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管道运输的高效性、经济性、安全性已成为决定了石油天然气能否被合理的利用的重要条件。但在实际运输的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的风险问题。本文将探析输油管道风险管理及HSSE管理体系的应用,以期促进我国管道企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输油管道;风险管理;HSSE管理
前言:针对输油管道经常出现的安全问题,企业需要制定科学的风险评估策略。HSSE是一种强调全员参与且主动开展安全保护工作的环境管理体系。将其科学的运用到输油管道风险管理中,对提升管道企业风险控制的有效性,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一、输油管道HSSE管理体系相关内容综述
(一)HSSE管理体系的概念
所谓HSSE管理体系,实际上就是一种职业健康与安全的管理体系,它涉及了安全四个主要方面的管理工作:健康(H)、安全(S)、安保(S)和环境(E)。是当代管道企业的管理要点。国际组织已经针对HSSE管理体系进行了研究,并整理出相应的理念、管理标准等内容,为企业的合理运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几年来。HSSE管理体系更是在管道企业得到了良好的运用,对企业整体价值的提升也有良好的帮助。
(二)HSSE管理体系的优缺点
传统的管理方法将重心放在生产与经营上,忽略了品牌、人力资源等因素的重要性,管理方式较为简单,且存在粗放式等特点。与传统的管理体系相比,HSSE的管理思想优势更加明显,也更符合现代管道企业的实际管理需求。HSSE体系要求在健康、安全、安保和环境上采取系列的管理措施,更加注重人为主动性的安全保护工作的开展的重要性,并由此提升管道管理风险控制的有效性。利用HSSE管理模式,可以使企业的各项活动得到循序渐进的开展,最终达到“安全存在于每个人、每个时刻、每个地方”的良性循环状态。
传统的管理方法缺乏前瞻性,许多计划都是即时生效,根本不考虑自身的长远发展,致使企业的生命周期被缩短,经济效益也持续缩水。HSSE管理体系是一种以风险为主导的管理方法,它能够更好的实现对风险的管理。在HSSE的引导下,企业的每一个员工都更加清楚自己所承担的责任,并了解自身在风险管理中所扮演的角色,主动能动性的开展安全管理工作,如此一来,企业控制风险的效果将得到显著的提高,管理成本也能够得到大幅度的降低。
与此同时,HSSE体系的管理模式更加灵活,它可以引导每一个工作人员都参与到活动当中,确保管理工作整体得到质的飞跃。
二、我国管道企业风险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工作人员缺乏风险意识
目前,我国大部分管道企业都存在管理意识淡薄的问题,在管道运输的过程中,缺少衡量危险情况的标准。负责管道运营的工作人员综合素质水平不高,进而缺乏对各种荷载模型的研究,致使石油天然气管道在使用过程中存在诸多的安全隐患。此外,由于管道企业管理者对于管道信息的收集不予重视,也使得工作人员工作态度懈怠,无法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管道企业获得了良好的发展,但由于我国石油天然气管输起步较晚,价值投入力度不足,致使管道企业的管理体系始终不健全,管理者也缺乏对事物的科学衡量。一些经营者过分看重石油天然气带来的经济效益,致使石油天然气运输过程的安全性得不到良好的保障,价值管理者度管道维修与养护的投入不足,致使第三方安全事故频繁发生,这些因素都严重的制约着我国管道企业的健康发展。
(二)获取原始数据的过程较难
原始数据是石油天然气运输风险管理的重要依据。但目前,我国管道企业还没有全面进入到监测与管理阶段,一些石油天然气的管道投入仍然采取人工记录的方法,致使记录的数据存在不确定性与主观性,管道企业始终无法形成完整的风险评估体系。此外,针对一些运输时间较长的管线,管道企业并没有增设数据记录人员,致使数据记录不完整,这对于后續工作的开展也带来了很大的障碍,为此,管理者也应当不断转换思想,构建起完整的风险评估体系,确保石油天然气运输的过程能够得到良好的监督[1]。
(三)缺乏对我国特有因素的辨别
受到地理环境、自然因素、人文条件、地质构造等方面的影响,不同环境下需要采取的风险控制方法也存在巨大的差异。例如,同为亚洲国家,日本与中国的经济体制不同,人均产品需求量也有所不同,因此需要采取针对性的风险评估体系。对此,管道企业也应当结合我国国情,从经济、社会、政治等几个方面出发,制定综合性的风险评估策略,积极的借鉴优秀企业的成功管理经验,完善自身的辨别体系,有针对性的开展风险分析活动。
(四)针对石油天然气运输风险评估的研究较少
目前,我国大部分管道企业都采取定性与半定量风险分析的方法,缺少对定量风险分析的研究,加之我国石油天然气管道运输的发展历史较短,致使定量分析始终没有完成建模工作。想要使我国石油天然气运输风险评估得到良好的成果,有关部门还需要加大对建模工作的研究力度,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确保定量风险评估的优势得到充分的发挥,得到更加良好的风险评估效果。
三、输油管道风险管理及HSSE管理体系的应用
