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信息化手段的运用开阔了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视野、拓展了其建设的空间、创新了其服务的方式、增强了其服务群众的开放性,强化党员干部的服务主体意识、服务自觉意识、提高服务能力,才能建设成一个真正服务于群众的基层党组织。文章对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信息化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信息化
在信息化条件下,借助信息技术传输的优势,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可以更好地立足本地、放眼外地,立足党内、放眼党外,立足全国、放眼世界;可以在结合本地实际的基础上,更加充分地总结吸收其他基层党组织、国外基层党组织服务党员群众的经验教训,进而在推进本地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中促使视野更为宏观前瞻、科学思路全面打开。
一、信息化对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意义
这是适应基层党组织功能转换的需要。随着我们党“两大历史方位”的转变,随着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进步带来的观念理念革新,随着世界政党执政越来越取决于其对民众提供服务的质量与水平,政党为争取民众越来越倾向于借助其基层组织、党员、干部服务群众功能的发挥,越来越期待从为民众提供的服务中赢得民心。在这种情势下,突出基层党组织的服务功能就成为大势所趋。这是与党的建设总体目标相合拍的需要。党的十八大明确了要把我们党建设成为“服务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基本目标。服务型政党建设是一个总体要求,应该渗透贯穿于党的建设的方方面面。而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是建设服务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重要内容、重要组成部分。在十八大后整个党的建设向着服务型政党行进的过程中,大力推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显然是顺应潮流、契合趋势的,在总体上是与党的建设的大趋势、大目标相合拍的。
二、信息化条件下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措施
1.综合建设、利用网上与网下两个服务群众平台信息化时代是以计算机技术、互联网传输技术、虚拟空间建构等为显著标志的。在信息化时代,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的内涵与外延都发生了重大变化。既要服务于现实社会中的群众,也要服务于广大网民;既要关注现实生活中的民意诉求,也要关注虚拟空间中的民意表达;既要立足网下服务民生,也要关注网上民生舆论。这就意味着:信息化时代着力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就必须充分利用好网上与网下两个平台,着力建立网上网下两套内在相连的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的机制与体系。
2.创新以信息化手段服务群众的具体模式
第一,提供快捷化服务。信息化的特点是快捷。采用信息化手段服务群众时,对群众提出的服务要求、需要解决的实际困难,基层党组织要坚持“能当场办的当场办、能当天办的当天办”,当场当天实在办不完的或需要请示上级的,要向群众解释清楚,并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办结。山东曲阜就是这方面的典型。曲阜在全市市直部门、基层单位、基层党组织中,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着力推行“马上就办”工作法。第二,提供个性化服务。近年,个体的利益意识觉醒,利益诉求严重分化,几乎每个人的利益诉求都有差别。在此情势下,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的关键是尽可能满足群众的个性化服务需求。鉴于成本与效率的关系,对群众个性化服务需求采用信息化、数据化的处置方式,显然更为便捷高效。第三,提供网络化服务。在服务群众方面,一直以来,各地面临的普遍性问题是:需要服务的群众多、需要服务到位的问题多,而实际的服务人员、服务力量往往力不从心。在信息化时代,此问题的解决办法就是借助计算机网络服务群众,着力构建网络服务平台。第四,提供开放化服务。信息化条件下,公开是必然要求及趋势。因此,基层党组织在服务群众的过程中必须力争为群众提供开放式服务,以达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之目的。
3.提高利用信息技术服务群众的能力
第一,提高以信息化手段收集民意的能力。民意就是民心,争取民心必须掌握民意。掌握民意可以借助多种途径,而信息化手段是重要途径。借助互联网平台、手机短信平台、电话民情调查平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收集群众意见,了解群众生产生活中的急事、难事、烦心事,进而明晰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的工作重点。山东曲阜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广泛开展“群众最不满意十件事”征集活动就是明证。第二,提高以信息化手段解民忧能力。在实践中,基层党组织可以通过构建服务群众信息网络、搭建服务群众工作平台等形式,切实做到“哪里的党员群众有困难、要服务,党组织的高效快捷服务就第一时间延伸到哪里”,以最大限度实现从服务信息获取到服务产品出炉的无缝隙对接。群众一个电话打过来、一个信息在网上发布出来,基层党组织必须调兵遣将、整合力量、集中资源马上去办,否则,既不能在群众最需要的时候解民忧,又容易在道义及舆论上陷入被动。第三,提高以信息化手段处理群体性事件的能力。群体性事件的发生,通常会干扰到群众的心理情绪、价值认知、生产生活秩序,因此,妥善处理群体性事件,是对党和人民负责的内在要求,是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的应然内容。基于群体性事件所具有的突然、突发、突变特性,处理起来关键要做到“快、准、稳”。而信息化手段所具有的实时传递、快捷迅速之优势。反观近年成功处理群体性事件的案例,其背后多是仰赖信息化手段的运用。因此,提高基层党组织及其党员、干部以信息化手段处理群体性事件的能力,将有助于促进社会和谐、政治稳定。
