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设门槛的自媒体为何绊倒了那么多企业?

来源 :品牌传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jinjinl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犹记得2010年,腾讯和360爆发“3Q大战”时,二者使用各自的客户端弹窗功能,在互联网上掀起一阵风暴。面对手握QQ.COM这个公众媒体的腾讯,当时势力还不够庞大的360凭借自媒体官网,一点不落下风。并依靠这场公关战,打响了自己的知名度。
  逐渐地,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自媒体的重要性,半主动半跟风地建立了官网、开通认证微博、创建微信公众账号,忙得不亦说乎。就连我们去饭店吃饭,也经常自B看到餐牌E印着的二维码:“扫一扫成为会员享9折优惠”。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涌现出一些依靠自媒体成功的案例,给企业一次又一次地做出榜样,注入信心。比如小米公司,产品就那么几样,在电商里应该都没什么优势才对,而它的实际销售量却不容小觑。究其成功之路,企业自媒体功劳不小。小米先是把重心放在吸粉上,利用微博汇聚了大量的“米粉”。每次举办产品发布会时,他们会邀请上千名米粉参力口,结合媒体的力量共同在社会化媒体上形成传播流,打造多个焦点话题,这已经成为小米手机营销过程中最为关键的一环。而为了让粉丝们感到产品的稀缺性,小米公司在即使产品大量供给的情况下,依旧采用“闪购”、“F码”等方式制造—种饥饿营销的错觉,这种形式也极易引起网友的讨论,激发他们对产品进行下一步传播和逐级分享,无疑是一种很高明的营销方式。
  然而,企业靠做自媒体打出名气,成功转化成销量的,又有几家呢?每个客户挂在嘴边的都是“我们要做杜蕾斯”、“碧浪官微不错,我们要那样的”、“roseonly特火,你们能做吗?”。实际上,客户看到的成功案例,也是网民看到的,来来回回就那么几个,甚至每个行业都难出一个。其中不乏有企业照猫画虎的,内容倒是搬上去了,成功却难以复制。2011年杜蕾斯在暴雨天发了一条微博说安全套可以做防水鞋套,当天获得1000多条话题数,至少被5000万以上网友看到。而今时今日,你同样在下雨天教人怎么用安全套做鞋套,就吸引不了人了。
  另外也有一部分企业,对自媒体放不开手脚,只分了一点点预算,却要涉猎多个平台,微博微信QQ空间,什么都做了,但是哪个平台也没做好。
  最普遍的一类客户心理是:自媒体运营就是多了个免费的平台发企业动态,我的粉丝数量越多,代表看到企业动态的人越多,代表可能买我产品的人越多。
  理论上来说的确是这个思路,但在实际运营时,一个个粉丝量动不动就六七位数的官微,阅读企业内容并主动转发的有几个人?对企业完成销售任务出了几分力?恐怕大多数的企业主心里都充满了困惑与纠结:停止自媒体运营怕被竞争对手比下去,继续维持貌似只是烧钱。有部分自媒体人甚至存在一个意识,即:企业不适合做自媒体。因为企业作为一个商业组织,利益至上的本质使之无法与粉丝站在同一立场,所以从根本上就无法和消费者打成一片。企业自媒体,就是做给老板看的样子工程,图一个心理安慰。
  这种想法过于消极。当下,消费者的视线都开始转移到网上了,你不出现在网上,就等于自动消失在消费者的视野当中,不能因为成功几率小就放弃。利用互联网,不光使企业容易找到粉丝,更重要的是让消费者容易接触到你,搭建起沟通的桥梁。所以,企业自媒体平台还是一定要做的。
  那么,企业自媒体不火、不活的问题出在哪里呢?启迪超凡从多年的自媒体运营服务中总结出了一些经验。
  经验一:坚定信念,少硬广,多互动
  内容好的基础是产品给力。企业的自媒体,一定是要表现出对自己产品或服务的那种自信,要有一种“我的东西就是好”的强势态度。消费者都偏爱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如果连企业自身都没有自信心,怎么能让受众认可呢?事实上并不是所有企业的产品和服务都足以“服众”的,甚至很多企业连自己产品的卖点都不清楚就跟风做起来。在社交网络时代,极易引起品牌负面效应和危机。
  运营人员经常开一个玩笑:客户每次发企业动态和产品介绍,只有服务的广告公司和客户自己公司的人会转会看。那都是转给老板看的!而企业自媒体目的是吸引外面更多的粉丝群体。究竟发什么文章才有人看呢?举个例子:一个女装品牌的主要客户群体是30-40岁的主妇,为了丰富官微内容,除了产品介绍外,少儿教育、美体美容等贴近其日常生活的干货内容也应该加入到内容版块中。当然,不发一些企业信息,自媒体平台就失去了宣传的意义。那么,如何让内容不生硬,让粉丝不排斥呢?一个方法是借势传播,把品牌植入社会热点中;另一个就是讲故事。企业不是没有故事,而是缺乏发现故事的眼睛。每个商品它的原产地、设计师、特殊的功能、开发的初衷,都可以作为故事讲出来。还有领导人的奋斗经验,基层员工的工作经历,品牌创立的故事,等等。从各个角度发掘,用大白话和粉丝们讲出来,把企业的形象搞活,粉丝才愿意接受你。
