选全澳书法联展,并获选“2008年澳门艺术节年展”年度十佳。最近,他还编辑出版了《轻度流亡》诗及书法作品集。
女儿莫曦纪小姐,出生于1991年,自小酷爱芭蕾舞、绘画和书法,小小年纪在书法界便已小有名气,获奖无数。1995年,年仅四岁的她便在“第六届幼儿健康比赛”才艺表演中获得书法亚军;1996年,获“全澳学生绘画比赛”低幼组二等奖、1999年获“99爱我中华少儿中国书画大赛”书法一等奖、“粤港澳少年儿童美术书法摄影大赛”书法组特等奖;2005年,获“第二十二界全澳书画联展”最佳新秀创作特别奖及书法组新秀奖,等等。
莫华基先生一家真是人才辈出,在这条传播艺术的道路上,莫华基先生可谓是收获满仓,而这些财富,是他一生中最丰富的精神粮食。民族文化,就是在诸多象莫华基先生一样的艺术家的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不断积淀和传承灿烂辉煌。
他的书艺以隶书、楷书着称,并兼行书、草书、大篆、甲骨文,传统功力深厚,书风凝重稳健或飘逸潇洒,他的作品在全国、澳、省各级大展(赛)中共获金奖、银奖、一等奖等四十余次。先后三次举办个人书法展,并出版书法集:《莫华基书法集第一辑》、《莫华基书法集第二辑》。
莫华基先生一家四人在澳门书法界均有造诣,蜚声澳门,是澳门乃至全国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莫华基先生,澳门蔡高中学语文老师、澳门中华教育会、澳门黑沙环牧民中心及多间中学书法班导师,现任澳门中国书艺会理事长、澳门中华教育会常务理事、澳门艺林书法学会秘书长、澳门中国语文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辽宁燕州书院高级院士、中国河南东方艺术研究院名誉院长、中国北京中国秦文研究会院士等职。并获“2010澳门艺术节联展”年度十佳。】
翰 墨 情
莫华基先生祖籍广东新会县,1950年出生于澳门,那时在澳葡统治之下,中华民族流传了五千年的书法文化在那里慢慢消失,偏偏莫华基先生在其父亲的感染下,对祖国的文化艺术情有独锺,而且他自小既爱书法,又好作画,他对书法的重视有一部分原因来自于他所作的中国画。莫华基先生说:“当我为我作的画题字时,发现字和画相差太远,一幅漂亮的画,必须要漂亮的字来作陪衬,这样才有锦上添花之效果。”就这样,画也成为了莫华基先生修习书法的动力之一。当他的一手好字得到父亲和老师的鼓励、别人的赞美、同学的羡慕时,一种甜美的成就感让莫华基先生对书法更加地爱不释手了,从此之后,莫华基先生走在了学习书法的道路上,不管多么艰辛、多么艰难,他始终坚持不懈地追求着他的梦想。
学习书法的过程并不顺利,莫华基先生回忆说:“那时很多学校都没有开设书法课,为了找到有开设书法课的学校,我只能到处跑。”环境的制约,让莫华基先生只能自学书法,对中华文化艺术浓浓的喜爱之情,成为了莫华基先生坚持下去的动力。
之后,当听说有学校开设了书法课程时,莫华基先生抓住了机会,先后在澳门大学、华南文艺业余大学、西安书院等进修书法,经过几年的学习,加上每日勤苦地练习,莫华基先生的书法不论是线条的力度或者字体的结构都有了一次次地飞跃。几十年来,这份热情一直有增无减,“执着”是莫华基先生行走于书法艺术殿堂里最真实的写照。
除了书法,莫华基先生对粤剧、摄影也有着浓厚的兴趣。但他的朋友却建议他说:“必须要专业、要专心,兴趣不能太广。”当时正值祖国改革开放,大批人才涌入澳门,“术业有专攻”,莫华基先生心想:“我也得有个特长才行。”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莫华基先生选择了书法,一门心思地专攻书法。他的书法是祖国书法艺术园地里的瑰宝,对整个澳门,甚至整个中国书法界都产生了影响力。
书法是一种历久弥新的艺术,在执笔书写的过程中饱含着的是生活的精髓。据说:“在落笔的刹那,精神在一张空白的纸上得到了复苏,在一个字的线条里,能找到情感的元素,在一幅幅的作品里,能体会到生活的品位。”果不其然,莫华基先生在书写的时候,正是将他自己沉醉在了书写的线条和情感的脉络当中,书写的那一刻,他拥有的是一颗宁静、平和的心。
莫华基先生锺情于中国的传统文化,从个人爱好到传道授业,他心中有着一个更长远、更崇高的理想,那就是培养后人,因为中华文化的火种,只有在一代一代的传递中,才能生生不息。
俯首甘为孺子牛
1975年,年轻的莫华基先生走向了讲台,弹指一挥间,莫华基先生在教育这片神圣的土地上已经默默耕耘三十年有余。时至今日,莫华基先生依旧矢志不渝地坚守在教育的岗位上,在一份对学生们的关爱和关怀中,折射出来的是莫华基先生“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高尚情怀,以及他内心深处那份深深的师爱,还有一个要让中国传统文化瑰宝在澳门大地上遍地开花并永恒延续下去的梦想。
“我最大的目标就是希望澳门的孩子们能够爱祖国的文化,爱祖国的艺术。”祖国的文化曾经一度被搁浅,他要将国粹重新拾起,继续弘扬。这就是莫华基先生的心声。
