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人的宠物

来源 :读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jloved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要一只猫,我现在就要一只猫。要是我不能有长头发,也不能有任何有趣的东西,我总可以有只猫吧。”
  从芝加哥的橡树公园到潘普洛纳的城市大厅,从巴黎的圣米歇尔大街到哈瓦那的科希马尔渔村,海明威带着“雪球”和它的后代走遍世界诸城。“雪球”是他最爱的一只六趾猫,猫在这位硬汉作家生活中的地位,从他饮弹自杀前留下的那句“晚安,我的小猫”的遗言里可见一斑。随着城市化进程被摁下加速键,城市里的宠物猫也开始自身的发展历程。
  那么,一只猫到底要经历什么,才能走进千家万户?



  法国历史学家埃里克·巴拉泰是研究动物学的专家,他为宠物猫在城市里的发展史勾勒出几个迥然不同的阶段。
  古埃及时期,尼罗河沿岸到处是稻田和小麦,这些植物吸引了很多啮齿类动物。这时,猫以“埃及守护者”的姿态横空出世,成为尼罗河文明里为数不多的、能和法老共享神明的动物。猫保护粮仓,使得野猫在非洲走红。由于当时还没有家养猫一说,于是野猫成了古埃及时期的“网红”。
  希腊历史学家迪奥杜拉斯·塞库鲁斯曾这样描述猫在古埃及的高贵境遇:猫居住在寺庙里,人们用牛奶、面包和尼罗河鱼喂养它们。猫的地位逐步攀升,连那些照看猫的人的社会地位也因此而提高。
  埃及人认为,如果蛇统治世界,地球将会被夜晚统治,永远不会出现白天和太阳。这也让“蛇的天敌”——猫——成为某种神化符号,甚至有人说,那些进入埃及人居所的猫,其实是太阳神派来的使者,它们是为了拯救即将被蛇所征服的世界而与人类打成一片的。
  这是猫,或者更具体一点说,是宠物猫的地位在有城市雏形的世界各地达到的第一个巅峰。在猫被看作太阳神和巴斯泰托女神之后,古埃及文明开始走下坡路,埃及人也开始对猫亮起屠刀——他们把猫杀掉做成木乃伊,并作为供品供奉神明。
  其实,猫在公元前1000年左右就已经进入不少家庭了,而且在家庭里一直拥有特殊的地位。
  “埃及有一幅画,画中的猫坐在人的腿边,这是猫第一次以艺术形象出现在画作中。”巴拉泰说。
  宠物猫在此后被禁止售卖,不过有胆大的水手把猫带到船上进行走私。于是在地中海国家的港口城市,很多去欧洲和印度的轮船上都有摇着尾巴的宠物猫。
  进入古罗马时代,谈论猫似乎成了一个禁忌,这也是猫在城市发展史里经历的一个艰难阶段。在罗马,人们最喜欢的宠物是鸟,这就让猫的到来成为一种威胁。“即使到了17世纪,地中海国家的人们对猫的批评依然存在,因为猫动摇了鸟作为宠物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罗马人认为猫是荒淫无度的,于是在三四世纪,猫成了禁语的代名词,罗马、希腊对猫的谴责,以及宗教对猫的妖魔化延续了好几个世纪。
  猫重新找回自己在城市生活里的重要地位,是在14世纪初。在当时的欧洲,猫去世后会被主人埋葬在墓地里,有条件的还为猫立起墓碑,这也昭示了猫在文艺复兴时期地位的回升。
  猫在真正意义上成为“城市人的宠物”是18世纪的事了。养宠物猫的贵族把自己对城市生活的情感和向往投射到猫的身上。“尤其是法国贵族,他们觉得自己细腻、优雅,于是也这样打扮猫,给猫戴项链、喷香水,让猫浑身香喷喷的。”巴拉泰说。
  到了19世纪初,在印象派画家莫奈和雷诺阿的作品里,猫已经成为人类家庭的成员。相比于狗的忠诚与耿直,猫因高冷的个性得到作家和艺术家的喜爱,这也赋予了那些以猫为题材的作品些许布尔乔亚式的风情。
  “浪漫主义时期的艺术家也喜欢猫。由于长期自认为被城市抛弃并被边缘化,他们大多离群索居,不被大众喜爱,所以猫成为他们抒发情绪的寄托物。”巴拉泰说。
  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养猫在发达国家大城市的中产阶层形成一股潮流,猫成了独立自主和向往自由的动物。1983年,比利时漫畫家菲利普·格吕克的代表画作《猫先生》出版,那只有着圆圆的大鼻子、尖尖的耳朵的胖猫形象迅速走红,格吕克也借胖猫之口调侃自己的创作过程:“如果有一天绘制这个漫画的人死了,我只好自杀了。——猫先生。”
  “人类不是情深义重的动物。他们在人际交往中流的泪、做出的同情姿态,只是生而为人必须缴的税而已。这种混淆视听的表演其实是一种非常费心神的艺术。擅长表演的,都是被尊为‘此艺术领域中比较有良心的’,在社会上非常吃得开。”这段话来自夏目漱石的小说《我是猫》。巴拉泰坦言,自己很喜欢这种以猫的视角来观察和反思人类的行为。