4.构建与信息化服务相应的保障体系
第一,资金投入保障。信息化服务的前提是必须具有相关基础设施、设备构成的硬件系统,支撑其运转的软件系统及其机制化的运转系统。例如,远程教育要建立站点、配备播放设备、定期进行设备维护、不断更新教学资源,网上服务要建立网站、制作网页、更新信息、监控网络安全,等等。所有这些都需要资金投入,否则就只能是纸上谈兵、于事无补。这就要求基层党组织必须通过争取财政列支、党费划拨、社会捐助等形式千方百计筹措资金,以保障信息化手段运转的必要经费支持。第二,专业人才保障。发挥好信息化手段在服务党员、群众中的作用,关键在人才。广大基层党组织要采取自身造血与外来输血相结合的方式,着力培育自己的信息维护员、网管员、远程教育操作员,以切实保证有真懂信息技术的工作人员将党组织服务党员、群众的各项要求及措施不折不扣地执行下去。第三,评价激励保障。信息化手段在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创建过程中究竟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党员、群众最有发言权。因此,必须通过建立健全制度、机制、程序、指标,真正让党员、群众成为评价体系的主体与主导,以他们的满意度作为基本衡量标准,进而导引基层党组织在信息化手段运用的程度上作出权衡。第四,组织领导保障。推动信息化手段在服务群众中的广泛应用,是我们党对广大基层党组织的根本要求。其推行的力度、广度与深度离不开坚强的组织领导。同时,信息化本身是开放的,信息化手段在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中的运用也必须是开放的。为保证这种开放的方向性、正确性,也需要各级党委对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的信息化过程给予强有力的组织领导,使其被严格置于可控制的范围之内。
结语
虽然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提出的时间还不长,但相关的研究成果还是很丰富的,然而,对于企业、农村、机关、学校、科研院所、街道社区、社会组织、人民解放军连队等不同类型的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研究还很有限,这些基层党组织规模不同、类型有别、职能各异,所在单位业务差别大,因此,在不同基层党组织的功能定位,探寻不同领域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上还应该进一步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杨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路径探析[J]。中州学刊,2013
[2]孙黎海,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理论架构[J]。理论学刊,2013
关键词: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信息化
在信息化条件下,借助信息技术传输的优势,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可以更好地立足本地、放眼外地,立足党内、放眼党外,立足全国、放眼世界;可以在结合本地实际的基础上,更加充分地总结吸收其他基层党组织、国外基层党组织服务党员群众的经验教训,进而在推进本地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中促使视野更为宏观前瞻、科学思路全面打开。
一、信息化对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意义
这是适应基层党组织功能转换的需要。随着我们党“两大历史方位”的转变,随着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进步带来的观念理念革新,随着世界政党执政越来越取决于其对民众提供服务的质量与水平,政党为争取民众越来越倾向于借助其基层组织、党员、干部服务群众功能的发挥,越来越期待从为民众提供的服务中赢得民心。在这种情势下,突出基层党组织的服务功能就成为大势所趋。这是与党的建设总体目标相合拍的需要。党的十八大明确了要把我们党建设成为“服务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基本目标。服务型政党建设是一个总体要求,应该渗透贯穿于党的建设的方方面面。而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是建设服务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重要内容、重要组成部分。在十八大后整个党的建设向着服务型政党行进的过程中,大力推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显然是顺应潮流、契合趋势的,在总体上是与党的建设的大趋势、大目标相合拍的。
二、信息化条件下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措施
1.综合建设、利用网上与网下两个服务群众平台信息化时代是以计算机技术、互联网传输技术、虚拟空间建构等为显著标志的。在信息化时代,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的内涵与外延都发生了重大变化。既要服务于现实社会中的群众,也要服务于广大网民;既要关注现实生活中的民意诉求,也要关注虚拟空间中的民意表达;既要立足网下服务民生,也要关注网上民生舆论。这就意味着:信息化时代着力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就必须充分利用好网上与网下两个平台,着力建立网上网下两套内在相连的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的机制与体系。