莫华基是一位语文老师,“那个时候,语文老师同时要教书法课,社会上写毛笔字的风气也很浓。”这给他传播中华文化的精华带来了机会,他把全部的精力用在了推动中国文化艺术上,为了让自己的书法技艺和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几乎把所有的业余时间都用在进修中。上世纪80年代,莫华基先生成为为数不多的到北京中国书法学会培训班学习的澳门人,而他人生中最大的成就感也是来自于书法以及他的书法教学。
除了在讲台上传道授业解惑外,莫华基先生常应邀在政府部门、各个社团、慈善机构等举办书法讲座,先后在西安书院澳门书法培训中心、澳门中华教育会、澳门教育局、澳门中华学生联合会等多间中学书法导师,培训的对象从小孩到成年人再到老年人,各个年龄阶段的都有。莫华基先生教书是以传播为核心的。他说:“我的学生,我的朋友,我的书法,都是我的财富,是比金钱更有价值的财富。”
莫华基的儿子——教育工作者、现代诗人莫羲世说:“父亲对我的影响,显然来自书法教学。在我眼中,父亲的书法教学,鲜有劳役的氛围,让学生来到,可以尽管放慢节奏,把平时被掩盖住的缓慢之美透过紧张的生活渗透出来,又从缓慢之中再找回到快的时机。”由此可以看出,莫华基先生的教学是非常成功的。
多年来的书法教学,让莫华基先生有了更深的思考,他说:“我一个人培训九个班,一个班三十个学生,培训下来也不到三百个人。”于是,他想到了培训老师的想法,“我培养一百个老师,再由这一百个老师分别培养一百个学生,这样就能培养一万个学生。”就这样,莫华基先生把培养的目标放在了老师上,他常去学校教授老师,培养老师的书法,提升师资力量,这样传递起来更快,更有意义。莫华基先生的良苦用心中透露出了他的无私。
从教几十年,早已经是桃李满天下。他是一位伟大的教育者,他是崇高人品的典范。
一门四杰
在澳门,一家人都酷爱书法的极为少见,一家人在书法上均颇有造诣更属凤毛麟角,而莫华基先生的一家,却出了四杰:妻子、儿子、女儿在书法界也富有名气,多次获奖。这在让人惊讶的同时不禁又让人羡慕不已。
莫华基先生是中国当代实力派书法家,是中国书法在澳门的传道者,因为教书的缘故,楷书、行书、草书、篆书、甲骨文等各种字体都是他的擅长之作,其作品每年都会出现在澳门艺术节、澳门艺术家书画展、澳门各艺术团体展览中,2001年,由澳门教青局活动中心主办的“莫华基十年回顾翰墨情”;2002年,教青局主办的“笔歌墨舞”书法展;2006年,由中国书艺会主办“莫华基书法展”,并出版了《莫华基书法集》两辑。获“庆祝建国50周年暨澳门回归全国书画大赛”一等奖、“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中华书画艺术精品集”金奖等各种奖项四十余次。
莫华基先生的妻子杜月英女士最擅长篆书。这也是在莫华基先生的指导下,渐露头角的。
莫先生说:“书法有两个注意点,一是笔画、二是字体结构,篆书保存着古代象形文字的明显特点,教容易书写。”综合太太杜月英的特长和基础水平,莫华基先生决定教授妻子篆书,几经指导与勤苦练习。在2008年《澳门视觉艺术年展》中,杜月英女士的三幅篆书作品被收录其中,“明月长留千岁色,秋山横截半湖光”笔画纤细如线,而“花间酌酒邀明月,水里题诗扫绿云”较之略显丰腴。杜月英女士的篆书作品,用墨均匀,形体云逼齐整韵致,似乎凝聚了几十年的功力。众人观之,大为赞赏说:“不错,厉害。”
儿子莫羲世是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的文艺学硕士,现代诗人,2002年与友人创办澳门首个网络现代诗社“别有天诗社”,自幼随父学习书法。但是莫羲世说:“我自上大学才开始‘浪子回头’有了习字的心。”莫华基先生根据他写字的力度,因材施教,教授儿子“瘦金体”。此字体是一种风格相当独立的字体,瘦直挺拔,横画收笔带钩,撇如匕首,捺如切刀,竖钩细长,字体如游丝行空。莫羲世花了两年的时间专攻此字体,收获颇丰。他笔下的瘦金体运笔飘忽快捷,笔迹瘦劲,转折处明显可以见到藏锋,露锋处明显有运转停顿的痕迹,畅快淋漓,别有一番韵味。“瘦金体”在莫羲世的努力下,在澳门得到了发扬。2009年,为庆祝祖国成立六十周年以及澳门回归十周年双喜,莫羲世和父亲在澳电大楼举办了《莲颂——莫华基、莫羲世书法展》,一展祖国风度,尽显笔墨浓情。莫羲世的书法作品曾多次入选全澳书法联展,并获选“2008年澳门艺术节年展”年度十佳。最近,他还编辑出版了《轻度流亡》诗及书法作品集。
女儿莫曦纪小姐,出生于1991年,自小酷爱芭蕾舞、绘画和书法,小小年纪在书法界便已小有名气,获奖无数。1995年,年仅四岁的她便在“第六届幼儿健康比赛”才艺表演中获得书法亚军;1996年,获“全澳学生绘画比赛”低幼组二等奖、1999年获“99爱我中华少儿中国书画大赛”书法一等奖、“粤港澳少年儿童美术书法摄影大赛”书法组特等奖;2005年,获“第二十二界全澳书画联展”最佳新秀创作特别奖及书法组新秀奖,等等。
莫华基先生一家真是人才辈出,在这条传播艺术的道路上,莫华基先生可谓是收获满仓,而这些财富,是他一生中最丰富的精神粮食。民族文化,就是在诸多象莫华基先生一样的艺术家的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不断积淀和传承灿烂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