  “我其实反对‘宠物猫’的叫法,因为谁从来都不是谁的宠物。人和动物应该是平起平坐的关系。”
  (柔 嘉摘自《新周刊》2019年第1期,赵希岗图)
其他文献
斯坦·李  斯坦·李去世那天,漫威官网上贴出一段他生前说过的话:“我曾经有点自惭形秽,因为觉得自己只是一个漫画书作者,而别的人都在建设大桥,或者从事医学职业。但后来我意识到,娱乐是大家生活里非常重要的东西之一。如果你能娱乐别人,那你在做的就是一件很棒的事。”  老爷子用自己的想象力,在我们庸常的生活之外创造出一个如此深邃迷人的时空。但在职业生涯的初期,他竟然曾经为自己的工作感到自卑,认为自己对社会
期刊
比起从没真正体验过贫穷的人,那些经历过匮乏的人更害怕贫穷,也更容易铺张浪费。出身良好的人通常比那些一夜暴富的人对未来更加慎重,生活上也更加节制。乍看之下,贫穷似乎并不是太可怕。生来就富有的人将财富看成没有它就不能活的东西,如同空气。他们有条不紊、精打细算,并且勤俭节约,终其一生都在守护自己的财产。  世代贫穷的人家,对贫穷早已习以为常。倘若偶然的机会让他发了财,他会将此视为巨大的盈余,就该用来享受
期刊
罗西尼牛骨髓饭罗西尼面卷  美食与音乐,皆是人间至乐之享受。舌头到耳朵,不过隔着半张脸的距离。古今中外,好的宴席向来有奏乐佐餐,泰勒曼的《宴席音乐》便是例证;而听戏闻曲,在很长时期里也并不排斥零嘴闲食——今天的“高雅音乐”多了正襟危坐的姿態,但仍承担着交际、燕游的功能,故顶级剧院往往配备档次不凡的餐厅,并鼓励宾客于中场休息时大快朵颐。佳肴入口,吞咽落肚,每个毛孔都倏然开张;妙声抵于耳际,直达颅腔,
期刊
人们发财之后,两种供给就吃紧了,一是房地产市场,一是曼哈顿私立学校。在纽约上东区变异的生态中,无法把孩子送进贵族学校,就跟被食物链顶端的掠食者逮到一样恐怖。  我原本以为,因为我和先生确定以后一定会把儿子送进公立学校,所以不需要提前在托儿所卡位。但没想到在上东区,抢托儿所是你死我活的战争,不管是普通的还是顶级的,通通一样。  我在音乐班上认识的几位妈妈,还有带大了四个孩子的我家嫂嫂,都是上东区人,
期刊
英国有位将军,想在美洲建立新的殖民地,但无论说什么都说服不了他的老大——英王乔治二世。因为当时的英国是“日不落帝国”——太阳升起,照在英国的领土上;太阳落下,还是照在英国的领土上,因为地球的正面、背面都是英国的领土。  大英帝国是人类有史以来领土最大的帝国,殖民地多一个、少一个,对英王乔治二世根本没有影响。  将军从“道理”下手,他说:“这个地方物产丰富,战略位置很重要。”英王乔治二世一直摇头。 
期刊
假如有一个朋友说他有急事,需要向你借1000元。你会借给他吗?假如这个朋友向你借的不是1000元,而是1193元呢?  心理学家发现,虽然1193元比1000元更多,却能让人更加心甘情愿地掏腰包。精确的数字,让人更愿意埋单。  康奈尔大学的研究者马诺伊·托马斯和他的团队研究了这个问题。他们分析了2.7万个二手房的交易数据后发现,如果卖家一开始的开价更加精确,例如322万元,而不是300万元,最后的
期刊
熟透了的夕阳,像一个圆而大的橘子,盈盈地坐在满天的云彩里。高高瘦瘦的椰子树,意兴阑珊地立在波涛翻涌的海边,青绿的叶子被夕阳柔婉的金光轻轻地笼罩着,有一种令人目眩的瑰丽。  正是游人归家时,一望无尽的沙滩,清冷寂寥。结伴同游的二十余人都已上岸,各自整理自己的行装,准备回家去。我收拾好东西,正想走向停在不远处的汽车,忽然发现初识不久的那位男士,还蹲在沙滩上,捡拾地上的废纸、空罐、瓶子,将它们放进一只纸
期刊
吕洞宾赋诗云:“西邻已富忧不足,东老虽贫乐有余。”高克恭问:“人生至贵者何?”曰:“无求。”此语可疗不足者之忧。  或曰:“宋詩味如嚼蜡。”然吾每读放翁诗“身为野老已无责,路有流民终动心”,辄感慨而不能止。  欲使国盛民强,须“朝无幸位,民无幸生”。吾读《荀子》,最重此语。朝有无才而侥幸做官者,民有不劳而获者,皆害群之马,坏国之本也。  (云无心摘自河北教育出版社《悔晚斋臆语》一书)
期刊
情不自禁
期刊
“我总想看看月球究竟是什么样子,也很想知道桂花树究竟是怎样的形态。我很敬佩吴刚无止境砍树的精神,很想探寻这些秘密。”  经过26天的“长途跋涉”与“养精蓄锐”,2019年1月3日上午10点26分,“嫦娥四号”成功着陆月球,并通过“鹊桥”中继星传回世界第一张近距离拍摄的月背影像图,揭开了月背的神秘面纱,这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在月球背面成功实施软着陆的人类探测器。  这趟“月背之旅”为什么能让全世界为
期刊