(一)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HSSE管理体系将以人为本作为基本管理思想。管道企业本身存在巨大的危险性,对此,管理者需要将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以此为前提来开展石油天然气运输工作,使各个环节都能够得到良好的衔接。以人为本是现代企业的核心管理思想,在充分尊重人员的基础上进行生产,可以调动起员工的生产积极性,对企业的忠诚度也有所提高。
HSSE中,“H”代表安全,“S”代表健康,但从这一点就能看出HSSE以人文本的思想。中石化在2018年召开了HSSE工作视频会议,强调建设高品质管理体系,以中国体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将安全生产与环境保护、安全保护相结合,加强劳动管理与监督,使中石化集团的HSSE始终保持健康稳定的发展。
(二)遵循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理念
长期以来,我国都在强调安全生产的重要性,但相关方针都,没有得到良好的落实,且管道企业内部的形象工程问题严重,一些危险施工也无法得到良好的预防。HSSE管理体系应当始终贯穿于石油天然气运输管理的始末,管道企业内部应当结合自身发展的局势,制定新的审核与评审机制,针对一些不符合项目的审核内容及时加以改进,在此基础上结合PDCA循环模式,构建起系统的风险评估体系,促进我国管道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提升自身的风险因素辨别水平
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管道企业应当加强对互联网技术的综合运用,从物联网、3S技术、通信安全、系统开发与维护等方面出发,创建全新的网络石油天然气管道运输风险管理系统,实现对信息数据的全方位收集与评估,使企业的运作效率得到显著提高,更能满足我国工业信息化与自动化发展的需求[2]。
(四)加大对管道企业风险评估的研究力度
管道企业管理者应当积极的学习与借鉴优秀企业的管理经验,树立起科学的风险管理与控制标准,除使用HSSE管理体系外,还要综合考虑对CRM、SCM、ERP等管理系统的运用,使管道企业的各项资源得到有效的整合。管理者应当具备前瞻性目光,通过不断的摸索与总结,建立起集中的数据库,灵活的运用各种风险评估方法,达到更加良好的风险管理效果。
结语:综上所述,管道企业应当遵循安全第一的生产原则,在HSSE管理体系的引导下,采取LEC风险评价方法,充分的衡量石油天然气管道运输中存在的弊端,并整理出科学的改进方案,使我国管道企业的发展得到良好的保障,为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潘子豪.我国石油企业输油管道风险评价及管理应用[J].化工管理,2016(35):336.
[2]杨忠.我国石油企业输油管道风险评价及管理应用[J].化工管理,2016(28):121.
关键词:输油管道;风险管理;HSSE管理
前言:针对输油管道经常出现的安全问题,企业需要制定科学的风险评估策略。HSSE是一种强调全员参与且主动开展安全保护工作的环境管理体系。将其科学的运用到输油管道风险管理中,对提升管道企业风险控制的有效性,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一、输油管道HSSE管理体系相关内容综述
(一)HSSE管理体系的概念
所谓HSSE管理体系,实际上就是一种职业健康与安全的管理体系,它涉及了安全四个主要方面的管理工作:健康(H)、安全(S)、安保(S)和环境(E)。是当代管道企业的管理要点。国际组织已经针对HSSE管理体系进行了研究,并整理出相应的理念、管理标准等内容,为企业的合理运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几年来。HSSE管理体系更是在管道企业得到了良好的运用,对企业整体价值的提升也有良好的帮助。
(二)HSSE管理体系的优缺点
传统的管理方法将重心放在生产与经营上,忽略了品牌、人力资源等因素的重要性,管理方式较为简单,且存在粗放式等特点。与传统的管理体系相比,HSSE的管理思想优势更加明显,也更符合现代管道企业的实际管理需求。HSSE体系要求在健康、安全、安保和环境上采取系列的管理措施,更加注重人为主动性的安全保护工作的开展的重要性,并由此提升管道管理风险控制的有效性。利用HSSE管理模式,可以使企业的各项活动得到循序渐进的开展,最终达到“安全存在于每个人、每个时刻、每个地方”的良性循环状态。
传统的管理方法缺乏前瞻性,许多计划都是即时生效,根本不考虑自身的长远发展,致使企业的生命周期被缩短,经济效益也持续缩水。HSSE管理体系是一种以风险为主导的管理方法,它能够更好的实现对风险的管理。在HSSE的引导下,企业的每一个员工都更加清楚自己所承担的责任,并了解自身在风险管理中所扮演的角色,主动能动性的开展安全管理工作,如此一来,企业控制风险的效果将得到显著的提高,管理成本也能够得到大幅度的降低。
与此同时,HSSE体系的管理模式更加灵活,它可以引导每一个工作人员都参与到活动当中,确保管理工作整体得到质的飞跃。
二、我国管道企业风险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工作人员缺乏风险意识