  自媒体平台相较传统媒体的优势之—就是便于与粉丝互动。现在都提倡“互联网+”,本质上就是要使用互联网的思维去设计产品。运营企业自媒体平台时,你最终的目的是和粉丝建立一对一的沟通,而不是一对多的发布信息。所以,在设计内容时,能引起讨论的话题才是首选。每个品牌在跟用户接触的过程中,总是摩擦与火花并存的。在运营的过程中既有点赞的也有抱怨的。对点赞的迎合,放大赞美声;对抱怨的安抚,压下负面言论。
  经验二:官微拟人化。形式差异化
  之所以叫做自媒体,就应该是能与顾客互动的拟人形象,而不是冷冰冰的企业形象。微信之所以成为自媒体的主要工具,就是因为跟其它工具相比,它和用户的距离最近,最容易跟用户进行日常互动。大多数的消费者希望通过自媒体和企业反馈问题,如果你的官微没有一个鲜明的形象,就不能怪粉丝不向你敞开心扉。
  很多企业的目标人群并不是普通消费者,不能都用一个套路出牌。就拿启迪超凡传媒来说,作为CCTV-3八省广告独家代理公司,我们的目标群体是有品牌需求的企业。而央视广告的体量较大,投放的客户往往是大中型企业居多。在社会转型大背景下,网络文化已经偏娱乐化、愤青化、低俗化、快餐化。而启迪认清了自己官微的定位,要向有一定社会地位的老板、高管提供电视媒体讯息。如果我们的官方微信迎合普通的粉丝喜好去发布没有深度的内容,那么关注官微的企业主也无法从中看到我们的专业性,更不会对广告投放产生信心了。
  经验三:既重营销,也重服务
  企业总有一个思想误区:你喜欢我的产品,就一定会主动关注我的官微。其实不然。99%的消费者只有在需要企业服务,比如手机品牌,粉丝需要查快递或者投诉时,才会主动关注这个品牌或企业的官方微博微信。小米在运营自媒体上成功的要素之一就是其重视服务优于营销。他们在论坛、微博、微信、空间和贴吧都组建了相应的运营团队,将近70人的运营团队,真正做内容的只有20%左右,80%都是做客服。试想下,一个低头族在手机出问题时,能耐心等三小时官微回复一个维修电话吗?即使你内容再好,服务跟不上也不得人心。而小米专门开发的客服后台有响应时间指标,15分钟内一定有人回应你。比较之下,米粉忠诚度高也是有原因的。
  总而言之,企业自媒体在运营过程中都会遇到层出不穷的问题。产品禁不禁得起网友的挑剔?有没有能引起网友追捧和讨论的卖点?受众人群覆盖得了绝大多数网民吗?如果能够回答上面三点证明这个品牌适合做自媒体。然后还要考虑给官微定形象、挑内容、做服务等一系列事情,再加上一段时间的积累才能有点样子。看上去不设门槛的企业自媒体,想做好却条件苛刻难上加难,这也是为什么它能绊倒众多企业的原因。
  而不少企业主们似乎以为公司招一两个专职人员就可以运营自己的企业自媒体,并指望它们有朝一日变成第二个杜蕾斯,最好品牌一炮而红还拉动销售。事实上,只有让经验丰富的运营团队为企业量身定做,再加上契机因素,才有后期红起来的机会。
  如果带着“某某公司”的企业自媒体账号玩不起来,何不换个思路?打造一个行业性的大号!前期只用专业性的文章来进行内容填充,大量养粉。在账号成熟后偶尔用软文的形式发送一些带有企业信息的文章,粉丝最多会以为是这个账号接了个广告,对品牌没有抵触心理。殊不知这是一箭三雕的事情:企业既得到了一个有行业话语权的账号,又满足了企业信息曝光,最后,还可以接些广告来支付运营成本。何乐而不为!
其他文献
当今中国,教育游戏作为一个新兴起的行业,还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教育游戏产业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与此用时,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移动端应用逐渐走向大众生活,为终身学习、移动学
无论社会如何变革,科技如何发展,公共招贴在我们的生活中一直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认真审视我们的生活,不难发现我们时时刻刻在受其潜移默化的影响,即使是在信息传播手段相当丰
中国音乐学院声乐教授邹文琴是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培养的一代声乐教育家,邹老师自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考入中央音乐学院附中开始专业音乐教育学习,历经五十多年从事声乐艺术事业
本文采用一种型号为TMS320C6748数字信号处理芯片(DSP),采集CMOS摄像头车辆图像数据,利用车牌照的颜色、车牌照颜色边缘化特征、几何特征共同定位车牌;由二值化投影法对车牌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