2.创新以信息化手段服务群众的具体模式
第一,提供快捷化服务。信息化的特点是快捷。采用信息化手段服务群众时,对群众提出的服务要求、需要解决的实际困难,基层党组织要坚持“能当场办的当场办、能当天办的当天办”,当场当天实在办不完的或需要请示上级的,要向群众解释清楚,并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办结。山东曲阜就是这方面的典型。曲阜在全市市直部门、基层单位、基层党组织中,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着力推行“马上就办”工作法。第二,提供个性化服务。近年,个体的利益意识觉醒,利益诉求严重分化,几乎每个人的利益诉求都有差别。在此情势下,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的关键是尽可能满足群众的个性化服务需求。鉴于成本与效率的关系,对群众个性化服务需求采用信息化、数据化的处置方式,显然更为便捷高效。第三,提供网络化服务。在服务群众方面,一直以来,各地面临的普遍性问题是:需要服务的群众多、需要服务到位的问题多,而实际的服务人员、服务力量往往力不从心。在信息化时代,此问题的解决办法就是借助计算机网络服务群众,着力构建网络服务平台。第四,提供开放化服务。信息化条件下,公开是必然要求及趋势。因此,基层党组织在服务群众的过程中必须力争为群众提供开放式服务,以达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之目的。
3.提高利用信息技术服务群众的能力
第一,提高以信息化手段收集民意的能力。民意就是民心,争取民心必须掌握民意。掌握民意可以借助多种途径,而信息化手段是重要途径。借助互联网平台、手机短信平台、电话民情调查平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收集群众意见,了解群众生产生活中的急事、难事、烦心事,进而明晰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的工作重点。山东曲阜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广泛开展“群众最不满意十件事”征集活动就是明证。第二,提高以信息化手段解民忧能力。在实践中,基层党组织可以通过构建服务群众信息网络、搭建服务群众工作平台等形式,切实做到“哪里的党员群众有困难、要服务,党组织的高效快捷服务就第一时间延伸到哪里”,以最大限度实现从服务信息获取到服务产品出炉的无缝隙对接。群众一个电话打过来、一个信息在网上发布出来,基层党组织必须调兵遣将、整合力量、集中资源马上去办,否则,既不能在群众最需要的时候解民忧,又容易在道义及舆论上陷入被动。第三,提高以信息化手段处理群体性事件的能力。群体性事件的发生,通常会干扰到群众的心理情绪、价值认知、生产生活秩序,因此,妥善处理群体性事件,是对党和人民负责的内在要求,是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的应然内容。基于群体性事件所具有的突然、突发、突变特性,处理起来关键要做到“快、准、稳”。而信息化手段所具有的实时传递、快捷迅速之优势。反观近年成功处理群体性事件的案例,其背后多是仰赖信息化手段的运用。因此,提高基层党组织及其党员、干部以信息化手段处理群体性事件的能力,将有助于促进社会和谐、政治稳定。
4.构建与信息化服务相应的保障体系
第一,资金投入保障。信息化服务的前提是必须具有相关基础设施、设备构成的硬件系统,支撑其运转的软件系统及其机制化的运转系统。例如,远程教育要建立站点、配备播放设备、定期进行设备维护、不断更新教学资源,网上服务要建立网站、制作网页、更新信息、监控网络安全,等等。所有这些都需要资金投入,否则就只能是纸上谈兵、于事无补。这就要求基层党组织必须通过争取财政列支、党费划拨、社会捐助等形式千方百计筹措资金,以保障信息化手段运转的必要经费支持。第二,专业人才保障。发挥好信息化手段在服务党员、群众中的作用,关键在人才。广大基层党组织要采取自身造血与外来输血相结合的方式,着力培育自己的信息维护员、网管员、远程教育操作员,以切实保证有真懂信息技术的工作人员将党组织服务党员、群众的各项要求及措施不折不扣地执行下去。第三,评价激励保障。信息化手段在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创建过程中究竟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党员、群众最有发言权。因此,必须通过建立健全制度、机制、程序、指标,真正让党员、群众成为评价体系的主体与主导,以他们的满意度作为基本衡量标准,进而导引基层党组织在信息化手段运用的程度上作出权衡。第四,组织领导保障。推动信息化手段在服务群众中的广泛应用,是我们党对广大基层党组织的根本要求。其推行的力度、广度与深度离不开坚强的组织领导。同时,信息化本身是开放的,信息化手段在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中的运用也必须是开放的。为保证这种开放的方向性、正确性,也需要各级党委对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的信息化过程给予强有力的组织领导,使其被严格置于可控制的范围之内。
结语
虽然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提出的时间还不长,但相关的研究成果还是很丰富的,然而,对于企业、农村、机关、学校、科研院所、街道社区、社会组织、人民解放军连队等不同类型的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研究还很有限,这些基层党组织规模不同、类型有别、职能各异,所在单位业务差别大,因此,在不同基层党组织的功能定位,探寻不同领域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上还应该进一步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杨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路径探析[J]。中州学刊,2013
[2]孙黎海,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理论架构[J]。理论学刊,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