目前,我国大部分管道企业都存在管理意识淡薄的问题,在管道运输的过程中,缺少衡量危险情况的标准。负责管道运营的工作人员综合素质水平不高,进而缺乏对各种荷载模型的研究,致使石油天然气管道在使用过程中存在诸多的安全隐患。此外,由于管道企业管理者对于管道信息的收集不予重视,也使得工作人员工作态度懈怠,无法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管道企业获得了良好的发展,但由于我国石油天然气管输起步较晚,价值投入力度不足,致使管道企业的管理体系始终不健全,管理者也缺乏对事物的科学衡量。一些经营者过分看重石油天然气带来的经济效益,致使石油天然气运输过程的安全性得不到良好的保障,价值管理者度管道维修与养护的投入不足,致使第三方安全事故频繁发生,这些因素都严重的制约着我国管道企业的健康发展。
(二)获取原始数据的过程较难
原始数据是石油天然气运输风险管理的重要依据。但目前,我国管道企业还没有全面进入到监测与管理阶段,一些石油天然气的管道投入仍然采取人工记录的方法,致使记录的数据存在不确定性与主观性,管道企业始终无法形成完整的风险评估体系。此外,针对一些运输时间较长的管线,管道企业并没有增设数据记录人员,致使数据记录不完整,这对于后續工作的开展也带来了很大的障碍,为此,管理者也应当不断转换思想,构建起完整的风险评估体系,确保石油天然气运输的过程能够得到良好的监督[1]。
(三)缺乏对我国特有因素的辨别
受到地理环境、自然因素、人文条件、地质构造等方面的影响,不同环境下需要采取的风险控制方法也存在巨大的差异。例如,同为亚洲国家,日本与中国的经济体制不同,人均产品需求量也有所不同,因此需要采取针对性的风险评估体系。对此,管道企业也应当结合我国国情,从经济、社会、政治等几个方面出发,制定综合性的风险评估策略,积极的借鉴优秀企业的成功管理经验,完善自身的辨别体系,有针对性的开展风险分析活动。
(四)针对石油天然气运输风险评估的研究较少
目前,我国大部分管道企业都采取定性与半定量风险分析的方法,缺少对定量风险分析的研究,加之我国石油天然气管道运输的发展历史较短,致使定量分析始终没有完成建模工作。想要使我国石油天然气运输风险评估得到良好的成果,有关部门还需要加大对建模工作的研究力度,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确保定量风险评估的优势得到充分的发挥,得到更加良好的风险评估效果。
三、输油管道风险管理及HSSE管理体系的应用
(一)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HSSE管理体系将以人为本作为基本管理思想。管道企业本身存在巨大的危险性,对此,管理者需要将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以此为前提来开展石油天然气运输工作,使各个环节都能够得到良好的衔接。以人为本是现代企业的核心管理思想,在充分尊重人员的基础上进行生产,可以调动起员工的生产积极性,对企业的忠诚度也有所提高。
HSSE中,“H”代表安全,“S”代表健康,但从这一点就能看出HSSE以人文本的思想。中石化在2018年召开了HSSE工作视频会议,强调建设高品质管理体系,以中国体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将安全生产与环境保护、安全保护相结合,加强劳动管理与监督,使中石化集团的HSSE始终保持健康稳定的发展。
(二)遵循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理念
长期以来,我国都在强调安全生产的重要性,但相关方针都,没有得到良好的落实,且管道企业内部的形象工程问题严重,一些危险施工也无法得到良好的预防。HSSE管理体系应当始终贯穿于石油天然气运输管理的始末,管道企业内部应当结合自身发展的局势,制定新的审核与评审机制,针对一些不符合项目的审核内容及时加以改进,在此基础上结合PDCA循环模式,构建起系统的风险评估体系,促进我国管道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提升自身的风险因素辨别水平
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管道企业应当加强对互联网技术的综合运用,从物联网、3S技术、通信安全、系统开发与维护等方面出发,创建全新的网络石油天然气管道运输风险管理系统,实现对信息数据的全方位收集与评估,使企业的运作效率得到显著提高,更能满足我国工业信息化与自动化发展的需求[2]。
(四)加大对管道企业风险评估的研究力度
管道企业管理者应当积极的学习与借鉴优秀企业的管理经验,树立起科学的风险管理与控制标准,除使用HSSE管理体系外,还要综合考虑对CRM、SCM、ERP等管理系统的运用,使管道企业的各项资源得到有效的整合。管理者应当具备前瞻性目光,通过不断的摸索与总结,建立起集中的数据库,灵活的运用各种风险评估方法,达到更加良好的风险管理效果。
结语:综上所述,管道企业应当遵循安全第一的生产原则,在HSSE管理体系的引导下,采取LEC风险评价方法,充分的衡量石油天然气管道运输中存在的弊端,并整理出科学的改进方案,使我国管道企业的发展得到良好的保障,为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潘子豪.我国石油企业输油管道风险评价及管理应用[J].化工管理,2016(35):336.
[2]杨忠.我国石油企业输油管道风险评价及管理应用[J].化工管理,2016(28):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